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送给老爸老妈的心理学
6535500000047

第47章 与晚辈和睦相处的享受幸福

对于我们广大的老年朋友来说,能够与子女们住在一起,和睦相处,安享晚年,无疑是最令我们感到幸福的。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与晚辈由于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分歧,都发生了一些或大或小的矛盾,这给我们的老年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那么我们老年人应该如何与晚辈们和睦相处呢?

1、认识出现矛盾的根源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年人都同自己的晚辈有一些矛盾。这些有的是因为经济利益方面,有的则来自其他方面,例如观念不同、性格习惯方面等。

特别对于已经成家了的子女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由于媳妇以及女婿等新家庭成员的加入,会有很不同的性格,习惯以及生活的理解方式,使得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关系容易紧张。

在观念方面。有的家庭孩子出人头地,老年人考虑的出发点主要看孩子是不是把自己当成父母,倘若把自己当成父母,就应该非常的尊重老年人,就应该唯命是从,就应该毕恭毕敬,就应该客客气气,彬彬有礼。老年人不认为孩子们也需要尊重,甚至一有矛盾把孩子骂的狗血喷头。这样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会慢慢的产生非常强烈的叛逆心理,长久以来会发生强烈的心理矛盾。

现实生活中,子女们希望有自己相对自由的独立生活空间,相对轻松,随便,民主的生活方式,而部分老年人总是出于过度爱护,过多地干预子女们的生活,从而引发矛盾。

老年人过多的干涉晚辈的家庭生活也是家庭矛盾的一个原因。成家立业的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夫妻之间,有自己的交流以及沟通的方式。老年人什么事都要管,小夫妻之间有时开个玩笑老年人也会当真,况且在夫妻生活的过程中,难免有些小的口角或者争执。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由于一些小事干预小夫妻生活,会让家庭有很大的约束感。

老年人也需要和年轻人讲道理,事情的对错要看谁更有道理,不能把老年人的意见总是看出有道理的事情去执行,家庭毕竟不是单位。倘若什么事情多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去执行也会贻误很多重要的事情,比如子女的教育问题等。

老年人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原则以及理论,并用这些框框去判断孩子是否尊重老年人。有的老年人们还坚持用封建社会的《二十四孝》为标志衡量子女的孝道,其实这是人性天良的一种抹杀,是“愚孝”。这在很多时候让孩子们感到非常的约束,有时也让孩子们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说话,该不该说话。

在性格习惯方面。很多老年人容易神经敏感,很难沟通,并且略有什么话觉得不舒服,就开始大嚷大骂不能停息;

老年人整天叨叨唠唠的,大嗓门,一句话说上半天,不能给子女半点清闲,听她几句话已经就很烦心了,就像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一样,听上几句,头都快爆炸了,自己的生活计划容易被打乱,整天什么也干不成。老年人不知道更不懂得孩子也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空间,回到家照样紧绷着神经,长时间精神不崩溃才怪。

孩子们有自己的交际网络和圈子,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倘若总是按照老年人的约束生活,比如不敢和朋友聚会晚点回家等,会备受压抑。

总之,从利益方面分析,资源总是有限的,而贪欲总是无限的;从性格方面分析,人心总是不同的;从习惯方面分析,总是有差异的。正是这些有限性和差异性导致了我们老年人与晚辈之间矛盾的发生,矛盾不可解决或者处理不得当的时候会导致家庭烦恼重重,纠纷不断,甚至产生更严重的问题。

2、把握化解矛盾的方法

老年人在家庭中与晚辈出现矛盾具有很多必然性,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解决这些矛盾,需要老年人和年轻人双方的努力,大家求同存异,彼此谅解,互相忍让。

而作为我们老年人,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心理观念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家庭生活。

(1)多应理解子女

每个人都有被理解的需要,老年人对子女,也要以平静的心态,站在朋友的角度上,多看对方的长处。对子女的锐意进取,要给予热情支持与充分肯定,对他们片面、偏激的情绪,要及时给予引导,并力求纠正。

比如子女确因工作繁忙而一时顾及不到家时,我们老年人应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埋怨,在身体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承担一些家务,既当其长辈,又做其朋友,这样,关系就可自然融洽。

(2)平等对待子女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著称,尊老爱幼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作为独立的人,也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相互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以老自居,更不能以老压人,无端指责,甚至打骂。只有对子女平等看待,才能彼此和睦相处。

(3)要有宽容心怀

一家人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应该说这也是正常现象。问题在于处理矛盾时,应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发扬“难得糊涂”精神。千万莫要“老字当夫,火气冲天”以免伤害了双方情感。

比如子女办错了点事,我们老年人应客观地对待,问明情况,帮助改正。切勿想当然,乱加指责,指导自己的主观想象施加于人。好让子女们有个自省的机会与缓冲余地。这样,会赢得他(她)们更多的尊敬与爱戴。

(4)心理豁达开朗

老年人能经常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它是反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与修养程度的,更是对我们老年人身心健康至关重要的。

如子女们在公休、节假日,回家探亲时,有的没帮老年人干活,有的没带补品等,老年人也不必过多计较,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面对现实。来了就好,不来又怎样?以积极的心态,善待他人,宽心自慰。不然,则欲速不达,只能给自己带来思想苦恼与精神不快。

若子女在敬孝上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时,抢扭的瓜不甜,硬争来的东西,吃着没味道。所以,只有解苦变乐,才会给自我与家庭带来和睦相处之气氛。用宽容与感动的方法,更应冷静思考,谦让包容,让子女自省自悔,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增进尊老爱幼的自觉性。

(5)包容彼此差异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家庭成员之间,应该是发生纠纷无输赢。父母与子女,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一致是常有的事。遇到各执已见时,要允许发表不同意见,不妨求同存异,伺机再商。

之所以这样做,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切不可互不相让,为“论高低、争上下”而伤了各自的自尊心。实践证明,企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的做法,结果,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压而不服,或口服心不服的不愉快结局。从而,伤害了彼此的情感。到头来,将会给以后的相处留下思想裂痕。

(6)回避后代吵架

现实生活中,儿子与媳妇吵架,或者女儿与女婿吵架是经常的,此时我们老年人可以回避一下。

一是小两口儿吵架,我们尽量不要当裁判。不论小两口是真吵架或是逗着完,或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我们都不要评判谁是谁非,否则日后小两口都可能对我们心有芥蒂。

二是小两口对骂,我们老年人也应尽量回避,装作没听见。假使骂语中涉及到老年人,最好也来个难得糊涂,千万不要介入其中,免得让矛盾进一步升级。

(7)不包办代替

既然子女已成人,就应有独立的人格和决策的权力。有些父母喜欢包办代替,替自己的子女做决策,可能处于好心,但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做父母的还是聪明一点,对于子女自己的事情,只能当参谋,不能直接拍板。

(8)保持一定距离

已经成人的子女,有小家庭,父母要与之适当拉开点距离,给子女们留有独立自由的空间。“距离产生美”也适用于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没有一点距离,整天粘在一起,肯定有矛盾爆发的一天。

(9)不可过于专断

不能只是要求子女尊重父母,而自己却忽视子女的“对话权利”,不尊重子女,不应该说绝对话,做绝对事。如果遇到与子女有分歧,也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能稍有分歧便暴跳如雷,唯我独尊。

(10)不干涉孙辈教育

“隔代亲”是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作为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总会有点溺爱,加之不放心自己孩子对第三代的教育,就想当仁不让地“主动”管理孙子孙女的生活以及学习,其实,这是不妥的。

不管小两口管教孩子是否得当,我们都不要在孙辈面前指责他们,否则非常可能引起孙辈们利用老年人当保护伞撒娇。这样不仅不利于正确教育引导孩子,反而容易造成自己与小两口之间的矛盾,使事情变得复杂。

如果我们与年轻的爸爸妈妈意见不一样时,即便觉得自己是对的,也要跟自己的子女多沟通,尽量取得共识,而不应与子女“争夺”第三代的教育权。但是提供自己的育儿经验,也是必要的。

贴心小提示

老年人与晚辈相处也是一门学问,要做好长辈也不容易,特别是子女已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独立的职业、生活、家庭和独立的人格,做长辈的与子女相处,就应该要做到“十不要”。

一是不要偏心。对晚辈要一视同仁,有好处要想到每一个子女;有重大的事情要与每一个子女商量,有困难要让每一个子女共同来分担,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千万不要厚此薄彼、有亲有疏,这样会种下矛盾的种子。

二是不要猜疑。发生了事情,应当向子女当面说明,不要在背后乱发议论,说长道短,特别是不可在一个子女面前说另一个子女的坏话。

三是不要斤斤计较。我们老年人不能不顾子女的经济条件和生活状况,向子女提出过高的经济要求,也不要在每一件事情上都与子女计较经济利益。

四是不要冷漠。平时不要对子女总是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势,整天在子女面前板着面孔,没有笑脸,特别是在有了意见分歧的时候,更不要对子女冷言冷语,冷眼相待。

五是不要迁就。子女有了缺点和错误,不能害怕闹矛盾就不管不问,置之不理,一味地姑息迁就。

六是不要唠叨。对子女不懂的事情,我们有必要耐心指教,该批评的也不能闭口不言。但是子女已经成年,对过度的唠叨,即使是真理,子女也可能会反感地顶撞和抵制。

七是不要偏激。不要在子女背后胡猜乱想,不能在情况未明了的时候就盲目地批评指责。而且看问题不善于辩证地分析判断,而是钻死牛角尖,认死理,不分场合胡乱指责。

八是不要传闲话。作为长辈,不要随便让一个子女向另一个子女传话,防止在传话的过程中走样变调,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九是不要争钱。不要在金钱上与子女斤斤计较。

十是不要挑剔。对于子女的兴趣爱好,如果不能苟同,也不必因看不惯而乱指责。只要没有违背大的原则,就要允许子女持有独立的见解和处世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