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谍海幽灵
6534600000030

第30章 效忠英国战后得到宽恕

武尔夫·施密特同意合作后,被英国人赋予了“塔特”的代号。

军情五处派来一名军官和一名无线电报务员,拟定了一份向汉堡站报平安的电报,要求他立刻发回去,还警告他不准在电文里做手脚,如果他耍心眼就立刻要他的命。

我们不知道武尔夫·施密特有没有在电文中做什么手脚,不过可以断定的是,德国情报局并没有发现他已经被英国人控制,而且所有被英国人掌握的双重间谍都没有暴露。

英国情报机关派出的间谍一旦被捕,往往会在电文中加入一些特别约定的信息,总部一旦在电文中发现这些信息,就会知道自己的间谍已经被发现了。英国控制的双重间谍前后共有40多人,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当了双重间谍之后又感到懊悔,所以这40多人不太可能全都死心塌地为英国服务。

这样的判断是有理由的,武尔夫·施密特的“上级”、在他之前被英国捕获的卡罗利后来就反悔了,他在被关押的地方两次企图自杀,英国人不得不派两个卫兵看守他。

结果被他找准机会将两人全部打倒,其中一个被他扼住脖子直至昏厥,要不是卡罗利着急逃走,这个倒霉的卫兵就要去见上帝了。

卡罗利逃出自己被秘密关押的别墅后,偷了一辆摩托车,打算到海边找条小船逃回德国,结果只跑出20千米就被抓住。

这次英国人彻底对他失望了,把他关进了货真价实的监狱,直至战争结束才把他放回老家瑞典。为了不让德国情报局对卡罗利的失踪发生怀疑,武尔夫·施密特还不得不帮着英国人圆谎,发电报说卡罗利生病,必须由一名替补报务员来发报。德国情报局对此深信不疑。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叫军情五处心惊肉跳的事情,约尼受命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任务期间居然擅自会见了德国情报局的一名间谍。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约尼没有泄露武尔夫·施密特等人的秘密,但是军情五处再也不敢放约尼自由行动了。

可怜的约尼一返回就被关进监狱,而且不准再和外界有任何接触,直至战争结束。

只有武尔夫·施密特忠心耿耿地为军情五处效力。但是特务机关的行为准则之一就是怀疑一切人,一个人看上去再可靠,也只有经过考验才可以信任。

1941年5月,在发生了卡罗利事件以后,军情五处要求武尔夫·施密特给汉堡站去电,说经费已近枯竭,而且电台的某个电子管快要报废了,希望能派一名间谍亲自送来。

而德国情报局也正打算派遣新特务,就这样,5月13日的夜晚,党卫军大队长、武尔夫·施密特的老同事卡尔·里希特带着一个电子管和500英镑、1000美元跳到了英国的土地上。可是还没等军情五处动手,一个精明的警官就先发现了卡尔,把他押到了警察局,而且弄得当地尽人皆知。

这样,卡尔就不可能再作为双重间谍来使用了。军情五处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卡尔送上了法庭。当年的年底,卡尔以间谍罪被绞死在旺兹沃恩监狱。

不过武尔夫·施密特因此通过了考验,英国人从此对他不再怀疑。为了让武尔夫·施密特发回德国的电文显得更加真实,军情五处允许武尔夫·施密特在英国自由行动,他甚至找到了一份当记者的工作,到英国的城市和乡村去采访。

不但如此,军情五处甚至让他去参观飞机制造厂和造船厂。武尔夫·施密特聪明机敏,文才出众。他能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把实际情况加以修改,写成生动形象的报告发回德国。由于他的幽默感和文学才能,德国方面不但没有发现他已经被英国人控制,而且对他的报告越来越着迷。

至1941年年底,武尔夫·施密特就发出了上千条报告,不但每天报告英国的天气情况,而且还经常报告有关机场和其他英国战略目标的情况,甚至还有英国武器产量和性能的情报,让德国情报局欣喜不已。实际上这些情报都做了手脚,比如把设防严密的地区说成防守空虚,编造一个虚假的英国造舰计划,还把英国飞机和其他武器的产量缩水以后汇报给汉堡站。

这些似真实假的消息使德国在制订西线作战计划时出现了重大偏差,为盟军赢得欧洲战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德国方面从来没有怀疑过武尔夫·施密特。武尔夫·施密特经常肆无忌惮地朝汉堡站要钱,口气近乎于勒索。

他曾经在电文里质问上司:“你到底还要拖多长时间才派人给我送钱来?”“立即给我送4000英镑来,否则你小心倒霉。”

收到钱以后,他居然回复说:“今天我要休假,我要喝个烂醉如泥。”

然而,正是这种痞子般的肆无忌惮让德国情报局对他信任有加。一个精神状态如此放松自如的人,一定在当地社会里混得如鱼得水,而且生活状态非常好。

为了给武尔夫·施密特提供经费,德国情报局想尽了办法。武尔夫·施密特向上司勒索4000英镑后,德国人苦于没有可靠的交通线,居然求助于同为轴心国的日本。

当时日本和英国尚未开战,日本外交人员还能在英国自由活动,日本驻英国大使馆的海军副武官把德国人委托他转交的4000英镑夹在报纸里,辗转多次,在公共汽车上交给了武尔夫·施密特。

要知道,当时的英国和日本虽然没有正式开战,但是双方对战争的必然来到也是心照不宣。外交部门的武官多数都是半公开身份的间谍,只要出了大使馆的门,必然遭到反间谍机构的跟踪。

德国居然动用日本外交官来为武尔夫·施密特提供经费,不但说明了德国在英国没有一个可靠的间谍体系,而且也说明了德国情报局对武尔夫·施密特的重视。

武尔夫·施密特先后从德国情报局弄来了80000英镑,按照当年的币值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这些钱理所当然地被军情五处当做了双重间谍活动的经费。

双重间谍的职责,是向德国情报局发送虚假的情报。这些情报不能是完全虚假的,经常是在九句真话里插一句假话。德国情报局虽然没有英国情报机关那么老辣,但也是由一群精明强干的人组成,要想欺骗他们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说,情报机构的信息来源有研究公开媒体、电子监听、密电截获和破译、航空侦察、秘密间谍等。任何一个国家的情报机构,都不会只依赖秘密间谍。

但是对双重间谍的任务来说,问题就复杂了。

双重间谍的报告,必须和其他信息来源的信息基本吻合,否则对方会立刻发现间谍出了问题。

英国在战争时期,为了统一领导情报工作、彼此协调,建立了由内阁领导的“双十字委员会”,成员包括英国陆军部、总参谋部、海军情报处、空军情报处、军情五处、军情六处、内务部、外交部。

这个委员会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双重间谍的对德报告“圆谎”,这样德国情报局就会越来越相信双重间谍发回的报告,被英国牵着鼻子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双十字委员会”的“圆谎”工作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德国情报局从来没有对双重间谍的报告产生过怀疑。诺曼底战役发起前后,军情五处的双重间谍活动进入高潮。几乎所有可靠的双重间谍都投入了使用。由于战略欺骗的成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德军统帅部仍然怀疑这是佯攻,主攻方向是在加莱。盟军因此决定把战略欺骗继续下去,以利于巩固登陆场,站稳脚跟。

因为武尔夫·施密特之前曾经报告说,自己在怀城发展了一位农场主朋友,此时德国情报局命令武尔夫·施密特立刻赶到加莱对岸的英国怀城,侦察盟军所谓“第一集团军”的集结和作战准备。

武尔夫·施密特于1944年5月带着电台来到怀城,在军情五处的安排下“结识”了一名铁路职员,“了解”到了大量铁路运输的信息。他报告德国情报局说,美国第一集团军确实已经在港口整装待发。

这个消息让纳粹高层大为震惊,同时纳粹又从其他渠道了解到,这个“第一集团军”的司令就是著名的巴顿将军,这样德国就更加相信诺曼底登陆不过是佯攻,真正的主攻在加莱方向。

双方的情报机关首脑还对武尔夫·施密特的情报作出了相同的评语:

“这份情报简直可以决定战争的命运”。事实证明双方都没有说错,不过德国只能有苦难言。直至诺曼底登陆几个星期以后,纳粹才如梦方醒,把一直部署在加莱地区的几个师撤了出来。即使是这样,武尔夫·施密特也没有引起德国情报局的怀疑。

至1944年年底,虽然盟军已经在西欧开辟了第二战场,但是纳粹仍在顽抗。盟军由于破译了纳粹的“谜”密码机,以及采用了新型雷达,本来已经将德国潜艇“狼群”逐出了大西洋。但是德国海军司令、“狼群”战术的发明者邓尼兹并不死心。他把装备了通气管的潜艇投入战场,再次给盟军带来了巨大麻烦。

早期的潜艇都采取水上用柴油机推进、水下用电动机推进的方式,电动机的能源来自于蓄电池。但是一艘潜艇上的蓄电池容量有限,所以潜艇只能在水下航行很短的时间,多数时候都要在水面用柴油机航行。

在1943年前的大西洋反潜战中,多数被击沉的德国潜艇都是在水面被雷达发现而遭到攻击的。

早在1938年,荷兰海军就开始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O-19号”和“O-20号”潜艇上实验了通气管技术,就是在潜艇的指挥塔上加装一根很粗的管子,当潜艇在潜望镜高度航行时,这根管子也伸出水面,吸取足够的空气供柴油机使用。

1940年,德军入侵荷兰,缴获了关于通气管技术的资料和设备,但是这些资料起初并没有被重视。

至1943年,德国潜艇部队因为损失巨大而被逐出大西洋战场后,邓尼兹决定用通气管技术挽回败局。当时的雷达水平并不高,如果潜艇只把潜望镜和通气管伸出水面,是很难被雷达发现的。

通气管设备安装后效果不错,虽然会导致潜艇航行性能的下降,但是确实大大提高了隐蔽性。这样,盟军虽然能知道德国潜艇的大概位置,但是因为不能精确发现,反潜作战的效能急剧下降。

此时几十万美军和英军正在欧洲大陆上与纳粹厮杀,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弹药、油料和补给品,有大量的伤员要运送,损失掉的车辆和装备也要及时补充。尤其是习惯大手大脚的美军,更是一刻也离不开补给。因此大西洋航线被德国破坏,这几十万人的战斗力就无法维持,敦刻尔克完全可能重演。因此大西洋的制海权比登陆更加重要。

为了对付重新猖獗起来的“狼群”,盟军首脑机关费尽了心思。实际上对付潜艇有一个办法,就是用深水水雷设下陷阱。然而当时盟军在西线处于攻势,像水雷这样的防守武器数量不多,而且布雷舰艇也不多。

更重要的是,德国潜艇的活动范围相当大,盟军不可能把德国潜艇活动的所有海区都布满水雷。在这样的困局之下,武尔夫·施密特再次登场。

这次他又“结识”了英国皇家海军“普罗佛尔号”布雷舰的舰长,从他嘴里“知道”了英国所有的布雷海区。为了配合武尔夫·施密特的工作,在英国红十字会向德国方面通报被英国海军俘获的德国潜艇人员名单前后,军情五处都会让武尔夫·施密特向德国报告这些潜艇是如何触雷沉没的。

在此期间,又发生了一件让武尔夫·施密特声望大增的事情。一艘德国潜艇在武尔夫·施密特报告的布雷区里沉没,而艇长在最后时刻报告说自己触雷。结果从那以后,凡是武尔夫·施密特指出的布雷区,德国潜艇从不涉足,让这些地方成了盟军船队的安全区。

因为武尔夫·施密特的“出色工作”,德国情报局破天荒地在电报里批准他加入德国国籍,还授予他一级铁十字勋章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一枚。就在汉堡市被盟军攻占的前夕,德国情报局还在要求武尔夫·施密特努力工作,保持联系。双重间谍做到这种程度,实在是登峰造极了。

至于武尔夫·施密特的结局,应该说还是比较理想的。在日复一日的合作中,武尔夫·施密特逐渐取得了英国人的信任。他不但能走出监狱,生活在自由的空气中,而且还找到了一份当记者的工作。

到这时候,武尔夫·施密特的英语水平已经是无懈可击,谁都不会听得出他的德国口音了。由于他生动风趣的文风,很快就成了当地的著名记者,甚至还有报纸请他现场采访诺曼底登陆。

武尔夫·施密特的个人生活也还不错。他本身就是个帅哥,在缺少壮年男性的战争时期更受女性青睐。武尔夫·施密特于1941年年底和一位哈德福德郡的农场女工结婚,次年得子。他还把这个消息发回德国说:“我刚刚当了一个7磅重男孩的父亲。”

因为忠心不贰,武尔夫·施密特在英国享受到的自由越来越多。他从心理上已经越来越把自己当英国人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武尔夫·施密特申请了英国公民权,有了选举权,这让军情五处感到太荒唐了一点,到底武尔夫·施密特是以一个破坏分子的身份来到英国的,于是设法阻止。

武尔夫·施密特也没打算为自己争夺这项权利,他与妻子离婚后,独自居住在伦敦郊区。

也许他是担心某些漏网的前纳粹特务对他怀恨在心,设法报复;也许他对自己的间谍身份已经再没有兴趣,不想对人提起。不过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英国作家马斯特曼评价说,武尔夫·施密特的名字“将记录在世界间谍史正义的一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