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04

第4章 祭神如在:张姓源出金天氏

穿越5000多年岁月风霜,台骀这个名字,依旧顽强地在这片土地上留有痕迹。

后世,台骀渐渐在民间演变为汾河之神,并出现在春秋《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中。生前有功于人,死后为神。先民们对于曾泽及万生的部族或家族至为感激和尊崇,给他们创造了许多大智大勇、大仁大义的神话壮举,因此中国上古成为一个圣贤世界,圣贤们都有着鲜明的特征:德高望重,智慧贤达。

据《左传》等古籍记载,台骀因为治理汾河成功,颛顼帝就把他封到了汾河流域做官。而对汾河的治理,就意味着对山西有拓荒之勋,所以,台骀又被视为“开发山西第一人”。汾河流域皆有祭祀汾神的传统,到今天,祭祀祠堂据不完全统计有侯马、汾阳、介休、宁武、太原晋祠和王郭庄6座。目前,汾阳、介休二庙已不复存在。

现在,太原地区尚遗两座台骀庙。

一座就在被称作山西人祖祠的晋祠中,晋祠被称作中国最古老的祠堂,被列为中国三大古典建筑群之一,另外两个分别为北京故宫和曲阜孔庙。自北魏有记载以来,历经1700年,不同朝代的建筑在这里绵延,成为一座中国古建博物馆。台骀庙就紧傍晋祠“圣母殿”南侧。坐西朝东、面阔三间。

晋祠最早供奉的是晋国第一代诸侯——叔虞。5000年前的台骀,寄居在3000年前叔虞的祠堂中,这个明显的时空错误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关注。岁月流转,台骀的名字更多存在于历史学家的著述中。人们来到庙里,只是为了祈求平安,诉说生命的百般苦楚和渴求,而不再关心佛或神仙所象征的精神、境界追求。

另一座台骀庙位于晋祠东南一公里的王郭村。这座台骀庙始建年代却更早,史载,唐代此庙规模甚大,占地30亩,房屋200余间,亭台楼阁林立。后因天灾兵祸,年久失修,以致毁败不堪,逐渐荒芜。现在庙址东西宽39米,南北长37米。这座台骀泥塑像基本完好,器宇轩昂,坚毅威武,更多几分沧桑古朴。

王郭村台骀庙除了是一个河神庙,还另有一个异常荣耀的身份——张氏祖祠堂。据考证,台骀还是张姓家族的第三代世祖。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张氏宗亲,都要到台骀庙去献香祭拜。

张姓是中国第三大姓,有一亿多人。张姓的初祖,根据史学界考证为一个叫做张挥的远古英雄,中国最早的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唐《元和姓纂》中记载:“黄帝第五子少昊青阳,生挥,为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得姓张。”

这段古文的意思是说,黄帝的孙子挥,成为张姓始祖。那么张挥与台骀又有何种关联呢?据《左传·昭公元年》:“昔金天氏少昊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的记载,五帝之一少昊,号金天氏,又号青阳氏。那么,结合这两段记载,推断张姓先祖的关系为:

始祖:挥公,赐姓张氏。子:昧、般;二世祖:昧公。子:允格、台骀;三世祖:台骀公,继父业,为水正。因为少昊的儿子张挥最早发明了弓,颛顼帝就封他为弓正,也就是弓长,弓和长加起来就是一个张字,所以他从此姓张,挥生了一个儿子叫昧,昧就是古代的水官,昧生台骀。因此,台骀成为张姓三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