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6541700000035

第35章 打击乐大师王敦(王敦击鼓、缺唾壶)

三国时,祢衡裸衣击鼓骂曹那一段,应该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RAP,这种伴着鼓的节奏的另类说唱,如果骂的对象不是曹操,曹操肯定会把它当作一场前卫的音乐享受。

到了西晋的时候,又一位打击乐大师横空出世,他就是看大款石崇杀歌女眼都不眨的王敦,在晋武帝司马炎举办的音乐沙龙上即兴来了一段鼓SOLO,真是让人荡气回肠。

那时候王敦还是个黄毛小子,来到京城洛阳,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什么都感到新鲜,由于他的“普通话”很不标准,说话带着浓重的乡下口音,所以当时的名士们都瞧不起他,叫他“乡巴佬”。

司马炎是个追星族,他对当时的流行音乐很感兴趣,隔几天就举办音乐沙龙晚会。和名士们在一起切磋乐技,但谈来谈去,也无非是什么弹琵琶、吹笛之类的技术问题。王敦几次想插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往往是刚刚开口,就被名士们打断了,名士们才不屑理会这个浑身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少年呢!

王敦是个急性子,被众人冷落一旁,心中万分不爽,于是再也忍耐不住,走上前大声对晋武帝说:“我会打鼓!皇上想不想听啊?”晋武帝这才注意起王敦,这青年长得很帅(史上记载他眉目疏朗,少有奇人之目),还会玩爵士乐啊,不简单!就命人抬了一面大鼓上来。

王敦捋起长袖,拿起鼓槌,“XXXXXXX”地打起来,只见他充分运用多种技巧,单打,双击,密滚,顿音……那鼓点铿锵有力,洋洋洒洒,豪气冲天。真是苍凉与欢快相伴,雄浑与飘逸相随,鼓音密集如急雨,雄壮如雷似山洪,由众人的耳朵直捣肺腑,沁入五脏,再溶入血液向全身扩展,让人血脉贲张,又无比舒展,心灵放松到极致,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王敦的鼓声。

这一通石破天惊的鼓SOLO,一波未平而一波又起,让在座名土大气也不敢出。直到王敦收手,大厅里还一片沉寂,十秒钟后,却爆发出热烈的赞叹声。

王敦由此扬眉吐气,洗刷掉了背负在身的乡巴佬的耻辱。晋武帝大概是这时候发现了他的音乐才能,为他的潇洒鼓姿所折服,动了纳他为女婿的心思的。

后来王敦做了大将军,和丞相王导到大款石崇家喝酒。石崇为了显摆,让美人劝客人喝酒,客人不肯喝,他就将美人杀掉。王导先生怜香惜玉,在美人的劝酒下,把自己往死里灌,醉得吐了好几回,王敦却坚决不肯多喝,石崇接连剁了三位美人,王敦仍不肯喝酒。

我猜想王敦那时候的逍遥样子,一定是把筷子当鼓槌,温习着他的打击技艺,牛皮哄哄的石崇不停地在“喀嚓”美人的脑袋,王敦则不停地在桌子上用筷子单打,双击,密滚,顿音……出门之后,倡导人文关怀的王导指责他的堂兄没人性,王敦振振有词:“他杀他家里的人,关你我何事!”

十分可贵的是,王敦一直没有荒废他的打击技艺,即使在他50多岁的“高龄”,他还在敲唾壶唱歌呢!这唾壶大概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痰盂吧。有一个典故叫“铁如意,玉唾壶”就是说的这事。

晋元帝的时候,王敦又受到冷落了,不过这次冷落不是欺负他是乡巴佬,而是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把顶头上司晋元帝不放在眼里。晋元帝就对他疏远起来。王敦心里又不爽了,每次喝酒之后,就唱着他的偶像曹操先生的乐府歌词,拿着一个搔背抓痒的玉如意,在痰盂上“叮叮当当”地敲,伴着节奏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什么的,由于敲得过于频繁,把痰盂敲得尽是缺口。这也不错,玉如意落在不同的缺口上,音调有高有低,抑扬顿挫,很是绝妙。

再后来王敦造反,直逼皇位,走了九十九步,还差一步的时候,他生了病。产生精神幻觉,恍惚间见到白狗从天而降,向他追咬,不由惊恐万状,气绝而死。

晋明帝平定了王敦之乱,恨死了这个打击乐大师,发掘王敦坟墓,拖出他的尸首焚烧他的衣冠。他还别出心裁让王敦的尸体罚跪,仍不解恨,就砍了他的死人头,悬挂在外面,警示下属:附马爷又怎么样?你小样会打鼓又怎么样?造反是没有好下场的!

典故1:王敦击鼓

含义:形容人豪爽洒脱。

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

原文: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旁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典故2:缺唾壶

又作:唾壶歌、唾壶缺、击玉壶、唾壶歌缺、琼壶暗缺

含义: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心情忧愤。

出处: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

原文节选: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