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6551700000025

第25章 思辨篇(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目的、发展的动力和发展的标志;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入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也就是要努力实现十六大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政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目标。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要相互适应,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之间都要共同发展,全面进步。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也就是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必须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在新的发展阶段,主要就是做好“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改变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建立城乡良性互动机制,实现双赢。特别要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切实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凸现的社会问题,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比如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重视和解决;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指人口适度增长、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正确处理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的关系,善于趋利避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必须突出重点,全面提速发展。庆阳作为一个欠发达的革命老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抢抓机遇,全力实施追赶式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一黑一绿”作支柱,加快发展抓项目,特色文化唱大戏,各项工作创一流的基本思路,全力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努力实现发展增速、产业增效、财政增长、群众增收的目标。我们将全力抓好六项主要工作:

一是发展抓项目增强后劲。项目是发展的载体。抓出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在抓项目、促发展方面,我们着力消除资金对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认真研究国家投资导向,主动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加大国债资金争取力度,使更多的国家投资项目落户庆阳。坚持大上基础建设项目,大上城乡居民增收项目,大上财政增收项目,大上社会事业项目,重点把石油天然气开发、煤炭资源开发、庆阳机场复航改建、西平铁路、西长高速公路等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好项目紧紧抓在手上,力求短期内取得突破。在全市集中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执政水平、全面提速发展”学习教育活动,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以亲商、富商、安商的理念,以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环境吸引客商和资金,以项目启动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改革抓企业增强活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只有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新突破,才能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有效地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使庆阳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们正在全力推进企业改制重组工作,努力把企业改造和培育成为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三是产业抓“一黑一绿”做强做大。特色就是优势,就是竞争力。庆阳要实现产业化,推进工业化,必须围绕“一黑一绿”搞开发、促发展、求突破。坚持“三抓”。一抓油气资源开发,西峰油田是我国目前新发现的最大的油田,通过加快开发,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建成甘肃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二抓煤炭资源开发,最近探明了藏量为干亿吨级的甘肃省最大的煤田,通过加快勘探开发,建成甘肃重要煤炭基地;三抓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建成甘肃绿色名优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围绕石油化工、煤炭和特色农业三大产业开发,重点实施“十强百户”工业突破工程,即着力培育10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骨干企业,100户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重点企业,使之成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主力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做大产业、扶大龙头、占大市场、求大发展”的要求,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重点开发草畜、果品、瓜菜等特色产业,优先发展畜牧业,确立畜牧业在庆阳大农业中的主导地位,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四是扶贫抓开发实现小康。庆阳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8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全市8个县(区)有5个是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加快发展,实现小康,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中心任务,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尤其是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对贫困地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努力实现“五通、五有”的目标,尽快改变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是建设抓城镇区域带动。城镇是产业化、工业化的平台,是先进生产力的聚集地。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居民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围绕庆阳市区建设,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经营管理的“三高”目标,力争每年新上一批大型市政建设项目,不断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7个县城和一些重点小城镇加快建设进度,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发展商贸设施,建办工业小区,扩大城镇规模,把小城镇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六是以人为本抓事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着力改善全市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放在第一位,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来抓,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开发力度,重点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面向一线的创业人才,着力引进开拓型的管理人才、创新型的基础人才,努力在全市营造重才、育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以周祖农耕文化、庆阳民俗文化、革命历史文化为重点,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发特色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特色文化大市。

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必须处理好五大关系。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和保障,二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经济发展,同时把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发展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努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必须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经营和管理,努力实现城镇经济的率先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同时,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必须处理好自我发展与扩大开放的关系。加快庆阳发展,首先要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必须大力弘扬面向群众、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大兴艰苦创业、苦抓苦干之风,努力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实力。同时又要看到,我市是一个内陆贫困地区,要全面提速、加快发展,就必须走开放开发、“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的路子。我们在全市千部群众中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的意识,切实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要“走出去”,又要“请进来”,使更多的招商项目落户我市,促进庆阳革命老区的大开发、大建设和大发展。

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发展是硬道理,是基础,是目的,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一切都无从谈起,什么事情都干不好、干不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一定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当前,特别要重视解决好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拆迁补偿、职工安置、扩大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努力为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必须处理好发展观与政绩观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完全一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政绩观。创造政绩是为了发展,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衡量干部政绩,最根本的是看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把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主要内容和根本目的,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途径,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标准。

(刊于全国报刊经济信息选编中心《领导干部学习参考》2005年第4期,2004年10月1日《人民政协报》)

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大有可为

文化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文化竞争力是构成区域综合实力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们立足传统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与创新,先后举办四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自觉搭建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开发的平台,大力开发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产业,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将文化生产转化为财富生产,使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文化驱动、全面提速、加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深入开掘民俗文化的宝藏

庆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与中医鼻祖岐伯在此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形成岐黄之术的源头。周先祖不窟、鞠陶、公刘在此“教民稼穑”,开启了华夏农耕文化的先河。举世瞩目的“环江翼龙”和“黄河古象”化石,发掘于境内的马莲河流域。标志着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肇始的华夏第一块旧石器,出土于我市华池县赵家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有近千处。开凿于北魏时期的北石窟寺为甘肃四大石窟之一。庆阳历代名人辈出,东汉思想家王符、西晋学者傅玄和明朝“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等,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影响。这里又是甘肃惟一的革命老区。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于上世纪30年代在这里创建了陕甘边区,成立了西北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西北根据地的核心区域,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和抗日的出发点。之后,庆阳又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唱红大江南北的《军民大生产》、《绣金匾》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三首革命民歌,就诞生在庆阳。陇剧、荷花舞的故乡也在庆阳。闻名全国的《刘巧儿》原型封芝琴,是新中国妇女解放的先驱。由毛泽东题名的《陇东报》和“陇东中学”,至今仍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灿烂的红色文化和独特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