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简明中外教育制度史
6551900000045

第45章 近现代外国教育制度(12)

随着公立学校的大量开办,培训师资、建立师范学校成为美国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1839年,贺拉斯·曼在马萨诸塞州开办了美国第一所州立师范学校,它代表的是美国东部师范教育的特点,即受德国师范教育的影响,是一种专门培养公立小学教师的职业性学校,重视教学法的传播和应用技巧的掌握。学生多来自中层社会以下,学校教学水平不如普通中学。这所州立师范学校的开办,引起了各州的注意。不久,一些师范学校在各州纷纷出现。1853年,伊利诺州创办了美国第一所私立师范学校。它代表了美国中、西部师范教育的特点,即对师范生的阶级限制不太严格,学校很重视学生的师范性和学术性的培养,要求学生知识全面,不仅知道教什么,怎样做,还要具有进入高等学校的学识水平。

这一时期出现的师范学校,训练计划较短,一般为1年,后来逐步延长为2年、3年,甚至4年。各个地区的师范学校也有自己的特色。

(三)文实中学的发展

随着公立学校运动的发展,古典语学习与现代知识并重的文实中学也大量发展起来。到19世纪中期,文实中学已经基本代替了拉丁文法学校而成为这个时期中等教育的主要形式。

(四)州立大学的兴起

这一时期,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改革之中。由于原有的殖民地的9所大学都为私立并属于不同教派,大学课程也多是以古典的文科为主,学校形式和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美国的高等教育也进行了改革。19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兴办公立高等教育。建国初期,美国政府试图设立国立大学,但由于各州坚持自由发展的原则,反对国立大学的建立,主张建立州立大学。到南北战争以前,美国全国27个州已有25个州有了公立大学。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毛雷尔拨地法》,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1人,联邦政府就拨给州3万英亩公有土地,作为创办实施“自由与实用教育”学院的经费。这种学院在美国教育史上称“拨地学院”。由于这种学院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受到许多州的重视,当时开办了68所。

其次,重视技术训练和专业的教育。例如,1802年,美国开办了最早的军事院校——西点军校。该校以“斯巴达式”和“普鲁士式”的严格管理闻名,专业有文科、理科、工程和军事科学等。1824年,开办了伦塞勒工业学院,1861年开办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

第三,原有的大学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这一时期,一些着名的高校如哈佛学院、耶鲁学院等从原来注重神学和古典语文的教学转向重视历史与现代语文的教学,有的大学还取消了神学讲座,有的不断增加新的学科。物理、天文、地质、气象、化学等自然科学科目在大学中逐渐取得重要地位,而政治、法律和经济等学科也受到大学的重视。

三、南北战争至二战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861-1865年,美国进行了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障碍。到19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的首位,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这一时期,美国的教育也有较快的发展,在结合自己实际和借鉴外来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终于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制度。

(一)确立了典型的地方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在教育领导体制上,受传统文化和教育观念影响,到南北战争前,美国一直没有形成中央一级的教育领导机构,地方分权制是美国教育管理的重要特点。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认识到中央设立教育领导机构的必要性。在一些议员的要求下,1868年,美国设立了教育总署,1870年改称教育局,1929年又恢复原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有改组。但总的说来,美国中央教育领导机构的职能是有限的,它不直接参与各州的教育管理,主要是负责收集和分发统计材料与情报、管理联邦教育经费、为各州学校系统提供教育咨询帮助、召开各种教育问题讨论会及举办各种教育展览等。

(二)确立了完整的教育制度

到19世纪末,美国已基本确立了包括从学前教育直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教育制度。

1.学前教育

直到19世纪中叶,美国还没有学前教育。南北战争后,在欧洲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下,特别是在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美国的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美国最初的幼儿园是从德国引入的。1855年,德国教育家舒名兹夫人设立了美国第一所幼儿园,实施教育家福禄倍尔的理论(专收德籍幼儿)。1860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波迪在波士顿开设了第一所私立幼儿园。1873年,美国圣路易斯州把幼儿园教育作为公立学校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标志着美国公立幼儿教育的开端。不久,许多州都采取了同样的措施。1868年,在波士顿还创立了一所幼儿园的师资培训班,成为美国幼儿师范教育的先声。

在幼儿教育理论上,美国教育家比较注重对儿童心智发展的研究,认为儿童最初的6年是身心发展、学习语言、陶冶性情、养成习惯、形成人格的重要时期,强调应重视对这一阶段儿童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应以托儿所(2-4岁)、幼儿园(4岁至入小学前)的形式进行。

2.初等教育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初等教育也有较快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的初等学校改称小学。随着初等学校数量的增加和初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美国开始重视小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改革是美国教育家帕克领导的“昆西教育更新运动”。1875-1880年帕克在担任马萨诸塞州昆西市教育局长期间,吸取了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结合美国的实际,提出了“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主张。在课程指导思想的改革上,他强调学校课程要发展儿童的个性,要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在教学科目上,他增加了手工、游戏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他废除了背诵法,强调领悟和理解,主张进行实物教学、观察教学。在教学管理制度上,他强调要废除强制与威胁的制度,主张教师要把尊重学生、因势利导作为教学的最高原则。帕克在教育实践中所创立的原则和方法被称为“昆西教学法”,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一时期,美国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读、写、算,另外还有自然常识、史地、音乐、体育、阅读《圣经》等课程,有的学校还设有卫生、缝纫、烹任等。

3.中等教育

南北战争后,美国的公立中学得到较快的发展,各州普遍设立公立中学,公立中学成为公立初等学校的继续。但是,这一时期,公立中学主要为学生作职业准备的职能,与传统的中学为学生升大学作准备的职能发生冲突。结果,公立中学的课程逐年增加,修业年限也逐步延长为4年,形成了美国普通教育的8-4学制(即小学8年,中学4年的学制)。美国中学的培养目标,中学与小学、与大学的衔接问题成为美国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888年,哈佛大学校长艾利特首次对“8-4”制提出批评,指出其学制太长,导致大学生入学及毕业的年龄都过高,浪费时间,建议小学以6年为宜,中学应早2年开始。1892年,美国全国教育理事会组成的“十人委员会”研究了中学学科开设和中等教育目标的问题。1895年,该理事会建议缩短小学的年限,形成了“6-3-3”学制,即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6-3-3”学制是美国成功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范例,它在没有增加太多教育经费的情况下,收到了普及初等教育和扩充中等教育的双重实效,对世界许多国家的普通教育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918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教育的七大原则”作为全国中小学以至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指导原则,以满足美国社会生活对教育的要求。它们包括:保持身心健康、掌握基本知识技能、成为家庭的有效成员、养成就业知能、胜任公民职责、善于利用闲暇时间、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教育目标的制定,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对个人和教育的影响,一直成为美国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美国中学的课程设置除重视学校科目外,还重视许多实用科目,如打字、速记、簿记、家政、工业技术、手工劳动、农业等科目。美国中学课程一般划分为3种课程:学术组、普通组和职业组。通过课程分组,使学生学习不同的课程,最后获得不同的社会地位。

4.高等教育

南北战争后,在高等教育上,美国在强调高等教育讲求实用原则的同时,开始重视高等教育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美国的学院被看做只有欧洲中学的水平。为了改进和提高学院的学术水平,美国开始把学校目标放在德国的研究性大学上。1876年,美国仿效德国的柏林大学创建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并建立大学研究院,加强学术的研究工作,这所大学被称为美国第一所真正的大学。不久,许多老的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一些公立学校如密执根、威斯康星、加利福尼亚也都随之改为大学。这些大学的共同特点是都建立了新的高等教育的体制,即在注重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设立了重在进行学术研究的研究生院,并按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仿照英国和德国,建立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制度。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学术水平的发展,提高了美国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能力。

四、20世纪上半叶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开始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美国工业总产值由资本主义世界第四位一跃而居首位。经济实力急剧增强,加速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过程,工农生产过分膨胀,与国内外市场狭窄形成尖锐矛盾。进入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次改革,推动了美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1.垄断资本集团掌握教育领导权

20世纪上半叶,美国表面上虽保持了各州地方分权的领导体制,实际上垄断资产阶级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垄断资本集团掌握了教育的领导权。各大财团建立“基金会”给教育机构和学校“赠款”,通过这种办法对教育方针、学校学科、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科研项目,甚至教师的聘请等都握有实际的领导权。据统计,从1900-1920年美国共有50个教育基金会,到1921-1940年就增加到200个,这一时期,教育实际变成垄断资产阶级的“国家工具”。

2.确立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学校制度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继续改革学制,缩短年限,扩大受教育的范围,增加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从1918年开始,各州相继颁布强迫教育法令,法令规定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增加到10-12年,相当于高中。到1918年,全国实现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为了普及中等教育,美国继续进行学制改革,也是到1918年基本实现由“8-4”制改为“6-3-3制”的目标,但仍保留了“8-4”、“6-6”、“6-2-4”学制。这时还创办了一些两年制的大学,吸收部分劳动人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为适应美国现代化生产发展的需要。

3.多渠道发展师范教育和职业教育

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师范教育则向高层次、多渠道发展,职业教育也受到普遍重视。随着普及义务教育的发展,从1920年起,各州将两年制的师范学校改为4年制的高师,全国由45所发展为180所。19世纪末,一些综合大学(如芝加哥大学)等设立教育系,培养学校管理人才和教师。美国也是一个有重视职业教育传统的国家,18世纪末就有农业职业教育,在小学要求讲授一些农业知识。19世纪产业革命以后发展更快,不仅开办了中等职业学校,而且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系统,开始重视高等学校的现代职业技术训练。

4.高等教育偏重应用学科,重在培养技术人才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在高等教育方面,由于中等教育的发展,中学毕业生增多,他们迫切要求受到更高水平的教育,又由于原来四年制大学年限长、费用高,不利于招收更多的高中生进入大学校门。1902年,美国创立了欧美第一所两年制的初级学院(JuniorCollege)。这是一种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阶段的教育。学生在学完两年课程后,即可以成为中等专门人才直接就业工作;亦可以不经升学考试进入四年制大学的三年级继续完成正规高等教育。这种初级学院的课程设置和专业门类,完全按当时当地社会劳动市场需求来开设,其经费亦完全由地方和州的税收来承担,因此亦称社区学院(CommunityCollege)。这类学院由于学费低廉、就业方便、灵活快捷,颇受社会欢迎而发展迅速,从1918年的46所、入学者4500人,到二战前1940年,已发展到456所、在校学生达15万人,并影响到其他发达国家开办此类学校。

5.进步主义教育理论广泛发展

20世纪上半叶为与美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的政治、经济相适应,产生了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实验。它的发展和指导,以实施进步教育原则为宗旨,是美国教育发展第四个时期最突出的标志。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各种进步学校纷纷成立。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1)注重学生健康,注重到智力发展与良好体质之间的密切联系;(2)把儿童的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3)采用活动教学法,强调儿童从自身经验中学习;(4)提高学生对“民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1919年成立进步教育协会。协会对进步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随之,进步教育协会提出了着名的进步教育的七条原则:(1)保持身心健康;(2)掌握基本知识技能;(3)成为家庭的有效成员;(4)养成就业知能;(5)胜任公民职责;(6)善于利用闲暇时间;(7)有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