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小哲理大智慧:打开心灵的锁
6539500000026

第26章 岁月留痕(1)

时间带不走古人那熠熠闪光的智慧,我们的今天也因此而被启发和改变。

1主持抛宝碗教徒

巴东下岩院的主持和尚,有一天在外面捡到了一个青瓷碗,就把它带回寺院。他折了一朵鲜花放在碗里,供奉在佛像前,第二天碗里就长满了鲜花。后来,他又在碗里放了几粒大米,过了一夜,碗里又长满了大米。而后,他又把少许的铜钱和金银放在碗里,一夜之间又变成了满满的一碗铜钱和金银。从此以后,下岩寺便富裕起来了。过了一些日子,主事和尚老了,一天他过江去查田,当船行至江心时,他从怀里取出那个青瓷碗,随手抛进了江中,弟子们都惊呆了,老和尚就对他们说:“我死后,你们难道能够谨慎守节吗?将青瓷碗丢了,是不想让你们增加罪过啊!”

世间的奇珍异宝固然稀少,但任何财富的取得是人用双手劳动所得,勤劳才能致富,那种不劳而获的安逸思想永远不会长久。

2公孙仪不受赠鱼

春秋时,公孙仪曾任鲁国的相国,他喜欢吃鱼,鲁国的老百姓都争相买鱼送给他,公孙仪全都没有接受。他的兄弟对此不太理解,便问:“兄长既然喜欢吃鱼,为什么又拒绝人家的馈赠呢?”公孙子仪笑着回答:“兄弟你这就是有所不知了,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接受人家的赠鱼。你想,如果我失去这个位子了,谁还会送鱼给我吃呢?正因为我在这个位子,别人才会送鱼给我。如果我接受人家的鱼,吃了人家嘴软,我就必然要给人家办事。这样,就会违背原则,就不能认真执法了,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会被罢免相位。相位罢免了,虽然我还是喜欢吃鱼,但谁还会再送给我呢?现在我不接受人家的赠鱼,也就不会被罢免相位;虽然不要别人的赠鱼,但我可以长久地吃自己的鱼。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他的兄弟这才真正明白,兄长这是靠己不如靠人啊!

公孙仪不受鱼,不因为礼物大小,而是说明他是一个公正廉洁的清官。若能受小必会受大,人心无不蛇吞象,愈贪愈不能满足。成为贪官者,早晚会身败名裂,而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3张忠定体恤仆人

有一次,张忠定办公事回到家里,看见客厅里有个仆人睡着了,张忠定便叫醒他,问道:“你家里出了什么事吗?”仆人答道:“大人,我母亲久病不愈,哥哥外出又长时间未回,因此心绪烦闷。”张忠定便派人到他家里去探访,果然如此。第二天,张忠定就派一个人到他家里去,帮助照料他母亲,并且对大家说:“在我的客厅里,怎么会有白天睡觉这种事呢?这一定是他的心情极其忧郁而造成的,因此,我要原谅并同情他。”

仆人虽然是主人的下人,但仆人也是人,除了地位学识,其他方面没有不一样,主人能体谅他们,他们会替主人拼命效劳。同样,今天的老板若能宽以待人,也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4孔道辅举笏击蛇

北宋的孔道辅在任宁州的知府期间,有个道士在修缮真武像时,有一条蛇从画像里窜了出来,后来它又出现了好多次,竟然还敢靠近人,人们都误认为它是神仙。州将正想前去验证一下,然后向上报告时,孔道辅率领部属前来朝拜,这条蛇果然又出来了。孔道辅立即举起笏板当即把它打死了,州将和他的部下大吃一惊,过一会儿,又都由衷地佩服起来。从此孔道辅名震天下。孔道辅打蛇无异于以身试法,因为在封建迷信盛行的社会里,人们却把蛇看做是神,认为打死它会带来灾祸,孔的胆量和气魄是令人佩服的。

5乳母频回首获救

汉武帝的乳母有一次在宫外犯了罪,武帝准备依法处置她。乳母就求助于谋士东方朔,东方朔对她说:“这件事是不能靠说理争辩所能解决的,你如果想获得解救,就在将你押走时,只要频频回头来看着皇上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说话。这也许还有一线希望。”乳母被带到了皇上面前,东方朔也在汉武帝旁边侍坐,于是东方朔就对乳母说:“你这个老太婆多么傻,皇上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哪里还会靠你的乳汁养活呢?”武帝听了,心里不免凄然,于是赦免了乳母的罪过。

人毕竟活于情感之中,尤其是对小时候自己最亲近的人物别有感情,而最深挚的感情不需要言传,东方朔就是利用了汉武帝对乳母特殊的感情达到了解救汉武帝乳母的目的。

6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陆象先当蒲州刺史的时候,如果有职员犯罪只会宽慰他们,并既往不咎。录事说:“这些按照法律条例都应该处以杖责。”陆象先说道:“人的情理道德都差不多,难道你还不能理解我的意思?如果说必须要打板子,那就应该从你开始。”录事惭愧地退下了。陆象先经常告诉别人说:“天下本来太平,没有事情,只是由于一些蠢人的惹是生非,才叫人头疼。只要将闹事的源头平息下来,又有什么麻烦不能解决?”陆象先前后在几个州主持大局,他的政策一直是这样,百姓和官吏都思念他的好处。

陆象先是一位通晓人情事理的达人,对于治理术有自己独到的看法。道家的学说主张“无为”,不要给民众太多束缚和压力,无为而治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很大的影响,陆象先对待自己的部下,也用同样的道理,不对他们进行重罚,而是轻描淡写,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从而起到了息事宁人的作用。而属下在犯了轻微的过失以后,本来心里忐忑不安,被长官几句话带过,还能够得到宽慰,自然会对长官产生感激之情,提醒自己不要再犯过失,努力做事,陆象先的方法确实巧妙,他对于行政组织中内部矛盾的性质和处理方式了如指掌,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政绩。如果长官不体谅下属,而听取诸如文中录事那样的建议,那只会让下属产生抵触情绪,出工不出力,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我们还应该看到,陆象先并不是一味姑息,他的温柔政策针对的是职员犯的轻微过失。如果不能区分过失的程度,就会造成放纵属下的局面,这也是不成功的。所以,对度的把握是政治家的一个重要课题。

息事宁人切勿小题大作,才能化干戈为玉帛,造成上下团结的局面。

7种世衡大雪践约

环州的吐蕃部落中有一位叫奴讹的首领,生性刚强倔犟,从来没有拜会过太守。听说种世衡到了,奴讹出来迎接,种世衡约定第二天到奴讹的帐篷去拜访他。当天晚上下了大雪,积雪有三尺深。下属劝阻道:“路上太危险,不能去!”种世衡说道:“我正要凭借信义来收服这些羌族部落,怎么能够不遵照约定的日期呢?”于是经过危险的路段到达奴讹的部落。奴讹惊讶地说道:“大人真是没有半点疑心哪!”便率领部众听候种世衡的命令,表示顺服。

北宋的西北边境一直不太稳定,需要种世衡、狄青这样的杰出将领才能保持国防安全。种世衡能够在天降大雪的严酷天气中路经危险的地段,勇气和胆识非一般官员可比。对待新收服的下属予以信义,种世衡的事迹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以至于桀骜难驯的羌族首领也愿意顺服。在现代的管理工作中,如何对待下属中难以驯服的人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在管理技术上有相当造诣的领导者才能够解决。如果是有胆识的领导者,就可以采取种世衡的方法,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对方体会和认识到领导的真诚关怀,从而努力工作,成为精通业务的骨干力量,从而对提高团队士气大有好处。如果遇上平庸的领导者,具有文中种世衡的下属的想法,遇上一点困难就失去信用,只顾自己,不但不能使对方信服,而且自己也不可能赢得所有下属的信赖。没有信用的领导者是失败的领导者,只能是被下属架空的领导者。在这样的领导者手下做事,谁都会打自己的小算盘,工作自然是很平庸的了。

万事诚信为先,信用不但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领导者的基本准则和必备的品质。

8汉高祖定军心

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望见许多将领常常三三两两坐在沙地里议论。汉高祖问道:“这是在说些什么?”留侯张良答道:“陛下还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啊。”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是什么缘故还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以平民的身份起兵,靠这班人打下江山。如今陛下贵为天子,而封赏的都是陛下亲近、喜爱的萧何、曹参这些老朋友,而诛杀的都是陛下平常怨恨的人。如今军吏计算功劳,认为天下之地不够封赏,这班人既担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赏,又害怕被怀疑到往日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聚集在一起图谋造反。”高祖于是忧心忡忡地问:“该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往日憎恨的人,群臣都知道的,哪个最为厉害?”高祖说:“雍齿与我有旧怨,他曾经多次困辱我。我想杀他,因为他功劳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紧先封雍齿给群臣看,群臣见到雍齿受封,那么大家对自己受封都会坚信不疑。”这时汉高祖便设置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加紧催促丞相、御史论功行赏。群臣参加酒宴后,都欢喜地说:“雍齿都能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必提心吊胆了。”

张良的谋略举世闻名,但是因为体弱多病,没有直接的战功,却在很早就被封侯。刘邦的将领大都出身农民,目光比较短浅,所以爱发牢骚,但是也容易笼络,张良建议将名声最不好的雍齿封侯,一下就将他们的疑虑冰消瓦解。抓住下属的心理,巧妙地稳定他们的情绪,是领导者解决诸如职称评定之类的难题的方法。利益均衡,不伤害属下感情,又能提高自己的威信。

9范文正拔士

范仲淹任用士人,一向注重人品而不拘小节,如孙威敏、滕达道,都深受重视,范仲淹担任西北军事长官的时候,所选用的幕僚,大都是一些被贬谪而尚未复官的人,有人觉得这很奇怪,范仲淹说:“有才能而没有过失的人,朝廷自然会任用他们。至于那些不幸被官吏评议而遭处罚的可用之才,若是不借机启用他们,就会变成废人了。”因此范仲淹麾下人才济济。

范仲淹作为一代名相,其文学杰作《岳阳楼记》中发出的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来者所崇尚效仿。范仲淹身世坎坷,从社会的底层一步一步走到最高领导层,经验和阅历极其丰富,充分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基层的情况有深刻的认识,所以他任用人才的时候会注重人品,以简朴而实际的眼光看待人才的取舍,并大胆使用被贬谪的官员。更令人感动和佩服的是,范仲淹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千方百计利用人才。避免人才流失,为国家挽回了不少损失。

使用人才不拘小节,是领导者的理想境界。不过,实际操作起来始终难免世俗偏见的干扰。一些小事上不够审慎的人才很可能会受到非议,而遭受处分的人才也可能因为受到同事不公正的待遇而沉沦下去,这都是组织的损失。如果领导者不能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组织中的士气总会受影响,毕竟人才不平则鸣,气氛也难以活跃。

选拔人才应不拘一格,用人用的是员工的优点与长处。

10王守仁争座

王守仁捉到叛逆朱宸濠以后,江彬等人才到达。他们出于嫉妒的心理,于是散布流言中伤王守仁,王守仁一点都不介意。初次拜见,江彬等人把王守仁的座位设在旁边,要他坐下。王守仁假装不知道,就坐在上座,而下首的旁席挪开。江彬等人立即恶语相向,王守仁则以平常的交际礼仪,平心静气地告谕他们,后来经人调解,这件事才平息下来。王守仁并不是为了争座位,而是害怕一旦受牵制,以后的事情都要听他们指使,就无法有所作为了。

王阳明先生在哲学史上树立的丰碑,历来为人们所景仰。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王阳明,同样在人格和谋略上为后代树立了榜样。当时朱宸濠的反叛蓄谋已久,幸好朝廷有所准备,而且选才得当,使用了王阳明这样优秀的将才,王阳明担任过多年的地方官,也有实际的军事经验,理论和实践的素养都很丰富,所以能够迅速平定叛乱。江彬之所以对王阳明大加中伤,是为了抢占胜利果实,给自己的脸上贴金。以后可以借机在明武宗前邀功领赏。王阳明不但坚持了正义,不向恶势力低头,而且还通过计谋,以正常的交际手段来牵制江彬,不给他在公众场合中伤和打击自己的机会。对付这样的情况,就需要用变通的方式来对待,巧妙地将斗争转化,使对方无处下手,不但可以保护自身,同时又有力地打击了对手。

身处不利境地中,应有淡泊宁静的涵养,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赢得人心也同样重要。

11唐文宗顺水推舟

唐文宗李昂将要到南郊举行祭天活动。去祭祀之前,主管官员奏说,已将相扑手带来了。文宗说:“我正在清静斋戒,怎么能看相扑?”诗臣们说:“按旧例祭天前都有观看相扑的项目,相扑手已在门外等候了。”文宗说:“这是想要我赏赐给他们东西罢了,可让他们就在外面相扑,完事后就把他们打发走。”又有一次文宗看斗鸡,旁边一个优伶称叹道:“好一只大公鸡!”文宗说:“你既然说好,就把鸡赏给你吧!”

唐文宗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在唐朝中期政绩突出。他不愿意沾染过多的不良习气,更不愿意沽名钓誉,通过简化礼仪来表明自己比已故君主的高明之处。如果刻意去进行改革,就应该落到实处,不要对繁杂琐事大动干戈,唐文宗对待相扑手的方法就是如此;同样,他对优伶的谄媚也采取了有一点反讽意味的方法,巧妙地打发了这类无聊小事。如果唐文宗采用的方示太严厉,不但会让随从很难做事,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影响,毕竟这类琐事不适合运用纯粹的行政方法。话说回来,是人就有人的七情六欲,不可能像苦行僧那样,于娱乐之事一点不沾。适当地享受一些娱乐,可以调整节奏,松弛紧张的神经,不应随意否定。

牛刀割鸡,徒费力气,对付琐事的烦扰也是一样,应该有所超脱。

12宋太宗大量

北宋太宗赵光义时,孔守正任殿前都虞侯,一天,侍臣们陪太宗在北园宴饮,孔守正喝得酩酊大醉,与殿前指挥使王荣在太宗面前各论自己的战功,争执起来,很失礼仪。侍臣们请求把他们交给有关官员去问罪,太宗没有答应。第二天,他两个一同到金銮殿上请罪,太宗说:“朕昨天也喝得大醉,迷迷糊糊不再记得有过什么事。”

为大任者尤其忌讳缺乏大局观,目光短浅,对琐事寻根问底。如果把无伤大雅的微小过失也要记在心上,非要大做文章,加以严惩,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而犯错的本来就懊悔不已,又遭到不公正的待遇,难免会有怨恨之心。无心之失,不如大人大量,不要一般计较,而是许以恩惠,不予追究,才能收买人心,提高声誉。

与宋太宗一样,历史上不少贤达对于此类事件都不会追究。道理很简单,属下如果真的是对立的想法,何必要暴露呢?酒醉的活,未必能当真,如果抓住不放,把自己降低到醉汉的水平,不识大局,何以服人?而为大任者缺乏宽宏度量,是非常致命的缺陷。施以恩惠,不但可以得人心,也是善待自己,体贴他人的做法。

宽容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气量。

13徐敬业抚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