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6551700000063

第63章 访谈篇(5)

庆阳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28.47亿吨,占鄂尔多斯盆地油气总资源量的33%。特别是2001年探明的西峰油田,三级储量达4.35亿吨,是中国石油近十年来的最大发现。已初步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1342亿吨,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4%,具备建设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的资源条件。庆阳有“陇东粮仓”之称,曾为全省的粮食平衡做出过重要贡献,粮食产量和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均居全省第一位。庆阳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和红色旅游业潜力很大。依据资源优势,我们确定今后的发展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保证抓党建”的重大举措,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齐抓,主攻“一黑一绿一文”三大产业,建设“三大基(胜)地”,即主攻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土特产品生产加工、特色文化产业开发,建设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农畜土特产品生产加工创汇基地和以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为重点的旅游胜地,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实力增强、财政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增收三大目标。按照这一发展思路,加快庆阳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以开发石油、煤炭资源为主的工业发展上,努力扩张经济总量。在资源开发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积极引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上一批技术含量高、能耗低、环保型的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特别要加大油区土地和水的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全市人民的饮水安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认真实施好“三北”防护林工程、天保工程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营造一个适宜于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记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处理好“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庆阳是传统农业大市,请您结合庆阳实际,谈谈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

黄选平:庆阳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80%以上。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存在着“三弱、三低、三差”的问题,即农民仍然是弱势阶层,农业仍然是弱势产业,农村仍然是弱势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收入水平低;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条件差,群众生活条件差。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41.8%,而农业总产值仅占2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8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1840元低207元,比全国2936元低1303元。要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就必须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和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问题,千方百计加快农村发展。今后要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新思路,依靠工业发展实现财政增收,加快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发展,强化基础建设改变农村面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经济模式,走出一条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新路子,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发展。一是着力培育十个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围绕草畜、果品、瓜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上项目、办企业、建龙头,创建一条市场联企业、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产的良性产业链,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着力实施“五个百万”工程,即发展100万头肉牛、100万亩紫花苜蓿、100万亩苹果、100万亩黄花菜,饲养200万只肉(绒)羊,把草畜、果品、瓜菜三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做大。特别是要大力发展草畜产业,确立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主导地位,努力把我市建成草业大市、畜牧强市。继续鼓励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农民致富。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善城镇基础条件,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以户籍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配套改革,消除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各种制度障碍,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三是继续加大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力度。在巩固扶贫成果、继续落实中央“两减免一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道路、基本农田、人饮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五通、五有”目标,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四是支持和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六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免费提供务工信息和技能培训,搞好劳务输出。

记者:庆阳是革命老区,老区精神是庆阳的巨大精神财富,请您谈谈庆阳如何发扬老区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黄选平:庆阳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1927年就建立了甘肃第一个农村党组织,1931年甘肃第一支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在这里诞生,1934年成立了西北第一个陕甘边区苏维埃政权——南梁政府。陕甘边根据地是我党在西北最早建立且存续时间最长的一块红色区域,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为长征中的党中央、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又是抗日战争的出发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庆阳人民参军参战,流血牺牲,踊跃支前,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形成的、以面向群众、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老区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和区域化的体现和升华,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产生和形成老区精神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老区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超越了产生它的那个时代,而属于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老区精神永远深深地扎根在老区人民的心中,是我们加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从庆阳的实际出发,弘扬老区精神,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发展好、维护好。庆阳8个县(区)中,有5个国扶县和1个比照重点县,仍有66.8万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1万多人,没有实现稳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1万多名。解决他们就业、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战略,采取领导干部“321”结对帮扶等措施,尽最大努力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要从增强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做起,进一步提高各级党政组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做群众工作,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竭尽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上减少矛盾。要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干部作风不实,对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要大力发扬老区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正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和消极腐败等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抵制徒有虚名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健全以领导干部带头抓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机制,以完善的制度促进作风的转变,促进工作落实。第三,要坚持“三大文明”一起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与“三大文明”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努力形成“三大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人心和力量,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争创一流、竞相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要积极推进法制化进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努力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解决矛盾纠纷纳入法制化轨道,切实提高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为全市人民平等享受教育、卫生保健等权利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努力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庆阳:“黑绿文”的深度潜力

记者:李成刚孙东辉杨毅

“十一五”期间,要围绕把庆阳建成西部油城、陇上煤海、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中心城市的目标,确保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全省的位次前移。

采访中,庆阳的一位干部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从地上到地下1200米,有三层宝。地上土地肥沃,有绿色的农作物,地下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和煤炭。

事实的确如此,“黑绿文”三大产业(石油和煤炭资源开发、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已经成为今日庆阳经济发展深具潜力的新的增长点。

庆阳市地处甘肃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总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辖7县1区116乡镇1382个行政村,总农业人口212.97万人,占总人口的82.9%,农村劳动力126万人。庆阳属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原面。深厚的黄土层使庆阳人长期以农业为生,因此也保留了较多的农业文明。

远在夏代,周先祖不窋率族人到庆阳“教民稼穑”,开创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从那时起,祖祖辈辈以地坑院和土窑洞为居,这一习俗沿袭到今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此,庆阳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窑洞民居之乡”。

庆阳市委书记黄选平表示,“过去五年,是庆阳市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较多的五年。”他说,“十五”期间,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甘肃省也大力支持庆阳老区的发展,加上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庆阳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黄选平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组数据:到2005年底,该市生产总值达到143.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九五”末增长71.2%,年均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79.6亿元,比“九五”末净增59.1亿元,增长2.9倍,年均增长31.1%;财政收入16.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53倍,年均递增20.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由“九五”末的第十位前移到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由第八位前移到第二位;地方财政收入由第三位前移到第二位;农产品出口创汇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一。

据介绍,长庆油田在庆阳市境内已探明油气资源总储量28.47亿吨,成为我国陆上第五、西北第二大油气田,其中,2002年探明西峰油田三级储量达4亿多吨,是我国近10年来发现的陆上最大油田。2005年西峰油田新增产能9055吨,原油产量达到228万吨,炼量达到93万吨。

庆阳煤田勘查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南煤田已探明煤炭资源15亿吨。正南煤田详查面积84平方公里,设计探井16眼,完成的10眼全部见煤,煤层厚度7.2-20.2米,比预计情况更为乐观。这一结果无疑对建设陇东能源石化基地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作为庆阳市三大产业之一的“黑”能源产业,为庆阳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而更令他们骄傲的是“绿”产业——绿色农业产业。在庆阳,记者了解到,“陇蜜”苹果进入了东盟市场;“宫河”牌大葱成了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以黄豆、谷米为主的“小杂粮”获得“中国绿色食品畅销奖”;“烟娃娃”经过加工变成了“钱串串”;瓜籽加工企业成为庆阳出口创汇的重要生力军……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庆阳市的绿色农业牌越打越响。

目前全市已形成以苹果、肉牛、肉绒羊、紫花苜蓿、黄花菜、白瓜籽、油葵为主的区域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迅速成长,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农村小康住宅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除了“黑”和“绿”,庆阳的“文”产业亦深具潜力。

今年5月23日至6月1日,第五届中国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举行。本届节会通过精心组织和文商联袂,双动互促,取得了明显成效。节会共参展民俗文化产品260余万件,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本届节会项目洽谈成果丰硕,商贸会展交易活跃,共签订合作项目27个,招商项目181个,实现商品零售交易额1.48亿元。

香包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香囊、佩帷,亦称“荷包”,端午节佩带香包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有,而庆阳香包却从“端午民俗”走向了“端午产业”。

目前,庆阳以香包、剪纸、皮影、陇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龙头企业达到100多户,从业人员已有10万多人,销售额突破1亿元。

庆阳市委书记黄选平表示,今年庆阳的奋斗目标是确保“两个高于”,具体指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达到18.98亿元,外贸出口创汇增长40%以上。突出“一个总纲”、力求“五个突破”、抓好“五件大事”、办好“十件实事”,即:突出项目建设“一个总纲”;力求支柱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五个突破”;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群众生产生活、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和环境保护、构建和谐社会“五件大事”;办好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施无电行政村通电工程、实施整村推进和“321”结对帮扶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搞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十件实事”。

黄选平说,“十一五”期间,要围绕把庆阳建成西部油城、陇上煤海、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中心城市,确保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力争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经济总量和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全省的位次前移;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着提高,全市基本实现小康;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刊于《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