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6585800000068

第68章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出典】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原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思想博杂,于儒、道、释均有吸取融汇,并由此而形成独特的人生态度。在政见上倾向儒学,在人生处世上出入庄老禅宗。积极从政,坚持操守,但反对欲速轻发,既为新党所不容,亦为旧党所不满;然其生活态度“期于静而达”,观察问题颇能超脱,处世接物又复旷达,故虽历尽挫折漂泊,始终达观。其文学主张受欧阳修影响,反对五代宋初浮巧轻媚的文风。其理论主张对宋代诗文革新贡献甚大,对后代也有影响。其文学创作成就极高,文诗词俱为一代大家。散文为后人所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文坚持了欧阳修文平易之路,而更为畅达自由;文体多样,风格亦多样。诗存2700余首,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人生、山水游记、朋友唱和乃至艺术创作的经验和鉴赏诸多方面,抒写情怀,慨叹人生,讥弹时致,寄寓名理,无不形象鲜明,神味完足。苏诗风格多样,对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诸人均有继承发挥,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个性极为分明,实现了他“系风捕影”能充分达意的文论主张。苏词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刚健为主,显示出巨大的艺术才能,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故事】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被贬黄州,住在黄冈东南的定惠院里。有一天,天色暗下来了,他还站在一座坟墓前,仰天叹息。一弯新月挂在梧桐树梢上,一只孤单单的大雁在树枝间飞来飞去,就是不肯栖息下来。这孤雁莫不是坟中的超超?诗人眼前又出现了昔日少女的身影……

有一次,苏轼拜访惠州温都监。两人每天在书房谈论诗词。温都监有一个刚满18岁的女儿名叫超超。超超久闻诗人大名,一听苏轼到了家中,心中十分高兴,暗想:“他才是我的意中人呢!”于是,她天天在书房的窗外偷听苏轼吟诗,遇到有人经过,只好羞答答地走开。这事传到苏轼耳中,他心里觉得不安,就对温都监说:“先生的千金迷上了诗词,我想做一位红娘,让她与王郎交个朋友;王郎才貌双全,诗、词都写得很好,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温都监一听,笑着说:“多谢先生关心!小女生性倔犟,好几个朋友来提亲,都被她拒绝了!不知她与王郎可有缘分。”果然,超超一口顶回父亲,态度非常坚决。她爱苏轼,爱苏轼的诗呀!

后来,苏轼又被降职到海南岛,超超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这次北还路过惠州,才知道超超已经离开了人世,苏轼连忙来到她的坟前祭扫。这时孤雁哀鸣,仿佛超超在怨恨地哭泣,诗人禁不住大声吟诵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便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