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哲理大智慧:打开心灵的锁
6539500000028

第28章 今天的路(1)

请记住,英雄继续活着,就连他的衰落,也只是他达至最后出生的藉口,无论如何,我们都要更积极的奋斗塑造完美的自身。

1智慧者的思考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着名哲学家,他曾生活在小亚细亚的爱非斯城。

爱非斯城是由科德里达贵族统治的,按照当时的政治制度,王位的继承人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赫拉克利特,但他对继承王位没有兴趣,把它让给了自己的兄弟,而他自己到山上隐居起来,潜心钻研学问。

赫拉克利特放弃王位继承权而一心钻研学问的行为,虽然当时许多人都认为他做的是傻事,但他的渊博学识和深刻思想却受到一批热心追求智慧的青年的敬仰。这些青年为了求知,都来山中拜他为师,这样,他就有了一批学生,山间的空地和小路都成了他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堂。一转眼,很长时间过去了。有一天,赫拉克利特对学生们说:“现在,你们应当离开这里,到各个城邦去向人们传播知识,你们还有什么弄不清楚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再给你们解释。”

这时,一个学生问道:“老师,您教给我们的都是些关于世界的哲学道理,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才能摆脱愚昧,成为有智慧的人。可是,究竟智慧本身是什么呢?人怎样才能得到智慧呢?”

赫拉克利特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义,弄清这个问题也十分重要。他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也就是说,真理是对自然的正确认识。正确地认识了自然,并且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他的行动,他就是有智慧的人了。”

学生又问:“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然,得到真理呢?”

他回答说:“是的,这是因为人人都具有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思想的能力……”

“既然人人都有思想,都能够认识真理,那为什么世界上又有许多人愚昧无知甚至陷入迷信之中呢?”

“我们说人人都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但有能力并不等于有真理。只有那些善于思考的人,才能运用认识能力去发现真理,不善于思考的人,不仅自己发现不了真理,就是别人发现了告诉他,他也是不懂的。”

“那些不能认识真理的人,除了不善于思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

“是的。除了不善于思考外,往往还有许多毛病。比如,有些人过于自负,本来无知,却自以为是,把荒谬的东西视为真理;有些人则是因为缺乏信心,要知道,认识真理是不容易的啊!要下苦功夫去钻研各种问题,要长期不懈地去追求。有的人在认识真理时,往往对重要的问题过早下判断。要注意,对重要的事情,在没有作充分的研究之前,是不能过早地下判断的。”

最后,学生请求老师再从正面说明一下,人要怎样才能发现和认识真理。赫拉克利特说:“人为了认识真理,获得智慧,首先要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器官去认识自然的事物。你们要记住,爱智慧的人应当熟悉很多事物。但是,是不是说熟悉了许多事物就等于得到了真理呢?那也不是。博学还不等于智慧,因为大自然喜欢躲藏起来,人的感官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的表面现象,还不能认识到躲藏在事物内部的规律性的东西。因此,要认识自然事物的真理,除了运用感官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头脑中进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为了成为有智慧的人,你们应当继续努力钻研哲学,因为哲学和智慧实际上是同义语。”

人不仅靠肢体站立,更要靠思想站立;人不仅靠食物生活,还要靠思考生活。

2别让人挡了你的路

1943年正是二次世界大战的中期。牛津大学的校园里弥漫着战争的气息。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为打败德国而从事种种激动人心又极其神秘的活动,学习就成了次要的任务。但这没有动摇撒切尔·玛格丽特上牛津大学的决心。还是在玛格丽特刚满17岁的时候,有一天,她走进新来的女校长古利斯小姐的办公室说:“校长,我想现在就去考牛津大学的萨默维尔学院。”

女校长皱着眉头说:“什么?你不是病了吧?你现在连一节课的拉丁语都没学过,怎么去考牛津?”

“拉丁语我可以学嘛!”

“你才17岁,而且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你必须毕业后再考虑这件事。”

“我可以申请跳级!”

“绝对不可以。”

“你在阻挠我的理想!”玛格丽特头也不回地冲出校长办公室。

回家后她耐心地说服了父亲支持她的想法,开始了艰苦的复习、学习备考工作。由于她从小受化学老师影响很大,同时又想到大学学习化学专业的女孩子几乎比其他任何学科都少得多,如果选择某个文科专业,那竞争就会很激烈。这样,她选择了化学专业。在提前几个月得到了高年级学校的合格证书后,她就参加了大学考试。经过耐心的等待,她终于等到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

撒切尔进入唐宁街10号慷慨激昂的演说:

“凡是出现分歧的地方,让我们树立起忠实的信念;凡是悲观失望的地方,让我们为和谐融洽而努力;凡是错误的地方,让我们来矫正;凡是产生过怀疑的地方,让我们带来希望。”

3农夫和驴

从前,在某个村庄,住着一个农夫,农夫有一匹毛驴。有一天,他把土豆装在驴背上去集市上卖。做完买卖,他高高兴兴牵着毛驴回家,嘴里还哼着小曲呢。

路上碰见一个人,那人说:“哎呀!真笨,有驴不骑,偏要费劲地走路。”

农夫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便骑着毛驴回家,果然很舒服。

不久,他又碰见一个人,那人说:“真不像话,毛驴每天为你辛苦劳累,你竟然还要骑着它,让它得不到休息。”

农夫一拍脑袋说:“是呀,我真没良心。”

他从驴背上跳下来,却不知怎么办好,不骑也不对,骑也不对,怎么办呀?他只好扛着毛驴回家。路上的人都笑道:“瞧,那个大傻瓜。”

农夫一气之下,把毛驴扔下悬崖。看见的人都说:“真残忍,好端端毁了一头毛驴。”

农夫气得哇哇叫:“我死了,总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吧?”

他一头扎下悬崖。可是人们依旧说道:“这家伙真是不可救药,连自己都敢扔。”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主见,生活中就会成为这样的“农夫”。这个人依赖别人意见的结果就是把生命扔下悬崖似的不负责任。绝不能别人一开口就变得惊惶失措,没有了主见。

4梦想的途径

11岁的男孩艾葛,正想买一部英国制造的三速脚踏车,但整季替人割草扫叶所得,离他的目标仍远。冬令初寒,路面冰结之日,他刚刚清理完炉灰,看见一部车子,车轮拼命滚动,想爬上门前小山。这就使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在当地报纸刊出广告如下:

“炉灰——圣诞节最佳礼品,送给雪地驾车的朋友,有意想不到之妙用。怀恩城015美元一袋,其他地区025美元。请电告怀恩城——277。”

广告刊出后,存货立即脱手。买主大都是些玩世不恭的人,想找一件新奇的圣诞礼物送亲友。因此几天后,艾葛又刊登广告:

“炉灰——圣诞节使光顾诸君向隅,至感歉疚。现有新货应市。请即购买一袋置之车厢,以备冰天路滑时使用。”

第二天怀恩大雪纷飞,一直持续了2天。一时订单如雪片飞来。他将附近街道炉灰尽量搜罗,以免供不应求。此后他在报上刊出如下广告:

“炉灰——现已收到谢函7封。车子在新年除夕幸未被困的7位买主对我扬颂备至。”

广告刊出后,一个住在新辟坡地的16岁少年来电话订购40袋。他说:“周围数里之内无一煤炉,谁都无法从家里把车子开出去。这些炉灰可以轻易卖到5角钱一袋。”另一个大主顾,是他的同班同学,此人囤积炉灰,到了大雪天才在城里最陡的山坡下面向驾驶人兜售。

最后生意兴隆得影响到艾葛的功课。他的母亲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法,在报上刊登了下面这条颇有不真实之处的广告:

“炉灰生意暂结束。获利之后主人已离城避寒。”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艾葛和妹妹两人都已各拥有崭新的英制脚踏车一辆了。只要善于用脑,肯于思索,生活中到处都有实现自己梦想的途径和机会。

5企业之春在于人

在比尔·盖茨看来,世界知识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要想在这一竞争激烈的时代浪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对人才的有效利用便是不可忽视的了。

对人才的运用,仅仅限于网罗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不仅要善于识别其长处,而且要敢于大胆地使用,让他们各尽其能,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这才是合理有效利用人才的最佳策略。

1981年底,“微软”公司已经完全控制了PC机的操作系统,并在全体董事会上一致决定进军应用软件这个领域。同时,盖茨还雄心勃勃地提出,他已决定把微软公司变成为一个不仅仅开发软件,而且还具有零售营销能力的综合性公司。他打算一边从事软件产品生产开发,一边从事产品销售,全面投入市场竞争中去。

但是,与软件程序的开发设计和生产相比,市场营销更令盖茨感到头痛。因为从“微软”公司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软件设计方面,公司的人才都是高手,而在市场营销方面,则找不出一个很懂得具体市场操作的营销人员来。没有营销方面的人才,“微软”公司要想进入市场,无异天方夜谭;没有营销人才,“微软”公司的“创收火山”也只能是一座毫无生气的死火山。

精明的盖茨当然深知问题的症结,于是他四处打听,八方网罗。最后,终于从肥皂大王尼多格拉公司挖来了一个大人物——后来在“微软”公司专管营销的副总裁——罗兰德·汉森。

在公司的业务方面,汉森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大外行。然而,数十年商场中摸爬滚打的经历,使他对市场营销有着极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盖茨任命汉森为公司营销方面的主管,负责“微软”公司全部的广告、公关和产品销售业务,此外,他还需负责公司的对外宣传以及形象设计。

上任伊始,汉森便为“微软”公司带来了一堂生动的营销教学课,给这群只懂软件技术、不懂市场运作的软件专家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市场品牌教育。他说:

“品牌会产生光环效应。只有让人们对品牌产生联想,产品才会更容易被接受。当你用这个品牌推出新产品时,依靠品牌的荣光,你的新产品才会更容易在市场上站住脚,也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于是,在汉森的倡导之下,“微软”公司决定,从今天开始,所有的“微软”产品都要使用“微软”这一品牌标志。

从那以后,“微软”公司所有不同类型的产品都打出了“微软”品牌标志。不久,在公司的大力投入和汉森的不懈努力下,“微软”这一品牌在美国、欧洲以至全世界都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软件名牌产品。这样一来,市场销路问题就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但是,随着国内市场的日益扩大,海外市场的大力开发,新的人才矛盾又逐渐在公司内部暴露出来。

由于“微软”公司的经营范围日益增大,年近半百的公司第一任总裁吉姆斯·汤恩由于采用正规企业的传统经营方式来进行企业管理,这种方式与当时“微软”公司的实际状况相差甚远,因而汤恩已显得江郎才尽,他的经营思维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加之“微软”公司的成员大都比较年轻,就连董事长比尔·盖茨也才二十多岁,使得公司具有一种无拘无束、自由浪漫,又富于创造精神的轻松气氛。相比之下,汤恩那种古板的管理模式无疑不会受到欢迎。所以,在这种情形下,识时务的他便主动提出辞呈,要求辞去总裁的职务,以便让位于更年轻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担当重任。

但上哪里去寻找合适的接替人选呢?盖茨绞尽脑汁、费尽心机,最终他想到了坦迪电脑公司的总裁谢利,找到他并直截了当要求他到“微软”公司担任总裁的职务。

作为与盖茨早就是老熟人的坦迪电脑公司总裁谢利,对“微软”公司的历史、人事工作中的优劣、业务现状了如指掌。而且,尽管他知道盖茨是个个性鲜明的人,很难与之长期共事;但他同时也知道盖茨平易近人、用人不疑的工作作风,加之“微软”在同行业中的骄人业绩对他的吸引,所以他在权衡利弊之后,爽快地答应了盖茨的邀请。

谢利刚一上任,就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对“微软”公司的人事工作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调整。首先,他在任人唯贤的方针下,将鲍尔默提升为负责市场业务的副总裁;然后,他又更换了办公用品供应商,为公司削减了20%的日常费用。在谢利的管理下,“微软”公司又开始踏上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

1983年,为了尽快开发出具有图形界面功能的新型软件,更大范围内占领应用软件的市场,“微软”公司开始了“视窗”软件的开发研制项目,并宣布在1984年底之前投放市场。

但不同以往的是,这个项目的开发研制出人意料地缓慢。直到1984年8月,“视窗”软件还没有开发研制出来,更不必说投放市场了。为此,媒体和新闻界都以讥讽的口吻将“泡泡软件”的头衔“赠给”了“视窗”项目。

正在这种进退维谷的情况下,经过了一番细致深入的调查与研究,谢利发现了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他立即开始着手解决问题:除去技术上的继续攻关以外,他还将开发“视窗”的项目组分成几个部分,指定专人负责各自的业务;另外,他又更换了“视窗”的产品经理;在此基础上,他把程序设计的高手康森调入研究小组,负责图形界面的具体设计工作:当具体工作进入正规之后,盖茨则可将全部精锐力量投入研究“视窗”的总体框架之中。

经过谢利的这样一番布置之后,经过不长的一段时间,“视窗”的开发与研制进入了最后的收尾阶段,很快,盖茨欣喜若狂地得知,“视窗”已经可以投入市场了。

1989年末,经过各部门的齐心合力,“微软”公司向世界推出“视窗”10版,随后紧接着便是“视窗”30版等系列产品。

就这样,比尔·盖茨正日益将“微软”公司创业之初“敢在同行业的各项产品开发中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誓言,变成现实。而汉森和谢利在“微软”公司向正规化国际化大公司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自己功不可没的贡献。

在知识经济的年代,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有谁发现并合理地利用了人才,谁就会依靠这些人才发现并掌握新的机会,也就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比尔·盖茨当然深知其中的真谛,因此,他以自己所独具的“黄金眼”识别并建立起了一套合理的人才使用机制,这使得他的“微软”公司在本行业的各项竞争中都能独占鳌头,获取领先优势。对优秀人才千万不要错过,一旦发现你就要下决心合理利用,否则机会就会与你失之交臂。

6追梦人

从10多岁开始工作算起,马加特差不多用整整20年的时间来发展自己,塑造自己,探寻自己的成功之路。他的美梦曾经一个接一个地破灭,但是他的执着、他的热忱和他对机遇的把握,却从未减弱过。他从来没有被吓倒,相反,他的美梦反而越来越真切,他的步履也越来越坚定。

在“一战”后的大萧条时期,美国的餐饮业也寂寞异常,但马加特却在人们的嘲笑声中买下了好几座大餐馆,不久美国经济复苏,马加特的餐馆也为自己牟取了巨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