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宕昌县概况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北部,介于东经104°01′至108°48′,北纬33°46′至34°23′之间,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平均海拔2300米,平均气温8.8℃,平均降水量633.8毫米,无霜期160天,从南到北垂直气候十分明显,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段。全县面积3331平方公里,辖6镇19乡334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有汉、藏、回、蒙等19个民族,总人口30.06万人。资源比较贫乏,发展基础很薄弱。
农业是宕昌的基础产业,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洋芋、蚕豆等为主,经济作物以中药材、花椒、核桃等为主,畜牧以牛、羊、骡、马等养殖为主。工业以矿产采选、水力发电、建筑建材、医药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主。2007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3亿元,比“十五”末增长50.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2万元,比“十五”末增长157.36%;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176万元,比“十五”末增长87.37%;农民人均纯收入1186元,比“十五”末净增193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1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2.84%。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第85位,在全市排名第7位,为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二)地震受灾损失
1.灾情特点。据省、市工作组调查核实,汶川地震波及全县25个乡镇334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共造成死亡11人(男7人,女4人)、受伤307人(重伤27人,轻伤280人);死亡大家畜392头,猪276头,羊202只;受灾人口达23316户111239人。地震灾害给该县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估算达209399.1万元。
2.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宕昌全县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多样,地质灾害及自然灾害频繁,山地多坝地少,坡地多川地少,旱地多水地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土地承载力平均达到80人,超出可承载力5~10倍,远远高出土地承载能力。加之震后耕地及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发生次生灾害的危险性增大,导致环境承载力进一步下降。
(三)重建规划和重点
1.总体目标。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灾后恢复重建不仅对地震灾害受到破坏的设施尽快得到恢复,而且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规划,提高建设标准,使布局更加合理,设计方案更加科学,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标准质量进一步提高,防震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
2.总体布局与发展方向。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是在三年内完成全县恢复重建。规划项目分为农村建设、城乡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产力布局及产业调整、市场服务体系等6大类1109项。
3.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规划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415901万元。其中申请国家和省上补助资金342976万元;争取各类银行贷款44302万元,市县财政自有11529.7万元;企业自筹13482.4万元;个人自筹3089万元;其他521.8万元。灾后重建项目主要涉及农村建设、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等三个方面,共计123项,计划总投资45517.66万元,其中:中央重建基金24940万元,红会资金3840.1万元,国债资金213万元,扩大内需资金850万元,援建捐建及其他资金15674.6万元。
4.产业布局方向。一是按照“南果蔬,北药牧,全县兴劳务”的产业布局思路,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以城关镇计子川工业园区为中心,点面结合,强力推进工业化,促进财政稳定增收。三是以212国道为轴线,重点打造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和古色旅游,继续实施旅游品牌战略,带动商贸流通和相关产业发展。
(四)人口迁移和安置情况
1.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该县从2004年开始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以来,至2009年共建设23个安置点,项目涉及19个乡镇37个村64个社,规划搬迁群众2236户10017人。总投资12257.4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4450.5万元,中央其他专项资金1287.5万元,地方配套555.4万元,群众自筹5964万元。截至目前已建成12个安置点,11个安置点正在建设中,已搬迁入住831户、3780人。2009年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总投资5777.4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1974万元,新建新城子乡老树川村下坝、狮子乡阴山沟、贾河乡路下村、兴化乡郭家庄村、好梯乡马家山村、新寨乡秋林村牌坊干、沙湾镇沙湾村、城关镇瓦舍坪村、甘江头乡谢家坝村9个安置点,规划搬迁群众942户4232人。除新寨秋林村牌坊干安置点建成外,其他各安置点正在建设中。
2.移民搬迁定居。该县提出了“内抓扶贫开发、外抓劳务移民”的总体发展思路。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地动员组织和实施异地移民安置工作。17年来,共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疏勒河、临泽、古浪、秦王川等地组织输送移民24838户89562人。在地震灾害发以来的移民搬迁定居方面,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考察调研基层移民站工作。2009年9月为了及时掌握基层移民工作站工作现状,经局务会研究,由局长何煜带队,对秦王川、古浪、疏勒河工作站进行了督察、调研,从移民工作的组织、输送、维权、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进一步界定了基层移民站的工作职责、范围。二是认真做好“工业移民”、“教育移民”工作。2008年10月份在新疆考察期间与新疆准东石油公司签订了意向性协议,于2009年2月19日向该公司输送“工业移民”90人。同年向福建石狮休闲裤业公司输送228人。经省扶贫办牵头,与北京富平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合办学的方式,向该校组织输送“教育移民”家政服务人员58人。三是积极争取灾后重建新疆移民项目。经省政府积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协商,争取到灾后群众跨省安置指标1901户、8211人。四是根据省市有关通知精神,对受灾群众跨省安置对象进行再次确认,在充分保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又确认安置对象2041户、8782人,并按要求上报省受灾群众跨省安置办公室。该项目国家发改委已立项核准,每户安置对象可得到国家相应的补助资金和配套土地,使灾民得到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