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和中国人
6544000000017

第17章 蒙古人,1260-1368年

缺乏爱国主义精神是外国人对中国人最经常的责备。这个指控不能成立,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不能和中国相比。如果爱国心最真实的证明是愿意牺牲一切,包括生命本身,那么,我们就会发现,如果正视历史记录的话,在中国有无数爱国者生动的例子,与其让他们和他们祖国的尊严受到侮辱,他们宁愿选择死亡。

13世纪的末尾,忽必烈汗统治的蒙古稳定地把一度繁荣和强大的宋蚕食,把中华帝国置于异族的统治下。灾难接踵而至,宋最后的军队支离破碎,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文天祥落到蒙古人手上。他被要求写投降表,但是他拒绝写作和修改任何这种性质的文件,任何试图使他屈服、效忠于征服者的方法都尝试过了。他在监狱里待了3年,他写道:“我的地牢,只有鬼火来照明。在我居住的地方黑暗忧愁,没有一丝欢乐的气氛。面对着薄雾和露水,很多次我都考虑过死亡;在这两年季节的循环中,死亡始终在我头上徒劳地盘旋。阴湿的、不健康的土壤对我而言是天国本生。它就在我心里,不幸不能偷走它,所以我始终坚定不移。凝视着从我头顶飘过的白云,我的心中有天空那样无限大的遗憾。”

最后,文天祥被召唤到忽必烈汗的面前,忽必烈问道:“你要什么?”文天祥回答道:“多谢陛下,我是他国的大臣,我不能够侍奉两个主人,我只要求死亡。”依其愿望,他被处决。对死亡他毫无畏惧,就义前还向旧首都的方向朝拜。他的遗言是:“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和另一位政治家的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位政治家在前个世纪颇有盛名。他割让了大量领土给鞑靼人,并且处决了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恢复国土的爱国将军。他载满荣誉,在临死的当夜甚至被晋封为王爵。而且超出惯有的传统,他被经典化,成为忠道的代名词,这是对他生涯的错误评判。50年后,他的称号被改为“缪丑“所有的荣誉被剥夺。他的臭名被人们当做鄙夷的对象。

两个近代爱国者的名字值得在这里记录,以作为对他们致敬,他们把最热烈的爱国心奉献给了他们国家的真正利益。因为他们英雄行为的深远影响,可能拯救了中国很多地方外国居民的生命。在北京的“义和团事件”中,使馆区被围困的初期,袁昶和许景澄这两位大人冒着危险向慈禧太后报告整个运动中的政策的致命性和罪行,哀求这位统治者在议政会议上重新考虑她意图发布处决所有外国人的命令。尽管他们不断陈说,如此内容的敕令还是发给了各省当局。但是敕令没有达到她的意图,因为这两个英雄,置生死于度外,把“杀光所有外国人”改成了“保护所有外国人”。5到6周后,围困接近尾声,篡改敕令的行为被发现。次日这两人被匆匆斩首,他们以真正爱国精神坚定地接受死亡。

蒙古人发现要统治宋朝的疆土很不容易,它还有很多热烈的支持者为之奋斗。1206年,成吉思汗开始精心筹划准备入侵。到了1214年,他成为黄河以北所有疆域的掌控者,除了北京之外。然后他和北方中国的金国蛮族皇帝签署和约。但他又生起疑心,重新开启战端。1227年他在指挥中亚某个战役时死去,留给他精力充沛的孙子忽必烈汗来完成半个多世纪后对中国的征服。在1260年头上,忽必烈在大都宣布继任皇帝之位。大都在现代北京以北处,它在当时被称为大都。4年后他巩固了帝位,但是还需要20年的苦战才彻底让宋朝屈服。宋的军队被逐渐赶向南方,他们怀着爱国的热诚固执地抵抗,争夺着每一寸土地。1278年广州被攻克,因为下属的背叛,英雄文天祥被俘虏。1279年宋最后的要塞在海陆两方面被围攻,爱国者被封锁在船上,很多人拥挤在一块儿,他们用高塔和胸墙加固要塞。尽管没有新鲜的水,除了白天蒙古人的一般进攻,还有夜间的火船进攻,这些爱国者坚持了一个月的不对称战斗。直到此时,一天的苦战后,宋军的指挥官发现自己只剩下16条战船,他逃向一个小港,但他的撤退失败。出于对国家前景的绝望,他向自己的妻子儿女道别,把他们扔下水去。他把幼小的皇帝背上,追随那些死者而去——伟大的宋朝于是终结了。

从马可波罗的书中可以知道忽必烈汗的伟大统治,他的书还提到了伯颜,是这个指挥艺术杰出的将军给蒙古人带来了如此多的胜利。朝鲜、缅甸、越南都成了中国的附庸国,直到最近的时代还在向中国进贡。而忽必烈汗的海军对日本的大规模远征则说不上成功:在船只和士兵的数量、敌国的岛屿性格、预期的惩戒,以及风暴中舰队的完全毁灭,还有日本人的顽固抵抗,都和西班牙无敌舰队的目标和毁灭命运十分相似。

而蒙古统治中较和平的发展时期,他们引进了蒙古语言使用的文字。这是西藏的高僧八思巴的发明,基于回鹘国(和突厥接近)的文字而创造,而回鹘文则基于叙利亚文,是用连音符的垂直线性文字。同样,直到1599年,没有文字的满族语言。一套基于蒙古语的书面文体系被发明,也是类似汉语的垂直线条,但需要从左往右读。

忽必烈汗的时代历法被修订,国子监重开。探明了黄河的源头,纸币进入流通。皇帝本人是热诚的佛教徒,但是他留意给孔子该有的荣誉。另一方面,他下达命令,所有道教的低劣文献都必须销毁。此外还发明了一套勒索性的税收系统,这是中国人从来不能忍受的一种压迫形式。不满导致局面失控。忽必烈的孙子曾是个有诚意的统治者,想阻止这个潮流。但是1368年蒙古人的权威丧尽了,他们是异族,中国人很高兴赶走他们。

中国的士兵常被羞辱性地视为臭名昭著的懦夫,即使最无危险的战斗挑衅,他们都不敢参加,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小命。毫无疑问有些时候中国的士兵会逃跑,但是他们也有战斗到死的时刻,这种情况被历史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古代就有百发百中的故事,这很大程度取决于训练是否足够以及薪水能够按时支付。如果士兵的薪水被拖欠、盔甲不全、饥饿、武器也很差——这是中国战争中常有的情况——很难指望他们能有多少好的表现。如果提供给士兵和上述相反的条件,中国兵的敌人就会很不好过,无论中国兵的对手是谁。

在表面麻木的面部表情之下,中国人隐藏着其它种族难以找到的激烈性情。只需观察一下普通大街上男人间的争执,或者女人间的争执(这是更好的例子)。一群中国男人(其中没有女人)是好脾气和守规矩的人,也可能因为他们没有被酒精刺激。在节庆日的时候他们尤其平和——他们会享受元宵节,会在中元节(对死者很神圣的节日)把闪亮的灯放在河上漂流以给那些游荡的鬼魂照明。但是一个纯粹的谣言,最卑贱也是最有力量的,会把这些守法的人变成一群魔鬼。在人们情绪高涨的时候(这种情形下有些男人据说会突然莫名其妙地摘掉自己的辫子),或者谣言(比如说外国人要绑架他们的孩子用他们的眼睛做药)遍地的时候(这种情况不止发生一次),这些时候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的群众会完全失去控制。

几年前有过一个因为这种容易激动的性格而产生的有趣但悲剧性的例子:某个省的巡抚成功组织了一支进行西式训练的军队,由两位合格的外国军官指导和统领他们。一段时间过去后,部队被认为已经足够能有好的表现,于是他们被安排了一场模拟作战,巡抚本人亲临视察。这些人被分成两组,由两位外国军官分别统领。在演习过程中一方防守一个村庄,而另一方则是进攻方。当战况演变到要用刺刀来夺取村庄时,双方都失去了理智,开始出现凶狠真实的徒手打斗。等到这些事故被有效制止时,已经有4个人被杀死,16个人重伤。

当我们想到中国人的住宅是多么肮脏的时候,我们会为他们对家的归属感感到更加吃惊。在中国语言中存在一个家的确定词汇,和英语“家”的完全符合。作为一个汉字,据说它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概念。它的组件是一个“屋顶”下的“三个人”。还有一个对这个字更有想象力的解释:它是由一个“屋顶”加上屋顶下的“猪”组成的。“三个人”和“猪”在它们的样子上都符合以上解释。这种分析在中国不会比在爱尔兰更不适当。但作为事实,中国人更偏向“三个人”的解释,因为在技术上,三个人正好形成一群人。

无论“家”这个词的字面意义如何,对于普通中国人没有任何地方像它那样了。“离家一里不如待在家中”这句谚语所表现的安心感觉,英语无法传达。还有句谚语说“在家每日好,在外时刻苦。”所以让我们看看中国的家庭,到底它的魅力是在哪里呢?

所有这样的家庭或多或少都是家长制体制,也就是说,家中的首领是一位父亲和母亲,对于他们的晚辈,他们地位相等。母亲在生活中受到同样的尊重,如同父亲那样,在死后进入家族祖先的祠堂。等孩子成长起来后,他们要为男孩寻找妻子,为女孩寻找夫婿,这时男孩的年龄大约在18岁,女孩是16岁。前者把妻子带进他父系的家庭,而后者在成婚之日以后,进入她们丈夫的父系家庭。在中国人常规生活中,单身汉和老处女都没有地位。理论上,直到成婚之日,新郎和新娘不应该见过对方。当女孩进入她公公的家门时,她的盖头才能掀开。而在实践上,年轻人通常至少该见过对方一面,通常得到他们长辈的许可。当家族扩大,一个中国人可能就拥有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五世同堂”。如果结婚较早,西方国家也能见到这样的现象。确实有这样的真实记录,一个老年政治家有着很多后代,在他生日的时候他们来庆祝,他几乎不能记住所有人的名字,只能在他们排成一列经过面前时点头致意。

至于收入和花销,各个家庭成员挣来的钱都进入统一的金库,然后再从这个金库拨钱支出。每个人都有获得食物和庇护所的权力,如果有人失去了工作,压力不是他个人的,家族成员像往常那样也把这当做自己的压力。如果父亲死去,母亲接掌家庭的权力并不鲜见,当然更多情况下是由最长的儿子继承他的地位。有时当母亲去世——这被认为是家族运势的不祥之日——他的兄弟会不同意这样的分配。家产就会被分割,每个儿子得到他自己的那份,刑典规定父母在世的时候这是不被允许的行为。同时,任何家族成员如果丢人现眼,比如成为一名屡教不改的赌徒,长久地忽视自己的工作,或者染上了深度的鸦片瘾,将会被驱逐出家庭,并从家谱里除名。有了这种标签的男人往往不断沉沦,直到沦入职业乞丐的行列,最后可能死在阴沟边。但这样的情况其实很少会发生。

在那些按照儒教父慈子孝忠君原则建立的普通安宁家庭,我们发现对家庭的爱到达了激情的程度。当儿子接受到遥远岗位的官职任命时,这种长期别离的日子会更加痛苦。不能在他本省任职的后者,可能还要经历一段漫长和有时危险的旅程才能到帝国的另一端去就任。无论何种情况,等他能重访“桑榆”——他离开的花园时,很多年已经逝去。他可以带着他的“老婆”和家庭成员一道赴任,或者他们在之后前往。作为另一个方案,老婆和他的孩子会永久地居住在祖先的家乡,而丈夫独自渡过自己的官僚生涯。在这个最后提到的情况下,没有人,包括他自己的妻子,会为他在居住的新地方娶一个“小老婆”慰藉自己而感到吃惊。当“大老婆”不能贡献出“人生三求”(儿子、金钱和寿命)的第一项时,一个“小老婆”经常被娶进家来。妻子自己怂恿丈夫这么干的例子并不少见。但当这套方法也没能延续家族的血脉时,他会转向另一套方法:收养。当所有直系血亲都断绝时,也会采用收养的方法。

无论她是否生出孩子,大老婆——事实上唯一的合法妻子——从来不会失去作为家庭族长的至高权力。慈禧太后起初是个妃子,因为作为皇帝的母亲她被提升到西太后的位置,但从来没有合法获得过长妻的优先权。东太后始终在名分上更大,“东”的头衔比“西”更尊贵。而皇帝本人总是面南而坐。

宋弘是公元前后活跃的一位政治家,他的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性格中忠贞的一面。他通过自己努力从一个地位卑微的人上升到国家大臣的地位,还被册封为侯爵。皇帝希望他休掉自己妻子,她出生平民,而迎娶公主。对此他高贵地回答:“陛下,糟糠之妻不下堂。”

很多诗人描绘了离开祖先家园悲惨流放的可怕景象。当一个人被命令从南方某个温暖气候的地方到更冷的北方任职时,他会抱怨春天的花开放的太晚。另一人则说“水土不服”,这是他不适应气候的意思。第三个人满意他的环境,但也时常受思乡病的折磨。这就是写下下面这首的诗人:

“东方的远处是树林,

西方的花朵传来芬芳的风。

我的眼睛每天都望向遥远的家乡,

在大河的远方,它的波和浪。”

这也是无数贬谪诗歌中的一首。贬谪诗歌主要由那些在帝国偏远地区任职的官员写作,他们的这种任职有时在更严苛的意义上是种流放,这些人因为失宠、严重渎职等类似罪名被流放到边疆。中国文学有一颗尤其明亮的宝石,它涉及对家乡的爱,出自一位年轻诗人的手笔。他收到地方行政官的任命,但在83天后抛弃了这个官职,他宣称他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是他这个职位的规定薪水。这首作品是为庆祝他的回乡而写作的,全文如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引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译者

除了贡献大量美好的诗歌,这位作者还写作了他自己的葬礼致辞,这是我们已知这个文类现存最早的作品,它写于公元427年。葬礼的致辞不仅由朋友在墓地朗诵,也在火前被庄严地焚烧,据信它们会到达灵魂的世界,成为死者的欢乐和荣誉。同样的理由,纸屋、纸马、纸轿子和类似的物品,也会烧给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