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内敛 做事要方圆
6550600000091

第91章 一个懂得吃亏的人才能占到真便宜

有一位先生谈起他对“吃亏是福”这句格言体会时说:他信奉“吃亏是福”,并非出自对字面意义上的理解,也非来自高人的点化,而是完完全全源于自己对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为此,虽然他经常搬家,但始终舍不得丢弃那幅只花了2元人民币,从小贩手中买来的郑板桥的手迹拓片复制品:“吃亏是福”。

当年他高考落榜回乡种田,不久便碰上了实行生产责任制,生产队分田地的时候,有块易遭旱涝的田没人想要。他当时劝父亲说:“咱们要了吧!”父亲当时用惊讶的目光看了他很久,郑重地问道:“你不怕吃亏?”

他点头称是:“那块田总得有人要呀,即使吃亏,也得有人吃啊!”父亲一拍他的肩头,拍板道:“好小子,敢吃亏,有种有出息!”于是,他们主动领下了那块田,使得生产队划分责任田的工作顺利地完成了,看他们敢于吃亏,解决了难题,大家自然感激与夸奖这个小伙子。

田地分了下来,为了使那块易遭旱涝的田旱涝保收,他和父亲起早贪黑,加固田基,砌高堤坡,又架了一条渡槽引水灌溉,一年之后,那块田真的成了一块良田。他们也由此获取了意想不到的利益,因为这块田当初没人要,包产基数很低,如今被他们改造成了旱涝丰收的良田,产量翻了几番,他家每年打下的粮食都要比别人多。看着金灿灿的谷子堆满粮仓,父亲乐呵呵地说:“娃呀,吃亏是福呢!”父亲无意间说出的这句话,却引起了他灵魂的一阵震动,他开始思索这句格言的含义。

然而,从他吃亏开始,“福”也开始来了,他的命运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第3年秋收之后,乡里决定在每个村选拔一名德才兼备的年轻人担任村干部。乡亲们一致推举了他,说他品行端正,文才出众,肯为乡亲们帮忙。一位老者还握着副书记的手恳求说:“这娃吃得了亏,让他当干部咱们放心!”

就这样,那年22岁的他,被推上了村委会副主任的位置。他是带着感动走马上任的,因此他丝毫不敢懈怠,怕辜负了乡亲们的信任和期望。在村干部班子里,他是个“娃娃干部”,只有扎扎实实地工作。有些事,明明是吃亏的,他心里也不想做,但又不能不做。渐渐地,他开始获得了村、乡领导的好评和信任,在群众中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又过了两年,县里要从村干部中吸收一批年轻村干部转为国家干部,他也报名参加了考试。但考试成绩不太冒尖,所以他并未抱太大的希望。考核小组来村里考核,全村老少对他交口称赞,考核会变成了他的“事迹搜集会”,大家历数了他“吃得亏”的10大事迹,连考核小组的同志也为之感动了,结果他的考核被打了满分,综合考评成绩一跃高居榜首,因此他很顺利地由一名“农民干部”变成了“国家干部”。那块象征着他“吃得亏”的田地也因他“农转非”退回了村里……

开始,安排他在乡里工作。在工作中他也是能吃亏,别人不愿干的烦琐、默默无闻的事他都主动承担。特别是抄抄写写的事都由他干。当时,外出联系工作、跑上级单位、找领导的事别人抢着做,他却主动让,周围的同事纷纷提升了,他却原位不动,他也毫不计较。他能吃亏的品格和能力终于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赏,最终他受到了重用。

如今,“吃亏”仍如影随形地伴随他的每一个风雨日子。这种“亏”吃得多了,使他长了见识,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不再受欲望驱使胡撞乱碰,而是一步步向前迈进。如果与人合伙干事业,他不太斤斤计较得与失,更不会去算计别人,损人利己。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把事情干好,哪怕亏本,也不愿放弃承诺。这些事表面看来他是吃了亏,可却在同仁和朋友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与他合作没说的,他不会算计人,吃得了亏,完全可以放心!愿与他合作的人多了,得益多的还不是他吗?

在他的生命字典里,他不把“吃亏是福”当成一种教义和一个口号,而是当成一种信念。这个世界确实没几个人肯吃亏了,但正因为没人肯吃亏,结果大家都吃了亏;也正因为有少数人有意或无意间吃了亏,到头来他们却得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