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白金汉大学。1976年白金汉大学学院正式开学,1983年获得皇室特许状,正式命名为白金汉大学。这是完全独立的大学,旨在提供普通高等教育、增进知识学问、培养崇高精神和道德纪律习性。
英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传授工作技能,发展一般智力,增进学问知识,传授共同文化和共同公民准则。
大学学位分四个等级: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和高级博士。
(7)师范教育
目前英国普通教育的各级各类教师都要经过高等师范院校培养。这些院校主要有教育学院、综合大学教育系、科技教育学院、多科技术学院教育系和人文科学培训中心等。这些学院招收18岁中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经过三年培训,就可获得“教师证书”,担任教师。
英国大学的师资培养没有专门的制度,一般由研究院培养。
1989年英国政府推行新的“教师证书制度”和“教师试用期制度”,目的在于敦促师范教育进行改革,使培养的教师能够胜任所承担的“国家课程”,并且能够在统一的“国家考试”过程中经受检验。
1994年推行就业简历制度,即使用以水平描述为基础的方法来代替单项独立能力测验的方法,以便地方教育当局可利用就业简历合理安排教师的就业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
5.继续教育
在英国,义务教育后青年的继续教育主要在继续教育机构中实施。这些机构包括多科技术学院、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艺术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和夜校、第三级学院等。
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分为全日制教育、部分时间制的日间教育和部分时间制的晚间教育三种。
七、当今英国教育制度的改革
(一)中小学教育改革
1.统一全国课程
英国议会于1988年7月通过了《教育改革法》。该法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关于在中小学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的规定。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规定,全国统一课程由核心科目和基础科目构成,其中,核心科目包括数学、英语和科学3门;基础科目包括历史、地理、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和现代外语7门。
2.改革考试制度
(1)推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
(2)以新的“中等教育普通证书”(GCSE)取代“普通水平普通教育证书”(GCEO)和“中等教育证书”(CSE)。
(3)设“职前教育证书”(CPVE)考试。
(4)推行高级水平补充考试。
3.推行直接拨款公立学校政策
(二)高等教育改革
1.1985年5月,英国教育和科学大臣等向议会提出了《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的发展》的绿皮书,这被认为是英国高等教育旧时代的结束和后罗宾斯时代开始的标志。其主要内容是:
(1)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如何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为改善国民经济作出贡献,因此要求高等教育必须端正对工商业的态度,谨防“轻商”的势利观念;重视发展高等院校和工商业之间的联系;加强与地方企业和社区的联系。
(2)尽可能放宽高等教育的入学资格。
(3)发展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
(4)加强科研评估,重视与企业的联系,应从私人财源中获得更多的资金,更好地进行管理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2.1987年4月,教育和科学大臣等又联合向议会提出《高等教育——迎接新的挑战》的白皮书,总结了当前高等教育的状况,充分阐述了英国政府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1)明确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即为了国家利益,同时也为了高等教育机构的利益,高等学校必须更有效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必须进行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文学科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必须与工商业界建立更密切的联系,鼓励产业精神。
(2)扩大招生。
(3)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效率。
(4)改革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管理,其主要的建议措施有二:一是政府要赋予多科技术学院和其他规模较大、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的学院以独立于地方教育当局的地位。二是把大学拨款委员会改组为大学基金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在大学间分配经费,而总经费则由政府规定。
3.《1988年教育改革法》在高等教育方面,主要对分别负责大学和公共高教系统的两大中介拨款机构进行了改革,其主要目的是加强政府对高校的控制,密切高等教育与社会和工商界的联系。根据该法规定,新的拨款机构在分配政府高教拨款时应遵守政府的附加条件和政策指示,从而削弱了中介拨款机构传统的自主权。
4.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1)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成立高等教育基金会,统筹管理高等教育经费,取消双重制,从而加强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2)改变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办法,把质量和拨款结合起来,加强考核,公布成绩,按质拨款,强化学校之间的竞争机制。(3)建立高校与社会联系,鼓励多种渠道的资金来源。(4)通过放宽入学条件,增加高等学校学生的人数。
(三)职业教育改革
1986年,英国成立了“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创设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便为青年和成年人在教育和培训中取得成绩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
(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
1.大力加强中央政府对教育的管理和控制。
2.削弱地方教育当局的权力。
3.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4.扩大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决策的权力。
(第二节)法国近现代教育制度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的教育制度
公元前2世纪至前1世纪,罗马人征服高卢。从那时起,属于今天法国的领土受罗马帝国统治达500余年。希腊——罗马文化因而在这里有着深远的影响。公元4世纪开始,基督教在这里得到迅速传播。
法国是在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法、意、德)以后形成的封建制国家。但在9-12世纪,法兰西王国的王权十分弱小,仅限于巴黎一带。从13世纪起,法兰西王国领地逐步扩大,至路易11世统治时(1461-1488)实现了全国的政治统一。这一时期,法国教育也是以基督教教会的教育体系为主的。
17世纪中叶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时,法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天主教会的高级僧侣和封建贵族居于统治地位。从16世纪开始,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得到较快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资产阶级逐渐成长。但一直到18世纪前期,法国的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城市贫民、手工业者和农民)在政治上都比较软弱,处于无权的地位,受到封建专制制度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封建贵族与第三等级之间日益尖锐的对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夺权的欲望也日益强烈。天主教神学对人们精神的控制和迫害,引发了思想领域深刻的革命。人文主义学者、教育思想家拉伯雷、蒙旦等在16世纪就在他们的文学和教育作品中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与经院主义教育的危害,提出了反映资产阶级个性解放要求的政治、宗教与教育的见解。
16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运动,法国的天主教受到了较大的打击,许多教派争相办学,促进了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法国的新教和旧教之间的斗争仍十分激烈,旧教仍有很强的势力,一些新教如胡格诺派和詹森派都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教育权主要掌握在天主教手中。
17世纪,法国的各级教育仍在天主教会的控制下。初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识字、教义问答和祈祷。但一些新教教派也通过开办学校传播本派的教义。在创办教育的过程中,新教教派与天主教教派有很大的不同。如詹森派反对教育中对儿童的横加指责和滥用惩罚的做法,要求教师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在教育中重视数学以及地理和历史知识的教学,反对单纯注重拉丁语,强调学习本民族语言和用民族语言进行教学。一些新教教派还采用实物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等。这一时期,法国的中等教育主要是耶酥会中学和文科中学,教学内容主要有拉丁语和“七艺”等科目,经院主义气息浓厚。法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教会的管辖之下,大学排斥新教徒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从1638年起,大学停止向新教徒颁发学位。一些新的思想,如笛卡尔和卢梭的思想也禁止在大学传播,大学只允许开设一些数学或自然科学的讲座。法国近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相当缓慢的。
18世纪中、后期是法国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法国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时,法国思想界掀起了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在启蒙运动中,法国思想界接受和发展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洛克的学说,出现了伏尔泰、孟德斯鸠(CharlesLouisdeSecondatMontesquieu,1689-1755)、爱尔维修(ClaudeAdrienHelvetius,1715-1771)、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等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启蒙运动者。参加这一运动的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力图以天赋人权反对王权,以人道对抗神道,以人类理性否定中世纪的宗教迷信。表现在教育上,反对教会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并从各个角度对封建社会的教育进行批评,试图按资产阶级的要求改革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的新人。启蒙思想家极其重视教育,高度评价教育的巨大作用,奠定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如法官和教育家拉夏洛泰(DeLachalotais,1701-1785)在1763年出版了《国家教育论》,他极力主张由国家办理学校,为国家培养下一代。拉夏洛泰批判了耶酥会的学校只教拉丁语和进行宗教教育,不能培养善于从事实际事务、使国家强盛的人才。他高度评价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提出应以自然科学知识作为课程的中心,主张中学的教学科目应包括数学、物理、手工业、农业知识、近代历史和法语等。这一时期,法国反对天主教耶酥会的斗争也掀起了高潮,到1764年底,耶酥会被逐出法国,结束了其垄断法国教育的局面。卢梭发表了教育小说《爱弥尔》,提出了培养资产阶级新人的主张。狄德罗也拟定了一份新的教育计划。他们的思想对法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教育制度
18世纪末,法国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冲突不断加剧,工人暴动、农民抗缴捐税和袭击贵族庄园的斗争连绵不断,整个法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1789年7月14日,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一举推翻了象征着封建统治的波旁王朝,宣告法国1000多年封建统治的结束。1789年8月27日,法国资产阶级发表了《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宣布人的自由权、财产权、人身安全权和反抗压迫权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同时也提出了在法律面前一切公民都是平等的主张。宣言内容成为1791年法国第一个宪法的组成部分。1792年,法国成立了共和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不仅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国家资产阶级的民主运动和反对农奴制的斗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发动到1799年结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上,执政的各个派别都十分重视教育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教育改革方案,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国民教育的要求。其中,康多塞、雷佩尔提和拉瓦锡的教育改革计划具有代表性。
康多塞(JeanAntoineCondorcet,1743-1794)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是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党的领导人之一。1792年4月他提出了一项关于由国家举办世俗学校的教育计划,主张实施世俗性的、普及的、男女平等和免费的教育。他设计了一种包括初级小学、高级小学、中等学校以及专门学校(大学)的学校体系。其中4年制的初级小学实施普及的公共教育,进行较为广泛的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还应设置农业、手工业和国内生产概述等课程,中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担任政府公职和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才。在教育内容上,他重视自然学科的教学,建议用资产阶级的道德教育课代替宗教课。康多塞教育计划的基本精神,对19世纪法国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雷佩尔提(Lepelletier,1758-1794)于1793年提出了另一项教育计划。该计划强调教育的重点应当放在实施普及初等教育的物质保障上。他建议,应通过向富人征收所得税和儿童的劳动收入,开办寄宿学校,向儿童提供免费的衣食,以保证普及初等教育的实施。
化学家拉瓦锡(Lavoisier,1743-1794)受一些议员之托拟定了一项重视民族工业的知识和技术教育计划,旨在促进民族工业发展。他主张要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知识教育,特别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并在计划中说明了各种科目对发展工业生产的意义和作用。
1793年12月10日,法国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派执政时,通过了《公共教育法》。法令确定了普通教育公立、免费的原则,要求教师的工作不得违背国家的法律和道德原则,要求学生掌握一种对社会有用的职业技能。
这个时期,由于各派斗争激烈,各种教育计划和法令难以实施,因此,各级教育发展速度不一。初等教育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发展不大;中等教育出现了侧重实科知识教学的中央学校,以培养发展工业所需要的人才;高等教育受到资产阶级的重视,改为采用开设专门学校的办法注重专门人才的培养。1794年成立了中央公共工程中心学校,后改名巴黎理工学校。它为法国培养了军工、交通、采矿、造船和测量等部门急需的技术人才,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1795年法国还创办了巴黎师范学校,以培养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但由于学校倾向于进步,不久被关闭了,直到19世纪初才得以恢复。
三、19世纪法国的教育制度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组成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拿破仑建立了中央集权的领导体制。
在教育领导体制方面,拿破仑称帝后采取一切措施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成立了中央集权的政府。在教育上,拿破仑接受了启蒙思想运动的思想,并参考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康多塞的教育建议,建立起了具有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