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靠策略生存:把事办好的技巧
6583600000071

第71章 借同窗之谊办自己的事

同窗关系中,人情的作用非常大。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送人情给同学,到关键时刻他定会加倍还你这个人情,因为同学情深。

同学关系是非常纯洁的,有可能发展成为长久、牢固的友谊。因为同学们年轻单纯,有许多共同的话题、爱好和理想,朝夕相处之中,彼此的感情日益深化。因此,很多人的“死党”都是当年的好同学。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下去都精心作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

老师听到这番话,平息了心中怒火。事后姚崇心里为此深感佩服,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感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张宗全就很巧妙地用了这个技巧,在一些较无紧要的场合中,自己吃些小亏,做些让步,送个人情给对方,使姚崇一辈子都记住了他。

三国时期的刘备有这样一个小故事。那是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刘备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在读书期间,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但是,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个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合得来的朋友,他读书后,仍回来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成功,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加强,情若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起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其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所带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逃脱,被石全给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那你的人际面会更加的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办事最实在、最值得的要属同窗关系。同窗之谊,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犹胜于手足之情。同窗之谊,犹如朋友之情,但一定意义上又有别于朋友之情。能为同窗,实属有缘。相识、相处,尔后相知、相助,同窗关系愈久弥坚,助益良多,何乐而不为?

曾几何时,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和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窗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从而惺惺相惜。这就如同酿酒,久了必醇。

即使你在学生时期不太引人注目,交往的范围也很有限度,你也大可不必受限于昔日的经验,而使想法变得消极。因为,每个人踏入社会后,所接受的磨炼均有百般不同的,绝大多数的人会受到洗礼而变得相当注意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即使与完全陌生的人来往,通常也能相处得好。由于这种缘故,再加上曾经拥有的同学关系,你可以完全重新展开人际关系的塑造。换言之,不要拘泥于学生时期的自己,而要以目前的身份来展开交往。

1.保持联系,加深关系

在校期间,同学天天见面,嬉笑玩闹,不亦乐乎;一旦毕业,亲疏远近就靠自己维持了。所以,同学之间应多多联系。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说明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如果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都会很有好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从未想到的。

但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中间从未联络过,再碰面时,你会发现再难找到共同话题;若托他办事,事关利益的事情可能就很难了。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甘心情愿地帮助你。现代社会联系方式也多种多样,没有时间聚会、写信,就打打电话,发发手机短信,还可以在网上同学录,或者QQ、MSN、YAHOO上留言、聊天……没有相见却酷似相见。

2.参加同学会,办事时求得照应

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的极大刺激,造成许多人的目光短浅,特别是在同学关系上,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来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直到遇到困难时才想到同学,那就为时已晚矣!不过,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认识的提高,大家也加深了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认识。毕业周年、同学生日、结婚、生子、过年过节、拜访老师等等,借着这些理由,何不好好聚聚。别太看重眼前的物质,何必在意凑这一份子,须知聚会既是放松心情的好时刻,又是交流感情、进行感情投资的大好机会。许多人目光短浅,与老同学往来、聚会时不甚热情,分开后不相往来;遇到事情时再找老同学,谁会给他帮助呢?当今的社会也是人际关系的社会,人际交往广泛与否,是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因素。而在这种关系中,同学关系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关系。许多人在与同学分开之后,还经常保持着联系,或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方法。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为同学,但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真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已越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聚”,那份关系,那份情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3.经常与意气相投的同学小聚,保持持久的了解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同学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与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这其中的有利方面,也许是你所未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