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陕西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
6584900000031

第31章 陕西纸质传媒业的结构现状

一、图书出版发行业

虽然我省的图书出版业在探索出版事业向出版产业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例如在健全出版市场竞争机制、整合出版企业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国有资本仍然占据着绝大部分比重、出版企业的事业单位色彩过浓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才能逐渐地得到解决。

我国传统的图书发行机制基本上是采取新华书店统一经营的集中发行模式。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传统国营新华书店的发行系统受到了多种力量的冲击,大量集体、民营及图书俱乐部等图书发行主体蓬勃发展,从而为我国的图书发行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图书发行体系的转变大大促进了图书的消费需求。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新华书店系统也开始实施运行机制的转变,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部分省市的新华书店开始对基层新华书店实行人权、物权和财权的全面下放,从而形成了基层新华书店各自为政、独自经营的局面。没有将人权、物权和财权明确下放的新华书店系统也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形成统一而强大的经营实体。这样便导致了两方面的直接影响:一方面,新华书店系统虽然拥有众多的基层经营实体,但是却不能充分发挥整体的协同优势;另一方面,新华书店系统为民营图书发行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随着民营图书发行企业的发展,新华书店系统也在开始谋求自身的改制和重组,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华书店系统的资源优势。尽管民营图书企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由于新华书店系统具备一定的传统品牌优势和行政垄断资源,因此,我省目前图书发行业仍然维持着以新华书店系统为主、民营图书发行书店为辅的整体格局。

陕西省新华书店是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所属的国有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主营图书、教材、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全店现有在职员工200人,下设图书批销中心、音像电子出版物批销中心、教材发行部、储运部、业务部等五个经营部门和七个职能管理部门,是陕西省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一级图书批发单位。

陕西省新华书店成立于1951年。半个世纪以来,陕西省新华书店历经了艰苦创业、专业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陕西省新华书店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店50多年共发行各类图书50多亿册,金额57亿元,总资产2.6亿元,固定资产原值达8000万元,中小学教材的课前到书率达99.7%,在全省图书发行行业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为陕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新华书店顺应时代潮流,大胆探索图书发行的新路子,推出了一系列旨在转换机制、强化管理、苦练内功、谋求发展的重大举措,年年迈大步,步步上台阶,各项指标连年突破,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先后改建了6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图书音像和电子出版物批销中心;研制开发了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兴建了西部最大、全国一流、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的出版物流中心——陕西省新华书店教材发行基地,使50年的老店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4年4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以“新出发〔2004〕503号”批复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同意组建陕西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

新闻出版总署在批复中指出:“陕西省新华图书发行集团的组建和运营,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以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集团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发行集团的机构设置、用人机制、分配制度、管理体制等方面,要大胆探索,勇于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发行集团内部运行机制的转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要通过集团的组建和运营,力争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报纸出版和发行业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报纸出版和发行业也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1987-1991年的5年间,政府监管部门对报纸种数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政策,此后开始出现了小幅而稳定的增长,随着报纸出版和发行行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相关的经营主体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陕西省报业协会成立于1992年5月12日。十多年来,省报业协会坚持“促团结,议大事,办实事”的宗旨,从陕西报业实际出发,围绕加强报业调研、反映报业呼声、组织专业交流研讨、提高报业管理水平、组织评先选优、树立学习榜样、加强对外交流、介绍外地经验、提高协调服务能力、加强报业凝聚力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发挥了桥梁作用,维护了报业利益,在推动我省报业改革发展方面作出了贡献。陕西省报协下的40多家会员报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陕西省报纸发行量已达200多万份,报业年广告收入近10亿元,报纸年印刷收入3亿元。从这些宏观统计数据来看,整个报纸的发行情况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说明全省报业经济家底更加厚实,经济实力更加壮大。此外,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寻求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我省报纸质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这些都为我省报业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顺利推进我国的报业实体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陆续实施报业集团建设的试点工作。随着我国报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将有越来越多的报业集团出现在报业市场,从而引导我国报业市场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

在报纸发行业的传统体制中,长期以来都是邮局发行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报业实体的飞速发展以及邮局发行体制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的报业发行体制也出现了极大地发展。除了邮局发行仍然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外,大量的自办发行和第三方发行模式正在不断涌现。此外,零售在报纸发行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而全国一网化的现代报纸物流体系正在我国逐渐出现,并且将会迅速地成长起来。

据陕西省报协提供的资料,近年来我省报业发展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喜人景象,我省报纸发行特别是部分报社采取自办发行、完善多渠道发行体制取得了成功经验,报纸的发行量不断增加,全省发行网络建设越来越好,不仅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为报社的经营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可以说这些卓有成效的报纸发行带动了我省报业的更快发展与繁荣。

据中国报业网南非开普敦独家专稿,2007年6月4日,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世界报业协会年会上,世界报业协会公布了2007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我国有25家报纸入选百强,是上榜报纸最多的国家,也是日报总发行量最高的国家,继续保持了世界报业第一大国的地位。

在这份权威公布的2007年报业发行量百强名单中,陕西没有一家报纸入选。这也给陕西报业提出了问题,对此,我省报业精英们的共识是,经营好以发行为龙头的报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报人的紧迫要求,面对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形势和东部兄弟报社蓬勃发展的现状,陕西报业界同仁没有理由不争分夺秒,拼搏奋进,把产业做大做强,为振兴陕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期刊出版和发行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期刊出版物也是处于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状态,所有的期刊实体都是国家的事业单位。随着我国期刊业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原有的期刊出版实体开始陆续实施事业编制、企业运作的管理体制,而且还开始大量地吸收其他形式的资本,从而使得我国期刊出版实体开始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增强我国期刊业的整体实力,我国的众多期刊实体正在朝着集团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新闻出版署即开始营造期刊方阵的政策氛围,接着在2000年提出相关的政策设想。到了2001年,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明确提出要建设我国的期刊方阵,创建具有世界影响的名牌期刊。为此,新闻出版署对期刊集团提出了五项明确的标准,标志着我国的期刊业开始走向优化整合、规模竞争的发展道路。正是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我省在适当时候将筹备期刊集团。我省对期刊管理还实行审读制度,使期刊有了较大改观,整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另有一种思路为:紧密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形势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我国报刊管理政策及产业化发展趋势,研究陕西省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提出用多元化方式组建陕西省科技期刊集团这一重要发展策略,并指出要用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去解决集团化过程中出版主体不明、市场化意识不强的问题。

从某种意义说,期刊是一种特殊的报纸,因此,我国的期刊出版和发行业与报纸的出版和发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相同之处。基本上所有的期刊发行渠道同时也承载着报纸的发行渠道。我省目前的期刊发行业主要特征为:邮政报刊发行仍然是期刊发行的主渠道,集体和个体零售摊点是期刊发行的重要补充,期刊实体自办发行也是期刊发行的重要模式。另外第三方独立的发行公司将会成为期刊发行的重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