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6551700000053

第53章 人生篇(1)

做“官”与做人、做事、做学问

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要我在全省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讲一次课,这是对我这个党校老学员的信任和关怀,也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这个任务光荣而艰巨。因为我长期在基层工作,突然坐在我省干部教育最高学府的讲台上,实在诚惶诚恐。好在省委党校是我的母校,大家又都是同行,还是共同交流磋商吧。讲什么呢?我颇费踌躇,最后选择了做“官”与做人、做事、做学问这个题目,主要考虑到今天在座的诸位,都在一个地方或部门担任着领导职务,都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官”。而且在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无不和做“官”与做人、做事、做学问这几件事紧密相关,其中做“官”是领导干部的本分,做人是做“官”的根本,做事是做“官”的天职,做学问是做“官”的基础,四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共同谱写着领导干部的美好人生和壮丽画卷。据此,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和同志们交流探讨,以期共勉,讲得不妥之处,请老师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堂堂正正做“官”是领导干部的本分

首先,如何看待“官”的地位和作用?“官”这个词的基本含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官了,酋长就是原始社会的官,传说中上古的“三皇五帝”是统领若干个大部落的官。这个时期的官,不论大小,都是围绕部落民众的生存和生活来干事的,都是民众公推上来的英雄,官民的界线很模糊。到了奴隶社会,由于有了剥削,官与民的关系截然对立。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剥削加重了,当官的更多了,还建立起了一整套的封建官吏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官,虽然也讲为民众服务,但前提是维护本阶级、本党派、本集团的统治和利益,民众处在从属地位。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也有“官”,但不再是“官老爷”,而是人民的公仆,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个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官”的含义和本质是不同的;另一个是,“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社会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论是哪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都必须有组织者和领导者,无“官”不成社会。平遥县古县衙正门有一副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较好地道出了“官”与“民”的关系及“官”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老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官”?不同的时代,对“官”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在封建社会,老百姓对“官”的希望主要有两条:一条是贤君明主,一条是清官。这既是老百姓的心愿,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因为在封建社会,除了开国君主,皇帝都是世袭的,天下是“家”天下,百姓在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发言权和参与权。一般来说,只要有一个好的皇帝,有一些贤臣能吏和“清官”,国家就能强盛起来,社会就能安定下来,老百姓的日子就好过多了。比如,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就与君明臣贤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党和各级领导干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自觉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那么,什么样的干部才算“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呢?我体会,起码有这么几条:一条是,心里装着老百姓,凡事能为老百姓着想,是老百姓眼里的“好官”;一条是,能让老百姓富起来,吃得好,穿得好,有钱花,过上好日子;还有一条,就是要做“清官”,不贪不占。做到这几条,老百姓就信任你,拥护你;这样的干部多了,老百姓就会说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一句话,共产党的“官”,就是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再次,如何做一个好“官”?领导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人人都能熟练地掌握、自如地运用。要当个好“官”是很不容易的。在30年的从政经历中,我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四句话:

第一句话:出主意和用干部是做“官”的基本职责。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曾国藩也曾说:“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者为要”。出主意,或者说“晓事”,就是做决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说的就是决策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决策不仅是我们的权力,同时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责任。“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特别是在一些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上,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也是很难补救的。因此,我们不但要出主意,更要出好主意,切实做到深入思考,慎之又慎,在决策中尽最大努力增强科学性,减少和避免失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陈云同志在党的七大分组讨论会上有个发言,内容是“交换、比较、反复”。这三句话六个字,从决策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对毛泽东的“出主意”的注脚。今天,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我们在做决策时,既要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作风,更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发扬民主,认真地、充分地、广泛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又要把握好“度”,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敢于拍板,果断决策,不能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工作、突发事件和敏感问题的决策上,更要有运筹帷幄的气魄和敢于拍板的勇气,避免错失时机和发生无谓的争论。领导干部出主意、做决策的水平,主要体现在能为一个地方和单位制定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出现复杂局面和突发事件时能够提出一个科学求实的解决方案,遇到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时能够采取一套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在重大问题和关键时刻考验一个领导干部领导发展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而且一个好的思路要能够长期管用,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我工作过的华亭县建设中国煤都、打造经济强县,临夏州打民族牌、唱民营戏、走特色路,庆阳市发挥优势主攻“黑绿文”三大产业、加快发展、打造甘肃省经济强市的思路都是如此;一个好的方案就是一个成功典范,如从处理临夏州2000年“11·20”事件中,就得出了依法处理群体事件与行政调节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成功经验;一套好的机制和办法,就会为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找到成功出路,如平凉、临夏、庆阳等地在旧城改造和城镇建设中,就有许多依靠创新机制和办法取得重大成功的范例。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政之要在于用人,用好干部才能抓好落实。用人先要识人。识人就要坚持“不一个人看人,不一只眼睛看人”,坚持用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干部,做一个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用人要出于公心。坚持走“任人唯贤”的“正派路线”,不走“任人唯亲”的“不正派路线”,抛弃一切成见,不以个人好恶看干部,不凭个人感情选干部,不计个人恩怨用干部,严格按“四化”方针、德才兼备标准和组织程序选人用人,真正把一碗水端平。用人要用其所长。我们常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求全责备,那么世界上就没有一个可用之才了。要正确看待一个干部的长处和短处,看品行要看主流,看才能要看专长,真正使“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清代诗人顾嗣协在一首诗中有这么几句话:“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用人还要有爱才和护才之心。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优秀的人才,我们既要用到时候,用到地方,还要时刻关注他们,使他们能健康成长。现在有些干部中确有一种不好的风气,一些人自己不干事,反倒对干事的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恶意中伤,使想干事的人陷入了是非的泥潭,很伤脑筋,干事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能听风就是雨,偏听偏信,而要旗帜鲜明地说公道话,爱才护才,努力营造一个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用人要有容才之量。要海纳百川,特别是要能容得下才能比自己高的人,能团结那些曾经反对过自己或意见不一致的人,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用人还要有胆识。对特别优秀的人才,就要敢于起用,敢于放手使用,使他们早日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尽快成长起来。在大胆用人上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进行原子弹研究,是罗斯福接受了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建议,主持研究工作的首席科学家是意大利人费米。而当时的德国和意大利都是敌国,爱因斯坦和费米都属于“敌侨”。但罗斯福还是顶着压力重用了他们,终于赶在德国之前成功地研制出了原子弹。总之,做“官”当领导,出主意和用干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一件事情没办好,总结教训时,首先就要认真地想一想:是主意出错了,还是干部用错了,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第二句话:公道正派和清廉从政是做“官”的基本准则。“吏不畏吾严畏吾廉,民不服吾能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对西安碑林《官戒》中的这几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朱铬基总理在上任伊始,就把这几句话作为他主政的格言。据我所知,好多领导干部都是以此来要求自己的,我也是一直把“公生明,廉生威”作为座右铭的。一方面,“官”是公职,手中公权在握,就得公道办事,清廉为“官”,这样才能做好事情,才能得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另一方面,干部群众看一个“官”是不是好官,首先就是看这个“官”办事公道不公道,公正无私就能“一言而万民齐”。特别是官员的廉洁问题,历来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也是做“官”必须特别警惕的一个问题。翻开史书,廉开盛世、腐毁社稷的事例比比皆是。古代治世、盛世与乱世、衰世的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每当取得较大发展和进步的时候,往往也是官吏产生享乐思想和滋生腐败的时候。50多年前,着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到延安拜访毛泽东时,提出了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工作非常重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都反复作过深刻论述。党的十六大告诫我们:“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为此,我们党先后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防腐拒变的政策规定,真正做到了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使反腐倡廉工作呈标本兼治、向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倡廉,关键在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反腐,关键在领导干部严格自律,筑牢防线。“铁娘子”撤切尔夫人说过这么一句令人深省的话:免费的奶酪只有捕鼠夹上才有。一些人为什么要给当“官”的送钱送物?投入是为了索取回报。这些人索取的回报,肯定是政策不允许的,不办不行,办了就是违法乱纪。作为领导干部,党培养了我们,给我们的报酬不算低了,衣、食、住、行比普通老百姓不知好了多少倍,正如苏荣书记所说的:我们还缺什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时刻牢记陈毅元帅“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告诫和“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古训,淡泊明利,无欲则刚。要慎思,应该经常想一想,不廉洁自律会给党、给人民、给个人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要慎独,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要慎权,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把手中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权力也就同时成了高悬在你头上的利剑;要慎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干部群众衡量一个领导是贪是廉,往往是从他们身边的“小”事着眼的,比如领导干部的车子、房子、票子、孩子等;要慎欲,一些腐化堕落的干部中,绝大多数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变坏了,其中有不少人还有过光荣的革命经历,但却欲壑难填,经不住“糖衣炮弹”的攻击,蜕化变质,当了贪欲的俘虏。毛泽东同志引用过魏征给李世民的一句话,叫“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说的就是这种现象;要慎好,远华特大走私案的主犯赖昌星有一句“名言”:不怕领导有爱好,就怕领导没爱好。爱好,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是正常的。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应该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并严格把握“爱好”的尺度,不必奢求,不宜张扬,不能放纵,更不得违禁,做到明是非、知廉耻、守法纪、合情理,谨防别有用心的人对“症”下药,拉拢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