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理具有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控诉指责很容易激发这种自我保护机制,进而失去原有的理智和冷静。
争吵也是家庭成员间的一种沟通方式,积极的争吵能达到沟通的目的,让彼此越来越亲;但破坏性的争吵会损害彼此关系,上海彼此感情,使温馨的家庭变得让人难以忍受。
生活中,彼此遇到不快,吵一架,算是发泄,也算是交流,关键是要保持争吵的积极性,避免其破坏性,加的氛围才会从战争走向和平、走向美满。
在一个屋檐下过日子,长年累月的近距离相处,家庭成员之间有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有的家庭却由小吵小闹演变成大吵大闹、甚至家庭关系破裂;而有的家庭却是越吵越亲,越吵越甜蜜。同样是争吵,为什么结果会如此截然不同呢?
如何让不可避免的争吵变成生活中的调味剂?怎样才能让争吵变成一举四得——宣泄情绪、澄清问题、有效沟通、亲密关系呢?这里有一套心理秘笈可供我们参考。
1.将控诉变为有效的沟通。一味地控诉、指责对方,只会让对方恼羞成怒,使争吵变得激烈、难以控制。
“糖衣炮弹”有时比真枪实弹来得更有威力,因为男人通常是吃软不吃硬的。
张颖打算在同学会上把哥哥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也顺便为哥哥物色一个女朋友,但哥哥却因有事迟到了一个小时,而且简单地打了声招呼后,就匆匆离开了。回到家后,张颖的怒火再也无法抑制,她开始不停地指责哥哥失礼、控诉哥哥不尊重自己。终于,哥哥再也无法沉默,一场家庭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要清楚,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即使你有理,一味地控诉、指责也只会消磨掉对方心中的歉意,当对方心中的歉意消失殆尽、甚至感觉到你太过分的时,就会进行反击。这样自己的情绪会更加糟糕,非但事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伤害了彼此之间的感情,真是得不偿失。
其实,在家庭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地方,很多时候选择撒娇往往是更有效的方法。
因此,对张颖而言,与其愤怒地指责哥哥,不如对哥哥撒娇、引发哥哥心中的歉意,进而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她可以这样说:“哥,我知道你一定很忙,才迟到的。你这么忙还因对我的关爱而专程赶过来,真让我开心!你知道,你若是招呼也不过来打一声,恐怕我真的很难对同学交代。不过,你下次可不可以更疼我一点,不要迟到、也不要来去匆匆?”这样,张颖就从一个歇斯底里、让人讨厌的控诉者变成了一个让人同情的受害人,这也会更有利于进一步的沟通。
2.争吵中,要就事论事,不要伤及无辜。在与对方发生争吵时,你的大脑就仿佛一个庞大且数据之间广泛横向纵向联系的数据库。只要和对方有关的人,无论是他的父母、朋友,还是同事邻居,一律一竿子打倒。本来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意见不合,却因为你的乱开炮,蔓延成无边战火。
在吵架时,牵出一大堆陈年旧事,把所有和对方有关的人,比如同事、老板、朋友等都拖下水,只会将战场无限扩大,为了争吵而争吵,这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假如你经常范这方面的错误,不妨听一听心理专家的建议:在开战前30秒,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究竟是为什么在生气?”、“这件事情真的这样糟糕,真的值得我用吵架来解决?”、“吵架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很多时候,在回答完这几个问题后,你就能够避免很多无谓的、没有必要的争吵;而且还能让自己冷静下来、找回理智,不至于扩大战火。
3.绝不打消耗型冷战。生活中,面对争吵,有一个损招、笨招,很多人都喜欢用,那就是冷战。不正眼看对方、不和对方说话、不和对方待在同一个空间内等。
心理学家指出,各种形式的冷战无外乎出于两种心理,一是为了让对方更加在乎自己;二是为了惩罚对方。显然,无论是哪种目的,你都不可能通过冷战来达到。在冷战中,耗掉的是时间,而冷掉的是感情;用冷战来惩罚对方,何尝不是在惩罚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