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6541700000021

第21章 近视眼王安石(典故:名虱奇遇、只挟眼前菜)

据说,现在的大学生近视率是90%以上,而古人就好像很少近视眼,大概与以前的竖排印刷有关,还与古人喜欢看星星的习惯有关。可几千年封建文化史,不找出几位近视眼来,也说不过去。我所知道的几位,清朝的诙谐大师纪晓岚是一位(这是有史记载的,说来话有点长),另位三位,一个是李白,有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为证;一个是辛弃疾,有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证;还有一位是王安石。

有一次,王安石的朋友在王府吃过饭后,就与王安石的夫人(姓吴,也是王安石的表妹,他们是近亲结婚)闲扯,扯到饮食方面的事情的时候,王夫人抱怨自己老公太难伺候,因为她无法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菜。那位朋友感到很奇怪,因为刚才吃午饭时,他明明看到王安石将一盘子鹿肉丝吃得干干净净,这不证明他喜欢吃鹿肉丝吗?王夫人问:“那盘鹿肉丝当时在什么位置?”朋友回答:“在他眼前啊。”王夫人说:“那么明天你们把鹿肉丝放远一点试试。”第二天吃饭时,大家将鹿肉丝放得远了一点,将另外一盘青菜摆在王安石眼前。结果,王安石将眼前的青菜,吃得干干净净。饭后问起来,他根本不知道刚才的桌子上还有一盘鹿肉丝。

有人拿这个例子,说王安石生活朴素不图享受,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王安石近视得太厉害了,只看得清眼前的那盘菜!

还有他不修边幅,据说,他长时间地不换洗衣服,可以像西部缺水区的人一样N多天地不洗脸、不漱口、不洗澡(这也说明他有很强的节水意识,难能可贵),他的外套像餐馆伙计的工作服,沾满了油渍汤汁,身上散发着鸡舍般的气味。

那一次皇帝竟在他的领口上看到了虱子,盯着他看了半天。

退朝下来,王安石纳闷地问同列的官员:“在朝廷上皇上看了我好几次,这是为什么呀?”同僚们笑着指出原因。还真巧,王安石用手一摸,就摸到了那只虱子,想立刻捏死它。同僚们赶忙拦住,说:“千万别捏死他,它不仅无过,而且有功当赏啊!”王安石忙问其故。一位会拍马屁的大学士谄媚地说:“这是一只名虱啊,它屡次三番遨游于宰相的胡须间,又再三再四经受皇上亲览,单凭它的传奇经历,怎能忍心杀它?不如放了它吧!”王安石哈哈一笑,放这只幸运的虱子逃生了。

因为眼睛太近视,王安石照镜子的时候,对于这只领口上的虱子是看不见的,当然,也许王安石压根就不照镜子。

当时的王安石,名满天下,被视为奇才。人们普遍认为,此公不同凡俗的特立独行之中,一定蕴藏了深不可测的经天纬地之才与清廉正直的品行。所以,时人以结识他为至高荣幸,想必此公的追星族一定是一支很庞大的队伍。

只有一位老先生,那就是苏东坡的父亲苏洵,对声望如日中天的王安石很不感冒,甚至深恶痛绝。为此,苏洵先生专门还写了一篇《辨奸论》揭露王安石的虚伪矫情。他认为,洗脸换衣服是人之常情,违背人之常情,穿着破衣烂衫,吃着最差的伙食,揉着眼屎侃侃而谈诗书礼乐,博取不落俗套的名声,其内心一定极其险恶,其人城府一定极深,属于危害国家的大奸大恶之徒。

但不管这位苏洵先生怎么“辨”,仁宗皇帝对王安石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只是后来那次“钓鱼事件”,彻底地改变了仁宗对王安石的看法。

那天,仁宗皇帝大概心情很不错,在皇家宫苑里宴请一些臣子,为了活跃气氛,特地举办了一个“自助宴”活动,活动规定:任何人都必须亲自到御池中去钓鱼,然后,御厨用钓上来的鱼,做每个人想吃的菜,红烧啊,清蒸啊,一鱼二吃,铁板活鱼什么的都可以。臣子们一听,“乌拉”着欢呼而散,兴高采烈地拿上鱼钩和鱼饵去钓鱼。

本来是君臣其乐融融的局面,大家也都积极参与,只有王安石,格格不入地坐在一张台子前,在沉思中,像吃花生米一样,一粒一粒地把面前盛在盘子里的鱼饵全部吃光了。在众人的一片惊讶声中,他打了几声饱嗝,有人恶作剧般地问他味道如何,这位仁兄大大咧咧地说:“我都不知道刚才吃的是什么!”

这场史上较早的行为艺术,让皇帝很不高兴,你丫平时穿着爬满虱子的破衣服在我面前晃来晃去装傻也就算了,这一次也装得太过头了吧,你可以不喜欢钓鱼,不捧我的台,你吃鱼饵干什么?要尝新鲜,吃几粒就算了,把整整一盘子吃掉是什么意思啊,难道鱼饵比你家的高级点心味道还好?

皇帝在怪王安石,王安石也在怪皇帝,其实他也是一肚子怨言:你不知道我是近视眼,看不清鱼漂吗?一个高度近视眼患者怎么能钓到鱼啊?鱼们从姜太公的时代进化到宋朝,不知变得有多精明!你这不明摆着让我饿肚子吗?好在我是从不挑食的,这鱼饵连皇家渔池的鱼都可以吃,人怎么不能吃呢?

在这之前,仁宗皇帝本来是要重用王安石的。但是,后来,王安石被冷落了。他精心撰写了一篇《万言书》交给皇帝,皇帝却没有给任何回复,也许看都没看吧。

皇帝不知道,王安石是个近视眼,他那天确实是因为看不到鱼漂,才被迫吃鱼饵的。

只到宋仁宗去世,宋神宗继位,王安石才有了出头之日,当了宰相,大显身手搞他的变法运动了。

这时候的王夫人已经为王安石生了几个儿女,自感姿色衰退,便买了一个小妾,决定作为礼物送给丈夫。但是因为王夫人知道王安石对自己是忠贞不二,脾气也倔,如果跟他说明白了,他是万不会同意的。

于是王夫人选择了一个夜晚,把小妾送到丈夫房里,因为夜晚光线不好,丈夫又是一个近视眼,他很可能会把小妾当作自己,生米煮成熟饭的。

那个女子梳妆打扮停当进了房门,王安石刚开始还真以为是他的夫人,但是等到女子羞答答地坐在了床头,他才看清楚,这个女子他根本不认识,他急忙从床上跳下来,很紧张地问道:“你是谁,跑我房里来干什么啊!”那时候,他正搞变法,得罪的人不少,害怕是政敌的桃色陷阱。

这女子告诉他,自己的丈夫是跑运输的,可能是由于超载或是别的什么原因,一船官麦沉到了水底,卖了房子卖了田产还不够还,所以丈夫就把她卖到了王家,被王夫人买下来了。王安石问卖了多少钱?女子说是900贯钱。按照购买力折算,1贯钱=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那么900贯大约是今天18万元人民币的样子。王安石听后,就命该女子回客房休息。第二天一早,马上派人该女子的丈夫找到,让他把妻子领回去,并且没让对方退钱。

看来,王安石还是很有钱的嘛!要是那时候医学技术先进,要治近视眼,还真是好办,出30贯钱,做个准分子激光手术,30秒,就可以还原一个清晰的世界!

典故1:只挟眼前菜

含义:形容人生活朴素

出处:宋·朱弁《曲洧旧闻》

原文:王荆公为执政,或言其喜食獐脯者。其夫人闻而疑之曰:“公平日未尝有择于饮,何忽独嗜此?”因令问左右执事者曰:“何以知公嗜獐脯耶?”曰:“每食不顾他物而獐脯独尽,是以知之。”复问食时置獐脯于何所,曰:“在近匕筋处。”夫人曰:“明日姑易他物近匕筋。”既而果食他物尽,而獐脯固在,而后人知其特以其近故食之,而初非有所嗜也,人见其太甚,或者多疑其伪云。

典故2:名虱奇遇

含义:形容人不修边幅

出处:明·谢肇淛《五杂俎》

原文:荆公、禹玉,熙宁中,同在相府,一日,同侍朝,忽有虱自荆公襦领而上,直缘其须。上顾之笑,公不自知也。朝退,禹玉指以告公,公命从者去之,禹玉曰:“未可轻去,辄献一言以颂虱之功。”公曰:“如何?”禹玉笑而应曰:“屡游相鬓,曾经御览。”荆公为之解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