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黄土躬耕录
6551700000013

第13章 理论篇(12)

5.完善机制,创新方法,推进党员教育经常化。加强对党员的经常化教育管理,是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证。农村党组织应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着眼于建立党员经常接受教育、管理、监督的长效机制,促使党员切实增强党员意识、执政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结合实施“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等,整合党校、农函大、农广校等培训资源,举办各类实践性、实效性强的培训班。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为目标,重点围绕开发优势资源,培育支柱产业,强化致富技能培训,增强致富能力,解决“想富不会富、想带头没能力”的问题;对农村青年和致富带头人重点强化政策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培训,增强法制和政策观念,增进对党的感情,教育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对村组干部重点强化政策法规、岗位职责培训和群众观念教育,引导他们开阔视野,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增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积极创新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农村老党员,利用其经历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对中青年党员特别是经营能力强、发展经济潜力大的年轻党员,引导其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动和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发挥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的作用。

6.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推进考核管理科学化。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是提高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党委书记应树立“不抓基层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基层党建工作就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常抓常议。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改进考核办法,靠实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坚持落实领导干部和包村部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形成级级有责任、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把树典型、搞示范、做样板、促提高作为推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手段,积极创建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以农村党建工作的实际成效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增强“五种意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新形势下体现农村党员的先进性,就是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强化“五种意识”,做到“五个模范”。

1.增强政治意识,做执行政策的模范。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农村发展的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发挥模范表率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是每一个农村党员的光荣使命。在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率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和引导农村党员学习领会基本制度、土地承包、退耕还林、计划生育、税费改革、新农村建设等基本政策,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意识,始终做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严明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确保政令畅通。其次,率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开展协会活动、开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村社火队和广播、宣传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党的惠农扶农政策,引导、激励群众用足政策,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大力宣传党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鼓励群众紧盯市场,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和扩大生产;大力宣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动员和组织群众努力为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第三,率先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农村党员强化执行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把党的富民之政、利民之策、惠民之实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确保群众关心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走样、不缩水、不变调。

2.增强发展意识,做带头致富的模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教育引导农村党员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己任,不断增强发展意识,一门心思谋发展,千方百计促发展,扎扎实实抓发展,在发展中打头阵、挑大梁、攻难关,勇做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在实践中努力做到:一要带路子,做农民致富的带动者。鼓励引导提倡农村党员在依靠党的政策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率先致富的同时,带领帮助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适用技术,开展农产品深加工,建立协会组织,发展劳务经济。2005年,庆阳市委通过开展“双培双带”活动,给率先致富的近万名农村党员交任务、压担子、结对于,要求他们围绕致富项目搞示范、做样板,全市确定涉及农作物精品制种、林果产业高新技术推广、规模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示范项目25个,带动10380户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党员、致富带头人和群众共富的链条。二要谋方子,做科技兴农的倡导者。要帮助指导农民不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确立发展思路和主导产业,带头学科学、用科学,以最快捷的方式接受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准确掌握市场信息,选择发展产销对路的项目,努力把科技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能人。三要做表率,做促进发展的先行者。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村党员立足岗位显身手,帮民富,支持在家务农的党员带头创业,勤劳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裕;鼓励在外务工的党员爱岗敬业,立志岗位成才,为家乡争光,促经济发展;教育创办民营企业和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诚信经营,实干兴业,依法纳税,回报社会;帮助下岗回乡的党员提高技能本领,寻找就业门路,自强自立;指导外出流动党员诚实劳动,艰苦创业,宣传家乡,回报社会;倡导离退休职工党员发挥余热,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调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3.增强大局意识,做和谐稳定的模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教育农村党员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局发挥作用,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大局,一切服务大局,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做维护大局的表率;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党的形象,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通过个人的模范行为影响农民,教育农民,做维护党纪国法的表率;督促基层党组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保证广大群众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做推进基层民主的表率;积极主动地做身边群众的思想工作,善于团结群众,化解各种矛盾,敢于同各种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作斗争,做调处矛盾纠纷的表率。

4.增强宗旨意识,做服务群众的模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对所有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教育引导农村党员牢记党的宗旨,心系群众,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实践中,一是争做联系群众的模范。推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从扩大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等方面人手,创新农村党员联系群众模式,使农村党员和群众打成一片;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按照“因地制宜、按需设岗”的原则,设立村务财务监督岗、民事纠纷调解岗、红白理事督查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基本岗位,使不同岗位的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促其发挥专长、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二是争做发展经济的模范。引导群众“种田围绕市场转、怎么赚钱怎么干”,为群众传授致富技术,提供致富信息,牵线搭桥组织劳务输出,广开就业门路。三是争做扶贫济困的模范。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察民情,听民声,反映社情民意,关心弱势群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努力为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让困难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5.增强形象意识,做乡风文明的模范。有形象,才有威信;有形象,才有凝聚力。每个党员都是人民群众观察我们党整体形象的一个窗口,党员形象直接关系着党的形象。教育农村党员自觉增强形象意识,代表农村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农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坚决反对和抵制愚昧落后的社会习气。实践中坚持做到“六个带头”:带头树立文明新风,树立尊重科学的风气、明礼诚信的风气、勤俭节约的风气、讲究卫生的风气、保护环境的风气、热心健康有益文体活动的风气;带头遵循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带头革除不良习惯,认真执行《村规民约》,改变不文明的陈规陋习,反对和抵制赌博、奢侈浪费等愚昧落后的习气,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勇于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带头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参与“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带头搞好移风易俗,讲文明,树新风,消除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喜事新办,丧事从简;带头学习身边典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群众。通过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快建立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风尚,营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真正成为建设和传播现代精神文明的光荣使者。

(三)建立“五个长效机制”,永葆党的先进性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积极寻找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探索使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基层党的先进性建设,单靠集中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健全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培训教育机制。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要把握农村党员学习教育规律,积极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方法应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的,实现学习教育形式的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单纯灌输向上下互动转变。采取理论宣讲、理论对谈、专题讲座、电化教育、先进事迹报告、观摩学习、集中培训、文艺演出、媒体宣传等各种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学习的积极性。构建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培训体系,充分利用党校、成人学校、农函大、远程教育等阵地和手段,整合培训资源,把政策理论培训、科技培训、扶贫开发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劳动技能培训等结合起来,增强培训效果。重视农村党员学习教材的编撰和配备。结合农村实际,编写简明、通俗、易懂、适用的教材和讲稿。针对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学习教育阵地条件差,学习教育的设备、教材、师资力量短缺的实际,建立农村党员投入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党员学习教育的效果。

2.建立健全调控性党员管理机制。新时期加强党员管理,必须改变党员管理的传统方式(如党员的审批、处分、评比、考核、奖惩等),建立新型的调控性管理机制。主要建立以下三种机制:把检查、督促、考核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建立一套定位准确、易于操作、符合实际、效果明显的党员管理约束机制。特别是针对农村流动党员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制定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定期思想汇报制度、信函沟通制度、临时党支部组建等制度。二是激励机制。对优秀村干部提高政治待遇,激发政治荣誉感、责任感;对农村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定期评先选优,给予奖励。三是保障机制。对农村贫困党员设立专项救助资金和开发致富专项扶持资金,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对村干部推行养老保险制度。

3.建立健全农村党员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农村党员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除党员自身的原因外,与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内民主不够、党内生活中缺乏党员主体机制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建立农村党员主体权利保障机制,是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有效保障。一是党员主体参与机制。党员的参与,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重视发挥党员的作用,组织和支持农村党员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党员不管政务、不理村务、不问账务、自我封闭的落后状况,增强党员自身的责任感。二是党员主体权利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党员的权利,是党内民主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发挥党员作用的基本条件。在农村,保障党员的权利,主要是落实党员接受党组织教育培训的权利、党员议事的权利、党员选举的权利、党员自由申辩的权利等。三是党员主体监督机制。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更多有利于党员监督的“直通车”,使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检举、控告、质疑、评议等能够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

4.建立健全农村党员进出机制。把农村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是农村党员队伍改善结构、充满活力、永葆先进性的重要措施。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和“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培养和发展农村致富能手、回乡优秀青年、民营企业家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同时,要遵循“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开展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建立不合格党员劝诫、警示制度,不断完善劝退和除名机制,严肃、及时、妥善地处理不合格党员,进一步疏通不合格党员的“出口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