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引导青少年学习的古代诗文故事
6585800000060

第60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思想博杂,于儒、道、释均有吸取融汇,并由此而形成独特的人生态度。在政见上倾向儒学,在人生处世上出入庄老禅宗。积极从政,坚持操守,但反对欲速轻发,既为新党所不容,亦为旧党所不满;然其生活态度“期于静而达”,观察问题颇能超脱,处世接物又复旷达,故虽历尽挫折漂泊,始终达观。其文学主张受欧阳修影响,反对五代宋初浮巧轻媚的文风。其理论主张对宋代诗文革新贡献甚大,对后代也有影响。其文学创作成就极高,文诗词俱为一代大家。散文为后人所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文坚持了欧阳修文平易之路,而更为畅达自由;文体多样,风格亦多样。诗存2700余首,涉及政治、社会、历史、人生、山水游记、朋友唱和乃至艺术创作的经验和鉴赏诸多方面,抒写情怀,慨叹人生,讥弹时致,寄寓名理,无不形象鲜明,神味完足。苏诗风格多样,对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诸人均有继承发挥,而“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个性极为分明,实现了他“系风捕影”能充分达意的文论主张。苏词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刚健为主,显示出巨大的艺术才能,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

【故事】

苏轼因“乌台诗案”释放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后,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实际上没有什么实事,而且不许签署公事,不许擅自离开黄州,完全是个流放的罪人。

由于收入菲薄,维持一家生活发生了困难。后来,有个朋友同情他的遭遇,帮他在上司面前说话,拨给苏轼一块荒地,让他开垦种植庄稼果蔬。那块地在黄州城东一个山坡上,苏轼把它叫做“东坡”,并给自己起个号“东坡居士”。所以,后来人们习惯上称他为苏东坡。

黄州城西北是长江,江边有座“赤鼻矶”,崖石峻奇,江面开阔,风景壮丽。当地人认为它是三国时期周瑜用火攻大破曹军的赤壁(经后人考证,赤壁大战应该在今湖北蒲圻西北的赤壁)。苏轼曾多次到那里游赏。

1082年七月十六日晚上,苏轼和朋友在赤壁下的江面上泛舟。清风在江面上缓缓拂过,水面平静无波。宾主在船上喝酒赋诗。不一会儿,一轮明月从东山上升起,徘徊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白茫茫的水汽笼罩在江面,江水和天空似乎连成一片。只觉得船好像凌空乘飞,人在船上也感到飘飘欲仙。

有个客人能吹洞箫,随着歌声吹起箫来。箫声幽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觉得箫声很悲哀,就向宾客说:“你这是什么呀?”

宾客指着天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在赤壁赋的诗吗?西面是夏口,东面是武昌,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当他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时,临江饮酒,横槊赋诗,真是一世英雄,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们这种只是在江边捕鱼打柴的人,好像蜉蝣在天地间寄托短暂的人生,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粟,要像长江一样无穷,明月一样永存,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把这种感慨寄托在曲调之中罢了。”

苏轼说:“您了解江水和月亮吗?江水不断地在流,但始终不会流尽;月亮有圆有缺,但终没有消损和增长。如果从变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也不过是一眨眼时间;如果从不变的一面去看,那万物和我们都是无穷尽的。再说,天地之间的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我的东西,丝毫也不能取用。只有江上的明月和山间的清风,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大自然赐予我们共享的宝藏。”

宾客听了,也转悲为笑,重新斟酒再唱,一直吃到杯盘狼藉。大家在船上互相靠着入睡,直到东方发白。

苏轼把这次泛舟夜游经过写成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他和友人重游赤壁,又写了《后赤壁赋》。这时,苏轼面对赤壁古迹,为了表达贬官生涯中的政治苦闷,也为了抒发江山永恒、人生短暂、人生如梦的感慨,情不自禁地吟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是这首词中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