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战列舰与巡洋舰传奇
6559400000050

第50章 俄罗斯阿芙乐尔巡洋舰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这艘传奇的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因参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闻名于世。

历史背景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00年在圣彼得堡的海军船厂下水,于1902年建成服役。舰长124米,舰宽17米,排水量6730吨,航速20节,装备152毫米炮8门,75毫米炮24门,37毫米炮8门,鱼雷发射管2具,舰员578名。“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在古罗马神话中是指司晨的女神。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阿芙乐尔号随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被派往远东增援,1905年5月在对马海峡海战中俄国舰队几乎是全军覆没。阿芙乐尔号脱离了俄国舰队,掉头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

归国途中,受革命感染的水兵偷偷购置武器,准备回国后进行武装斗争。沙皇政府发觉“阿芙乐尔”号的水兵不可靠,便将其改为教练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阿芙乐尔号在芬兰湾执行巡逻任务。1916年因作战受伤到船厂维修。1917年二月革命时,舰上水兵发动起义,参加推翻沙皇的斗争。5月12日,列宁到正在工厂大修的“阿芙乐尔”号上发表演说,使水兵们受到教育,纷纷加入布尔什维克党。7月4日,“阿芙乐尔”号宣布,只服从波罗的海舰队布尔什维克委员会的领导。

1917年11月6日,阿芙乐尔号的官兵执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把军舰开到涅瓦河口,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桥下。11月7日舰上电台广播了列宁签署的《告俄国公民书》,当时,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令其在6时20分之前无条件投降,但遭到拒绝。当晚9时45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率先向当时的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开炮,揭开了“十月革命”的序幕。1923年起,阿芙乐尔号被编为训练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在苏联卫国战争中,阿芙乐尔号拆下9门火炮,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部署在列宁格勒城郊抵抗德军的进攻,而阿芙乐尔号因无力抵挡德军的轰炸在港口自沉,直到战争后期,于1944年被打捞出水并进行了修复。

从1948年起,阿芙乐尔号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舰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为海军博物馆供游客参观。1957年在舰上建立了海军中央博物馆分馆。

基本技术资料

长度:126米;宽度:16.8米;吃水:6.6米;排水量:7000吨;3个蒸汽机总功率:9046千瓦;最高时速:19节;以10节航行续航力:4000海里;甲板装甲厚度:38~64毫米;武备:14门152毫米舰炮;6门76.2毫米高射炮,152个电冲击水雷;人员配置:723。

传递奥运圣火

新华社圣彼得堡2008年4月5日电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5日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成功进行了境外第三站传递。“祥云火炬”点燃了这座春寒料峭“英雄之城”的火热激情,火炬接力活动变成了恢弘盛大的节日庆典。

接力起跑仪式上午十点半在著名的胜利广场举行。圣彼得堡市市长马特维延科发表了充满激情的讲话,代表圣彼得堡市热烈欢迎奥运圣火的到来。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总指挥、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在简短致辞后,从圣火护卫手手中接过熊熊燃烧的火炬,郑重地递交给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刘古昌。马特维延科从刘古昌手中接过火炬,进行展示之后,递交给苏联第一位奥运冠军、77岁的济宾娜。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在圣彼得堡进行的传递活动开始了。

本次传递行程大约25公里,途经莫斯科凯旋门、市议会广场、青铜骑士像、涅瓦河、彼得要塞、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最后到达终点冬宫广场。共有80名火炬手参加传递,其中包括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田二龙和联想集团选出的火炬手、哈尼族小伙虾嘎。

火炬手中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是由可口可乐公司选出的英国人罗·斯万。他不远万里从南极飞到圣彼得堡,为的是响应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的理念,通过奥运圣火呼吁人们保护家园环境。这位著名的国际极地探险家、环保主义者说:“我之所以从南极赶过来,因为我不想丧失这次宣传环保的机会。北京奥运会提出的‘绿色奥运’是个非常好的口号,我们应该把这个信息传达给世界的每一个人。”

这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奥运圣火再次造访圣彼得堡。古老的城市为此迸发出空前的热情,70万人涌上大街小巷,手舞各色彩旗热烈欢迎圣火的到来。举行结束庆典仪式的冬宫广场更是人山人海。当最后一位火炬手、都灵冬奥会冠军茹罗娃手持火炬点燃圣火盆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马特维延科和俄罗斯奥委会主席佳加乔夫先后发表讲话,感谢北京奥组委挑选圣彼得堡作为奥运火炬传递城市,并祝愿北京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

蒋效愚发表了致谢讲话。他说:“俄罗斯人民有着悠久的体育传统和强大的竞技体育实力,涌现出无数奥运冠军,仅圣彼得堡就培养出80多位奥运冠军,毫无疑问将有更多的奥运冠军继续会在这里诞生。中俄两国人民拥有长期的传统的友好关系。今天,奥运会火炬接力活动把我们两国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圣彼得堡火炬接力结束后,奥运圣火当天晚上乘包机飞往下站传递地伦敦。4月6日,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将在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地伦敦举行。

地位争议

最近,你会听到俄罗斯共产党这样的呼吁。

事情源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即将退役,到今年12月1日,军事人员将离别船舰,只留下几位非军方的工作人员:三位清洁工,和六位保安。这是俄罗斯海军司令韦索斯基的决定,也似乎就是这艘传奇之舰最后的命运。而在今年2月,海军副司令斯穆格林还说军舰退役后,仍保留军官和水兵。看来计划快不过变化。

“它成了象征,苏联的象征。”伊万诺沃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苏联政权的起点是这艘船,通过授予荣誉来灌输政权合法性,使之成为革命的圣地,供人膜拜。

经过修整后,1948年它为了革命文物,并作为苏联中央海军博物馆的一个分馆,永久地停泊在涅瓦河畔。

“阿芙乐尔”号大部分被布置为陈列室。在它的舰舱内陈列着500余件与该舰光荣历史有关的文件和物品:有当年的水兵们使用过的物品,有记载着昔日辉煌的老照片。另外还包括很多枚勋章。其中一枚是1968年授予的、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主题设计的“十月革命”勋章。这些勋章与其被看作是授予这艘冰冷的钢铁之躯,不如说是对政权自身的肯定。包括“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内的,分布在苏联境内大大小小的十月革命遗迹们,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熏陶了一代代苏联公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苏联的公民们受够了苏联的生活。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为什么我们只能穿苏联的衣服?为什么商店里只有苏联制造的食品?为什么我不可以随便看西方的媒体……”

商业的限制也让老百姓感到不自由。“上世纪80年代,一切都被国家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报怎么样的价格,任何企业的改进都得通过最高领导的批准。”现任进出口公司经理的瓦夏向本报回忆道:“我哪有动力去工作?”

八十年代末,公开性的提出,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后果。

很多历史书、杂志与节目痛快淋漓地否定着苏联的共产主义价值观。“那个时侯对苏联体制的批判,导致了人民扭转了对以往榜样的看法:如建国英雄列宁变成了红色恐怖的发起者、集中营的创造者、神职人员的杀手、持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的镇压者”——这是历史学家加格拉丁所著的《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中的一段话。

苏联的爱国精神已经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1991年底的“别罗韦日协定”,使得苏联这艘巨舰沉没了。

列宁格勒就改名圣彼得堡。幸运的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经被俄政府移交给纳希莫夫海军学校。这所学校还是保持了它原来的展览状况,不过意义下降了很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十月革命没有了,那一声炮响意义何在?

“阿芙乐尔”号继续停靠在涅瓦河畔,继续充当着景点。但名舰毕竟是名舰。

随着中俄之间旅游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条船前,回忆那一声传到中国的炮响。

俄罗斯的新贵们也打上了这艘船的主意。俄罗斯财阀普罗霍罗夫去年夏季曾在阿芙乐尔举办晚会。晚会来宾在军舰上彻夜饮酒狂欢。来宾中包括了俄罗斯政府高官、工商巨头和文化艺术界名人。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名舰上的派对也许才更有情调。“去苏联化”进行时俄海军舰队的首脑决定“阿芙乐尔”号地位时,也是俄共发出抗议呼声时。虽然表面上只是争论这艘巡洋舰是否具有军事地位,背后却反映了俄罗斯“去苏联化”的过程。

确切而言,对于苏联的纪念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苏联疆域的怀念;其二则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怀念。争论主要围绕第二点展开。

刚独立的俄罗斯民主派们尽量和苏联拉开距离。他们通过媒体与其他国家资源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倾向欧洲,否定苏联。

《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说:“刚刚告别苏联的公民,在极端民主派媒体的影响下,学习西方国家的体制。人们把它们当作法律和政治生活,社会保障的样板。”

最怀念苏联时代的是老人家。他们是现在俄罗斯共产党的主要选民。老人家失去了在苏联的生活地位。当时的退休金算很高,而且还有很多补贴,现在相对来说少了。年轻人可以去赚外快,但他们只能靠退休金而已。再加上很多老年人很难以接受私有化的过程。“这个土地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解放的,我们为了解放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而去奋斗,但为什么现在这块土地属于这个人,那块属于那个人?国家的土地应该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库尔斯克的一位老先生如是说。

“最近我常常想:我们把多么的伟大的国家丢了,这个国家叫做苏联。这是一个又伟大的又独立的国家,它可以不管别人决定自己的政策。当时没有失业,没有恐怖主义,没有民族冲突,人们的交往很容易理解,感情真实。”一位30多岁的俄罗斯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这段话。

不过,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俄罗斯记者杂志》的一篇文章就认为现在的俄罗斯社会比苏联社会自由得多,国家根本不干涉人们的私人生活,没有老师会管学生的发型,大学毕业之后人家可以随便选工作而不是通过国家分配去别的城市。出国、看外国的杂志、买国外的书、入反对党都可以。这些事实是没办法否定的。

苏联解体后,十月革命节被改为“和谐和解日”。前几年,俄罗斯节日调整的时候,把11月7日的节日也给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11月4日的民族统一日。

但俄共等左翼政党和组织仍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十月革命”节进行纪念。在俄共主导下,上世纪90年代,国家杜马通过决议,认为苏联解体的决议是非法的。

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说:“11月7日对全体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日子,应该了解并记住它。”而和十月革命息息相关的“阿芙乐尔”号去年夏季的派对事件被媒体爆光后,引起了俄共的愤怒和抗议。俄共指责在军舰上开晚会是亵渎神圣的革命历史文物。

但财阀普罗霍罗夫反驳说,“阿芙乐尔”巡洋舰仅是一件历史文物,这艘军舰早已不是十月革命象征。俄罗斯应对十月革命认真反思。

其实类似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存在着。包括是否应该取消飞机上的红五星,是否应该把列宁墓迁移出红场。诸如此类。

偶尔也有回潮,让苏联派们激动一阵子。比如,五星又重回了军旗的图案;比如,今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又出现了几百米长队等候瞻仰列宁仪容的现象,这是相对于平日久违的场面。但“阿芙乐尔”号最新的命运让俄共失落,他们已经不是当权派,年轻的俄罗斯民众也很少能说清楚11月7日俄罗斯“荣军日”的含义。

不过,共产党员们仍然坚决地捍卫着“苏联”,他们通过杜马的讲坛呼吁改变关于“阿芙乐尔”号命运的决定。他们依然在历次游行中高举“十月革命万岁”标语,高喊“我们的祖国是苏联”。

捍卫“阿芙乐尔”号地位是俄罗斯共产党政治斗争的宿命。而对另一些人则有不同的解读,网友“Морква”在网上留言:“这下好了,关于在‘阿芙乐尔’号开晚会的争论会平息了,吵闹的人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正如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所言,“‘阿芙乐尔’号是一个博物馆,不管地位如何,记录的是一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