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人类神秘现象大揭秘
6582000000049

第49章 人能操纵自己的梦吗

在上一个章节,我们讲述了梦境的奇妙预言功能。人们对梦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研究梦境的专家层出不穷,其中最为我们所知的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把自己对梦境的研究写进了一本叫做《梦的解析》的书籍里面,并从此开创了一个新的学科“梦学”。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做梦的经历, 在这些千奇百怪的梦境里,我们见到了儿时的伙伴,我们到达了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我们做了白天不敢做的事情, 甚至能够上天入地,飞檐走壁。我们做梦的时候,感受是如此强烈,其中的情景我们在醒来之后依然记忆犹新;而另外一些梦境,我们一点儿都回忆不起来了。有些梦境让我们感到踏实,另外一些梦境则让我们惶恐。我们的梦境跟现实的生活有没有联系呢? 如果有的话, 现实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梦境的呢? 有人根据经验会说, 昼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说法有没有根据呢?

很早就开始从事研究梦境跟现实之间关系的美国学者德门特和沃尔帕特在召集很多“做梦者”进行研究。这些接受试验者在实验室里开始睡眠,渐渐进入梦境。当他们醒来的时候, 就会被要求描述自己刚才所做的梦。有意思的是,大部分人在描述自己梦境的时候都会把睡眠实验室的环境编入自己的梦境。德蒙特和沃尔帕特从中得到启示,并在之后的研究之中设计了很多有趣的实验。实验的基本设想就是改变睡眠者的周围环境,然后通过做梦者的描述,看看他们是否在梦境中是否也会涉及类似的环境改变。但是实验结果并不那么理想。

1966 年的时候,一位科学家设计了另外一种实验方法。他要求接受实验的人在睡眠之前先干6 个小时的体力活儿, 然后再让他们进入梦境。但是结果发现这些人的梦境中并没有出现体力劳动的内容。于是该学者提出了一个叫做“平衡互补”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在白天的生活跟梦境是平衡互补的。如果白天体力活干的太多了,梦境里就不愿意干了。但是后来这个理论也遭到了挑战。1968年,著名生物学家陶博设计了另外一个实验。他让实验志愿者连续两个星期梦中画面都佩戴玫瑰色的眼镜,然后让他们进入梦境。当这些志愿者梦醒之后描述自己的梦境时, 陶博注意到他们梦境里的景物也全部变成了玫瑰色。这个实验表明现实的感受确实能够影响人的梦境。于是陶博的“平衡互补”理论不攻自破。后来专家们又做了大量的实验, 并对梦境与现实的其中一点联系达成了共识,人们在清醒时所遇到的某些环境的变化,会在人们的梦境中得到体现的。而以弗洛伊德为首的精神分析学派则认为,梦境是因为白天的愿望不能达成,梦境则让人压抑的欲望得以释放。这跟陶博的“平衡互补”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

1974 年的时候,德门特又挑选了一位志愿者进行实验。这位志愿者在睡眠之前,非常想吃馅儿饼。在他开始睡眠并将要进入梦境的时候,德门特三次将他叫醒,并每次都给他吃一块馅儿饼。当这位志愿者第四次被唤醒的时候,他告诉德门特,他正在喝咖啡、抽香烟。这位志愿者每次就餐完毕之后有喝咖啡和抽烟的习惯。当德门特第五次叫醒他的时候,这位志愿者说,他梦见餐桌上有一盘面条,他把面条倒进了垃圾桶里面。第六次唤醒他的时候,他说自己梦见正拿着馅儿饼喂德门特博士。这个实验表明,欲望的满足并不能阻止梦境出现相关的主题。

后来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利用影片来刺激接受实验的志愿者。他们在志愿者进入梦境之前,放四部影片给他们看,前三部是故事片, 有非常精彩的故事情节,最后一部是风景片,影片里只有平淡的风景,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情节。然后他们让志愿者慢慢进入梦境。结果表明,前三部故事片的情节比较多的被编入志愿者的梦境中,而最后一部风景片则没有。这个实验有向我们表明,比较强烈的外界刺激会影响人们的梦境,比较轻微的刺激则对人的睡梦影响不大。

不过涉及影响梦境的因素非常复杂,实验的难度也非常大。我们必须要有一套测量梦境的更为精确的方法才能解开梦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