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杜甫写诗为民成一代诗圣的故事
6587900000030

第30章 喜闻安史之乱平定

762年2月,唐肃宗患病,4月,唐玄宗驾崩。唐肃宗因父皇的死而病情越发严重,他宠爱的张皇后和宠信的李辅国趁机作乱。

这两个人原系死党,眼看皇权悬空,私欲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急剧膨胀,都想把对方除掉,自己独揽大权。张皇后联络越王李系,准备对李辅国下手。

岂料消息走漏,李辅国率先动手,带兵冲进唐肃宗寝宫,当着唐肃宗的面,拖出张皇后及越王,将其处死,并将宫中与张皇后关系密切的人,一并杀害。

唐肃宗又怒又怕,最终死在龙床上,追唐玄宗去了。太子李豫战战兢兢地即位,是为唐代宗。

宫廷大地震,瞬间波及全国。6月,严武调任京兆尹,兼管修建两个皇帝的陵寝。为皇帝建坟墓,可谓荣耀之至,朝廷盛传,严武把这件大事干下来,就会当丞相,然而里面潜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危险。严武年轻,欣然赴任。

7月严武启程,奔赴长安,杜甫为他送行,一直送到绵州,最后在绵州城外15公里里的奉济驿依依惜别,作诗《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以表离别的不舍: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列郡讴歌惜,三朝出入荣。

江村独归处,寂寞养残生。

严武不是轻易掉泪的人,但他在与杜甫的相处过程中,深深感到了父兄般的关怀,望着杜甫苍苍白发,眼含热泪,“子美兄,小弟谨记您的教诲!”

说罢,严武转身走了。杜甫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空荡荡的。

就在杜甫送别严武之时,成都府少尹徐知道发动兵变,自封府尹兼剑南节度使。这样一来,杜甫只能远走他乡,不能回成都了。

他想到杜济现在梓州,而那里的刺史和自己也有些交情,于是便前去投奔。到了梓州,他受到了杜济等人地热情款待,但是心中惦记在草堂的家人,每每长夜失眠。

8月下旬的一天,杜济派人转告杜甫,成都的兵变已然被高适平定了,这时他的一颗心才得安稳。到这年冬初,他叫弟弟杜占把家人从成都接到梓州,763年正月的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杜甫应邀到东川留候的官府中去陪客赋诗,早晨出去,中午刚过就回来了。

“回家喽!到家喽!”他反复叨念着这两句话,一会儿放声痛哭,一会儿又开怀大笑。邻人们见了,都以为他喝醉了,有点疯疯癫癫。

杨氏开门一看,见杜甫高一脚,低一脚,踉踉跄跄地奔了过来,嘴里不住地嚷着那两句话,便连忙上前搀扶,低声埋怨道:“看你,今天怎么喝成这个样子!”

“我没醉,我清醒得很!”杜甫一本正经地否认。

杨氏忍不住笑道:“每个醉汉都说自己没醉,你呀,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的?”

“今天确实没醉,我只是太高兴了!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杜甫哈哈大笑,他冲屋里嚷道:“占弟,孩子们,都快出来啊,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特大的喜讯!”。

大家觉得他不像是在说醉话,都聚拢来了。

杜甫刚想开口,又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宗武着急地问,“快告诉我们啊,什么天大的好消息?”

看见宗武急切的表情,杜甫反而卖起了官司“你们猜猜,往最开心的事情上想。”

不一会儿,宗武眼珠一转,自作聪明地说:“我猜着了,准是明天会有人带酒菜到咱家里做客!”

“这也算天大的喜讯?真是孩子话!”杜甫呸了一声。宗武伸了一下舌头,不做声了。

“是不是要回成都草堂啦?”宗文说。

杜甫故作神秘地摇摇头。

“是不是找到杜颖他们了?”杜占问道。

“不对,还差那么一点点!”杜甫摇着头,笑眯眯地说。

接着,有的猜是朝廷给了杜甫官职,有的猜严武做了宰相,特地召他进京,杜甫都说不是。

“我猜,是可以回洛阳了吧?”杨氏最后说。

“嗯,还差那么一点点!”

“你说明白吧,”杨氏笑道,“省得大家都闷在葫芦里,憋得慌。”

“好,告诉你们,”杜甫一鸣惊人地大叫一声,“安史之乱平定啦!”

“啊?”全家人都半信半疑。

“你们不信吗?告诉你们啊,去年,皇上任命仆固怀恩为元帅,依靠大量的回纥兵,收复了洛阳。那时的叛军内部四分五裂,史思明因为不喜欢太子史朝义,而遭杀戮。史朝义做了大燕皇帝。整他洋洋得意的时候,我军分三路进发,首先攻克了怀州,继而与叛军在洛阳北郊决战,双方20万人投入战斗,杀得天昏地暗。官军大胜,乘胜追杀穷寇,叛军败走范阳,史朝义被迫吊死在河北滦县的树林中。他的部将田承嗣、李怀仙投降朝廷,安、史的老巢幽州、蓟州一带全都收复啦!”

听完杜甫的讲述,大家也都欢呼了起来。

“这下子咱们可真的可以回家乡了!”杨氏神采飞扬地说,“怪不得你刚才老是嚷着什么‘回家喽,到家喽!’”

“回家喽!到家喽!”孩子们也学者杜甫的腔调,笑着,叫着,喊着。

"对,趁着这大好春光,咱们马上从巴峡穿过巫峡,然后直下襄阳,径直奔向家乡洛阳!现在,我来收拾诗书,你们快去备些酒菜,咱一家子今晚喝个痛快,不醉不罢休!杜甫说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吟起下面这首《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地》的诗来:

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欢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直下襄阳向洛阳!

夜深了,大家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杜甫却心潮澎湃,难以入眠,回顾这漫长的岁月,国家遭受巨大的破坏,人民付出了惨重的牺牲,自己也几经生命之忧,多少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多少思乡忆故的沾血之泪,终于换来了这安史之乱的平息。

天作孽犹可为,人作孽不活!安禄山、史思明想做皇上起兵造反,结果都是被自己的亲生儿子杀害,为了争夺这个帝王,哪里还有亲情,他们简直连畜生都不如,他们不败,天理难容啊!只可怜那些无辜的百姓,这场战乱历时七年零三个月,我大唐百姓死伤过半,活着的也都苦不堪言……

正想着,就听见小女儿“咯咯咯”地笑声传来,“到家喽,到家喽!”,杜甫笑了,“这孩子,梦中已经到家了。”

眼看已到了暮春三月,杜甫还是没筹到路费,迟迟不能动身。

一天他听说房琯已由汉川刺史被任命为特进刑部尚书,想到自己来到蜀地以后,还没有去拜望过这位老上司、老朋友,心中觉得很不安,于是决定到汉州去送行。

谁知到了汉州,房琯已经离开了。到了8月,房琯在途中因病去世。杜甫十分悲痛,9月只身赶到阆州去吊唁,并且写了一篇沉痛的祭文,哀悼这位他非常敬仰的同乡知已。

他回想起和房琯交往的经过,心中暗暗自语:“房兄为人清高孤傲,纵然有才,但常遭人嫉妒,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定然死于悲愤之中啊。哎,细想想朋友们都各奔东西了,难得有消息,李白兄至今生死未卜,郑虔兄也久无音讯了。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人生在世真是如此短暂啊!”

此时,吐蕃已成唐朝的严重边患。早在7月,吐蕃即已进入大震关,尽取河西、陇右之地。其后吐蕃步步进逼,官军连连失利,松、维、保三州相继失陷。

杜甫得知消息后,代阆州王刺史向唐代宗进论巴蜀安危建议。主要内容是:巴蜀地位重要,目前深受吐蕃威胁,朝廷应立即选派贤明的亲王前来坐镇,或派德高望重、经验丰富的大臣前来扭转战局。

这年10月,吐蕃进攻长安,唐代宗仓皇出逃陕州,长安陷落,百姓惨遭屠戳,房屋多被焚烧。消息传来,杜甫万分痛心,作《巴山》《遣忧》等诗以记时难。

他在阆州住到冬末,突然接到夫人的家书,得知小女患病,便急忙赶回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