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名著32种
6559600000001

第1章 一、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托马斯?孟

【作品内容】

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共分二十一章,可以将其总结为三部分:微观贸易篇――贸易差额论的提出;中观货币汇率篇――货币、汇率与贸易的关系;宏观国家篇――国王的财富问题。

一、微观贸易篇――贸易差额论的提出

(一)对国际贸易商人提出十二条具体要求

托马斯?孟特别重视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的品质和才干,认为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必须由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来担任,不能交给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或外行人去干,否则,不但毁了这些人本身,同时还会使经验丰富的合伙人一起遭殃。托马斯?孟在第一章以告诫他儿子的方式提出作为一个合格的对外贸易商人应该具备的十二条基本品质,托马斯?孟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因此,应该把商人列为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

(二)对外贸易是国家致富的唯一手段

在第二章,托马斯?孟就立即进入主题,提出他著名的“贸易差额论”:对外贸易增加财富和现金必须谨守的原则是,在价值上必须保持每年英国卖给外国人的货物比英国消费外国的货物多。他举了例子来说明这一问题。假定一个国家有布匹、铅、锡、铁、鱼类和其他产品的充分供应,除此,每年还有价值220万磅的剩余产品输往国外;靠着这笔出口,可从海外买到并输入200万镑的外国货物,供使用和消费。如果这个国家遵循着这种惯例去从事对外贸易,就可以稳稳地保证这个国家每年增加20万镑的财富,而且会大部分以现金的形态带回这个国家。他认为,交换有两种:国内交换即国内贸易,与外国人交换即对外贸易。国内贸易固然重要,但国家不能由此增加财富。对外贸易则不同,顺差就会以现金方式流入英国,使国家财富得以增加。托马斯?孟断言,国际贸易顺差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手段,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多寡的唯一尺度。

(三)提出扩大国际贸易的途径

托马斯?孟在第三章至第十一章中,详细介绍了扩大国际贸易的途径。他认为,这些途径主要有:

第一,扩大商品生产,改善产品质量。托马斯?孟认为,英国应该在不妨碍现有收入的前提下,利用荒地自己生产那些“现在还需要向别人去买的苎麻、亚麻、绳索和烟叶以及其他各种货物,同时限制这些货物进口,可以避免加重我们的损失”。应该像荷兰那样利用海洋大力发展渔业,利用本国的原料,想尽一切办法,促进商品生产和技艺的发展。眼光不能仅仅盯着那些自己有剩余的物品,还必须注意邻国的需求情况,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各种货物,即使不是本国的剩余产品也是如此。就是那些它们暂时不需要和尚未在别的地方加工制成的物品,也应尽量加工制造,从中得利。

第二,努力提高本国生产商品的质量并尽量降低价格,使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获胜,以保证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畅销。托马斯?孟认为,要扩大国际贸易,必须尽量降低产品价格,这一做法虽然会使私人蒙受一些损失,但会使社会得到大得多的益处。例如,某些货物降价25%,可以使出口量增加50%。产品降价还可以把外国竞争对手赶出世界市场,有利于形成垄断,获得垄断高额利润。此外,要特别重视产品质量,用孟的话来说,“小心谨慎和孜孜不倦地将我们的努力放到时间上去,绝不偷工减料,做好我们的纺织品和其他工业品,使之获得更大的重视和使用”。

第三,减少不必要的进口限制。托马斯认为,政府所颁布的一些法令限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如石料和军火出口的法令就是这样。必须取消那些不必要的限制,减轻本国产品出口关税负担,免征用外国原料制成的出口商品的关税。输入的货物,凡是用于再出口的,在关税方面要予以照顾。不能强迫外国人接受英国的现金使用法令,硬要他们以物换物,不准换取现金和汇票。在他看来,英国的现金使用法不但直接违反了商业原则,而且极易遭到外国人的报复而失效。

第四,大力发展远地贸易和转口贸易。托马斯?孟指出,必须注重和扶植偏僻地区和非常遥远的国家的一切贸易,特别是与亚洲一些国家的贸易。因为与近地贸易相比,远地贸易能够维持规模更大的航运业,训练出更多的海员,带来更多的利润。他举例说明,假定胡椒在这里是经常值两个先令一磅,倘使它是从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人那里购来的,那个商人在那里或者要付20个便士一磅,倘使这一批胡椒是从印度采购来的,那么货价最多不会超过3个便士一磅。根据他的计算,用10万英镑从东印度买来的胡椒,在意大利或土耳其至少可以卖到70英镑。通过远地贸易,可以得到巨大的利益。所以他认为通过转口贸易能够增加关税收入和居民就业机会,对国家大有益处。国家应当促使国际贸易有更大的发展。

第五,扩大航运业和发展渔业。托马斯?孟认为,扩大和重视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使出口商品能用自己的船只运输,可以大大提高货物的价值。他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渔业,要充分利用渔业资源,发展渔业生产,以此维持海员和航运事业,扩大就业机会,并且扩大出口贸易。

第六,扩大和发展本国工业和手工业,减免关税。托马斯?孟认为英国的制造业对亚洲原料进行加工会给英国带来很大的利益,仅仅对外来生丝的加工就使英国工业中出现了专门的部门。按照他的划分,这已经可以说是人造财富了。托马斯?孟在提出发展本国制造业的同时还提出保护关税的主张,认为对于输往外国的商品如果可以免税出口的话,这种制造业还会大大发展;并且提出政府应免除以国外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出口的关税,以发展生产,增加就业。另外,托马斯?孟还提出了赋税公平的原则,以维护公共安宁。

二、中观货币汇率篇――货币、汇率与贸易的关系

在这一部分中,托马斯?孟将重点放在货币、汇率与贸易三者的关系上来,详细叙述了贸易与货币之间以及国际汇兑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一)反对货币主义者限制货币输出的原则,要求取消禁止货币输出的法令

托马斯?孟认为,货币扩大贸易,贸易促进货币增加,这话虽然正确,却不能得出结论说货币是贸易的生命,没有货币就无法进行贸易。在世界上几乎还没有货币活动的时候,由于转账和物物交换,国际贸易也照样繁荣起来。托马斯?孟不认为国内货币存量愈多愈好,却认为货币过多会使本国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出口商品的用途和消费量减少,竞争力减弱。因此他主张让国内货币存量保持适度的规模,应该减少国内货币存量,将多余的货币输出国外换回商品,以便促进双方的吐出和吸收,使国际贸易量进一步扩大。他提出:“我们还要指出的,只不过是如何将我们的金钱加在我们的商品上面,使它们一块儿输往外国,从而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在这里,他所说的输出商品的同时也输出货币,是为了先买进更多的商品来扩大贸易,等到时机到来的时候,再把这些商品以超过购进时更高的价格卖给外国人,这样就自然会使国家大量增加财富。托马斯?孟在书中援引了意大利和法国各城市已经形成的实际贸易状况,说明在这些国家中,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出口,但是由于遵守了贸易差额的原则,货币仍流回了本国。总结起来这部分的观点为以下三点:(1)金银引致贸易,贸易可以增进金银,如输出金银以购买外国的便宜原料,经过本国制造之后再输出,则所获金银一定会远远超过所输出的数额,因为制造品比原料价格高;(2)能入者才能出,输入意味着更多的输出;(3)金银数量过多引起物价上涨,涨价的货物将不利于竞争,从而导致输出下降。

(二)统制货币和调节利率

托马斯?孟认为,货币是衡量国内其他一切东西和在国际贸易上所用尺度。因而本身的升值或贬值,势必引起混乱,有害于对外贸易。为此,国家务必统制货币,即应该保持它的公正和稳定,以免随着它的变化而带来混乱。另外,托马斯?孟在驳斥生息款项增加会使贸易减少的观点时指出,商人在自己缺乏资金时,付息借款以增加资本,就能扩大贸易规模,从而增进国家利益,并由此得出了贸易将与生息款项两者“同升降”的结论。

(三)贸易差额对汇兑有决定性影响

在书中,托马斯?孟举例说明贸易差额对汇兑的决定性作用:如果甲国对乙国的贸易是逆差,由于乙国要求甲国汇出的款项大于甲国要求乙国汇出的款项,汇兑商人就会借此机会图利,故意压低甲国货币的汇价,提高乙国货币的汇价。因此,汇兑高价并不像有些人所想象的那样,会将英国的现金驱出本国,而是还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使输出的现金数量,比在等价交换时输出的要减少一点。他认为现金输出的原因,并不是汇兑高价造成的,而是由贸易逆差造成的。

他指出,汇兑是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方法,它可以使人们在双方同意的兑换比率下,从一个国家将现金交付出去,一定时候后再在另一个国家收回,不必搬运现金,减少许多风险和费用开支,对双方都很方便,是一项值得称赞的办法。不过,他认为汇兑并不能听凭富有的国家的国王的意志,要在什么地方进行就会在什么地方进行,而是只能自然地在国际贸易中心地进行,由各种惯行习俗促成。汇兑规模取决于国际贸易所获货币量的多寡,汇价的高低也依这种货币的多少而定。

另外,托马斯?孟还详细地批驳了那种所谓银行家和汇兑商人建立了赫赫功绩的说法,指出,汇兑商人并不能额外增加或丝毫不能贡献出什么特殊的赫赫功绩。至于货币投机活动,他进行了严厉谴责。他指出,一些国家密切注视各种货币之间的投机活动,要密切注视将甲国的货币偷运到乙国去谋利。这种货币投机活动是极为有害的,它丝毫不能促进和方便商人之间的真正贸易。

三、宏观国家篇――国王的财富问题

在整本书中,托马斯?孟都离不开对外贸易的论述,但是后面的篇章主要是站在国家和国王的立场上,以宏观的角度来写的。

托马斯?孟宣称,国际贸易有许多利益,它是检验一个王国是否繁荣的试金石,是国家积累财富和富裕起来的唯一途径,其真正目的和价值是国王的大量收入,国家的荣誉,商人的高尚职业,有技艺的学校,需要的供应,贫民的就业机会,土地的改进,海员的培养,王国城镇的建设,财富的来源和战争的命脉。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托马斯?孟指出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有三种利益:一是国家的利益,那可以在商人丧失利益的时候获得。二是商人的利益,它有时可以既公平又正当地得来,虽然国家要成为损失者。三是国王的利益,这是他在任何时候一定会得到的,即使是在国家和商人双方都成为损失者的时候。换言之,国王的利益时时处处存在。托马斯?孟还指出要想积存大量货币的国王,必须想尽一切良好的办法,来维护和发展对外贸易。

第二,托马斯?孟明确地将财富分为“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两种。其所谓的“人为财富”,就是用本国的工业品和外国商品经营贸易得来的金银货币;而“自然财富”,指的是能够从自用品和必需品中节省下来而输出到国外去的商品,实则为本国的自用品和必需品。他认为对于自己的自然财富的消费,如能加以节约,同样也能增多每年对于外国的输出量。因此,这种自然的财富是最可贵和最有利的,它总是用之不竭和取之必有。

第三,他从发展对外贸易、鼓励商品输出角度出发,强调人口和技艺对于财富增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从而初步触及致富的真正源泉问题。他认为商品的输出状况取决于生产者的人数和技艺,为此,他主张增加本国人口数量,认为人口越多,生产的商品也越多。他指出,创造物质财富尤其是创造人为财富的制造业生产者,是使商业昌盛和国家富足的源泉。托马斯?孟还主张政府应该制定和实施法令规章,进行国家干预。要求政府准许货币输出以扩大对外贸易,还主张政府应制止大麻、亚麻等货物的出口;严格执行防止过分浪费的法律,以纠正过多地消费外国货物所造成的大量浪费和开支这一恶习。

第四,托马斯?孟主张国际贸易平衡表是衡量国际贸易量多少的真正尺度,适合编制此表的是海关官员,因为他们对输出和输入的一切货物都记录在案。平衡表不一定要做得丝毫不差,只要所差数额不太大就行。他还谈到编制平衡表的惯例和方法,认为对出口货物,在估定了其原始成本以后,还须加上25%的运费、保险费和利润等以及附加一定数量的贸易执照费。对于那些不必完纳关税的出口货物,只要按此类货物增减的大致趋势赋税就行。至于进口货物,由于商人的盈利、保险费、运费、关税、其他征课和捐税等基本上是本国人之间的转手,计算其价值时则要按货物的到岸价值减25%赋税。不过应注意两点,一是外国人输入的货物,由于他们自己担负运输、保险等一切责任,计算时应按照本国的价格支付价值和汇往国外的军费开支、慈善捐款、各种赠款等。至于海关官员漏记的账目、旅客开支、走私货物价值等,由于价值不大,再加上双方互有进出,可略而不计。

托马斯?孟认为从全局看,国内致富和发展的目的是称霸天下。在其著作的最后一章中对对外贸易做了概括性的评价:“对外贸易的真正目的和价值……就是国王的大量收入,国家的荣誉,我们王国的城墙,我们财富的来源,我们战争的命脉,我们敌人所怕的对象。”在这里,托马斯?孟的重商主义思想中对于对外贸易的本质的认识暴露无遗,“称霸天下”成为晚期重商主义所有理论的最后归宿。

【简要评述】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是托马斯?孟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贸易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托马斯?孟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这部著作里,我们可以看出托马斯?孟作为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已经脱离了早期重商主义者的货币平衡论,从新的高度上阐述了贸易对于一国财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贸易差额论”。他已经开始把生产看成创造财富的前提和流通的条件,他所提出的重工主义和鼓励人口增殖的理论反映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需要,表明他已注意到了工场手工业、工艺和劳动对增加财富的重要意义。他的一些思想如主张贸易平衡论,废止货币差额论,比早期重商主义者已前进了一步。他在书中引入竞争概念,提出扩大国际贸易的原则,同国际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是相一致的。书中对于贸易惯例的阐述和关税政策许多是与当代国际贸易惯例相一致的。

当然,托马斯?孟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认为财富的主要形态是货币等,特别是坚持认为对外贸易是唯一可以使国家致富的手段。这一原则至少有三方面的错误。第一,认为财富来自对外贸易,忽视国内贸易;第二,认为财富来自流通领域,几乎将财富的主要来源即生产领域完全忽略,当然,其对流通领域的分析,将人们带到生产领域经济分析的边缘;第三,现代的国际收支理论之所以替代了贸易超额论,主要在于后者的不完备。但在孟的时代,贸易差额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项目,他这种理论也是可以理解的。

托马斯?孟所代表的重商主义在经济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从实际上说,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思想在历史上确实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在西欧,如英法等国由于实行了重商主义政策,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在今天,重商主义对发展顺差外贸和转口贸易的重视以及在外贸中运用保护关税政策以促进本国商品出口的思想,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刘海莺)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2]托马斯?孟,尼古拉斯?巴尔本,达德利?诺思,贸易论(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埃里克?罗尔,经济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4]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