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轻松学点心计学
6541600000021

第21章 “才”生“财”:财散人聚,财聚人散

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是一则中国的古训。钱财是一种资源。作为资源,它可以让拥有它的人们买车、买房,过上幸福的生活,它也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论是财的拥有者还是追求者,都会有着这样的渴求。在利益交换的过程中,善于运筹“才”生“财”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赢家。

苏宁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当你赚1000万的时候,那是你自己的,当赚更多钱的时候,就是属于社会的。”当个人的钱财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钱财就不再单纯的依靠往常的方式增长。此时,善于经营自己的财的人才有可能抓住更多的财富。

如果将财散给其他人,那其他人为了追求过上幸福生活、实现梦想的资源,就会聚集在你的身边。这些追随的人将会是你聚集财的得力助手,财聚也就自然而然。

而如果你将财聚集在自己的手里,他人在你身上看不到可以实现追求的希望,你当然不是人们可以依靠的人,那么,将没有人跟随你。古语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香港《亚洲周刊》在“笔锋”栏目载文《扁家众叛亲离 亲信纷转证人》指出,据陈水扁家友人表示,扁嫂吴淑珍和扁子陈致中对钱太过苛刻,不知“钱散人聚”的道理,对钱一味有进无出,不顾别人死活,才会导致现在众叛亲离的下场,连向来支持扁家的余政宪、“立委”邱议莹,还有吴淑珍胞兄吴景茂都与扁家反目,成为特侦组突破扁贪污洗钱最有利的武器,这是扁家所始料未及之处。

当然,并不是说要用钱财去为做过的错事埋单,这些都是题外话。但是,我们仍然能够悟出一个道理:聪明人,都会懂得以散财聚人。通过收买人心,蓄积更多的头脑与力量,进而创造无穷尽的财富。毕竟,现代人才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财富。拥有此“才”,彼“财”定当不可限量。

首先放弃、散去一定的钱财,当然是散给那些对于聚财有利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财富。沃尔玛可谓吝啬,但是在收买员工人心上却舍得花钱;海尔可谓吝啬,但是在企业道德建设上却舍得花钱。

其实,“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只是半句,完整的表达应该是这样的:财聚人散,人散财散;财散人聚,人聚财聚。这相当于一种因果循环效应,当你的钱都分给了你的下属,他们一定卖命的给你干活,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你,还为了自己。当你抠门的不要给任何人钱,那也就没有人给你干活,你的财也不过是原地踏步,毫无长进。

守财奴式的财富积累者绝不适合在这个时代生存。因为,他不能使更多的人得利,他不能从这些人身上看到长远的利益,他的人生不会有财富价值增长带来的快乐。再想要抓住的东西,即使是钱财,也要给它一个弹性的空间,它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带来更多的利益。

蒙牛的牛根生应该算的上是另外一头“斗牛”,他仅用6年时间,就让名列1116位的小企业跻身中国乳业第一名。他一直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理。

早在伊利担任副总的时候,牛根生就曾将自己的100多万年薪分给手下员工。“当时我分钱的目的不是为了救穷和救急,是给我的部下干活预付的报酬。如果我觉得某个人干活非常有能力只是差一点动力,我认为投资到这个人身上值,对团队会有好处”。

在牛根生看来,财产是必须要流动的,该散的钱一定得散,这样才能聚得了人,利用他们创造更多可预见的财富。

拥有50亿美元资产、被誉为华人道富的蔡万霖先生有句名言:“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他为公司提出的口号是“让人人成为小富翁”。

当美国的比尔盖茨、巴菲特把他们富可敌国的财富——数百亿美元的个人财产捐赠给社会时,他们在思考什么?社会公众不仅关注他们的企业和事业,也必然会对他们产生更高的期望——拥有巨额财富固然令人羡慕,真正用好这笔财富,商人们才能赢得社会公众更多的尊敬。

千百年来,商人们抱定一个宗旨:无利不起早,没有利润的事情是商人们所不愿意涉足的。因此,一些有头脑的商人,在生意合作中总是抱着“分利于人,则人我共兴”的态度,与他人积极合作。

对于经商来说,中国人一直以谋求利益为经商之目的。你把利益与别人分享,就会赢的信赖、聚集人心,这样一来自己的业务范围、合作伙伴才会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

过多的财富只能是一种负担,如何释解这些负担才是明智之举。聚财的人将自己的财看作是天下财,所以要聚,怕天下人从自己这里夺走财。所以,他就无法获得天下财。散财的人将天下财作为自己的财,所以他们不怕散,因为他们的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做个有心计的人”

财散人聚,人聚财来。这简直可以说是利益交换与人生的现实,也是人生的哲学。追求利益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聚人,有“才”才能生“财”,环环相扣,关键也在于此。学会这样做,正是我们获得财富实现梦想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