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内敛 做事要方圆
6550600000032

第32章 贵在“难得糊涂”

要做到难得糊涂,必须要做到“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绝不糊涂”。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所以,掌握了难得糊涂,会使你恍然顿悟,会带给你一种大智慧,会让你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达观和从容。

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曾刻有一图章,上面刻的是四个篆字,“难得糊涂”。所谓“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其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

历史上,真正达到板桥先生“难得糊涂”的意境的还是大有人在,如苏东坡,他本是一个博学正直的乐天派,可偏偏不为当权派所容,一辈子被贬谪再被贬谪。东坡居士有首名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但那是因为他对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这恐怕也只是无奈的难得糊涂!

现实人生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涉及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着胳臂,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乎。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了一定的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

评职、晋级时,某候选人向你面授机宜,讨你个“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够格儿,可又不好当面扫他的兴,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划“√”时再较真,不失原则。人格似乎也不失掉,当事人问到了,坦诚地指出他不够格儿的地方;不问,就顺其便。“难得糊涂”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难得糊涂”并不是真的糊涂,而是将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是出于某种原因,不便于直截了当,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一定的糊涂战术。确实,在生活或工作中,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需要明明白白的,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出于某种特别的考虑,说得含含糊糊一点儿,效果反而更好。

清朝的嘉庆皇帝登位后,对前代留下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了解决,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父王做过贡献却被奸臣排挤、打击的官员。但这破格提拔的事在清朝历代尚无先例,群臣反应不一。嘉庆拿不定主意,便问老臣纪昀。纪昀沉吟良久,说:“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了撰文著述,我也不收厚礼,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点主或作墓志铭时,对于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一席话后感到莫名其妙,进而想一想,才点头称许,于是下决心破格提拔这批官员。

其中是何原因?原来纪昀用模糊之法,提出自己赞成皇上应该放下包袱、大胆去做的建议。纪昀的这番话听起来言不及义,但细究起来里面大有文章。既然为官清廉,何以对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所得的礼金概不拒绝呢?为祖宗推恩无所顾忌之故也。您嘉庆皇帝破格提拔曾为先帝做过突出贡献的官员,本来也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的德化,还有什么顾忌的呢?这不正和我纪昀为别人点主、作铭不推却馈赠,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吗?嘉庆皇帝聪慧,哪能悟不出纪昀的话中话呢?

纪昀为何如此含含糊糊呢?出于两种考虑:其一,虽然建议破格提拔这些官员,但没明说,此意见倘若被采纳,是成是败,名义上自己都没有介入,皇帝也好,其他人也好,抓不着把柄;其二,嘉庆皇帝秉性聪明,而且有好自作主张的特性。不说吧,自己的意见皇上不清楚,而且皇上会不高兴;倘若说白了,恐有教导皇帝、不自量力的忌讳,起副作用。不如用此模糊之法,让皇帝自己“悟”出道理来,既说出了自己的意见,又迎合了皇帝好自作主张的秉性。纪昀此举,真是一次一举两得的糊涂。

“难得糊涂”作为“牢骚气”,原本就是缘由“不公平”而发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铲除种种不公,又不可能,如果自己无能,那就只好举起这面“糊涂主义”的旗帜,为自己遮盖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济公那样任人说他疯,笑他癫,而他本人则毫不介意,照样酒肉穿肠过,“哪有不平哪有我”,专拣达官显贵“开涮”,专替穷人、弱者寻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这种癫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为一种“糊涂”。这种糊涂真正是“参”透、“悟”透了。所以当你直面现实时,要学笑容可掬的大肚弥勒佛,“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难容之事”,那就会进入一种超然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