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战斗在盂县的晋察冀军区十九团
6586800000003

第3章 百团大战兴道河滩传捷报

1940年8月20日,由晋察冀军区西路军主力开始出击正太路东段娘子关地区,西路军偏师于正太路北侧的盂县,准备战役发起后,将龙华河河谷地带的上社、下社、北会里三据点之间的通讯联系及公路交通彻底破坏,并相机歼灭三据点之敌。上社、下社傍龙华河河谷、北会里依滹沱河岸,串在一起的这三个据点,构成了分割我军分区的封锁线。这里驻扎了日军独立第四混成旅团一个加强中队,有兵员300余人,加上伪军政人员,共计400多人。敌人的火力配备较强,三处都有碉堡,据点内都配有山炮、迫击炮、92式重机枪和轻机枪。居中的下社是这个中队的指挥中心,筑有厚厚的土围子,内有仓库,屯集了大批武器弹药和作战物资。

8月25日,我军对下社发动攻击,一个连佯攻山上的炮楼,40人组成的“奋勇队”首先攻占了寨门,活捉伪军数人,缴获步枪两支。由于鬼子的重机枪封锁了前进通道,为避免重大伤亡,我军主动撤出战斗。接连几天,夜夜袭扰该敌,鬼子恐慌极了,整夜打炮放枪,不能合眼。

8月28日,我军特务营两个连攻击北会里据点,一连攻上面的小炮楼,二连攻下面的主炮楼。二连战士们冲过铁丝网,占了厨房、浴室,由于缺乏攻坚的武器装备,只靠投手榴弹,虽给了鬼子很大杀伤,但解决不了战斗。北会里之敌着了急,于9月1日撤退到下社,该据点方被我军收复。

9月2日,我十九团刚刚配合其他主力部队完成了正太路娘子关段的破击任务,攻克了娘子关及井陉煤矿,破坏了敌人的燃料基地,立即奉命挥戈北上,准备消灭盂县境内之敌。连夜急行军来到县北张城堡村,准备攻打上社镇敌据点。政委黄文和副团长刘东纪在灯下研究作战方案。因为这是抗战以来投入全团兵力的第一次大战,团长李和辉刚刚牺牲3天,部队尚未休整,大家心情沉重。这时,赵尔陆政委来到部队,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赵政委在会上讲了话。他首先讲了我军雄师百万在华北各个战场痛歼日寇的伟大胜利,接着说明收复三据点以扩大二分区革命根据地、打破日寇“囚笼政策”的意义,要求十九团坚决完成歼灭三据点日伪军的任务。赵政委审时度势,告诉大家三据点之敌随时有逃跑的可能,我们要将敌人消灭在运动之中。这既是战斗动员,也是作战命令。当晚,我军一面继续对下社之敌进行袭扰,一面趁夜调整了部署,将一个连配置于下社以南的碾子坪村,以阻击下社出逃之敌;赵政委将指挥所设在下社以东930高地一座小庙中,亲自指挥攻打下社。

9月3日,盂县城和西烟镇来增援的日军各100人,刚进到黄沙口,立即遭到我二支队阻击。下社敌一部进到碾子坪,亦遭到我特务营一连阻击。两路敌人企图会合,未能得逞。

9月4日,上社之敌200余人再次进到黄沙口,下社撤退之敌绕路由下细腰村爬山绕过碾子坪,于下午5时进入樊家汇村,与上社据点接应之敌会合后,即慌忙向上社退去。当我军进入下社村时,村子里乱七八糟,到处扔着没有枪栓的步枪,有些枪身被砍了几战刀,计30余支。敌人煮的大米饭还冒着热气,打开的罐头还没有顾得吃,就慌忙逃离了下社。我军查看了日军的仓库,有很多箱弹药,还有一捆捆军毯、军大衣、雨衣,一大堆大米、白面,许多箱酒和纸烟。群众说:“鬼子用汽车拉了一年的东西都给八路军留下了!”

下社、北会里两据点的敌人都集中到了上社镇。这里是日寇安插在盂县北部地区的一个重要据点。为了掐断八路军通往五台、定襄的去路,鬼子在1300多米高的风坡山上修筑了碉堡,平时驻扎有一个中队,加上伪军也不过300来人。日军中队长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奸诈狡猾,凶狠毒辣,群众都叫他“二百五”。上社镇据点一下子集中了500多个鬼子,100余名伪军,还有十几门大炮,“二百五”中队长肯定有阴谋。

团首长们不顾连续战斗和长途急行军的疲劳,坐在昏暗的松明枝灯光下,聚精会神地分析研究敌情。大家一致认为:鬼子侵占的正太铁路已被破坏,盂县东部地区的牛村、东会里两大据点里的鬼子已被我军消灭,盂县西部地区的西烟镇、河东村一带据点的敌人正被我友军打得焦头烂额。特别是盂县的基游队和广大民兵,早已将上社镇通往盂县城的公路和电话线全部切断,再加上北会里、下社两据点被端掉,这就使上社镇的鬼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很显然,鬼子往上社镇集中,是准备逃跑,以挽救其覆灭的命运。无论如何,我军今晚一定要攻打上社镇据点,决不能让小鬼子从我们的眼皮底下逃走。虽然鬼子和伪军加在一起有600多人,有机枪,有大炮,还有风坡山的碉堡和炮楼作掩护,但是鬼子已成惊弓之鸟,军心恐慌,孤立无援;而我十九团的将士们刚刚经历了正太铁路破击战胜利的鼓舞,士气旺盛,斗志昂扬,对消灭上社镇的鬼子信心十足。团首长分析考虑再三,如果强攻,我军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只有想办法将鬼子引出来,在运动中歼灭之,才是上策。决心下定,立即进行了战斗部署。

刘东纪副团长命令一营跑步前进,越过徐峪沟大山,零点前必须赶到上社镇南30华里的神泉村,占据有利地形,严密隐蔽起来,堵住敌人南逃之路。如果鬼子出逃,要不惜一切代价予以堵击,配合全团主力,在神泉村以北,兴道村以南的河滩里歼灭敌人。命令二、三营做好战斗准备,如果鬼子躲在上社镇据点不出来,就在夜间12点整以少量兵力佯攻据点,诱敌出逃,把敌人逼进兴道村南我埋伏圈中,一举歼灭。

当晚10时许,天气突变,滚滚的乌云布满了天空,接着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下来,十九团全体指战员冒着倾盆大雨分头行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战士们只能凭借闪电观察一下前面的道路,但行军速度很快,当二、三营到达距离风坡山炮楼3华里的白藏村河边时,团首长命令停止前进,马上召开各营连干部会议,布置强攻任务。正在这时,我侦察排排长滚着满身泥水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向刘东纪副团长报告,敌人已经集中在风坡山下面,准备向南逃跑了,我侦察员继续监视着敌人的动向。站在一旁的团政委黄文说:“好哇!鬼子从老窝里出来了,这得感谢‘二百五’中队长!”于是,团首长立即下达战斗任务。刘东纪副团长命令两个连从上社镇东西两面进行佯攻,其余4个连由北向南立即发起进攻。三面夹攻,迫使鬼子向兴道村撤退,坚决不能让鬼子再钻回炮楼子里。可是,当我军进了村时,狡猾的敌人已经向南逃跑了。十九团二、三营全体战士冒着大雨迅速南追逃敌。追到柴庄村时,发现鬼子的脚印突然转向西烟方向去了。团首长立即下令停止前进。大家进行分析,一致认为鬼子又在搞阴谋。因为去西烟必须翻山越岭,道路崎岖,陡峭狭窄,在这大雨中夜行军是十分危险的。况且,我友军正在围攻西烟镇的敌人,‘二百五’再糊涂,绝不会自找倒霉。这时,我侦察参谋回来了,他向团首长报告:“发现邀童来村南面的河里有灯光,还听见有马叫声。”原来,鬼子想甩掉我军的追击,在柴庄岔路口让大部队蹚河水前进,只让一小股日军向西南走,故意踩下脚印迷惑我军。由于大雨如注,道路泥泞,鬼子满以为甩掉了我军的追击部队,便在兴道村停下过夜。兴道村是龙华河上游较大的一个村子,分北兴道、中兴道、东兴道、南兴道四个自然村,约有400多户人家,上社镇通往盂县城的公路当村而过,村子南面是一座小庙,庙前是一片开阔的河滩,对面四五华里便是神泉村。这真是天赐良机,我一营战士早已埋伏在神泉村北,并配置了较强的火力,封锁了敌人南逃之路,二营3个连也分别隐蔽在了兴道村东西两侧的山坡上,三营两个连堵住了兴道村的北口,四连作为预备队,等到战斗打响时,随时准备支援战斗最紧要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一个大口袋,将600多个敌人全部装进了口袋里。

十九团首长将一切战斗部署安排就绪,风停雨住,天交五鼓。各连阵地上,战士们虽然全身湿透,又饿又累,但一个个精神焕发,情绪高涨,人人子弹上膛,刺刀出鞘,准备和鬼子拼杀,定叫小鬼子插翅难飞,有腿难逃。四连连长是四川人,细高个子,刚满20岁,大家都叫他“娃娃连长”。别看他年纪不大,资格却不小,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精明强干,很有战斗经验。他跑到团指挥所请求说:“我们四连去年在兴道村住过,熟悉这里的地形,了解当地情况,请把主攻任务交给我们吧!”团首长说:“团里早考虑到这一点了,留下四连作为机动,就是为了把钢用在刀刃上。快回去吧,赶快做好打硬仗准备。”

9月5日凌晨,东方渐渐现出鱼肚白,不一会,红彤彤的太阳升起快一竿子高了,可是还不见敌人的动静,战士们确实有点着急。十九团首长们站在兴道村东北一块高地上挖的掩体里,居高临下观察着鬼子的行动。一直等到八点多钟,500多个鬼子和100余名伪军方才出了兴道村,像一条毒蛇在公路上爬行。当敌人进入我军伏击圈后,一声军号响,全团所有轻重机枪从东西两侧山头射向敌群,鬼子横七竖八地倒在河滩上,受伤的鬼哭狼嚎,没伤的四处乱窜。我四连战士像一群猛虎,猛冲猛打,首先缴获了敌人驮在马上的几门大炮。日军中队长“二百五”借宝剑口的地埂和高粱掩护,组织了30多个鬼子,用两挺歪把子机枪向我军扫射,企图反扑。我三营长命令集中火力压制,七连四班长率全班战士匍匐前进,用手榴弹把敌人机枪炸哑,并将日军中队长“二百五”当场炸死在宝剑口地埂之下。四连长高喊:“同志们,跟我冲!”率战士们冲入高粱地。四班长紧跟在四连长身旁,一气拼倒6个鬼子。鬼子见四班长厉害,三个人拼他一个人。四班长突刺倒前面的鬼子,又斜刺倒左边的,右面的鬼子想跑,也被他一枪打倒。这时,四连长身负重伤,两个鬼子前后夹攻他,四连长将刺刀插入前面鬼子的肚子尚未拔出,后面的鬼子一刀刺中他的后心,四连长当场壮烈牺牲了。四班长一枪击毙了捅死连长的鬼子,高喊着;“同志们,为四连长报仇哇!”率战士们杀出高粱地,又冲进一片谷地,身后横七竖八留下了几十具日本强盗的尸首。

在一营阵地上,枪声杀声混成一片,向盂城逃窜的敌人被切断退路,像一群疯狗绝望地进行垂死挣扎,整个兴道村南的河滩到处是喊杀声和刀枪撞击声。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日伪军600多人,缴获迫击炮5门,山炮5门,轻重机枪20挺,三八步枪300余支,生俘日军6人,军妓4人,战马14匹,还有很多军需品。

附近村里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到兴道村南河滩上帮助打扫战场,欢呼声、口号声、锣鼓声震动了龙华河和四周耸入云霄的巍巍群山。周围村子里的男女老少有的带着鸡蛋,有的带着猪肉,有的带着白面,大家纷纷把慰劳品交给十九团指战员。人民群众还编了《压鼓子》赞颂我十九团指战员的英雄事迹,歌词是:八月里高粱红谷子正黄,日本鬼子出发带着密探。反“扫荡”调动了百团大战,兴道村布下了天罗地网。八路军把鬼子围在中间,机关枪、手榴弹动地惊天。死鬼子躺满了兴道河滩,“二百五”炸死在宝剑口前。菊花马(“二百五”中队长的坐骑)就拴在黍地边上,八路军骑上它积极肯干,一下子骑到了上扑头村前,看看咱十九团英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