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斗在盂县的晋察冀军区十九团
6586800000005

第5章 厉兵秣马开辟盂寿根据地

1942年9月16日,十九团受命正式开赴盂寿地区。这时,盂寿地区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所到之处,碉堡林立,公路成网,汉奸猖獗,几乎村村都有鬼子的情报员。而且,村村有狗,我军夜间行动,讨厌的狗一叫,汉奸闻声即报,鬼子配有汽车和摩托,在很短时间便能集中兵力,疯狂扑来。我十九团指战员刚进驻盂寿地区,鬼子、汉奸便惊恐万状,把我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趁我军立足未稳之际,先给来一个下马威。鬼子调集重兵,到处寻找十九团主力,要进行一次决战。我军面临着各种困难的严峻考验。一是群众尚未充分发动起来;二是党的地方组织工作尚未恢复;三是地形、地物不熟悉;四是情报不灵,敌情不明,只有依靠派侦察员去侦察了解敌情和加强警戒来对付敌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就拉响手榴弹发出信号,通知部队迅速转移。一夜之间,往往要转换两三个宿营地。军区首长明确指示:既要避免同日军正面决战,又要在当地坚持斗争,争取很快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敌我之间便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合围清剿和反清剿的大较量。

1942年9月26日夜,十九团来到宿营地大小峪,四连即刻派出一个班在小峪山上担任警戒。午夜两点来钟,接到侦察员传来的情报,寿阳城内的鬼子大批涌向宗艾据点。团首长判断,敌人可能要对我军进行大规模合围,决定迅速转移,并让通讯员通知小峪山上的警戒班立即撤回。由于天黑路不熟悉,未能及时赶到。这时,2000多日军分别由盂县城、西烟镇、东郭湫、寿阳、宗艾等处出发,从北、西北、南三个方位向十九团合围过来。团主力跳出了敌人的合围圈,可是四连担任警戒的一个班却陷入了重围,9位指战员浴血奋战,6勇士壮烈牺牲,3同志伤重被俘。

1942年10月初的一天,十九团在堡沟一带活动,被鬼子发现了,寿阳城的500余名日军飞速集结宗艾,然后兵分两路,向堡沟包抄过来。一路走的是郑家庄,约三四百人,另一路走的是独壁村,约有一二百人,每一路还配有伪军。敌人企图趁我军转移之机,于途中袭击并吃掉我军。团首长洞悉鬼子的伎俩,决定提前转移到方山。下午2时许,部队刚刚爬上方山,团首长从望远镜里看到从独壁村来的鬼子已经占领了孤山,心里暗暗吃了一惊。鬼子扑了个空,贼心不死,紧跟着尾随追了过来。团首长顿时由惊转喜,命令一连埋伏在方山侧后,团主力继续向山上转移。这一股鬼子兵果然中了埋伏,经过半小时激战,毙敌二三十人,我方仅伤亡数人,待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时,我一连战士早已主动转移了。

时隔不久的一天深夜,十九团转移到方山东面的大贤村宿营。五更时分,天还很黑,战士们还在梦中,突然,从盂县城出发来的七八百个鬼子向我军疯狂袭来,攻势十分猛烈。我军节节抗退,并迅速向方山方向转移,然而发现方山方向却意外地安静。当时,团长刘桂云、政委廖鼎祥、副团长兼参谋长黄永山,几位首长感到很奇怪:大贤村地处盂县和寿阳两城之间,既然盂县的鬼子气势汹汹,突然袭来,那么寿阳方面的鬼子必然会加以配合,形成两面夹攻之势,可他们为什么迟迟不来呢?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团首长当机立断,将计就计。当队伍接近方山时,率团突然向北,甩开了敌人,越过公路,撤往上、下观音堂方向。而从两面来的鬼子满以为合围成功,凶狠地打了起来。事后得知,盂县、寿阳两面的鬼子火并,双方死伤近百人后才发觉上了当。

在一个多月时间内,日军对十九团疯狂地进行了9次大的合围。十九团损失了一个班,一位通讯员和一位警卫员。但是十九团的指战员们自始至终战斗在盂县和寿阳这一片黄土地上,就像一把钢刀插向敌人的背后,逼得鬼子不得不在寨头村、上王村和路家峪口等地安插了据点来对付我军。十九团指战员的艰苦奋战,迫使日寇不得不在华北后方留下一定数量的部队驻守,分散了敌人的军事力量,拖住了鬼子向我晋东南和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蚕食”进攻的相当一部分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