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痴假呆幽默术是用痴呆的外表表达机智的内涵,是一种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的假象之中的幽默技巧。它表里不一,表面上既痴又傻,内心里却高度机智,能够让对方透过虚假的表象品味到实实在在的幽默之趣。
这种幽默术体现的是人的表演才能和超群智力,它要求人既要不动声色,还要煞有介事,假戏真做。同时又要在做假之后,令对方大吃一惊,产生问号,还会在吃惊之余,加以思考,随之突然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
女士俱乐部每星期五下午举行聚会,请人来就一些重要的问题做报告,做完报告,接着是茶话会、问答会。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一位先生来给听众讲食物问题。他在报告中说:“现在世界上的食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忍饥挨饿。食物生产得多,孩子也生得多,人们还是要挨饿。世界上不论白天黑夜,每分钟都有一个妇女生孩子。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他停顿了一下,正要继续往下讲时,一位夫人问道:
“我们为什么不找到那个妇女,制止她生产呢?”
大家都知道,“一个妇女”是不确指的每个生孩子的妇女。这位夫人也清楚这一点,可她偏偏把“一个妇女”说成特指的某一个妇女,并“傻乎乎”地要求把那个妇女找出来,制止她生产,这种看似“痴呆”的发问使人一听就明白,并随之因为这种俏皮的“愚蠢”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在日常生活中,故作“痴呆”所表现出的幽默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因为它往往对一些人所共知的或简单易懂的现象做出荒诞的解释或发挥,将人引向另一个不易想到的荒唐的思路。例如,你朋友脸红,你建议人家少吃点西红柿;你朋友脸黑,你建议他少吃点黑芝麻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你硬把它们凑到一块,便显出了你的假痴假呆的可笑性。有时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痴”和“呆”,但客观上会因其“痴言呆语”
中所含的俏皮而会心一笑。
人们通常都十分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力求给人留下聪明绝伦的印象,稍稍做了一点“傻”事,总要想方设法地掩饰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愚蠢”暴露给大家看,这几乎成了一个思维定式。然而,正是这个定式给我们提供了施展幽默才华的空间,偶尔故意装疯卖傻,煞有介事地暴露一下自己的缺陷,人们初看会吃上一惊,不免对你产生疑问,继而加以思考,随即完全领悟,发出会心的微笑,进而佩服你的机智和幽默。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巧装痴傻的典范。
一个流浪汉闯进一个果园,他见到什么摘什么,摘了好多水果,一边摘一边塞进自己的怀里和口袋里。这时园主走过来,一把抓住他的衣襟,问道:“你怎么跑进我的果园里来了?”
流浪汉吃了一惊,只好答道:“对不起,老兄!这几天刮大风,是风把我吹到这里来的。”
园主问:“那你为什么要摘我的苹果和梨?”
流浪汉说:“风太大了,把我吹得东倒西歪,所以我碰到什么就抓什么,要不风就把我刮跑啦!”
园主问:“那你为什么要把果子装到你的口袋里呢?”
流浪汉回答:“真对不起,你来的时候,我也正在想这个问题呢!”
流浪汉偷摘园主的苹果和梨而被当场抓获,当然十分难堪,却又不得不找些理由为自己辩护。他厚着脸皮,东拉西扯,却不能自圆其说,被园主抓住要害,逼得无路可走。忽然间,他急中生智,来一个故意装傻,把过人的机敏隐藏于痴呆木讷的表象之中。园主听了他最后一句话不免一怔,随即自然哈哈大笑,佩服流浪汉的幽默,当然也会宽容他。
我们都知道幽默大师阿凡提,他的故事总是能给我们带来笑声,同时也能对培养我们的幽默感有所启发。
阿凡提做理发师时,大阿訇来剃头,总是不给钱,阿凡提想找机会整治他一下。有一天,大阿訇又来理发。阿凡提先给他剃光了头,在刮脸的时候,问道:“阿訇,您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
“好,您要我就给您。”阿凡提说着,“嚓嚓嚓”几刀,就把阿訇的两条眉毛刮了下来,递到他手里,阿訇气得说不出话来。
“阿訇,胡子要吧?”阿凡提又问。
阿訇连忙改口说:“不要!不要!”阿凡提连声说好,又是几刀,把阿訇的胡子全部剃了下来。
阿凡提利用“要”的多义施展计谋,故意误用,逗得阿訇左右为难,连连上当。
装痴装傻,故作愚蠢的幽默术要求你不动声色地把自己的“愚蠢”惟妙惟肖地展露出来,这样人们才会因为意料不到而惊诧莫名:“这个人怎么啦,他真的这么傻吗?”疑惑顿生。随着疑问的涣然冰释,你的真实意图的暴露,会给人们带来一种说不出的快意。
肯特到一家酒店就餐,他尝着刚刚端上来的鱼和肉,颇有感慨地说:
“早知道这样的饭菜,我提前几天来就好了。”
酒店经理听到了,很高兴地说:“先生真是一个美食家啊!我们酒店的饭菜确实是一流的。”
肯特接着说:“谢谢夸奖!我的意思是如果早几天来,鱼和肉就该是新鲜的了。”
在人际交往中,故作愚蠢有着很强的戏谑性。人们不会为了一个人的聪明而发笑,也不会留意那些刻意耍弄的小聪明。而愚蠢却是人们的聚焦点,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人们都乐于为之开怀。故作愚蠢本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对方和自己都明白其中“呆傻”的成分,双方心照不宣,又抵制不住其俏皮味的诱惑,自然笑得更加畅快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