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成功的资本
6566000000017

第17章 专注于既定目标

最伟大的人是那些目标明确、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的人,他们一锤又一锤地敲打着同一个地方,直到实现自己的愿望。而那些在知识能力上“博而泛”、在事业上见异恩迁的入难逃失败的命运。卡莱尔如是说:“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后也将一事无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全力以赴、集中心志是一种审慎的美德,而放纵散漫则是一种恶行……任何事情只要能够使我们从荒疏嬉戏中脱身出来都是好的,因为它加强了我们工作勤勉、刻苦努力的品格。

——爱默生

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只追求一个目标——一个唯一的目标,那么在有生之年,他很有可能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如果他事事喜好,见异思迁,那就好像到处撒播种子,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抱憾终生。

——欧文·伯克斯顿

我年纪越大就越确信不疑: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差别,或强大或弱小,或伟大或渺小,都是因为人的内心力量——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和勇气。真正的强者懂得,一旦确定目标之后,就要像参加一场生死攸关的战斗一样奋力向前。

——福威尔·伯克斯顿

“在法兰克福,当时我们的空间还很小,”欧洲十九世纪著名金融家南森·罗特希尔德讲到他自己和四个兄弟时说,“我经营英国货。但后来有一位做大买卖的商人到了那里,他完全占领了那里的市场,他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如果他给我们供货,那将对我们非常有利。但是,有一次我不小心惹恼了他,他拒绝让我看他的货样。我记得那天是星期二。我对父亲说:‘我要去趟英国采购货物。’于是,我星期四就动身出发了。我发现,一路之上,离英国越近的地方货物的价格就越便宜。我一到曼彻斯特就把所有的钱都定了货,价格非常便宜,结果我从中大大地赚了一笔。”

听他讲述这件事的人说:“我希望,你的孩子们不是只对做生意和赚钱感兴趣,而完全忽略了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东西。我想,。你也一定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

“我倒希望这样呢,”罗特希尔德说,“我希望他们不光能吃苦,还有足够的头脑,全心全意地放在生意上。这是得到幸福的唯一途径。”

“年轻人,要坚持做一件事情,”他又对一位年轻的酿酒师说;“坚持酿你的酒,你就会成为伦敦最伟大的酿酒师。但是,如果你既要酿酒,又要当银行家,又要做贸易,还要当制造商,那么你最终将无所适从、一事无成。”

不要博而泛,要精而专,这是当今时代的要求。

在这个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门领域越来越精的时代,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精力分散开来,那他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我搬运过货物,记录过信息,制作过地毯,还写过诗”,这是伦敦一个在这些领域都表现平平的人写下的话,他让人想起了巴黎的一位科纳德先生,他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懂一点会计业务,通一点植物学,还会炸薯条”。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区别不在于一个人做了多少工作,而在于他做了多少有意义的工作。在失败者当中,相当多的人所付出的努力本来足以取得显赫的成就;但是,他们的含辛茹苦就像边建设边破坏一样,最后的结果仍然是支离破碎的一堆。他们没有适应环境,把自己的工作成果转化成潜在的机会。他们也没有能够把小的失败转化为大的成功契机。他们能力不可谓不够,时间不可谓不多——这些是成功的经纬线条,但是,他们用力推来推去的却是个空无一物的纺织机,真正的生活之网上一根线都没有挂上。

如果你询问其中一个人,他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是什么,他会回答你:“我还不大清楚自己到底最适合做什么,但是,我确信勤奋是成功的关键,我决心一生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我想我总会得到些什么的。”

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他错了。难道聪明人为了发现金矿或银矿会把整个地球翻个遍吗?要知道,总是没有方向地四下张望的人,到头来只会一无所获。如果我们没有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那么到手的也不会是明确而具体的东西。只有方向明确并全力以赴,我们才会有所收获。蜜蜂不是落在鲜花上的唯一昆虫,但它是唯一采到蜜的昆虫。我们年轻时代积累和学习了多少知识倒没有太大关系,但如果我们对自己将来的生活没有明确定位,那么知识本身就不能与客观环境进行很好的结合,知识本身就不能成为我们事业发展过程中有利的资本和基础。

伊丽莎白·沃德说:“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人,对生活有了多大的把握啊!从此,一个人有了生活的意义,他的声音、衣着、表情和行动一下子变得让人刮目相看。我想,在大街上我一眼就能认出那些忙碌充实、自食其力的妇女。她们焕发出一种强烈的自尊自信意识,这是破旧的驮毛大衣所不能掩盖的,也不是精美的丝质女帽可以证明的,甚至病弱的身体也不能夺走因此带来的熠熠光彩。”

而一个不知道自己将驶向何处的水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更不会到达目的地。

“即使是最弱小的生命,”卡莱尔说,“一旦把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个目标上也会有所成就;而最强大的生命如果把精力分散开来,最后也将一事无成。水珠不断地滴下来,可以把最坚固的岩石滴透;湍急的河流一路滔滔地流淌过去,身后却没有流下任何的痕迹。”

“我小的时候总觉得可以杀死人的是雷,”一位睿智的牧师说,“但是,长大以后才知道是闪电。所以,我下决心要使自己以后像闪电一样,而不要成为虚张声势的雷声。”

精通一件事情的人在这件事情上可以比其他任何人都做得出色,即使这件事只不过是种萝卜。如果他花了所有的心血来精心培植出最好的萝卜,那么,他就是“萝卜学”的宗师,并将得到人们的认可。

蝾螈被切成两截,前面一部分向前爬,后面一部分向后爬。很多目标游移不定的人就像蝾螈一样。成功从来不会属于这种见异思迁、摇摆不定的人。

如果一个人集中所有的精力和心志去坚持不懈地追求一种值得追求的事业,那么,他的生命就决不可能失败。把子弹扔出去。它穿不透一个帐篷;但如果把它射出去,它可以穿透橡术板。加上足够的力,子弹可以从四个人身上穿过。把阳光聚焦在一点,在冬天也可以轻而易举地燃起一团火焰。

最伟大的人是那些全力以赴、锲而不舍的人,他们一锤又一锤地敲打着同一个地方,直到实现自己的愿望。我们这个时代的成功者是那些在自己的领域无所不知,对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做事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人。“泛而杂”,在美国职业生活中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许多人就像道格拉斯·杰罗尔德的一个朋友一样,可以用二十四种语言进行简单的对话,却不会用其中任何一种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只有一种读书的方式是可取的,”西德尼·史密斯说,“那就是读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觉得吃饭的时问都提前了两个小时。比如。拿一本李维的历史书坐下来,就好像亲耳听到嘎嘎叫唤的鸭子拯救了首都,亲眼看到随军小贩拣起罗马骑士们的戒指把它们放在自己的铁盒子里。你读书时,仿佛自己真的身临其境。这时候如果有人敲门,你要费几秒钟的时间才能醒悟过来——自己原来是坐在书房里,而不是在伦巴底的平原上饶有兴致地观察汉尼拔饱经风霜的面容,或是看他的一只眼睛放射出熠熠的光芒。”

“任何一种学习的成效都取决于心志的专一,这是唯一有效并经得起考验的方法,”查尔斯·狄更斯说,“我确凿无疑地告诉你,我自己构造的小说或进行的想象,都得自于我所养成的工作习惯——那就是对非常普通甚至最不起眼的事情进行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一天都不间断,写成稿子后再不厌其烦地改了又改,反复斟酌推敲。”又有一次,人们问狄更斯到底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他说:“对于那些应该全力以赴的事情,我从来没有掉以轻心。”

约瑟夫·格鲁尼给他儿子的信中写道,“无论做什么,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游戏,对每件事情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年轻人一定要记住: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更不要见异思迁。

“我朝着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义无返顾,就仿佛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其他任何好东西一样。”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说,“实际上,这也是所有勤奋工作者的秘密;当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把这种精神带到娱乐活动中去。”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人最终无法实现少年时代的梦想,原因就是他们同时涉足了太多的领域,由此难免会分散精力,这就阻碍了他们的进步,使得他们最终一事无成。他们没有采取一种更明智的做法,集中心志于某一个领域,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成为该领域所向无敌的行家里手;相反,他们选择了在很多领域成为三脚猫似的人物,他们四处出击,什么东西都有所涉猎,却又都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最终只懂得一点皮毛。

英国政治活动家、小说家爱德华·利顿说:“有许多人看到我整日里如此忙碌,事无巨细无不顾及,竟然还能有时间来从事学问研究,他们都免不了奇怪地问我:‘你怎么会有那么多时间来完成了这样多的著述呢?你究竟有什么分身之术,可以做完这么多工作呢?’或许我的回答会令你大吃一惊,答案就是——‘我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从来不同时做好几件事情。’一个能从容自若地安排好工作的人肯定不会让自己过于劳累;换句话说,如果他在今天疲于奔命的话,那么随之而来的必定是疲劳和困乏,这样的话,他明天就不得不减慢工作节奏,所以结果就是得不偿失。我认为,我真正专心致志的学习是从离开大学校园跨入社会之后开始的。到现在为止,我觉得在生活阅历和各种知识的积累方面,跟同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相比,自己毫不逊色。我游历了大量地方,所见甚广;在政界和各种各样的社会事务中,我也收获颇丰;除此之外,我在各地出版了大约六十卷著作,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课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你认为通常一天中我会有多少时间用来研究、阅读和写作呢?我可以告诉你,不到三个小时;在国会开会期间,可能连三个小时都没有。然而,在这三个小时之内,我却是全神贯注地投入我的工作的,心无旁鹜,用心极专。”

柯尔律治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但是他意志薄弱,缺乏勤勉的习惯,厌恶长期的连续性工作;他只是一味地沉溺于精神的幻想,这种幻想消耗了他的精力,于是,他的生命过早地耗尽了,就如一只脚踏在半空中般不切实际地生活着。他空有万般才华却一事无成,在生活的许多方面,他到最后面对的都是悲惨的失败。在他活着时,他整日埋头于自己臆想的荒谬绝伦的人生幻象之中;而当他面对死神时,他仍然沉湎于幻想之中难以自拔。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下决心、定计划,但直到他撒手西去的那一天,也仍然没有行动的决心,有的只是纸面上的计划而已。

尽管他时时有新主意、新目标,但他从未持续地完成过一件事。他的生活是漂泊不定的,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随风飘零,任意东西。

“柯尔律治死了,”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写信给一位朋友说,“据说他身后留下了四万多篇有关形而上学和神学的论文——徊是其中没有一篇是写完了的。”

一个人如果全身心地追求某一目标,鲜有不成功的。伟人之所以成其为伟人,成功者之所以能超越芸芸众生,就在于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认准某个目标,并为之全力以赴,矢志不移,他们的成就与其精力的集中程度往往是成正比的。

英国油画家贺加斯会将他的视线和注意力一直集中在某一张脸上。直到这张脸如照片般留存在他的脑海中,他可以随时随地将其复制出来为止。他在研究和观察任何物体时都做到了一丝不苟、谨慎细致,仿佛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看到它们一样,这种仔细观察的习惯使得他的研究工作充满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节描述。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几乎所有重要的艺术流派都受到了他的著作的影响。他既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也不是那种天资卓越、才华四射的天才人物,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那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精神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随着一列浩浩荡荡的队伍经过百老汇,街上挤满了人群,乐队卖力地演奏着欢快的乐曲,而贺拉斯·格里利先生坐在阿斯特大厦的台阶上,以他的帽子为桌子,为《纽约论坛报》写了一篇社论。后来,这篇文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到处引用。

有一次,一位先生受到了一篇文章的辛辣嘲讽,觉得自己遭到了冒犯,于是就到《纽约论坛报》来兴师问罪,并要求和编辑见面。他被带进了一间长七尺宽九尺的狭小书房里,格里利正在那里挥笔如飞,他的脑袋几乎垂到了写字的纸上。那位愤怒的男子开口询问他是否就是格里利先生。先生,“是的,请问您有何贵干?”编辑迅速地回答,他的头压根就没有从纸上抬起来瞄一眼来客。

怒火中烧的来客立刻破口大骂,污言秽语如决堤的河水般汹涌而至,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形象是否因此受损,是否有失教养。但格里利先生却不为所动,继续镇定自若地伏案工作,仿佛没有受到任何干扰一样。一页又一页,他的笔尖在纸上刷刷地划过,自始至终没有给予来客一点注意,对所有的恶言辱骂更是充耳不闻,安之若素。最后,大约在二十分钟不堪入耳的谩骂之后,那位愤怒的来客自己也感到厌烦了,突然迅速地转身,准备夺门而出。

就在这一刻,格里利先生第一次抬起了眼睛,他从椅子上欠身站了起来,像老熟人一般拍着那位绅士的肩膀,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音调说道:“别走,朋友。请坐,请坐,放松你的精神;这会对你有好处的——你会感到好受一点的。除此之外,这也有助于我思考应该再写些什么。不要走。”

具备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目标一旦确立,就要破釜沉舟,不在奋斗中成功,就在奋斗中死亡。这种品质使得他们所向无敌,无往不利。

正如亚当斯所说,布鲁厄姆勋爵和坎宁一样都是才华横溢、天资聪颖的卓越人物;但不同的是,尽管布鲁厄姆勋爵作为一个律师获得了这一行业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成为了举足轻重的英国大法官,并因为他在科学领域的诸多发现而享誉科学界,然而,从更高意义上看,他的一生总的来说是失败的。他“总是在追求新事物,并且每次都不长久”。尽管他才华卓著,但他并没有在历史上或文学上留下任何真正不朽的业绩。实际上,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名声就已是江河日下了。

马蒂诺小姐回忆说:“当银板照相法最初刚刚风靡时,布鲁厄姆勋爵正住在戛纳的乡间别墅里。一位艺术家准备给别墅和阳台上的一群客人留一张影。他要求勋爵一动不动地保持五秒钟,勋爵发誓说他肯定会纹丝不动,但是,啊——他还是动了。结果,照片上布鲁厄姆勋爵呆着的地方只是一团模糊的阴影。”

“这样一个小小的事件,”马蒂诺小姐继续说道,“实际上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他的个性。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在人类历史长河这一特定的画卷中,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本来应该是成为叱咤风云的中心人物。然而,由于他缺乏恒心,断送了他本该辉煌灿烂的事业。在历史画卷中本来应该由布鲁厄姆勋爵占据一席之地的地方,现在永远都只能是一片模糊。其实,像他这样的悲剧何其多也,有多少人的生活仅仅因为缺乏一点恒心和决心而只能是模糊一片!”

福威尔·伯克斯顿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勤奋和对某个目标持之以恒的毅力。在追求某个目标时,他从来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正是对自身奋斗目标的清楚认识和执著追求,造就了他最后的成功。正如人们所说的,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则百事可为;用心浮躁,浅尝辄止,则一事无成。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针尖虽然几乎细不可见,剃刀或斧头的刀刃虽然薄如纸片,然而,正是它们在披荆斩棘,起着决定性的开路先锋的作用。如果没有针尖或刀刃,那么针或刀都无法发挥作用。在生活中,能够克服艰难险阻,最后顺利到达成就巅峰的人,也必是那些能够在某一领域学有所专、研有所精因而有着刀刃般锐利锋芒的人。

一方面,我们应当避免那种把自己局限在某一死角的狭隘观点,因为那会阻碍我们心智的全面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避免自己成为普瑞德笔下那个“无所不能的悲剧人物”——他的谈话就像是一条奔腾湍急的河流,不停地转弯,在岩石之间碰撞。一会儿是严肃的政治,一会儿又是诙谐的调侃;刚才还在说穆罕默德,现在却又讲起了摩西。一开始是深奥的天体运行规律,告诉我们行星为何发光发热;忽而话题转到了琐碎的生活俗事,诸如如何给赛马钉马掌如何给黄鳝剥皮。

如果你从小教育你的孩子学习走路时要专心致志,视线集中,那么,他通常会顺利地到达目的地而不必有跌倒之虞。相反,如果他精力分散,那么大半会跌倒在地,弄得灰头土脸。

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在求职时他们并不会被问到是哪所大学毕业的,或者父辈姓甚名谁、乃何方人士,而经常是被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干什么?”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是专业方面的训练。绝大多数在著名公司位极顶峰的领袖人物都是从最底层通过不懈的努力一步一步得到提升的。

“据我所知,他是一个能承受苦难的非凡人物。”英国传记作家塞西尔在解释政界风云人物瓦尔特·罗利先生的成功原因时这样评价。

作为一条规律,我们的心灵所渴望的东西往往可以经由大脑的思考和双手的行动而获得。同样,知识、财富和成功的起伏变迁也是有内在规律的,就像大海的潮起潮落一样。在所有的成功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这样一种普遍的轨迹:全神贯注地集中精力,把所有的才能都锁定在某个坚定不移的目标上,凭借无与伦比的力量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勇敢地忍受各种艰难困苦,义无返顾地沿着充满幸福与荣耀同时也无比艰辛的道路前进。

化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把一英亩草地所具有的全部能量聚集在蒸汽机的活塞杆上,那么它所产生的动力足以推动世界上所有的磨粉机和蒸汽机。但是,因为这种能量是分散存在的,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它基本上毫无价值可言。

马休斯博士说过,那些同时有着很多目标、精力分散的人会很快地耗尽他们的精力,随着精力的耗尽,随之而来的就是原先雄心壮志的消磨。

“永远不要抱着投机的态度来学习,”沃特斯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这种学习态度只能导致一无所获。首先要给自己制订一个计划,确定一个奋斗目标,然后脚踏实地地为之努力;把你所有的精力和才干都用在上面,这样你就离成功不远了。我所说的投机的学习态度,是指那种由于认为所学的东西未来某个时候可能会带来好处而毫无方向地进行学习的态度。”

明确的目标也是所有伟大艺术的共同特征。如果说某位画家想要在一张画布上同时表现多种创作理念,并且给予所有的对象同等的重要性,那么他必定称不上艺术上的巨匠。真正的艺术家是那种细致人微地给予不同的对象不同表现程度的人,而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他们始终有一个中心主题和中心形象,并使所有居于次要地位的人物、光线和阴影为其服务。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在一种和谐的生活中,不管上帝赋予了你多么全能的天资,也不管你的学识修养多么地广博精深,但肯定会存在一种核心的精神、核心的才能,使得你的其他才干相对只是一种陪衬,并使得它们各归其所,有恰如其分的表现之地。

年轻人经常被教育要志存高远,但是我们的目标也必须是符合内心的渴望并切合实际的。如果你只是含含糊糊地给自己确定一个大概的目标,希望在行动的过程中再加以调整或更改,那么,即便你的目标再远大宏伟,也只能是如海市蜃楼般虚无缥缈。

要知道,离弦的箭是不可能在半路之中兜几个圈子再决定射往哪里的,它只能是笔直向前地奔向目标。磁针也并不一一指向星空中所有闪烁的天体,然后才决定它最终指向什么地方。事实上,所有的天体都在吸引着它。太阳光芒灿烂、辉煌耀眼,流星在向它频频召唤,满天的星斗都在向它眨眼,希望它能够指向自己;然而,磁针却凭着自己的本能,从不迷失方向,不论是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还是在狂风怒雨的风暴中,它的指针都始终如一,永远坚定地指向北极星。因为从远古一直到现在以至遥远的将来,当所有其他的星星都在不知疲倦地绕着它们的中心旋转运动时,北极星却在它自己的轨道上极其缓慢地移动着,从地球上看,它的位置几乎是永远不变的,因而航海和旅行的人常靠它来辨别方向。

在我们生活的旅程中,同样也是如此,会有各种各样的诱惑向我们频频招手,试图诱使我们偏离对既定目标的追求——也是偏离对真理和自身职责的追求;但是,正如月亮虽然凭着借来的光华可以银光四射,流星虽然在天际璀璨耀眼,但它们都无法为迷路的旅人指示方向一样,我们也决不能让形形色色的诱惑迷住了双眼,从而偏离了真正切合自己的既定人生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