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6548200000004

第4章 第3招 营造培养“天才”的环境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刚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仅仅由于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特别是儿童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者英才,而更多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当然,这样的观点也有其片面性,即在强调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的作用时,忽视了他们在天赋上存在的差异。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两只刚刚出生的小狗,它们由同母所生。但是,两只小狗却完全不同,其中一只狗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另一只狗则愚蠢痴呆。这种差异完全是天生的,完全是由于它们的天性不同造成的。而另一个例子则证明了相反的观点。有两匹长得一模一样的小马。一匹交由一个庄稼人去喂养。但那个庄稼人贪得无厌,在这匹小马还没有发育健全时就用它来赚钱。最后,这匹小马变成了无价值的驮马。而另一匹小马托付给了一个聪明人,在他的精心喂养下,最后这匹小马竟成了日行千里的骏马。

以上这两则小故事代表了有关天才与成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前者强调的是天赋,认为人的命运是由其天赋的大小决定的,而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与此相反,后者则几乎视环境的作用为万能,天赋的作用则毫不重要。

自古以来,在关于孩子的成长问题上,很多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孩子的天赋当然是千差万别的,有的孩子多一点,有的孩子少一点。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取决于其禀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整的教育,他们的禀赋连一半也没有发挥出来。如果对一个智力平平的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禀赋,也会优于生下来天资聪颖但受到教育不完整的孩子。当然,如果对生下来就非常聪明的孩子施以同样的教育,那么前者肯定是赶不上后者的。

根据上述的理论,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高超禀赋的孩子施以良好的教育,那他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遗憾的是,人们对“天才”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分挑剔,挑剔太多,最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压抑与怨恨,因父母施加的压力过大而半途而废的“天才”不在少数。

不要为孩子的发展方向设限

如果我们找到了隐藏在孩子身上的某一种特长,那么这只是向我们提供了孩子发展方向的一种极大可能。大多数孩子也确实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在与此相关的领域里取得成就。但是我们还是不能过早地限定他的发展方向。我们不能说:瞧,这个孩子有运动特长,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世界冠军。我们把他送到某体育学校去,其他的课程孩:F根本不需要学,他只要学会如何拿冠军就可以了。

这里有一个兴趣的问题,一般来说,在某一个方面有优势,也相对会在这个方面有兴趣,但这不是绝对的。一个孩子在小时候发现的特长,有可能并不是他人生发展的最终方向。在童年时期,孩子的心理并不是那么稳定,外界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为一个诱因,引导他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要太早限定他的发展方向。正确的做法是,即便是发现了孩子的特长,我们也要尽量让他全面发展。在这点上,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父母是一个好榜样。

杨振宁6岁时,父亲杨武之学成归来,开始教儿子许多新的知识。他用大球和小球讲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公转情形;教授英文字母;也教杨振宁一些算数……广博的知识开启了杨振宁的视野,也大大增加了他的求知欲。因此,杨振宁上小学后,数学和国文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到9岁、10岁的时候,杨振宁的数学天赋渐渐显现出来,到11岁入初中时,他这一方面的能力更充分显现,但杨武之对此处之淡然。

有一个暑假。杨振宁想让父亲教自己解析几何和微积分,当数学教授的父亲只是笑了笑,结果那一个暑假,杨振宁读了两个月的《孟子》。在杨武之的书架上,有许多英文和德文的书籍,杨振宁常常拿来翻看。但当时他的外文基础还不够,细节看不懂。他常捧着厚厚的书去找父亲,杨武之只是看着聪颖的儿子说“慢慢来,不要着急”,偶尔也会解释一两个基本概念给他昕。

杨振宁16岁了,该准备考大学了,杨武之这才不慌不忙地介绍儿子接触近代数学的精神,让儿子渐渐明白纯数学太虚,不够实用。杨振宁的目标转到化学上,但在准备入学时,他自修了高三的物理,发现物理更适合自己的口味。杨振宁认为自己有学物理的潜质,于是,他毫不犹豫选择了物理专业,而扎实的数学基础为他在物理上的成就铺平了道路,最终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自己曾经给一名家长写道:“让你的孩子像正常孩子那样成长,不要过于急迫地施加压力学数学或是其他学科。因为人生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在这个年龄要让他在心理上、学习上平衡发展。”

从杨振宁的成长足迹来看,虽然他很小就显示了数学方面的优势智能,但是他的父母并没有太早限定他的发展方向。杨振宁虽然从小表现出了过人的数学才能,但是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他选择的不是数学,而是最感兴趣的物理。杨振宁的例子表明,发现了孩子的特长之后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兴趣,尽量让他全面发展,让他有一个更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过早限定孩子的发展方向。

给孩子的成功创造条件

父母发现孩子在某某方面具有特长后,应当全力以赴支持孩子在这方面去发展,要不惜代价为孩子铺路,为孩子开绿灯,从而使孩子的最佳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

河北省邯郸市的“音乐神童”杨梦婷的成长就是如此。杨梦婷的母亲发现孩子在音乐方面具有天赋后,在家境贫寒、自己是个残疾人的情况下,仍然不惜代价让孩子往这条路上发展。杨梦婷4岁时母亲就送她学钢琴,才学两个月,老师就给予了她高度评价,认为她在这条路上发展是大有希望的。母亲听后卖掉了自己的轮椅,想方设法凑足钱为女儿购买了一架钢琴。杨梦婷深知母亲的不易,学琴非常努力,两年多就成为全国幼儿钢琴演奏好手,多次参赛获奖,其中全国大赛分别获过优秀奖、二等奖、一等奖。

哈佛小天才朱元晨的成长也是这样。父亲发现朱元晨在电脑编程上表现出过人的天赋后,考虑到普通显示器对朱元晨的视力不好,而且觉得机箱的噪声也干扰思考,便为朱元晨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按照当时的价格,一台电脑就是他一年的工资。后来朱元晨在国际大赛上连续两次荣获特等奖,并被哈佛大学录取。

杨梦婷的母亲和朱元晨的父亲经济上并不宽裕,但他们在财力上给予了孩子极大的支持,许多父母常常为对孩子的投入值不值得而权衡,而他们没有犹豫,事实证明他们的投资比什么都值,他们有眼光有智慧,给予他们的回报也无比丰厚。全力支持孩子,给孩子的成功创造各种条件,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给他们力量、勇气,这是父母对孩子的最难能可贵的给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