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办成一件事情,切忌半途而废,否则,就永远成不了大事。
办事最忌半途而废,半途而废的人永远也不会成功。
古时候有个人叫乐羊子,他告别妻子到外地求学,但学习的艰深,求学的清苦,使他感到很乏味。想着家里美丽的妻子,舒适的房舍,他在书塾呆了一年后终于决定弃学返乡。
“谁?”屋里的织布声停了,传来妻子熟悉的声音。
“我呀!”乐羊子高兴地大叫起来。
“吱呀”门开了,露出妻子惊喜而略带诧异的脸,当她看到乐羊子那沉甸甸的行装,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似乎猜到什么。
乐羊子一步跨进门里,放下包袱,环视一眼干净、舒适的屋子,便高兴地嚷嚷起来:“终于回来了,可算回来了。”
但妻子的表情似乎有些冷淡,她默默地看着他,开口道:“不是要三年才能回家吗?”“我想家,所以便回来了。”
“住几天?”
“再也不走了。”乐羊子想到那清冷的书塾、老师那严厉的面孔从此便远离自己,有大松一口气的感觉。
妻子没说什么,只是拿出一把剪刀,乐羊子诧异地盯着她,只见她走到织布机边,“喀嚓”一声,便将织布机上织着的一匹布剪断了。乐羊子大叫起来,真是太可惜了!这是一块图案精美的花布,只差一点就要完工了,可妻子这么横刀一剪……
“这本是一块快要完工的布,但我剪断了它,它便成了一块废布。”妻子说,“求学的道理也是一样,若能坚持到底,付出艰苦的努力,就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若不能坚持,只管停下来放弃攻读,就会前功尽弃,如同这块废布一块,成为一个毫无用处的人。”
“这?”乐羊子嗫嚅着。
“再过几年,你的同学学业有成,便可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了,而你却仍是碌碌一白丁,终日干些琐碎的事,一辈子又能有什么出息呢?”
乐羊子低头不语,他感到非常羞愧,若不是妻子谆谆教诲,自己岂不是会虚度光阴,成为一个无用之人。想到此,便打起行装,决心回到书塾去完成学业。
乐羊子的妻子教会了他办事最大的禁忌——办事切忌半途而废。真正想成大事的人,永远要明白这个道理。
诺贝尔1833年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一个发明家的家庭,通晓俄文、瑞典文,还有英、法、德文。在圣彼得堡,他初次见到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爆炸性引起他极大的兴趣,从此,他便开始对炸药进行深入的研究。
诺贝尔努力寻找硝化甘油爆炸的引爆物,经历了许多失败,以至于他的父亲和哥哥嘲笑他固执,他不急躁,不灰心,耐心地分析失败的原因,经过锲而不舍地反复试验和细致分析,诺贝尔终于发现了用少量的一般火药导致硝化甘油爆炸的方法,由此他第一次获得了瑞典专利权。
1867年秋,他开始用雷酸汞引爆剂,失败了几百次。成功的那一天,“轰”的一声巨响,诺贝尔的实验室被送上天,他自己也被炸得鲜血淋淋。以鲜血为代价,诺贝尔获得了成功,由此,他发明了雷管。
更可怕的事情发生在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住宅附近的实验室,硝化甘油爆炸事故使从事实验的5个人死于非命,诺贝尔当时不在实验室,得以幸免于难。这次事故,使他极为悲痛,对他的毅力和理智都是一次严峻考验。许多人开始对他的研究进行了责难,连亲人也劝他放弃这危险的实验,但诺贝尔绝不愿半途而废,他决心完成对硝化甘油在爆破工程上实际应用的研究,使炸药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在他不懈努力下,硝化甘油终于可以用于实际的应用。
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办不了的,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乐羊子在其妻的帮助下,刻苦攻读,成为一代大学问家;诺贝尔历经千难万险仍坚持研究,终成一代科学伟人。试想乐羊子当时若放弃了学业,最终只会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而诺贝尔若在困难面前退缩了,也不会研制出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安全炸药。可见,若战胜了困难,应付地使自己的人生向前迈一大步。若被困难吓倒了,退缩了,将终生一事无成。
要摆脱半途而废的办事禁忌,既要克服畏难思想,树立无坚不摧的信念,又要讲究方法,选定一个目标,锲而不舍。有一则民谚说出了这个道理:老虎和绵羊简直不可比拟,虎落羊群,羊儿四散溃逃,老虎只盯一只追,虎累羊也累,被追杀者没有喘息的机会,可以说十拿九稳;如果没有固定目标,那么每一只羊都会精力充沛地逃生,而老虎却因换来换去而耗费体力,结果可能一只也追不上。
智慧的标志就是平凡中发现奇迹,如果缺乏智慧甚至连最基本常识都不懂,那注定将一事无成,就像垂钓者,如果用直钩,永远钓不着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