书城传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6588500000047

第47章 最后正式出版

明万历七年,李时珍带着作品四处联系出版事宜。最后,李时珍怀着一线希望,到江苏太仓去找王世贞。

王世贞曾任过湖广按察使,是一个学识渊博、谈吐风雅,思想开放的文人。李时珍曾为他看过病,两人颇谈得来。

到了王世贞家,李时珍说明来意,打开自己的行囊,将书稿放在书案上,请王世贞过目。

李时珍向王世贞详细陈述了自己重修《本草》的缘由与目的,介绍了全书内容及27年来的写作经历,恳求王世贞以他的名望鼎力扶植、推荐,使《本草纲目》得以印刷发行,流布天下,造福世人。

王世贞打开书稿,仔细阅读。《本草纲目》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充实内容,高屋见瓴、纲举目张、眉目清楚的编排方式,每味药物所作的详尽介绍,既典雅又通俗的文笔,以及精美细致的一千多幅插图,深深地吸引住了他。

王世贞心想,这需要作者付出多少的心血啊!

王世贞抬起头来打量李时珍,只见李时珍虽年过花甲,但面色红润而有光彩、谈吐幽默而富风趣,不由暗暗称赞说:

真可称得上是南国第一人啊!

王世贞由衷地希望,这部著作能尽早地刻版印刷成书,供人们学习研读,并用来济世救人,可惜他力不从心,刊刻这么一部巨著是需要很多钱的。

王世贞的父亲被奸臣严嵩所害,他自己也因对朝廷发表了不满言论,被免职还家,家产被抄一空,自己平时也只能靠卖字画糊口度日,对于李时珍,真如常人所说的那样:自顾不暇,爱莫能助。

王世贞只好挽留李时珍在家住了几天,怀着十分遗憾的心情,送走了李时珍。

临行前,王世贞一再嘱咐说:“千万不要急躁,不妨在南京长住下来,慢慢寻找机会出书。”

李时珍带着儿子在南京住了下来,一边为人看病,继续搜集从外国流传进来的药物,一边寻找机会出书。

当时,正是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凯旋归来,被任命为南京守备太监的时候。郑和在南京狮子山兴中门外,建造静海寺和天妃宫,作为他晚年的休养处所。

郑和把从南洋带回的大部分珍贵奇物,贡献给皇帝玩赏,将大部分药用植物,种植在静海寺内,这些都是李时珍研究番药的绝好材料。

所以,李时珍在南京时,常到静安寺实地观察、鉴别,加以分析和总结。

李时珍在南京一住就是几年,没有寻找到愿意刻书的书商,但是经过几个春秋的努力,他搜集了几十种番药,充实进了《本草纲目》。

像珊瑚、玳瑁等可入药的珍宝,伽蓝香、降真香、黄连香、金银香等香药,芦苔、胡椒、革投、奇捕香等名贵药材,都是李时珍在南京几年新搜集到的。

李时珍在南京没有找到刻印书商,只好失望而归,回到蕲州度晚年。

李时珍晚年在家,继续以高超的医术为人民造福,间或与师友往来,饮酒赋诗自娱。

李时珍70大寿时,长子建中从四川蓬溪知县任上赶回,全家团聚。李时珍的《过硕馆诗集》出版。

李时珍72岁高龄时,仍然不顾年老体弱,再次去南京联系刻印《本草纲目》事宜。这时,王世贞已为《本草纲目》写好了序,他盛赞此书是传世之宝。可惜这个宝物竟然无人识货,得不到刊刻的机会。

天无绝人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时珍结识了南京有名的富商胡应龙,两人相见如故。

胡应龙几年前便在朋友家看过《本草纲目》的手抄本。胡应龙询问书刊印出来没有,李时珍将几年来所遇到的酸甜苦辣百感交集地向胡应龙倾诉出来。

胡应龙听到这样的好书竟无人肯承印,大为不平。他当场表示,不仅慷慨解囊,负担刻印《本草纲目》的全部费用,而且还要负责监督、解决刻印过程中的一切问题,争取早日将《本草纲目》出版问世,以酬知遇之恩。

李时珍受到胡应龙的盛情款待,心中不由大喜,奔波了十年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由于胡应龙的大力支持,《本草纲目》在明代万历十八年开始刻版,这部全文190万字,插图一千余幅的巨著,单刻板就进行了三年才告完成。

而这位为撰写和出版《本草纲目》花费了毕生精力的李时珍老人,此时已重病缠身,回到老家蕲州。他虽然卧床不起,仍焦急不安地期待着他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宏伟巨著出版。

遗憾的是,李时珍生前,并没有亲眼看到自己终身为之呕心沥血的这部巨著印行。

万历二十一年,李时珍去世,终年75岁。

这部旷世名著有190万字,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李时珍的心血。书中编入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品374种,并附有药方1.0096万个,插图1160幅。其规模之大,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部本草学著述。

《本草纲目》综合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等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它那极为系统而严谨的编排体例、大胆纠正前人漏误的确凿证据以及继承中有发扬的科学态度,都令人赞叹不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从17世纪初开始,《本草纲目》就在医药学界不胫而走,辗转传往世界各地,先后被译成日、德、法、英、俄、拉丁等十几种文字,被公认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19世纪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评价《本草纲目》,说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李时珍的一生,成果卓著,功绩彪炳,为祖国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后来,在蕲州雨湖南岸的李时珍墓前,有一座用花岗石砌成的墓门,横梁上镌刻着“科学之光”四个大字,这便是华夏子孙对他的最高赞誉,李时珍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