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商道文化常识(第二辑)(中国文化常识丛书)
6587700000033

第33章 用商誉塑造品牌,打造百年老店

商业经营,信誉第一尤为重要,失掉了信誉,就失去了生命力。徽商绝大多数都注重商业道德,很多人受儒家 “民无信不立”思想的影响,把商业信誉和品牌看成比金钱更宝贵的财富,往往集毕生之力来塑造品牌,像爱惜自己的毛发一样爱惜自己的商业信誉。由于徽商有很好的品牌意识,注重这种无形资产的建立,涌现出一批“老字号”。

徽商将商誉看作商品价值的一部分,认为树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并以此获得顾客的充分信赖才是商业兴旺发达的保证。因此,徽商大都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去建立起良好的商业信誉,并极力维护这种信誉。这些思想在徽商的经营活动中处处可见。

作为一代徽商的领军人物,胡雪岩无疑是商业资本最巨、经商能力最强,覆盖商埠最多、影响作用最大的佼佼者。他凭借自己的精明和睿智,叱咤商界,游刃官场,在造就一份煌煌大业的同时,又形成一整套以正道取财、坚守信义、修合诚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真不二价、顾客至上为主要内容的“戒欺”观。尤其是由“戒欺”观形成的经营文化,也是其他商帮难以企及的。

胡雪岩说的最多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里所说的“道”,正如他所说的“要从正道取财,不要有发横财的心思”。所谓“正道”,是指赚钱不违背良心,不损害道义、规矩获利。

胡雪岩正“道”取财的内容主要有: 1.要留下余地,为人不可太绝,2.沿正路上走下去, 3.绝不做名利两失的傻事;做生意要把握分寸,不能见利忘义。

生意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无论竞争多么激烈的对手,竞争过后都会有联合的可能。因此,在竞争的过程中,不要做得太绝,要给人留条活路。这就是俗话说的“为人不可太绝”的道理。胡雪岩在做人方面有一点很令人钦佩,那就是即使完全有能力置对手于死地,而且也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他也绝不把事情做绝。

胡雪岩到苏州办事,临时到永兴盛钱庄兑换 20个元宝急用,谁知这家钱庄不仅不给他及时兑换,还凭白无故地诬指阜康银票没有信用。胡雪岩在这家钱庄无端受气,自然想狠狠整它一把。

胡雪岩得知永兴盛在经营上有问题,他们为了贪图重利,虽然只有 10万银子的本钱,却放出 20几万的银票,已经岌岌可危了。浙江与江苏有公款往来,胡雪岩可以凭自己的影响,将海运局分摊的公款、湖州联防的军需款项、浙江解缴江苏的协饷等几笔款子合起来,换成永兴盛的银票,直接交江苏藩司和粮台,由官府直接找永兴盛兑现,这样一来,永兴盛不倒也得倒了,而且这一招借刀杀人,一点痕迹都不留。

不过,胡雪岩最终还是放了永兴盛一马,没有去实施他的报复计划。他之所以放弃报复,主要有两个考虑:一个考虑是这一手实在太辣太狠,一招既出,永兴盛绝对没有一点生路。另一个考虑则是这样做法,很可能只是徒然搞垮永兴盛,自己却劳而无功。这样一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胡雪岩也不愿意做。

从这件事情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胡雪岩为人宽仁的一面。胡雪岩下不得手,足见他所说的“将来总有见面的日子,要留下余地,为人不可太绝”,并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而确确实实是这样去做的,这其实可以看作是胡雪岩的一条经商准则。俗话说“给人一活路,给己一财路”,从商者都应该把目光放远一些。

胡雪岩常对帮他做事的人说: “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才能行得通。所以,捡现成要看看,于人无损的现成好捡,不然就是抢人家的好处。要将心比心,自己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胡雪岩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面对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时,做到了一般商人难以做到的:不抢同行的饭碗。

胡雪岩准备开办阜康钱庄,当他告诉信和钱庄的张胖子“自己弄个号子”的时候,张胖子虽然嘴里说着“好啊”,但声音中明显带有做作出来的高兴。为什么呢?因为在胡雪岩帮王有龄办漕米这件事上,信和钱庄之所以全力垫款帮忙,就是想拉上海运局这个大客户,现在胡雪岩要开钱庄,张胖子自然会担心丢掉海运局的生意。

为了消除张胖子的疑虑,胡雪岩明确表态: “你放心! ‘兔子不吃窝边草’,要有这个心思,我也不会第一个就来告诉你。海运局的往来,照常归信和,我另打路子。”

张胖子不太放心地问: “你怎么打法?” “这要慢慢来。总而言之一句话,信和的路子我一定让开。”

既然胡雪岩的钱庄不和自己的信和抢生意,信和钱庄不是多了一个对手,而是多了一个伙伴,自然疑虑顿消,转而真心实意支持阜康钱庄。在胡雪岩以后的经商生涯中,信和钱庄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这都要归功于他当初没有抢了信和生意的那份情谊。

不抢人之美是胡雪岩做人处事方式的基本准则,这样既没有得罪同行,又博得了同行衷心的好感,在同业中声誉更高。他一直恪守这一准则,日益巩固着自己在商界中的地位,从而为他带来更长远、更巨大的商业利益。

胡雪岩认为: “与人争胜,物真价实是关键。”胡雪岩在杭州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他治店先树商业信誉,在营业大厅里挂有两块匾,对内要求“戒欺”,对外宣布“真不二价”。胡庆余堂说到做到,有些药缺味宁可不制;为制急救药品“紫雪丹”,更不惜工本,特别锻制了银锅、金铲。

胡庆余堂在经营上求真,不但体现在所用之人的表现真心实意,所购之材为真材实料,所制之药为真方实作,而且还体现在所卖之药的真货实价。胡庆余堂出售给顾客的人参都是在购进时放入生石灰中吸过水分的,顾客购回后因人参吸收了空气中的水份重量不少反增,顾客自然开心,因此药店有良好的口碑。靠着诚信,胡庆余堂在民间赢得“江南药王”的美誉,与北京的同仁堂国药号相提并论。

生意作为一种赢利活动,能否赚到钱是不以经营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而取决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其中顾客的向背直接关系到生意的盈亏。因此,必须在以优质的服务来争取顾客。胡雪岩将“顾客乃养命之源”立为胡庆余堂店规,他要求店员把顾客当作衣食父母来尊敬。

胡雪岩从方便顾客着想,在胡庆余堂专设顾客休息场所;在酷暑热天流行病多发季节,免费供应清凉解热的中草药和各种痧药;在杭城初一、十五日,远近大批香客来杭赶庙烧香时节,将药品降价出售;遇急诊病人不管隆冬寒夜也热情接待。每逢冬天半夜三更,病人敲门求药,值夜药工必定遵守胡庆余堂为急诊病人现熬鲜竹沥的店规,劈开新鲜的淡竹,在炭炉上文火烘烤,待竹沥慢慢渗出,再用草纸过滤,当场给病人服用。

有一次,一位湖州来的香客到胡庆余堂买了一盒“胡氏辟瘟丹”,打开一看后面露不满神色。胡雪岩见状,即刻上前审视,发现此药欠佳,就再三致歉,令店员另换新药。恰好此药这天已买完,胡雪岩考虑顾客远道而来便请香客留住,并向他保证三天内赶制出新药。三天后胡雪岩把新药送到顾客手中,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胡雪岩身为闻名朝野的“活财神”,在晚清商品经济尚未成熟的商业运作中,虽有权贵、政要的支持,却不以势压人,他的定规立矩、提倡戒欺、仁义待客、服务周到的行为启迪我们:正道取财,诚信经营,质量上乘和优质服务,是经营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130多年过去了, “胡庆余堂”的名号至今饮誉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