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手机》中的生存哲学
6550500000011

第11章 生存哲学震慑对方,柔中还需有刚

“剧情重现”

于文海、黑砖头合作的“有一说一”餐厅开起来了,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

黑砖头有才又有德,这于文海是知道的,否则,于文海不会用高薪聘请他为餐厅的总经理。黑砖头虽然有才,但他毕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明白办企业就是为了要赚取合适的利润的道理,加上他原本认为自己对餐厅的贡献很多,自己有权力决定任何事情。因此他在不与于文海商量的情况下,擅自决定为自己的河南老乡免单。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讲老乡情谊原本是所有出门在外之人的感情寄托。黑砖头本性淳朴、厚道,而且很讲义气。远在他乡遇到老乡,自然会有一种亲切感;另外,黑砖头还喜欢臭显摆,让老乡看看自己是多么的有本事。那怎么才能让老乡认识到自己本事大而且讲义气呢?那就是让老乡看到自己不但是餐馆的当家人,而且还慷慨地为老乡全桌免单。

开餐馆原本就是小本生意,如果不懂得算计,不赚取合理的利润,餐馆的经营就会难以为继,这样一次两次的还好说,要是长期如此,那怎么受得了。于文海感觉到有必要对黑砖头大手大脚的毛病管一管了。

一向对黑砖头言听计从的于文海,态度严肃地对黑砖头说:“你要给他们全桌免单,那么这钱就该由你出了,钱从你工资里扣。”

黑砖头这一下慌了.连忙向于文海认错.并表示今后再也不敢如此了。

“深度阅读”

领导不能总是当老好人

大家都喜欢好人,也欢迎好人,因为好人不具侵略性,不会伤害别人,有时甚至还会为了别人而让自己吃亏。这种好人岂止是好,简直是“伟大”了。

如果说普通人一直做好人也就罢了,但作为领导,就应该有自己的威严。作为一名领导,如果一直充当“好好先生”,那么,管理工作就会出问题。

所谓“老好人”就是没有原则、没有主见。什么事都可以服从的“好人”。这种人不知是性格因素,还是有意以“好”去讨别人的欢喜,反正是有求必应,也不管该不该。有时也想坚持自己的想法,可是别人声音一大,马上就软化下来。因为缺乏原则与坚持,导致是非难分。当事情不能解决的时候.便“牺牲”自己来“成全”大家。

1.“老好人”型领导的成因

有些领导者从来不对员工进行指正和责罚。员工工作做不好,他宁可自己去做,也不愿意指出他们的不足;员工犯了错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没有看见;员工顶撞、拒不执行上级的指示,他急得直打转,也不说一个字,等等。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领导者缺乏能力,或者是业务技能不过硬,自己心里发虚,不敢理直气壮地提出批评,怕员工有意见。因此,极力迁就,甚至逢迎、恭维员工,无法树立身为领导应该具有的尊严。

(2)怕得罪人。这种人的性格比较软弱,什么都怕。例如,怕员工不服气,顶撞自己,下不了台;怕被责罚者有成见,对自己不利。他们的真实想法是“多栽花,少栽刺”“工作好坏是公家的,有了意见是自己的”,所以不求有功,但求相安无事、息事宁人。

(3)出于好心,怕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因此对员工一味哄着。这种领导者属于“老奶奶”型,和蔼可亲、婆婆妈妈,虽然能和员工“和平共处”,但在员工当中缺乏足够的威信。这种作风往往助长了某些错误行为的泛滥。

(4)有些领导者是非不分,对员工工作的好坏心中无数。员工的行为已发展到危害集体、影响企业目标完成的程度,他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处理。也有人对员工偏听偏信,对他们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纠正。

2.“老好人”型领导的管理弊端

领导者不懂指正和责罚的意义与作用,只一味地宽容忍让员工,其工作模式无疑是问题成堆的。具体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员工的缺点错误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有缺点错误的人还自以为是,有恃无恐,继续坚持和发展下去。

(2)大家对一些歪风邪气看不下去,有意见.但因无能为力而产生压抑感,积极性受到挫伤。

(3)员工对领导者不仅不感激、尊重,反而对他的软弱无能、姑息迁就产生轻视心理,领导者的威信越来越低。

(4)由于领导者管理不力,纪律松弛,大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工作效率很低;各行其是,互不团结,甚至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责罚的手段来纠正员工的错误,便是没有尽到领导者的责任。从领导的职能来看,不敢责罚员工的人,其实是没有当领导者的资格的。从个人能力来说,身为领导者,必须具有威信,具备发现、纠正员工的错误并使之能够积极向上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才能带领员工取得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从而保证达到组织的目标。

当你的员工犯了错误时,你必须指正并常警示他。当你必须用到惩罚措施时,切不可心慈手软、手下留情、犹豫不决。否则的话,拖得越久,对你自己和应该受到惩罚的员工来说,日子越难过,也越容易使其他员工对你不公平的做法产生不满。

美国四星上将巴顿将军曾劝告别人:对犯错误者应该立即责备。他的部下每逢犯错误时,他会立即让他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他曾说过这样的话:“虽然在战斗训练中我不能杀人,但是我会让那些犯了错误的人因我发怒而情愿死去!”

肯.布维和约翰逊在他们的畅销书《一分钟经理人》中就有这样的建议:“要在错误发生后立即加以责备,你要明白地指出他们错在哪里.用坚定的口气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错了。”

当然。惩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未来再次发生同类型事件。因此,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应谨记防止未来发生同类型事件的主要因素,通常在惩罚时要附带某种形式的纠正行为。不管你要做何种惩罚,都要记住重点:第一,原则问题不可模糊;第二,纠错是为了发展,而不是为了泄愤。

总之。作为领导者,要让下属在觉得自己好的同时,还带有几分尊敬甚至畏惧,否则就会难堪大任。因为别人知道了你是一个老好人,就会得寸进尺、予取予求,反正你又不会反抗,不会拒绝。因此,作为领导。我们提醒你:老好人只能在家里做,在管教下属时老好人一文不值!

使能干的下属对你有所敬畏

一般来说,如果领导者手下拥有特别出色、能干的下属是很幸运的,因为这类下属能让企业获得非凡的效益;但同时,他们又是很难对付的人。这样的下属,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很有主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上司有过错,敢于直言相劝;受到不公正对待,敢于据理力争;

自觉聪明能干。容易骄傲自满;刚直不阿,尽管有颗耿耿忠心,但话往往说得不那么好听,所有这些都可能成为难于应付的因素。但这种人是组织中最宝贵的财富.要管理好这一类型的下属,首先你就要想办法让他对你产生敬畏之心。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辅佐自己,并对他恩待有加,常在众人面前称自己得到了诸葛亮犹如鱼得到了水。然而刘备手下的两员大将关羽和张飞对诸葛亮极为不服,认为诸葛亮年纪太轻,没有才能。诸葛亮也早已看出来了,但因为这两人是打天下不可缺少的得力干将,也不好对其惩处。

一天,曹操派夏侯悖率领10万人马直奔刘备的驻地新野杀来。得到消息后,张飞对关羽说:“这10万大军就留给诸葛亮对付去吧!”当刘备向二人问迎敌之计时,张飞又说:“哥哥怎么不让‘水’去?”诸葛亮深知现在自己还不能让这两个人心服口服,便向刘备要来了权力的象征——宝剑和帅印。

诸葛亮下达命令后,关、张二人果然不服,关羽说:“我们都有任务了,你干什么去?”诸葛亮说:“我留在城中镇守。”张飞大笑:“我们都去拼命打仗,你却只在家里坐着,好自在啊!”诸葛亮拿出宝剑和帅印,说:“胆敢违抗军令者,斩!”关、张二人这才心生畏惧.虽然非常不服,但也只得领命而去。

其后,诸葛亮火烧新野,令夏侯惇的10万大军惨败而归.立下了初出茅庐的第一功。关、张二人从此对诸葛亮的态度改变了很多。

作为一名领导者,当你的能力还未被下属认可的时候.想管理好那些能力出众、目中无人的员工,你就有必要像诸葛亮一样以威慑人。以下几种手段可供参考使用:

①争取充分的授权。

②令出必行,禁出必止。

③镇住关键人物,博得业务骨干的支持。

④谋定而后动,动则务求成功。

能干的下属并不好管,管好了,会让你的工作轻松顺利;管不好。

你连饭碗都难保。对待这样的非常员工,你只有多动脑子,使用一些有效手段来令他们产生畏惧之心,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火烧新野之后,关张二人虽然对诸葛亮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但关羽有勇有谋、心高气傲,还是没有把诸葛亮当做自己的上司。诸葛亮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又施展计谋,终于彻底收服了关羽。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平定北方后率军南下,意欲一举消灭刘备,吞并江南。刘备与孙权联兵抗曹,与曹兵相遇于赤壁。

曹军初战不利,将大军撤回长江北岸驻扎,并将战船用铁链连起来。经过充分准备,孙、刘联军决定采用火攻击退曹军。诸葛亮在召开军事会议时说:“此次我孙刘联军用火攻突袭曹营,曹军必定大败……

最后。曹操必定从华容道逃走。所以,这里必须派一位最勇猛的大将镇守。”说罢,诸葛亮便将张飞、赵云、马超等战将的任务一一分配,唯独对身边的关羽置之不理。

关羽忍耐不住,就高声叱问:“我关云长历次征战,从不落后,这次大战却不用我。这是为什么?”诸葛亮说:“关将军莫怪,我本想派你把守一个最重要的关口.但一想并不合适。”关羽很不高兴地问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诸葛亮说:“想当初,您身居曹营,曹操对您多方关照。这次曹操惨败后必从华容道逃走,若您去把守,怕会念及旧情放他走吧?”关羽看了一眼刘备,说:“军师未免多心了,我已经替曹操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早已报答了曹操。若再遇曹操,决不放行。”诸葛亮仍以言相激.关羽一气之下立下了军令状。

众将皆不解,议论纷纷,有的说:“干吗对关将军这样,大家都没有立军令状嘛。”有的说:“既然怕关将军放了曹操,换个将军不就是了?”也有的说:“关羽杀了曹操会落个不义之名,若不杀曹操回来后则当受军法处置。这样的处境进退两难呀,军师今天这是怎么了?”

果然不出诸葛亮所料.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仓皇出逃,一路上又遭到张飞、赵云的伏击,最后只剩27骑,狼狈不堪地来到华容道。

突然。一声炮响,关羽横刀立马挡住了去路。曹操吓得浑身瘫软,不住地跪地乞求饶命,并且提起当年厚爱关羽之事,其随从也一个个跪地乞求。关羽乃一代英雄,终于念及当初曹操对他的关照,起了恻隐之心,放走了曹操。

其实,诸葛亮深知,曹操是中原群龙之首,若杀之,北方便会四分五裂。重新争战不休,东吴更会乘机向北发展,一旦时机成熟,定会掉过头来吞并自己。若不杀曹操,其主力已在赤壁之战中被消灭,一时无力南侵,还能牵制孙吴。这样,则可乘机占领荆州,进军巴蜀,正符合三国鼎立的设想。所以,曹操是不能杀的。

那么,谁守华容道呢?张飞性情急躁,捉到曹操后是不会放走的:

赵云忠贞不贰,捉到曹操后是不敢放走的。唯独关羽,乃当代英雄.不但义重如山,还曾受曹操厚恩,捉到曹操后一定会释放。再有当时在军营之中最难驾驭的就是关羽了,如果激他立下军令状,尽管最后肯定斩不了关羽(关羽是刘备二弟,关系特殊,人缘又好),那至少也能起到两个作用:一是给刘备一个大面子,以后自己的日子会好过得多:二来也抓了关羽一个小把柄,目后管理起来就能轻松许多。

长自己胆气.灭对手威风

人人都知道“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可大多数人还是无法战胜恐惧,克服怯意,这便是威慑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础。

威慑多用于在较量的开始时,这个策略可以为自己建立心理优势,另外也可打草惊蛇,引对方自曝弱点。比如男性在纠缠女性时,一般说来总有或多或少的顾虑。假如他是有名望的人,就自然担心事情败露.

会影响到他的声誉。问题是男人一时情绪冲动,早将事情后果置之度外。因此,聪明的女人此时应该将后果向对方明言。给他一个威胁。从而促使他收敛行为。有位女子其丈夫是海员,长期漂泊在外,她一人在家孤寂难耐。为了消磨时光,她报考了夜大。第一次上课,发现丈夫中学时的一位同学也坐在教室里。此同学与丈夫相处不错,因此这名女子跟他自然亲近起来。没料到这位同学却暗暗打起她主意来。女子觉察到这位同学的不良动机。她十分严肃地对他说:“俗话说,‘朋友之妻不可欺’。你是我丈夫的朋友,他平时对你那么好,要是我告诉我丈夫,不知他会对你怎么样。”同学一听,大惊失色:“你可——可千万别这样!”

历史上的“杯酒释兵权”,是典型的先捧后吓的成功之作。赵匡胤从后周手中抢过皇位之后,带领手下将士南征北战。基本上统一了中原一带。后又平灭了南唐,江山一统,天下太平,他渐渐觉得那些战时曾流血卖命的把兄弟们无用起来。他们不但与自己分享荣华富贵,而且个个手握兵权,若一旦有哪个嫌自己官位不够高,发难造反,局面就难收拾了。但要向众弟兄下手,又怕天下人气愤。且每位弟兄手下都有一大批亲信.若向众弟兄下手。激起他们手下叛乱,自己的皇位也是坐不稳的。怎么办呢?想来想去,他想到了酒。不如以酒掩饰,让众弟兄交出兵权。大家若照办,这事就解决了。若有人发难反对,就用醉酒疯话掩过去。

第二天,赵匡胤召来手握兵权的把兄弟们,饮酒谈笑,开怀痛饮,

直喝到红日西沉,个个眼亮脸红。赵匡胤看差不多了,于是讲起往事,最后叹一口气说:“若永远生活在那段日子里多好!白天厮杀,夜晚倒头就睡。哪像现在这样,夜夜睡觉不得安宁。”众兄弟一听,关心地问:

“怎么睡不稳?”赵匡胤说:“这不明摆着吗,咱们是把兄弟,我这个位子谁也该坐。而又有谁不想坐呢?”大家面面相觑,感到事态严重起来,想到“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古训,一个个胆战心惊,跪在地上说:

“不敢。”赵匡胤看预期效果达到,顺势穷追下去,说:“你们虽然不敢,可难保手下人不这么想。一旦黄袍加在你们身上,就由不得你们了。”大家一听。明白赵匡胤已在猜忌大伙了,吓得在地上连连叩头不敢起身,求赵匡胤想个办法。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大家跟我苦了半辈子。不如多领点钱,回家过个太平日子,那多幸福。”大家忙点头说:

“照办。”

第二天.旧目的那些功臣们一个个请求告老还乡,交出兵权,领到一批钱,回家过富翁生活去了。

只捧不吓会让对方自觉有恃无恐,答不答应要看自己高不高兴,主动权在对方手中:而捧中加吓,主动权在已方手里,捧只用作台阶,让对方不失面子,实质上他是非顺从不行的。

下面介绍一些壮胆的办法.以便在关键时刻不畏恐吓或敢于威慑对方。

1.在胆怯或自卑时.找出对手的弱点,先在心里将对手打倒

在受到对方的威吓时,就去找对方可笑的地方,当你想着他的可笑时,压迫感、胆怯就会全都消失了。假如在你能及的范围内挑不出对手的毛病。那就想象一下他在其他场合的卑微,这样也会把对方从权威或力量的宝座上硬拉下来。比如,分公司里为所欲为的董事长,到了总公司的董事会上,可能只是小角色罢了;他回到家里,也可能是一个在太太面前抬不起头来的惧内先生。

假如只盯着对手的优点.往往容易高抬对手。而产生愧不如人的意识。可只要想到对方和我们一样,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再分析一下他的弱点与毛病,你就不会再胆怯或自卑了。

2.尽可能大声说话。制造压倒对方的气势

响亮的声音可以给对手信心十足的印象.自己也能借此产生强大的信心,进而获得意料不到的效果。在辩论或争吵中,有人会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嗓音,以期盖过对手。这就是对“嗓音可以增强信心”的本能利用。

中国古代战场上双方对垒时,都会擂起战鼓,声音越高,士气就越旺盛,士兵斗志越强。鲁国与齐国打仗,就先让齐国擂鼓。开始时,鼓声惊天动地,齐军士气高昂。鲁军按兵不动。渐渐地,齐军战鼓声越来越小,士气也随之渐渐低落下去,这时鲁军猛擂战鼓,一鼓作气,将齐军打败。同样的道理,小男孩走夜路时,愉快而大声地吹口哨,也为的是壮胆,这样他就克服了走夜路的恐惧,因为他的声音鼓起了他自己的勇气。

你的声音就是你取胜的武器,只要你表现得勇气十足.你的勇气就会跟着来。表现勇敢则勇气来,往后退缩则恐惧来。

3.用你的眼睛盯视对方的眼睛.给对方以压迫感

比如一对恋人闹矛盾时,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用言语已无法奏效时,明智的人就会改用眼睛注视对方的双眼.让自己的不满和要求通过这种注视传导给对方,“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可以给对方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并可避免语言冲突时双方因不冷静、易冲动而矛盾升级。

在竞争中,这种“一点突破”的战术是颇为有效的。比如,在谈话中,你的眼睛不妨直视对方身体的某一部位。这样不但不会受到对方制造出来的压迫感的威胁,而且,还能令对方不得不转移注意力于被盯视的那一个部位。换句话说,你的视线不仅可使对方的心理失去平衡.还能分散对方的意识,造成一种迫使对方心慌意乱的局面,并借此收到扭转局面的效果。

4.相持中。身体要摆好架势,震慑对手

在双方对垒时.形体动作也是增强信心的一种武器。大作家屠格涅夫的短文《麻雀》中描写了这样一个场景:一只小麻雀从树上掉了下来,飞不动了。猎狗看见了,便跑过去。这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挡住了小麻雀,并冲着猎狗张开了全身的羽毛,恶狠狠地盯着猎狗,猎狗竟然呆住了。麻雀其实是本能地利用自己的羽毛、动作、眼睛这一切天生的武器向猎狗示威。驱除自己的恐惧。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有时为了增强战胜对手的信心,会有意识地昂首挺胸,做出不畏一切的样子。谈判中,这样的动作也能产生震慑对手的效果。

5.占据背光位置.可产生威慑效果

站在背光位置上.不但可造成令对方目眩的物理效果,同时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影响。正如同摄影一样,这样的位置让对方无法认清自己的表情。相反地,对方的形象却被亮光照遍了各个角落,因而暴露了身体的每一部分,仅凭这一点,就会使劲敌惶恐不安了。何况,站在光源前,也能与光融合为一体,使自己给对方留下比本人更高大、更威猛的印象,从而震慑对方。

借用这一原理.在对方处于优势时,利用光线的效果也能从心理上战胜对方。

先声夺人,在心理上占据优势

很多人一听说要与强敌对阵,内心大都会立生恐慌,或者一见面就想临阵脱逃,这种做法等于是自认失败。如果你能先发制人,就可减轻这种心理压迫。

原世界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每次比赛前都要为自己写一首赞美诗,宣誓一定要击倒对方,然后再上场。此举为他赢得了“吹牛大王”的称号。其实,这正是阿里特有的心理战术。通过宣布自己的比赛目标,比赛前就在心理上先给对方重重的一击,使自己占据优势。

在人际交往中,怎样可以取得心理优势呢?下面介绍几种先声夺人的具体做法:

1.一开始便宣布最低目标以压制对方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给予先发制人的一击,就可以在心理上压倒对方。例如,一开始便宣布此次见面的最低目标。如果你说:“今天你只要记得我的名字就行了。”或者说:“无论如何,请给我五分钟的时间。”那么,对方往往会接受你的暗示,感到自己至少有记住你的名字或给你五分钟讲话机会的义务,这会使以后的话题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

2.争论中自己先提问题可占先机

在唇枪舌剑中,你不要老等着对手发问后,然后再去机械地被动应答。而应先发问,逼着谈话的主题、节奏等按照你的思路去行进。这样起码从心理上你就首先赢得了胜利。

3.利用礼仪表明身份礼仪是为了那些在社会地位方面存在着高低之分的人们能顺利进行交流而制定的。例如,从礼节上来说,地位较低的人应该先向地位高的一方打招呼;进餐时由地位较高的人先动筷子等。由此可见,礼仪清楚地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序列关系。因此,你可以利用礼仪来向陌生人表示高低次序。例如,鞠躬时让对方先鞠躬,进餐时则要先动筷子,这样便能占据优势。

4.比对方提前到达约定地点当自己比约定的时间晚到时,难免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倘若发现对方还没到,就会觉得很从容,看见对手的时候,心理上也会有一种优越感。

总之,一旦先声夺人取得成功,占据了心理优势,对方便有可能产生恐慌,威慑便可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把握住主动权的问题了。

有时柔和更有效胁迫别人的时候,通常态度和语言是粗鲁的。例如,通常给“你这个笨蛋,活得不耐烦啊”这样的感觉。

的确,大声、粗暴的言词就是一般人对恫吓这个行为的印象。但是,我们要劝服别人的时候,恫吓并不是好办法。

激动时,任何人的音调都会升高,心情不好时,音调会变得低沉。

流氓在威胁人时,故意把声音压低,为的是向对方表示:“我是认真的,你最好听话。”常听人说开会时声音大的人占上风,但想说服人的时候,大声反而容易引起反效果。因为越是大喊大叫,对方听起来越觉得那是强迫式的,即使明知你有道理,也很容易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如果想说服别人的话,小声说话才是上策,这样对方也比较容易打开心房。另外,小声说话时,对方为了怕听错,也会探出身子,洗耳恭听。

某先生有一件很小的事情。但颇启发人:一位滥用权威的警员因为我超时停车而给了我一张罚款单。他的态度并不十分果断,于是我走向他。

他正站在十字路口。“警官,”我低声地说,“我打算着手调查这个城镇里的停车问题。你可知道从这儿到‘一小时停车’标志有多远?”

“我猜大抵不远吧。”他回答着,并将罚款单拿走了。低声讲话容易使人信服.因为它能显示说话人坚定的信心,而且没有虚张声势之嫌疑。

假使你觉得有人想欺骗你,你就把有力的证据留在后头。你的麻烦愈是大,你所表现出的力量就要愈是小。只有懦夫才又威胁又大叫的。

交际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声音最大、吵得最凶的人,往往有着十分害怕的痛点,找出其痛点为突破口,则可一举击败对方。税务人员接到举报去查封一家偷税的烟店。当税务人员一开口询问有关的情况时,老板就大声地指责税务人员偏听偏信,并大骂同行嫉妒他、诬陷他,那劲头仿佛是税务人员得罪了他,被他数落似的。但这位税务人员从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中得知:越是这种人越有问题。于是便不与他正面冲突,而只是平淡地丢下一句:“你先别吵,过几天我们带几个人来查查再做结论。”烟商听了这话越发摸不到底。

那税务人员嘱咐他的住在烟店对面的一位朋友暗中注视烟商的动静,一有情况立即打电话通知。当天晚上烟商用一辆平板车装了二十多箱香烟准备转移,被及时赶来的税务人员当场查获。如果税务人员和这位烟商刀对刀、4对枪地干起来,最终只能落入烟商的圈套,既不能完成任务,也不能制伏对方。

在这场对抗中,税务人员使用了敲山震虎、打草惊蛇的办法.而成功的关键就是在打草时不张扬,只平淡一句,却起到了真正的威慑作用。

实际上,劝说或者威慑对方,要针对情况选用不同的办法,有时候小声、平缓的方式会更有效。

例如,平稳地,也不大声,稍微压低声调,有如在劝说般轻声细语地说:“再这样下去,你会信用破产的,不过这也不算什么大麻烦。”

明明是在威慑,却又像是感同身受。用平稳的、温和的声音来责备.

更能渗透对方内心,给予痛击。对方了解到后果的严重性,就会认真地思考无论如何都要解决问题。这样一来,你的目的就达到了。

顺带一提,大声粗暴的胁迫,也只不过在最初的一两次有效。在经历了许多次之后,对方便会习惯,再也不会觉得害怕。

因此,如果总是板着脸孔大声斥骂下属,久而久之,便会令他们习以为常,根本不会有什么感觉,只会当做是嘈杂的背景音乐.这事再平常不过了。

“经典语录”

黑砖头:我等着他三顾茅庐呢。

黑砖头老婆:你等着三顾茅房吧。

牛彩云:你怎么知道我不合适?

评审:因为我是评审。

牛彩云:哎呀,还好你只是个评审啊,你要是法官的话。你这样胡说八道,不知道害死多少人呢!

装得跟头想事儿的猪似的。

——黑砖头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