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6541700000049

第49章 可惜了介子推那块肉(典故:介推焚死)

清明节,想起介子推,想起他为晋国国君割的那块肉,想起他割肉自戕的惨烈情景,我的大腿某处不由隐隐作痛起来。

重耳是历史上著名的倒霉鬼,他四十三岁时出逃晋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一直逃了19年。

出逃时,他家的一个名叫头须的仓管员,私吞公款外逃,让重耳逃难时一无所有,所以没有几个人肯跟着他。

流浪途中,重耳最大的感触是饿肚子的滋味太难受了,以前当公子哥的时候,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但是现在看见几个庄稼汉在田边吃粗茶淡饭,也馋得流口水,让手下人讨点吃的。

结果庄稼汉拿起一块泥巴糊弄他,让他吃,重耳火冒三丈,想动手揍人,还是他的舅舅狐偃会说话,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在那个势利的庄稼汉眼里,重耳只配吃泥巴,在介子推眼里,自己的上级是要吃肉的。不知道是在送泥巴这件事之前还是之后,介子推将一碗肉香扑鼻的汤端到了重耳的面前,重耳三下两下把汤喝了个精光,还用舌头把碗“洗”干净了,咂着嘴巴意犹未尽地问:“这是什么汤啊真好喝,还有没有啊?”介子推说:“这是小臣剜了大腿上的肉做的汤。”重耳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六十一岁那年,倒霉鬼重耳的苦日子终于结束了,他走了桃花运,秦穆公把女儿怀嬴嫁给了他。第二年,他就回国做了国君。对跟随流亡的人进行赏赐提拔,狐偃等人都得到了赏赐,就连以前那个对他落井下石、卷款外逃的头须,也找上门来,一番花言巧语,哄得重耳尽释前嫌,笑逐颜开。

惟独忘记了最不应该忘记的介子推。

凭心而论,介子推腿上的那块肉,既不是被毒蛇咬伤必须剜除的肉,也不是长了烂疮的腐肉,那是一块相当健康的肉,而且在当时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活生生地从腿上割下来,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可是重耳就当是吃了一块鸡肉或者鱼肉,早早就把它忘记了。

不是清高,而是怀着对重耳的深深失望,介子推走出了宫庭的繁华,来到民间做了一名织鞋匠。

他的邻居解张看不过去,把一幅“标语”挂在宫殿的前门为介子推鸣不平,上面写道:“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怒,终不所见处所!”搞的天下人都知道重耳吃了介子推的那块肉。

重耳这时候必须对这块肉有个交待,否则,他就下不了台,他假模假样地封了解张一个官,发起了规模壮大的“寻介”活动。

介子推不愿见重耳,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

重耳的手下把嗓子喊破了:“介子推,快出来吧,大王要封你做大官啦!”

介子推就是不出来。

“再不出来,我们就放火了!”重耳手下继续喊。

介子推以为他们说着玩玩的,哪知重耳真的让人放起火来,看来他要把介子推当野兽收拾啦!这让介子推心里充满了悲凉和后悔,早知道你重耳是这个德性,当初那块肉就是喂狗也比喂你强!

大丈夫说不出来就不出来!让你重耳背上一个忘恩负义的千古恶名。

介子推抱着一棵树烧死了,同时死去的还有他的母亲。介子推怎么都不会想到,重耳烧死了他们母子之后,马上认识到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做秀的机会,他命人锯了介子推临死所抱的那棵枯树,让鞋匠做了一双木屐。重耳每天穿着木屐到处走,一到人多的地方,他就对木屐说话了:“悲哉,足下;足下,悲哉。”

据说,“足下”一词就是来源于此。

重耳还封绵山为介山,让全国人民和他一起忏悔,每年从介子推被烧死的那天开始,禁止用火三天,人们只好吃冷食喝冷水。很多人因此得了胃病,而一个节日诞生了,那就是寒食节,这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只是这两个日子挨得太近了,渐渐的,寒食与清明不知怎么就合二为一了。现在的人们只知道清明节,知道寒食节的人不多了。

这样也好,现在的人,浮躁而势利,你把介子推的故事讲给他听,谁又会有耐心听下去,谁又会认为介子推是聪明人?

典故:介推焚死

又作:焚介子、逃赏推介、介子焚山、怨句识之推

含义:形容贤士不求名利。

出处:汉·刘向《新序·节士》

原文:

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乾,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之间。”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谒而得位,道士不居也;争而得财,廉士不受也。”文公曰:“使我得反国者子也,吾将以成子之名。”介子推曰:“推闻君子之道,为人子而不能承其父者,则不敢当其后;为人臣而不见察于其君者,则不敢立于其朝。然推亦无索于天下矣。”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适彼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