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手机》中的生存哲学
6550500000008

第8章 生存哲学做“牧羊犬”,不当总受伤的老实人

“剧情重现”

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一味地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是会吃亏的。

换句话说,我们强调对人要实诚,但也要看对方是否是一个实诚的人。如果对方只是一个善于利用你的实诚的人,那我们就没有必要诚实以对。

一直就不怎么太老实的严守一,最后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彻底披露了《有一说一》节目的选秀黑幕,也因此砸了自己的饭碗,并躲到爱沙尼亚那个地方“厅伤”去了。

可以说,严守一风光无限的时候,正是他“两面做人”的时候。严守一曾不无得意地说:“狼会装成羊,羊会装成狼,而我属于有时会装成羊,有时会装成狼。”因此他属于半羊半狼。他进一步解释说:“我属于那种与狼也能相处,羊见了我也亲近的牧羊犬。因此,我能在与任何人的交往中都能做到应付裕如。”

如果说狼就代表着强硬与心机,羊代表着软弱与老实,那么做人应当既有“狼”的一面,也有“羊”的一面。

狼为什么要装成兰?因为这样它才能混进羊群里,吃起羊来才会很方便;羊为卜卜么要装成狼?因为不好惹才能不被欺负。既想方便吃羊,又想让自己不好惹,那就做牧羊犬。

“深度阅读”

处世要有软硬两手

人生在世,待人接物,应当说更多的时候是要用软的,所谓有话好好说、遇事好商量、遇事让人三分,等等,都是人们待人接物中常有的态度和常用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时候软的手段都灵验,有的人就是欺软怕硬,敬酒不吃吃罚酒,好话听不进,恶话倒可让他清醒。这样,强硬的态度与手段就成为必要。

你看那个费墨教授就很怕老婆,老婆说“一”。他绝对不敢说“二”,老婆让喝药,他就不能去喝水。否则,就会轻则挨训,重则被挠。

可以说,李燕的毛病全是费墨给惯出来的。我们说老婆要“宠”、要“哄”,这没什么不对,但也不能是非曲直不分,一味去“哄”、去“宠”,有时候也有必要对其无理取闹的行为还以颜色。

幸亏费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次,李燕正在使横撒泼,搞得全家人都手足无措。其间,李燕提到自己交网友被敲诈的事情,费墨立即抓住这个话头,大声质问李燕:“你说你与网友都干了些什么?”言毕.

李燕傻傻地就愣在那里了,连大气都不敢喘。

夫妻之间,必须有软有硬。闹矛盾了,翻脸了,须有一方主动和解,抚慰对方,这是软的。但如果是原则问题,感情危机,则必须坚持原则,有勇气批评自己爱的人,并且不可让步,这是硬的一手。只有经得起考验的爱情才会持久,在原则上和稀泥,问题迟早会暴露。

夫妻关系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看那到江州渔船上抢鱼的李逵.全无道理.好话听不进,硬是碰到浪里白条张顺,把他诱进水里,把一个铁汉子黑旋风淹得死去活来,他才不敢冒失了,也才真正领教了逞强的苦头。浪里白条张顺也是软的办法用尽,才来硬的。用计把李逵引到水里,让他英雄无用武之地,这样,张顺才可以发挥自己的硬功夫。

何不试一试这个方法?在航空公司柜台,或者在医院遇到问题时,用平常的语调据理力争,不见得会得到满意的回应。对方通常会说:

“你说的是,不过这是我们的规定……”然后婉拒你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翻脸大声说话,有时候是可以平反的。一旦大声怒斥,对方的态度便立刻转变,并接受你的说法,这就是人性的可恶之处。

有的人就是让老实的人怎么受委屈他们都无所谓.但对采取强硬态度的人便会妥协。

简单地说,在这个世界中吵闹的孩子就有糖吃。

希望自己的主张可以被接受,无疑地采取强硬的态度就是一个可行的办法。

就客观情况而言,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软与硬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有所偏倚,自己便要吃亏。一个人如果太软,则易给人弱者的印象,觉得你好欺负,于是经常受到别人行为、言语、态度的戏弄与不恭。这种现象是普遍的,因为不可能指望所有人的修养都那么好,公正无欺地待人,而恰恰相反的是,很多人有欺软怕硬的毛病。因此,不可一味的软。

当然,与人交际,也不可一味强硬。一个人太强,必然使人觉得他头上长角,浑身长剌,别人对他的态度便是“人狠了不逢。酒酽了不喝”。换句话说,就是人太狠我不惹你,惹你不起总躲得起!这是一般时候的态度。到节骨眼上,别人忍无可忍,墙倒众人推,如张顺和众多渔夫对付李逵,李逵的厄运就难逃了。那时的李逵在水中淹得死去活来,要不是宋江来得及时,再拖延几口气的工夫。只怕李逵就要被张顺丢到江中喂鱼了。

所以,为了生活平安,办事顺利,初入社会的人,或者过分软弱、过分单纯的人,务必要了解软硬两手的效用,要有软硬两手交替着用的谋略与随机应变。

软与硬,作为一科-谋略,或者作为一种交际手段,无论何种场合,不可偏废。软,体现友善、修养、通情理;硬则显示尊严、原则和力量。它作为软硬谋略的两个方面,存在的基础应是真实与合理,否则,软硬兼施便成了狡诈,成功于一时,终究必吃大亏。

绝不忍气吞声

人类社会跟自然界相似,时有“弱肉强食”的现象发生,有一类人总爱处处占别人的便宜,凌驾于弱者之上;而另一类人就是所谓的“受气包”,很自然地成了前者嘴里的肉。

须知,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受气包”,那些经常成为众人发泄对象的人,之所以停滞在受气的道路上迈不开步子,往往是因为他们首先用自己的左脚踩住了右脚。他们从未做过一件自己想做但不敢做的事,他们在第一次受气时就放弃了反抗的权利,这一行为的反复便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式和社会交往模式,即:他觉得自己可以忍受这种逆来顺受的生活,而别人则认为他就应该逆来顺受。因此,他们所受过的气越多,他们就越可能受更多的气。

如何突破这种恶性循环呢?那就是要勇敢地突破第一次.真正地进行一次反抗,让施气者认识到你并不是天生就该受别人气的。

许多人选择了忍气吞声的生存方式,这往往是由于他们患得患失。

怕这怕那,自己在主观上吓倒了自己。而无数的事实证明。挺身而出,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其实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跨过这道门槛,你会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卸掉了精神包袱,你反而会活得更加自在。

不敢进行第一次反抗,就不会有第二次反抗的发生.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新世界有多美好。而有了第一次的反抗,尝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动力去进行更多次的反抗。久而久之,你就会修正你的心理模式和社会交往方式,由一个甘心受气、只能受气的人,变成一个不愿受气也不会受气的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对我们就很有启发意义。说的是某大学的一个班集体里,有一位学生比较胆小怕事,遇事过分忍让。因此,虽然班里的绝大多数同学对他并无恶意.但在不知不觉中总是把他当做是一个理所当然的应该牺牲个人利益的人。看电影时他的票被别人拿走,春游时他被分配给看包儿的任务……但实际上,他心里非常渴望与别人一样,得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利益和欢乐。

由于他的软弱和极度的忍耐。这种事情一直持续了很久。但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了,一向木讷的他来了个总爆发。原来一场十分精彩的演出又没有他的票。他脸色铁青,雷霆万钧,激动的声音使所有人都惊呆了。虽然那场演出的票很少,但是这位同学还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拿走了两张票,摔门而去。大家在惊讶之余似乎也领悟到了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似乎好多了,再没有人敢未经他的同意便轻易拿走他的东西了。由于他突破了第一次,他已经由受气者变成了一个不再受气的人。

柿子捡软的捏.生活中一些蛮横霸道的恶人之所以能得意一时,就因为社会上老实人太多。他们作威作福、发火撒气时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他们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他的欲望。

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剌,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们感到无从下口,得不偿失。

树立一小不好惹的形象.是确保自己不受欺侮的一条很重要的处世技巧。这一形象在时刻提醒别人,招惹我是要承担后果并付出代价的。

在社会中生存,事实上,只要你显示出你是一个不甘受欺侮的人,你就能够做到不受气。你不必处处睚眦必报,只要你能抓住一两件事,让冒犯者尝到你的厉害,你就能立刻收到一种“杀鸡儆猴”的效果,起到普遍性的威慑作用。这就好像是原子弹的发明,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牛刀小试外,没有在战后的任何一次战争中使用过,但它的威力却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你拥有了原子弹,即使你不去使用它,也会对别人产生震慑作用。

哪些形象最不易受欺侮呢?这里略举一二:

其一,泼辣的形象。所谓的泼辣,就是指敢说别人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敢为别人不好意思表现的举动。谁敢让泼辣的人受气,谁就会当面下不来台。这样的人敢哭敢闹、敢拼敢骂,口才好,又敢揭老底儿,所以,很少有人敢引火烧他们的身,自讨没趣。

其二,以直报怨的形象。人人都知道,仇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而其最可怕的地方莫过于它的爆发没有时间的限制,令人防不胜防。睚眦必报的小人非常令人头疼,而对正人君子来说,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够做到还以颜色。也是非常必要的。

其三.实力派形象。塑造实力派形象,需要你在平时就注意展示你雄厚的力量。比如:令人艳羡的专业本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等,这些都会在周围的人群中造成一种印象,即:你是一个厉害角色,是一个不发威则已、一旦发威则后果难当的人。所以,人们一般不敢招惹这类人物,保持这种形象的人也很少受气。

总而言之,树立一个不好惹、不受气的形象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一形象,就好比是种下了一棵大树,从此,你便可以在树阴下纳凉了。

不做童话中的羊.要做现实中的狼

从小开始.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做一个好人,不能耍心眼、玩心计。在所有我们接受的一切正确的、美好的教育中都含有这种意思。为了让父母满意,我们俯首帖耳,言听计从。为了赢得老师的欢心,我们勤奋好学、规规矩矩。我们跟小伙伴一块玩自己的玩具,这样他们就会喜欢我们。当我们的行为超出这种规范时,我们就立刻招致指责、被划入“坏人”的行列,面临被疏远和歧视的危险。

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问题变得越来越多,总是谦和恭让,寻求他人的赞许,并不是能够出人头地、获取成功的有效途径。尽管如此,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依然继续这种无效的行为,甚至已经习惯这种行为、无可救药。有时候,我们尝试着做一些自私的举动,可是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惯性的制约,我们往往发现它给我们带来苦恼。

由于我们不想与别人发生对抗或挑战,也不希望搅乱自己心灵中对是非曲直那种根深蒂固的见解.因此我们时常把别人对待我们的不公平埋在心头,忍气吞声,而用精神上的优越感来安慰自己,使自己进入仿佛超脱了各种烦恼的幻觉里。但是,不管我们怎么想,当有人打了你一巴掌,你转过另一侧面颊来让人打,不是因为这样做是对的,而是因为这样做容易。

狼就是很有心计的动物。在我们所受到的“好人”教育的寓言里,总是要求你像绵羊一样的听话.像兔子一样的温顺。像小鸟一样的依人,像猫咪一样的乖巧。在这个好人的童话世界里,充满着小羊乖乖大家爱这样的甜言蜜语,而当豺狼出现时,立刻乌云密布,腥风扑面,一种邪恶的感觉笼罩你的全身。所有关于豺狼的描述都带着不祥的印记,“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吞虎咽”……当危险降临时,人们就高喊“狼来了”。当你就这样平庸一生,老眼昏花,坐在轮椅上回想一生,羡慕不已地仰视着那些成功者时.你忽然发现你的童话教育中的那些故事全没有教给你怎样去捍卫自己的权利.去争夺属于自己的机会。当你相信了只有做乖乖的小兔子才能讨别人欢心并心安理得之后,那些从狼身上学习制胜之道的人却走上了成功的领奖台。

你现在必须从那些美好的童话里清醒过来,换一个角度.换一个狼的角度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奥妙无穷。你会发现成功的钥匙就在你的面前。

保持深沉.要善于隐藏自己

深沉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满变数的社会里,保持深沉,做一个别人看不透的人,是做人的智慧,也是处世的哲学。

看似忠贞的人未必表里如一,比如还没有篡夺汉朝江山的王莽:貌若愚憨的人未必真愚,许多大智之人看起来都很普通。保持深沉,让对方无法看破,这是高明的智慧。诸葛亮空城计吓退司马懿,郑庄公谈笑间挫败共叔段,都是这种智谋的运用。

韩非子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保持深沉,不让人看破是君王驾驭臣子的有效手段。他认为,如果君王将自己的喜好厌恶,性情脾气都让大臣们知道得很清楚。那么属下的臣子们就不会认真做事.

而只会研究揣摩君主的意思,做到投其所好,摒其所恶。如果保持深沉,让大臣们根本不知道君主是怎么想的,朝臣们就会尽心努力办事.

尽可能地不犯错误。同时,保持深沉,不让人识穿也是处变不惊,反败为胜的一种战略。

春秋时期,郑庄公粉碎弟弟共叔段谋反时使用的就是这一策略。

郑国国君郑武公临死前将王位传给郑庄公.但是庄公的母亲却对武公的这一决定非常不满。原来庄公出生时难产,他的母亲为此受到惊吓,差点死去。为此庄公的母亲很不喜欢他,认为郑庄公带给她了灾难,是不祥之人。

庄公母亲的反对并没有给庄公的继位带来什么问题.但是在郑庄公继位为国君以后,他母亲姜氏却屡次诋毁庄公,并为宠爱的小儿子共叔段要了很多封地,庄公一一答应了她。但庄公的母亲并未因此满足,为了更大的图谋。她甚至逼迫庄公把京城也划分给共叔段管理。

共叔段得到京城后,开始在那里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并在其母的帮助下准备里应外合。谋权篡位。庄公知道母亲根本就不喜欢自己,也知道共叔段与母亲密谋造反的事。虽然他心里有数,但表面上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因为他明白,要想破除弟弟和母亲的阴谋,欲擒故纵是最好的方法.为了取得更多的东西.表面上或者暂时给别人一些好处以迷惑对方是有必要的。而采取这种策略的关键就是保持深沉,表面上不动声色,让母亲和弟弟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等待良机一举歼敌。

在庄公母亲的帮助下。共叔段的势力不断扩大,正直的大臣们坐不住了,有人向庄公进谏,认为共叔段囤积粮草,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分明是想图谋不轨,庄公却以这是国母的意思而不加理睬。当有大臣建议庄公先下手为强.铲除共叔段以防有变时,庄公表面上不但不以为然,还训斥了大臣。如此一来共叔段更加肆无忌惮,谋反篡国的意图更加明显了。

庄公的做法不但迷惑了要谋反的弟弟和母亲,也把大臣们全都蒙在了鼓里。一位名叫公子吕的大夫劝庄公说:“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国君,现在郑国却好像有两个君王。如果您想把王位让给共叔段.那我们就去奉一也为君王。如果不是,那就尽早铲除他,免得臣民们三心二意。”庄公、听了以后表面上假装很生气,让公子吕别多管闲事,实际上早已做好了准备。

郑庄公不是不明白当时的情况,也知道弟弟和母亲的图谋。但是他有自己的想法,过早动手,铲除了弟弟肯定会遭到别人议论,认为他不仁不义,更重要的是母亲也站在共叔段那边。打倒了弟弟必然要牵连到母亲,这样一来肯定会被扣上不孝的帽子。因而他故意装做什么也不知道,放纵共叔段行事,等到共叔段和姜氏计划暴露,大张旗鼓准备谋反时才下令讨伐,一举挫败了共叔段的阴谋。

郑庄公的策略不能不说是高明。而他之所以获得最后的成功,关键就在于庄公认始至终保持深沉.其母姜氏和弟弟共叔段没能看破庄公的真实想法。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没有一个不佩服诸葛亮的,他出隆中火烧博望坡。过江东舌战群儒,三气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神机妙算……但是他也因为错信马谡而痛失街亭,面对司马懿的大军,最后不得不只身带了几千老弱残兵殿后。情况可说得上危险至极。但是就在这个时候。

精彩的一幕上演了一一空城计智退司马懿。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原,但因为错用“言过其实”的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迫不得已只好让人马撤退。为防魏军乘势追击,他让关兴、张苞两人各带几千人马,在关键地段布置疑兵。

然后诸葛亮就下令大军悄悄收拾行装.分别从各自驻地快速撤回四川。等到他一切都安排妥当,也准备撤离之时,魏将司马懿已经率领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赶来。西城只是个弹丸小:藏,易攻难守,根本无法挡住曹魏大军。而且诸葛亮身边只剩下一些文官,连一员武将也没有,士兵也只有两千老幼病残,根本无法作战,情况万分危急。眼前的形势很明显,战不能战,逃也逃不掉——此地路径狭窄,唯一大道已为司马懿占据。再加上辎重行李多,马匹、车辆少,逃不出多远,就会被司马懿大军赶上追杀殆尽。

众人不由得万分恐慌,诸葛亮亲自登上城楼观望,果然.不远处尘埃冲天蔽日,连大军奔走声也隐约可闻,形势已经是火烧眉毛了,而且就眼前的形势来看,怎么样都是死路一条。不想诸葛亮略作思考之后,却告诉众人,他已经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大家平安无事。

于是诸葛亮就开始准备,他让所有的士兵都把旌旗收藏起来,并打开城门,让几十个士兵装扮成老百姓的样子,在城门口洒水扫地,一切显得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诸葛亮自己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安然自得地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情景很是莫名其妙.慑于诸葛亮的威名,也不敢轻举妄动,就急忙返回去向主帅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听后不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就自己亲自前来观看。到了以后,司马懿发现果然和报告的一样: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街道,大军虽然前来。却旁若无人,一点紧张的气氛都没有。

司马懿有些纳闷,注意观察了很长时间,无论从对方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诸葛亮所弹出的琴声中。都看不出一点破绽.更弄不清楚诸葛亮究竟在玩什么花样。属下将领见到这种情景,忍耐不住.纷纷请令杀进城去活捉诸葛亮。

深知诸葛亮为人的司马懿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他没有同意将领们的意见,认为一生谨慎行事的诸葛亮肯定是另有所图。正在这个时候.

司马懿感觉到诸葛亮的琴声之中隐含杀机,于是连忙下令全军撤退。

等退了没有多远,诸葛亮设置的两路疑兵就摇旗呐喊,纷纷涌出,司马懿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赶紧带领大军仓皇返回。

诸葛亮见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连忙抓住时机,带领余下人等,从容撤出西城,退回四川。

等到司马懿知道上当,面对的是一座空城的时候,诸葛亮已经走远了。

保持深沉,让对方无法看破,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做事低调,大智若愚的人,做人处事,通常都很难被别人看透,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做人哲学。

“经典语录”

一个人不高兴,那肯定就是到惹他不高兴的人面前去不高兴,这样下面两个人才能交流嘛。

——刘百刚

一直都以为你们文艺界的人,光鲜亮丽,谁知道也这么鸡零狗碎的。

——李燕

我们平时教育学生老老实实学习做人,然而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都在为名利奔波,又如何要求学生?

——费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