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故事
6588500000021

第21章 正式行医受欢迎

在父亲的亲自指导下,李时珍开始正式行医。初涉医坛的李时珍激动万分,因为他继承父业,为自姓解除疾苦,为他人治病延寿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

李时珍深深懂得,当郎中治病救人这副担子的沉重。所以,他小心翼翼地随父行医,认真观察每一个病例,记下每一例病史,从形体、外观、容颜、舌苦到脉象。

诊断、用药以至疗效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因为他知道,这是父亲几十年行医的经验,是无数前人行医心血的总结。

李时珍不仅重视行医实践,更加重视系统地学习、研究先人的医药论述,并努力把两者结合起来,用医药学理论指导医疗实践,用医疗实践的认识去验证医药学理论。

这时,李时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李建中。在行医中,李时珍同时帮助父亲挑起养活全家的生活重担。

俗话说:“挑重担子的人走得快。”李时珍两副担子一起挑,开始经受事业、生活两方面的考验。

就在李时珍正式行医不久,南方连年受灾,不是旱,就是涝。

蕲州是连年受灾的地区之一。旱灾时,河流量锐减,大河少水,小河无水,一些水渠和池塘完全干涸了。旱情严重,土地干裂,田里的秧苗全部干枯了,颗粒不收,农民陷人困苦之中。农业的歉收,也亘接影响到其他行业,到处呈现一派衰落的景象。

水灾时,阴雨连绵,雨量猛增,河水暴涨,泛滥成灾。农田被淹,屋舍倒塌,牲畜被溺,百姓无家可归,只得流落他乡,以求生存。

而且往往是祸不单行,灾年又有瘟疫流行,受苦受难的百姓怎能经受得住这样的折磨呢?面对着天灾人祸,有谁来帮助这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呢?

依照明朝的官制,明朝政府设有专门医治病人的单位,叫医药惠民局,惠民就是给百姓以好处。

但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根本不管百姓的疾苦,惠民只是挂出来贴金的招牌,骗人的幌子,笼络人心的话语。

那些身处医药惠民局的官员,一味以职谋利,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他们还借用买卖药材的机会,低价收购,高价售出,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这些医官们们天天净想的是坑人、害人、捞钱,哪里还有什么恩惠给贫苦的百姓呢!

在灾荒、瘟疫笼罩下的百姓,有许多人在饥饿和病痛的折磨下,凄惨地死去。勉强活着的穷苦百姓,无力地在死亡线上挣扎。

严重的灾害,众多的病人,使得李时珍父子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为病人工作。

李时珍从早忙到晚,帮助父亲医治一批又一批病人。病人太多了,忙得他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

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病人,他们还得走上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去出诊,力图尽量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对待穷苦百姓,李时珍总是细致地诊治,精心地开药,耐心地解释。有时登门看病、送药,对危重病人日夜监护。

当时蕲州一带患血吸虫病的人很多。那时,人们管这种病叫做膨胀病、这种病难治,更难治愈,历来都使医生们感到头痛。

血吸虫病是千百年以来我国南方常见的、广为流行的寄生虫病。南方的水域多,到处有河流、湖泊、池塘,农田多为水田。农民、渔民常在水中作业。

因此,生长在水中的血吸虫有非常多的机会侵入人体。南方人爱吃田螺,血吸虫就潜入某些田螺体内,人们吃了带有血吸虫的田螺,染上血吸虫病是很容易的。

蕲州一带遭受水灾后,人们与疫水接触的机会加大,得膨胀病的人数猛增,这可使当地的医生们为难了,恰逢此时,李时珍初涉医坛,这可是一场医德、医技的考验啊!

在困难面前,李时珍是从不回避的。他认真地学习了《外台秘要》一书,对医治膨胀病有关的知识进行了反复地、深入地研究,掌握了这种病的病源、病理及治疗方法。

在父亲的指导下,李时珍结合具体的病例与医书对照,认真地观察研究、治疗每一位患者。

起初,李言闻每诊完一位病人后,都让李时珍重诊一次,然后让李时珍先讲讲诊断结果。

李时珍略沉思下说道:“据病人自已说,感到肚子胀,浑身无力,纳食不佳,症状已有半年多了……”

听着儿子有条不紊的陈述,父亲一边微笑一边点头说:“你的诊断是正确的。你看,这位病人腹胀过甚,两腿奇肿,是位典型的膨胀病患者。”

李言闻为儿子的进步感到由衷地高兴。

“那么,该开些什么药呢?”李言闻问儿子。

“苍术3钱,当归3钱……”

听完儿子的诊断,李言闻十分满意,同意他的诊断,用药,并不失时机地诱导儿子说:“一定记住,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

“是的,孩儿明白。”

王叔和是晋代写《脉经》的著名医学家,李言间用这句医界谚语鼓励儿子多参加医疗实践活动,李时珍也乐于在实践中增加感性知识,积累经验,提高医疗水平。

李家父子就这样一面抢救病人,一面不断学习,不断切磋,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加药、减药、改药方……

就这样,李家父子先后给100多位膨胀病患者治了病。

处在灾年这样的非常时期,收取药费也只能视情况而定,能给的就给,给不足的,只好能拿出多少是多少,如果根本拿不出钱,那也没有办法,只能算了。

有时,李家还留病人在家吃饭,甚至还让病人带走些干粮。李家父子真正做到了治病救人,乐善好施。

由于李家父子的全力抢救和精心医治,不少危重病人都恢复了健康。他们的医术、医德、善行传到四面八方,百姓们由衷地称赞李家父子。

在救灾治病的过程中,在行医的实践中,李时珍得到了锻炼,增长了知识,积累了经验,提高了水平,他所追求的目标开始实现了。

李时珍初涉医坛就已经对人民,对社会做出贡献,他的医术、医德,名传四方了,前来请他治病的人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