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自己承受风险的程度和投资目标吗?
你了解基金产品吗?
你了解应该拿什么钱来买基金吗?
保守派:只要求收益能比银行利息高就可以,不在乎额外的收益高低。
防守派:在取得比银行利息高的情况下,收益略高于券商或者银行的集合理财产品的收益。
积极派: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追求比较高的收益。
激进派:抗风险能力强,喜欢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基金品种。
现在,你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投资者了吗?了解自己,了解基金产品,知己知彼,才能够买到最合适你自己的基金。
案例。
家住朝阳区柳芳北里的于大妈退休在家,平时带带孙子,逛逛公园,生活一直自在清闲。然而,自打她去年买了几只股票型基金以来,生活彻底变了样。以前于大妈没事经常去邻居家串串门,自从当上基民以后,便成了附近一家银行的常客。于大妈以前看报,最爱看民生、热线版,登的都是身边的事。可现在,每天早晨拿到报纸之前,心里都惴惴不安,一拿到报纸就直奔主题——基金版,看看净值变没变。要是净值涨了,于大妈心里一天都说不出的高兴;要是跌了,她就开始琢磨、分析,有时甚至去银行看电子屏幕确认,进而找专家咨询。虽说从去年到现在,于大妈这几只基金也赚了一些钱,可原来安逸平静的生活全被打乱了,她现在满脑子全是基金,想停都停不住。
专家分析。
首先,于大妈很有可能是受了去年单边牛市的影响,投资基金的数额可能超出了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产生了忧虑和急于获利的情绪。对于于大妈这种退休人士来说,投资的首要目的是养老、医疗,重要的是财富的保值,应该多做些稳健型投资。就具体操作来讲,按照近来总体的经济趋势,把投资比例维持在银行储蓄和国债40%、银行理财产品30%~40%、股票和基金30%以下较为合理。
其次,每天都关注基金净值的变化没有必要。我认为一周看两次或三次就足够了。既然于大妈买的是股票型基金,而不是LOF或封闭式基金,而且把基金作为一种理财方式,不是做短线,那就大可不必成天为了涨跌那几分钱而忧虑。如果对一只基金比较看好,即使一天甚至一段时间在下跌,相信投资者不会断然抛掉。成天看行情只会徒增心理负担。
另外,有两份报表——基金公司和上市公司的年报需提请广大投资者注意。关注这两份年报,主要是看基金公司的持仓情况及整体盈利情况。事实上这也是投资者决定增资还是赎回的重要参考。基金2006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2月31日,开放式基金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达到74.21%,比去年上半年末增长了18.05个百分点,而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却从上半年的43.84%降到了25.79%。与此同时,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人结构却表现出明显相反的趋势。所以,敏感的投资者很容易从年报中“嗅”到投资动向,进而改变自己的投资策略。
点评。
基金说到底只是一种理财方式。它不是生活的目的,更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累赘。理财技巧需要学习,但理财的心态更应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