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6542300000012

第12章 11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别长时间强制孩子去学习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写过这样一篇文章,标题是“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是这样讲的:“人生不是百米赛而是马拉松,起跑线是否领先并不重要,那些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呢?你是不是这样的80后家长:由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长时间强制孩子去学习,以至于把孩子逼成了学习的“机器”。

的确,不少80后家长由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逼着孩子学习。在他们的逼迫甚至威逼利诱下,孩子最终成了学习的“机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各种教育的地方,但是,他们的教育似乎只局限于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追求上。很多父母甚至为了能让孩子取得好成绩而放弃了孩子的其他需求,而孩子的成绩也未必见好。

孩子不是学习的“机器”,长时间强制孩子去学习会怎样呢?

一位中生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每天我一回家,妈妈就嚷嚷着让我学习。我学习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了,她还不放过我,硬是逼着我再学一个小时。夜深了,我实在太困了,也不敢上床休息。我常常头昏脑涨,成绩一点儿进步也没有。我感到窒息,难道一定要这样生活吗?为了高考,我要葬送三年的青春年华和宝贵的生命。必须成天埋没在层层重压和苦学之中,来实现‘考上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梦想!不要!不要!我需要的是正常的十六七岁的青年人的生活。也许是我自己太脆弱了,而未能抓住那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和白云,只能任野草自由蔓延,任流沙带来灾难……我好想哭出来,但却无泪。是我自愿走入这困境的吗?是那一顶着着实实地压在身上的大山,虽不能见其形,但我却能日日感受着它的沉闷、黑暗和冰冷!我需要青春,我需要生机和活力,我只能在心底里发出我的吼声:不要!我不要这样的生活。神圣的上帝,为什么我就要做分数的奴隶……请还我青春和活力吧!”

看了这段日记,你有何感想呢?如果将来你的孩子也陷入这样的苦恼,也发出这样的呼声,你会心痛吗?会顿悟吗?会改变你对孩子的一贯要求吗?你还会这样教育孩子吗:“都是为了你的将来,等你长大就明白了……”等孩子真的明白了,他也是明白:我不应该做分数的奴隶,学习的“机器”。他甚至会对父母产生敌意。这并不是我们家长想要的结果吧?

可是,普天下的家长又何不是这样做的呢?孩子也是人,不是学习的“机器”,所以,专门逼迫孩子长时间学习是不可取的,希望家长们能正确理解这一点。

有关部门做过一次关于全国城市青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35.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完成学习后有时间才可以做运动”,还有11.3%的父母认为“为了学习,孩子少睡点没关系”。这样的父母就是把孩子当成了学习“机器”。于是,孩子不再是快乐成长的孩子,他们不再有快乐的童年,不再有花草和树木,不再有小鸟和白云……取而代之的是攀不完的书山和游不尽的题海,更有一波接着一波的各类培训和补习。他们从小到大听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作业做了吗”,或者是“考试成绩什么时候出来”。在大人眼里,他们的确就是一台没有自主能力的“机器”。他们能做的就是学习,成绩就是这台“机器”的产品。作为厂长的家长,是很难接受次品出现的,不是吗?

养育子女是人类社会最重要、最奇妙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被许多家长奉为当代家教“圣经”,但不是每位家长都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刘亦婷。然而,一个孩子一台戏,好家长也因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能让自己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长就是好家长。好家长就要让孩子的成长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把孩子的健康成长当作自己人生的职业和事业去追求,切不可将孩子培养成学习的“机器”。

家长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应该把快乐还给孩子。而把快乐还给孩子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把孩子改造成学习的“机器”,长时间地不停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