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人的行为选择与生态伦理
6585500000009

第9章 来自非官方国际学术组织的报告

人类实践活动所造成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主体能动性,同时又加深了人们既向往进步又对进步的后果心存恐惧的矛盾意识。恩格斯曾描绘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却失去了生存的环境,导致这些民族的泯灭的情况。然而,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或许正在重蹈美索不达米亚人、希腊人、小亚细亚人和意大利人的覆辙。人类发展到今天,的确做过不少好事,但同时也做过不少傻事。这些傻事,痛而言之,就是违背规律的事――违背自然规律。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变得聪明多了,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我们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得不感受到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是一个非官方国际性学术研究团体,因在意大利首都罗马诞生而得名,现共有40多个国家的60多名政治家、学者、科学家、企业家参加。在总体上,罗马俱乐部的观点具有生态学的主导倾向,不过其思想一直是发展着的。在第一个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中,它提出了带有悲观色彩的极限论思想。该报告认为,人类社会存在五个子系统:两个增长的子系统(人口、工业)和三个有限的子系统(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农用土地面积的限制),而增长的子系统和有限的子系统的冲突不可避免,生态萎缩必将到来。

罗马俱乐部因《增长的极限》而名噪一时,该组织也成了全球问题研究中悲观主义思潮的代表,它主要围绕“人类困境”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所谓“人类困境”,简单地说,就是指人类缺乏对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存意识、自我调节机制、生态平衡危机的认识。人类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却滥用这种能力,使之远远超越人类明智的程度,造成自然界的破坏。罗马俱乐部的宗旨,就是要忠实、深刻地阐明人类所面临的主要困境。那么,人类面临着哪些主要困境?

(一)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

1988年罗马俱乐部负责人在回答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的采访时曾说,罗马俱乐部的基本目标是用战略眼光来观察人类所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除了战争与和平这样的整体问题之外,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及其对环境和政治危机的影响。人口问题、环境、能源使用、动物迁徙、因温室效应而引起的海平面上升等现象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问题如果不能解决,结果将会对人类的生存条件产生威胁,使人类回复到一种野蛮的状态,造成人类社会全面崩溃。世界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人口爆炸

罗马俱乐部把人口的增长叫做“不治之症的癌症转移”。罗马俱乐部认为,由于人活的时间增长而又不降低人口出生率,带来了人口爆炸和个人消费需求的爆炸。源源不断降世的人类正耗尽各类食物,并挤满地球的每一寸生存空间。

墨西哥城市中心广场附近的墨洛斯区嘈杂拥挤,纵横交错的狭窄街道构成了一个阴森森的世界。每个天井周围都是些简陋的窝棚。每个窝棚里居住着一个五口之家,天井背后的唯一两个澡堂要供100人使用,空气中充斥着油污的臭味,苍蝇到处乱飞。在墨西哥城市郊的窝棚中还生活着几万人,那里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地下阴沟。垃圾和粪便四处皆是,臭气熏天。而且,那里老鼠与人类为伍,十分猖獗。

对于上流人士来说,这些景象似乎是科幻小说中经过核大战浩劫后文明衰落的表现。墨西哥城的人口由30年前的900万增至目前的2500万,成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对墨西哥城来说,受到打击的不是核武器,而是人口爆炸。

说到底,对地球环境威胁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人口爆炸。当我们于上世纪初降生人世时,世界大约只有18亿人口,而现在世界人口正向60亿迈近。本世纪,世界人口将翻一番,其中90%以上的新增人口来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而以非洲为最。在今后的30年间,肯尼亚的人口将由2300万增至7900万(年增长率为4%),尼日利亚人口将由11200万增至27400万(年增长率为3%)。巴西、中国、印度、印尼的增长率要低一些,但由于基数大,人口实际增长也很惊人。

在最穷的国家中,人口增长率已超过了这些国家提供基本生活必需品的能力。于是,树木被砍伐用做燃料,草坪被牲畜吃个精光,农民无望地翻耕着贫瘠的土地。在非洲的西部,过去的10年中令人震惊的饥荒景象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在人口增长的背后,世界的物质财富也大大增加了。特别是在工业化的国家里,我们所有人都在消费并需求更多的能源、更多和更高级的食物,使用更多的化学制品。如果将越来越多的人口数字同日益增长的人均需求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整个人类的活动,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对整个星球的影响都增加了20-40倍。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生态学家正敦促世界人民在下个10年中将全球人口出生率减少一半。但是,阻止人口增长的这一进程的阻力仍旧很大。在许多国家,多生多育的文化观念根深蒂固,贫困地区的家庭将孩子视为摆脱贫困的希望。在一些地方,孩子越多,作为父亲的男子汉的形象就越高大,在肯尼亚,就有一个叫做邓尼亚的男子自豪地吹嘘他是497个孩子的父亲。宗教则更是一个大障碍。

人口的增长加上消费需求的增长,使得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力直线上升,这将是人类陷入悲惨和不幸的根源。

2.资源枯竭

罗马俱乐部认为,人类对于地球供养能力的局限性过于无知,人类贪婪的欲望致使维持人类生活的四大系统――土地、牧场、森林、渔业受到过度开发,全球的生态系统正受到人类掠夺性的威胁。

以森林为例。由于过度采伐与开垦,世界上的森林几乎每年减少约1%,热带雨林地区每年减少1130公顷的森林。日本《时事周刊》1999年7月15日文章报道:森林已减少到1万年前的1/2。大约1万年以前,地球被62亿公顷的森林覆盖着。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大约为130亿公顷,因此,地表面的1/2是由绿色的森林覆盖着的。据1960年左右的统计,森林面积约有40亿公顷,现在已剧减到28亿公顷。

最近破坏的大部分森林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的热带森林。在中国,以“植物王国”驰誉中外的云南西双版纳,解放初有原始森林约1900万亩,现在估计只有700多万亩,其中真正保存得完好的自然保护区仅剩下300多万亩。站在勐养山上俯瞰西双版纳,但见绿色森林中分布着一片片、一块块被焚毁过的黑色和棕红色的土地,昔日莽莽苍苍的原始林,支离破碎,孤立残存。站在自治州首府允景洪镇遥看四方,荒山裸地,大有四面拥来,步步紧逼之势。当地居民说,三四十年前,镇周围古木参天,郊外一股股清流长年不息,渴了用手捧起就喝,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林子不见了,水有的断流了,有的变浑了。1956年普查时,海南岛全岛尚有天然林1295万亩,现在已减到497万亩,木材蓄积量也由1亿立方米降到不足3千万立方米,全岛每年净消耗森林近30万亩。昔日原始森林遍布广西全区,而今已是凤毛麟角。著名的热带林区十万大山,经过数十年掠夺式砍伐,如今已难见旧貌。仅仅三四十年时间,我国就有一半以上的热带森林消失了。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说,自1982年起人类每年破坏的热带森林平均约有1130万公顷。而人造林一年只增加110万公顷。2000年美国公布的《2050年的地球》一文指出,到2050年前,世界森林的面积每年将以800万至200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换个角度说,目前人类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进行破坏,按这种采伐速度计算,现在仍然保持的900万平方公里的热带森林只能再伐20年。20年之后,每个人所享有的森林资源将只有今天的百分之一。

其他系统如土地、牧场、水源等同样危机重重。

3.环境的污染

罗马俱乐部认为,现在环境污染的增长率比人口的增长率还要高。人类通过人生世界的单纯扩张,到处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毒物,毁坏着成千上万的物种和自然栖息地。

(1)生物的死亡

毁林引起的灾害人们容易看到,可毁林对物种的巨大冲击,却鲜为人知。随着整个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破坏,成千上万的动植物已经或正在灭绝。科学家预言,一旦热带森林毁掉,将有至少80%的植物和400万种物种随之消失。在整个星球上,无论陆地和海洋,人类同动植物之间正进行着一场战争,而这只不过是人类肆无忌惮的缩影。据统计,目前已经有2.5万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受到早期灭绝的威胁,估计将有50万至100万种在本世纪初期为人类行为所消灭。地球上本来有2500万种野生物种,迄今已消失近1000万种。近两个世纪以来,仅野生动植物就消失了1000种以上,高等植物每年有200余种灭绝。我国的情况是,每消失一万亩热带森林,就有一个物种濒于危境。

在海南岛,已有子京、花梨、绿南、石梓、坡垒等几十种珍贵用材和经济树种绝迹;在广西,蚬木、擎天树已少得可怜。近二三十年间,仅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一个区就有近30种高等植物灭绝。有关专家估计,云南热带林区已受到威胁的生物种类有600-700种,到2050年,受到威胁的种类将增至1500-1900种。

在科学史上,人们在巴西发现了野生橡胶,从而培育出高产新种,大幅度提高了橡胶的产量。原始林中的许许多多野生植物,一旦为人们所认识,就会成为无价之宝。因此,这么多物种的灭绝,对于人类来说不啻于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宝库。生物物种一旦灭绝,就不可能再生,发达的科学可以造出新的物种,但绝不能使原来的物种恢复。

(2)垃圾成灾

与日俱增的危险废物正在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据估计,地球上的危险废物正在以每年5亿吨的速度骤增。其速度增长之快,令人瞠目。

危险废物主要产于工业化国家,其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的90%。过去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人们常常将这些危险废物往空地上一扔了之,或者只简单地处理一下:往地下一埋,或往河里一投。上世纪70年代末,人们在美国纽约发现,一座小城竟完全建立在一个废物堆上,那里堆放着8万吨有毒废物。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发现一个著名的意大利葡萄酒产区种植的葡萄竟不能再用来酿造葡萄酒……美国的财富和工业能力举世无双,其废物之多也是世界第一。每年,美国人扔掉160亿块尿片、16亿支钢笔、20亿把剃刀、2亿2千万只轮胎。美国人三个月中扔掉的铝足够建造美国民用航空所需全部飞机。

近年来,工业化国家开始对废物作妥善处理,但处理能力十分有限,真正能得到合理处理的危险废料微不足道。在欧洲,目前只有25%~35%的危险废物得到回收或再利用。目前,每三分钟就有一船危险废料跨越国界。第三世界是危险废料越界活动的最大受害者,是工业化国家转嫁危机的主要牺牲品。1996-1998年间,工业化国家往第三世界国家输出危险废物达800万吨之多。这种做法突出地象征着富国对穷国的环境破坏,代表了抛弃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毒物的最不负责任,最不顾后果的办法。

整个地球似乎到处都是垃圾,垃圾仿佛也在与人类你死我活般地争夺着土地。国际范围内的废品堆存无异在向一个国家的人民宣战。如果这样的废品继续扩散,人类将无异于向地球生态环境宣战,向自己宣战。

(3)热浪的冲击

在1906-2005年的100年时间里,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升高了0.74……2005年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79ppm为65万年来最高;与1980-1999年相比,21世纪末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可能会升高1.1-6.4……

1988年6月5日,第18个世界环境日提出的主题是:“警惕:全球变暖”。1988年整个地球仿佛发疯了一样,最使人感到迷惑不解的是热浪袭击了全球。

北美干旱。1990年夏天美国中西部遭受了50年来最大的一次旱灾。骄阳似火,苍青色的苍穹望不到一丝云霓;燥热的干风,把湿润肥沃的土地吹裂成纵横龟纹;久旱不雨,使江河湖泊水位下降乃至干涸。2004年7月初,热浪袭击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南部的科森察出现44的最高气温。同时,希腊首都雅典出现了42的异常高温。7月中旬,开罗气温超过40。在中国,自7月初始,持续不断的高温天气在十多个南部省区出现,有些地区气温超过40,罕见的高温导致重庆、南昌等地中暑死亡人数达数百人。

(4)各种人为事件造成的环境污染

1978年之前的19年里,全世界发生了七次主要化学事故,造成739人死亡,2647人受伤,18230人背井离乡。1978年以后的八年内,有13起重大化学事故,造成393人死亡,4848人受伤,近100万人疏散。

1984年印度博帕尔联合碳化物公司农药厂,无意中释放出一种有致命毒性的甲基异氰酸物烟雾,造成2500人死亡。20万人逃离家园。现在仍有10万人视觉模糊、肺功能丧失、内出血和神经及心理失调。

1986年4月,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70多吨放射性物质进入大气,污染了欧洲大部分土地、食物和水。在事故发生后的75天里,有28人死于严重的放射性中毒,300人受严重辐射,10多万人被迫撤离家园,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变成不适宜居住的地区。

由于1991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占和吞并,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战争给海湾地区的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极大的破坏。战争开始不久大量原油涌入波斯湾,致使整个海域遭受了严重污染。面积仅有1.7万平方公里的科威特却有700多口油井在燃烧。石油专家估计,科威特的石油大火每天要白白烧掉600万桶原油,这场创纪录的石油大火曾无情地污染着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油井在燃烧中每天释放出大约5000吨油烟、120万吨二氧化碳、9000吨二氧化硫和相当数量的有毒气体。科威特卫生专家曾比喻说在如此严重污染的环境中生活,相当于一个人整天不停地吸烟。由于天空被浓浓的油烟气团覆盖,阻碍太阳的光照到达地面,使得科威特的气温骤降。据战争结束后不久测定,科威特的气温比往年下降达10,同时还可能影响亚洲季风,导致印度和东南亚出现冷气候及反常的霜冻,造成干旱。另外含有大量油分子的浓烟在阳光和蒸气的作用下形成一种带有油脂的黑色雨滴和普降黑雨,使农作物歉收,可能使数百万人死于干旱和饥饿。总之,海湾战争这场灾难对人类环境造成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明显,有些方面会影响几代人。

(二)我国的环境状况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巨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均占有资源数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以人均耕地而言,已由1949年的2.7亩下降到目前的1.3亩不到,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4,美国的1/8。我国人口增长正值第三次生育高峰,每年以1600万的速度在增长。我国以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来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比较严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虽然基本形成了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三大政策为主的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并在环境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城乡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我国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负荷还是十分沉重的。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资源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环境治理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大江大河防洪体系尚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消耗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等粗放经营方式仍比较严重。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问题。

第一,从全国范围来看,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在发展。科学考察表明,一个地区、国家要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必须达到30%以上。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2%,在世界上属少林的国家之一,排在第120位之后。现在,许多地方重采伐,轻营造,甚至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每年仅农民烧柴一项,就要毁掉相当200万公顷的木材。每年森林消耗量大于生产量达1亿立方米之多,这种局面短期内不易扭转。加上各种危害,目前可采森林资源已濒临枯竭。

我国可利用的草原33亿亩,由于不合理开垦、超载放牧,草场退化面积已达7.7亿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3%之多,平均产草量比上世纪60年代下降30%~60%。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15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可耕面积的1/3。每年流失的土壤为50亿吨,为世界水土流失量的1/5,相当于我国每年生产的化肥产量全部付之东流,直接经济损失达70多亿元。

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大为加剧。以长江上游为例,上世纪50年代是每5年一大旱,70年代上升为10年8旱,80年代年年有旱灾。洪涝灾害日趋频繁和普遍,四川省50年代发生3次,60年代发生5次,到了80年代,年年有涝灾。其根本原因就是生态系统已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一旦遇上暴雨大风,就极易酿成灾害。

第二,我国是世界上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危害,并不亚于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目前,联合国公布的全球十大污染城市,我国就占了3个,其中包括北京在内。每年燃煤直接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废气达1500万吨、烟类1200万吨,严重污染了大气。由此造成的酸雨危害已危及20多个省区,西南地区的酸雨污染已同世界著名酸雨区域相仿,并有向华东地区延伸的趋势。

水污染情况也很严重。全国每年有370多亿吨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许多河流成了臭气熏天的黑水河。上海黄浦江每天要接纳500万吨左右的城市污水,80年代的黑臭期竟然高达200天之多,苏州河水的污染令游客大为扫兴。

由于水污染严重,我国许多地区不断增长的用水量与有限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全国有180多个大中城市每天缺水量达1300万立方米之多,直接影响工业产值140亿元。

全国工矿企业和生活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年排放量为5.6亿吨之多,其中综合利用率不到1/4,大多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全国受堆放废弃物污染的农田就有25万亩。

目前一些小造纸、小印染、小硫磺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正向农村扩展,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有“农村包围城市”的态势。

环境问题已经给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带来重大的危害。目前,农村约有5亿人口饮用水不符合卫生要求,其中长期饮用污水的人为1.5亿至2亿。许多与环境有关的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癌症死亡率增长1.5倍,由污染引起人体细胞染色体畸变、退化造成的痴呆婴儿日趋增多。

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3年统计,我国每年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土地、草原、森林、野生生物等资源的破坏约为300亿元;由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中不包括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每年达750亿元。

把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战略决策。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13亿人民的温饱富裕、现代化建设和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都需要我们保护好环境,使之成为良好的能长远支撑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我们现在不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努力,那么多年来发展经济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所抵消,这样我们就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了。

另外,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代影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的全局性问题,全球行动保护环境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环境问题解决得好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及其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大国之一,我国的环境问题对世界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应当为保护全球环境作出贡献。这是我国确定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又一个重要依据。

(三)生态危机的原因分析

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反映了以人为世界中心的观点。人类主宰地球,可以理解为人类将自然界作为一种任意索取的对象。这便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即人类是万能的。

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一向不乏讴歌自然的诗人,但是,却缺少为自然请命,为自然鸣冤、为自然献身的勇者。人类对自然几乎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我们看看以下的事实,便不难明白,生态危机的存在是多么的自然而然和顺理成章。

先以森林为例。可以认为,破坏森林的首要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在过去30年间增加了一倍。随着人口的增加,扩大耕地便成了当务之急。因此,便盛行起烧荒种田,这便是当前破坏森林的最大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采伐森林。发达国家为了保存国内的木材,便纷纷去国外寻求木材资源。例如,欧洲国家去非洲,美国去中南美洲,日本去东南亚寻求木材资源。在这些国家,破坏森林的第一个原因可以说是掠夺性的商业采伐。

在中南美洲,破坏森林是为了进行畜牧生产。由于发达国家烧毁热带林拓垦牧草地,在1960年以后,中美洲的1/4的森林面积变成了牧草地。除此之外,砍伐森林也是为了取得能源。据调查,世界约有半数的人口仍然在用木炭或者劈柴作为能源。这些无疑均是围绕“人”而进行的,却根本未想到“自然”也是一种存在,也是一种不容破坏的存在。

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一样破坏着自然。特别是富国所提供的开发援助,大大地破坏了自然。巴西的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森林占世界热带森林的1/3。亚马孙河卡拉雅斯地区的开发,被称为上世纪最大的开发工程。这是主要开采埋藏在贝伦南部的估计达180亿吨铁矿石向日本和欧洲各国出口的大工程,由日本的国际开发事业团和巴西方面联合开发。随着开发,已经在卡拉雅斯―圣路易斯之间修建了铁路。据说在铁路沿线要修四座炼铁厂,因此,为了烧制炼铁用的木炭,每天要砍伐1.5公顷的森林。人们认为,随着开发而破坏的自然,最终将达25万平方公里。这一面积相当于日本国土的2/3。

人们或许会因大量铁矿石的涌现而欢欣鼓舞,然而却不知,我们已经在开始葬送自己,这难道不正是我们人类悲哀特别深重的原因吗?

事实上,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注定要向自然界索取财富,而索取财富又很难避免在某一阶段产生破坏性的结果。人类文明的旅程就是这样在一幅悲剧性的历史背景中延宕下来的。我们越来越面临着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有害自然力的强烈反抗。

我们承认,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工业一起改变了整个自然界,结束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幼稚态度和无能为力的状态。不仅如此,随着人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长,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和物质力量也在迅速地增强。科学的进步是没有止境的,无限美好的明天在等待着人类去创造。就科学发现来说,人类仅是刚刚摆脱了人们对于自然的幼稚态度,还有无限多的现象、过程和事物在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去发现。因为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比它的显现更丰富、更生动、更多样化。每一个科学发现不仅会为科学知识的海洋增加新的内容,而且还会发现自然界更多的更新的方面。人的智慧将发现自然界中许多新奇的和预见不到的东西,并且随着科学发现的增多而扩大自己对自然界统治的能力。

如果说自然界在孕育着人类的同时,也孕育着毁灭自身的力量,那么人类在创造文明与进化的过程中,却又可悲地设计了毁灭自身的“陷阱”――但愿这仅仅是个实现不了的假说。

人们深刻地意识到,科学不是万能的,人类及人类的理性也绝不是万能的。我们从来没有脱离过整个自然的怀抱,也没有摆脱过自然的控制,更没有逃脱过自然的惩罚。我们的今天,之所以会产生生态危机,完完全全是因为,“人定胜天”这种思想根深蒂固地根植于人类的内心之中,却看不到人类同样要遵循生态的客观发展规律。

自然,我们承认产生生态危机的原因,在于人类一度认为“人类万能主义”,但不能由此而说明,面对自然,我们便只能束手待毙,一味地顺应自然。更不能像卢梭在其《论科学与艺术》一文中得出的反论那样来看待问题。卢梭在该文中,系统地提出了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提高,人类将走向退化这样一个人类发展观上的反论,这个反论导致一些将环境关系视为其学科研究对象的学者们与日俱增的困惑,以致后来,有欧美学者得出了人类文明已经完结的终结论预言。认为任何对自然界的奢侈占有,必须遭到自然界的加倍报复,为此,他们主张回归自然,避免与自然界对抗。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持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抉择才对呢?

我们承认人不是万能的,但并不是说,人类在严重的生态危机,人口膨胀和资源枯竭面前只有自觉地向自然界退却,彻底抛弃“自然之主”的虚妄成分。对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危机意识与生存态度之间的关系。

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注定不会有久远的发展,同样一个没有坚定的生存态度的民族也只能任其沦丧。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拥有今天这样较于发展中国家优越得多的生存条件,与它们一贯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分不开的。因为强烈的危机意识必然激发起这些国家采取一系列克服危机的超前行动,而一系列超前行动的实施反过来不能促进和巩固它们坚定的生存态度。拿生态问题而言,发达国家的一些先驱自上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在向世界舆论传递着叫人惊悸的关于人和自然相互关系中即将来临的危机的尖锐性,并有相当一些学者着力于研究这种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急剧恶化的起因和相应的解决方案。虽然这些研究报告中的内容有的带上了明显的极端色彩。但是,不能否认,就是这些极端的研究报告至少也向人们灌注了某种强烈的危机意识。由于有了这种危机的迫切感,发达国家一直在有目的地从社会形态、文化宗教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积极地影响自然界,在社会形态方面它们采取了向国家社会主义制度靠近的措施;在文化宗教方面开辟了大众生态文化学和教育生态学;在科学技术上认为任何对自然力的服从必须建立在对自然力的控制上,因此,它们在解决生态危机的问题上,坚持科学和技术作为手段,宗教和文化确立目的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很显然,发达国家在今天不仅拥有了高科技和高度发达的经济,而且拥有了远较发展中国家好得多的生存环境和人文关系。

故此,人类为了生存,退却是没有出路的,关键是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持有科学与理性的清醒,在无可选择之际进行选择,清楚这一点尤为重要。

综上,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必须承认人类自身的“万能主义”是产生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呼唤我们的生态危机意识,也有助于明确我们的生存态度。更可以使我们清醒地看到:人和人的理性绝不是万能的,人的作用只有在遵从自然的本质和原则之下才能成为完全而真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