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原:历史深处走来的城
6586900000001

第1章 序言 历史上的太原

张春根

太原古称晋阳,自公元前497年太原建城以来,在25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先后是赵国、前秦、北汉三个政权的都城,是北齐政权的别都,是东魏、唐朝、后唐、后晋、后汉五个政权的陪都。故称太原为九朝古都、龙兴之地。其特点:或为晋阳政权都城,或为中原王朝陪(别)都,这是由古代太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地理形势所决定的。这些都城是当时王朝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中国古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的太原都城或陪(别)都,时间跨度之长达四五百年,王朝政权之多,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之重要,在中国古都城市中异常显赫,是北京、西安等八大古都之外所不能比拟的。

一是从历史源头看太原。华夏文明看山西,三晋文脉聚并州。太原位于山西中心区域,自古就是边塞屏障,国之藩篱,京畿近地,北方重镇,曾经发生在晋阳城的“三家分晋”、“刘恒治代”、“北朝称雄”、“李渊起兵”、“五代更迭”、“北宋毁城”等众多重大事件,直接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太原成就的第一位皇帝刘恒,八岁依偎在母亲薄姬的怀中来到晋阳做代王,后入主汉宫,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煌煌盛世。高欢在南北朝军阀混战的烽烟中脱颖而出,最终凭借晋阳左右北魏朝政,奠定了北齐基业,被尊崇为高祖神武皇帝。历代北齐皇帝每年都有很长时间在晋阳宫处理政事,晋阳成为北齐实际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李唐从太原起兵创立了三百年基业,把“王业所基,国之根本”的太原,营建成沿汾河两岸的一个古代罕见的巨大城市集群,成为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全国“天王三京”之一的北都,是唐王朝的政治之都、军事之都、文化之都,为历史留下了光彩夺目的盛唐气象。从后唐开始,三任北京留守石敬瑭、刘知远、刘崇前赴后继,先后凭借太原建立了后晋、后汉、北汉王朝。在以开封或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势力,同以太原为根据地的晋阳势力激烈斗争的历史来看,多次是以太原晋阳势力的胜利而告终的。太原的军事地位、地理优势和过去以北方为重心的政治结构,决定了太原在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春秋晚期、十六国北朝时期和唐末五代三个混乱的分裂时代,军事重镇太原,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以至于全国的政治、军事局势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500多年后的今天,晋阳古城依然为我们留下了古城营村、南城角村、城北村、罗城村等可以追寻到的地名。因此,太原既是我国北方军事重镇,又是一座对中亚、西亚开放的商贸中心城市,具有古代国际化大都市的独特魅力与特有气质。

二是从三晋文化看太原。太原地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处,历史上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蒙古、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在太原一带生存发展。同时,太原凝集中华佛教文明,带动中外文化的传播。数千年来,太原始终是三晋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才杰辈出,文俊迭起,帝王巡游,将相登临,晋阳山水孕育了众多文采飞扬、书画并长、思想深邃、开拓创新的才子学者,也吸引着封建帝王们的目光。故有学者称:“太原是当之无愧的晋文化荟萃之地”,“是三晋文化”的核心。太原遗存丰富、文物众多。太原市现有馆藏文物20余万件,古遗址、寺观、宫殿、石窟、古塔及石刻、雕塑、壁画等各类文物近千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4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市保单位156处。从全国来讲,有如此众多文物资源的城市是少见的。如: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祠堂式古园林建筑群之一,聚合了整个中国古建园林要素,浓缩了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符号及佛道儒三教的精华,展示了几千年太原历史文化的发端和发展。如: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2500多年文明的有力见证,具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如:历经20余年建成的蒙山大佛,是太原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距今已经1462年,比四川乐山大佛还要早。所有这些,是三晋文脉的延续,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太原都市的增值点。

三是从晋商崛起看太原。在中国历史上,追溯晋商,从春秋时期就有记载,晋国商人猗顿被韩非子赞誉为“上有天子诸侯之尊,下有猗顿、陶朱、卜祝之富”。可见当时晋国商人已闻名于天下。尤其是作为唐朝的陪都,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交通的发达,使它成为唐代著名的商业和文化都会。众多从欧洲、中亚、西亚和西域来的胡人,在晋阳进行商贸活动。唐代的北都与中都分别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构成了大、小两个“金三角地带”,而“大金三角地带”又包含了“小金三角地带”,正是唐代政治地理版图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枢纽区”。明清之后的民国时期,乃至后来一段时期,太原特有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仍然使太原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商贸经济区,成为晋商商路的重要枢纽地带和重要活动地。晋商特别是晋商之都太原的商人始终活跃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这是山西人的骄傲。由此可见,晋商历史、晋商文化、晋商精神,是太原的宝贵资源,是晋商之都的灵魂和内涵,是三晋文脉的重要传承和代表,也是我们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的精神财富和无价瑰宝。晋商从太原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执牛耳之商贸、金融横跨明清两个朝代500多年,以锐不可当之势驰骋于华夏,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甚至在世界商业史上谱写了一曲典范、奇特、壮丽的商业华章。

四是从民族工业看太原。根基扎实的民族工业是太原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清朝末期太原已出现民族工业萌芽,20世纪30年代太原的工业已初具规模,成为华北工业重镇。新中国成立以来,太原先后被确定为重点开发的新兴工业城市、山西能源基地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有着以煤炭、化工、冶金、机械、电力、建材为传统支柱,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为新兴产业,技术基础比较雄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积淀了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工业景观一度成为太原城市的标志性特征,工业文化成为太原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如今,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要的特种钢生产基地,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不锈钢生产企业,太原也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不锈钢城。

太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面对悠久的历史、丰富的遗址、众多的资源,身为太原人理应有建成一流省会城市的自信和自觉,并通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为弘扬中华文明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