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自我发现的开端
6531300000007

第7章 学生作品与品评

教师品评

大家都知道无论多好吃的菜肴,吃多了也会倒胃口,让人提不起兴趣;但变个花样再吃就又会吸引人了。速写的学习也是这样。速写是学习画画的好方法,但一味地重复,学生厌倦了也就使其达不到应有的效用。

看多了考前学生的速写作业,他们的勤奋让人感动。但是,同样大小的纸张,同样的表现手法,画面中摆设的同样动作的模特儿,几乎雷同的构图,让观者最大的感受就是厌倦,更何况画速写的学生了。

在“速写组画”教学的初期,学生交上来的速写作业同样有这样的问题。因此,在课下速写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把画速写的工具,如用纸、用笔……有意识地尝试些新的材料,主动地丰富起来。仅仅这样一点小小的变化,速写作业的面貌就有了显著的改观,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于速写作业的兴趣。

画这组画时,同学选用了自己喜欢的小本本,纸的样子有变化,颜色也有变化,在画速写过程中对画面也就有新的感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画速写的本子,有大有小,各式各样。有同学们买的,也有自己做的。表面上看是速写本和速写纸张有了变化,而实际上是同学们在对待画画的心态上更加放松了,并且从中体会到乐趣了。

除了速写工具上的改变以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画面中描绘的形象也很多元,还有学生自己喜欢的电影中的角色。很明显学生已经开始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之事与速写作业结合起来。学生对速写充满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被逐渐调动起来。

其实不只是速写,只要是画画就应该这样,那里边充满了快乐和享受!

对于每一个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点滴的微妙变化和好的苗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能及时地发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引导。特别是在刚刚开始的组画速写学习阶段,这不但是对某一个学生的鼓励,对其他学生都会有好的影响。

教师品评

组画方式的速写学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它有较强的研究性。围绕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不但使速写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够有意识地带着自己所关注的问题,进行“速写组画”的学习,这对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是非常必要的。教学中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一定要有针对性,特别是面对不同的学生,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敏锐地发现他们的兴趣点,并针对兴趣点加以分析和引导。最终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去寻找和发现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研究的课题。

面对这位同学第一次交上来的速写作业,数量不少,但没有目的性。只是看见什么画什么,显得杂乱无章。在针对他的作业进行的交流中,我发现有一两张描绘室内一角的速写,画面表现比较充分,可以看出他下了很大的工夫,同学自己讲这是因为他喜欢场景中的光线变化。就此我建议他抓住表现光线变化这个主题,以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为切入点,完成一系列的速写。围绕一个兴趣点,多视角、多方面地尝试一下。

再看到他拿来的这一组速写时,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他已开始主动地、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发现,专注于一个方面的反复研究和描绘。这样一组速写画下来,其中的收获自然不小。

教师品评

“艺术来源于生活”。这里讲的“源于生活”,除了画面内容要来源于生活,画面中的形象来源于生活,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画家是生活中的人,他的情感和感受同样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情感才是画家的真情实感。关注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关注画家自身的真情实感。最贴近于画家身边的生活,直接地影响着画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最贴近身边的生活中,有真实的感动存在,有可以挖掘的表现素材。回忆起美院的学习生活,除了画室,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宿舍了。那里汇聚了学生们太多的回忆。

宿舍里挂晾的衣服,有春天的单衣,有冬天的棉服。衣服被赋予了主人的性格,不同的衣服被象征性地组织成不同的“家庭”和朋友伙伴,成为特点鲜明的、个性的生活符号。对于学生来讲,这就是名符其实的“生活”。每日都看到的,最有体会的生活。因此,在表现这些身边的生活过程中,他们很容易把个人的体验和感受生动地描绘出来。

从单幅的速写练习转变到速写组画的学习,学生作业中显现出的变化相当明显。比较一下这套组画的前后变化,从最开始的几张“一般化”的速写,到后面这几组有趣味的组画,不难看到学生心中的表现欲望被调动起来了,画面上不仅洋溢出了年轻人的热情与才智,还有独到的“思考”。

在新生入学之时,同学面对新的学校环境,在进行课下速写的学习时,试着从身边触手可及的事物入手,对于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自述

画画不只是在规规矩矩地描绘对象,而是通过“画”这个途径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才有趣、才生动。

带着这份好奇,这份喜悦,我尝试着画些“越轨”作品。所谓越轨其实只不过是将从前的纯勾线的速写变为尝试不同绘画工具所呈现出的作品,其中加入了我当时的心情。我感觉这样的作业在完成的过程当中需要动脑筋的成分远远多于过去习惯性完成的作业,而效果同样能超越其百倍。

没有感情色彩的文章使人读了厌倦,没有感情色彩的画同样也是赝品。从今天开始我要彻底改变从前的保守思想,开扩眼界,大胆创作。从前画画总在死板教条,这样有好处,也有弊端,对于现在我的状况而言,认清其弊端的一面是很关键的。本周作业也使我更加强了画好作业的决心。速写作业伴随着自己充分的思考已经陆续完成了,作业完成后回想上周作业情况,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从前没有做过组画练习,我犹豫了很久,始终不知该选择什么。这时眼光正好落在寝室堆起的箱子上,这些箱子都是本寝室女友进校时随身带的行李箱,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各自不同的颜色、质地似乎能够反映出主人的性格,比如感情细腻的女孩,喜欢做工细致的东西,而性格外向的女孩选择的颜色大多张扬大胆。想来想去还是选定画箱子,利用我们寝室箱子丰富的这个优势,画的过程中由于工具运用的不当,不免会失败很多次,不过幸运五张组画全部完整地画完了,而且自我感觉不错,当然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

教师品评

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享受生活,捕捉和表现这点点滴滴的感受就是同学们感受生活的开始。学生作业中显露出这样的源于生活的真实感受,是教师最应该注意的。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深入、敏锐地观察生活的习惯,在生活中寻找艺术的表现冲动和欲望。

教师品评

“什么样的人背什么样的包?”

“九十元人民币换来的贴心!”

“有人看她多淑女呀!可是她却一言不发。”

“别样的沧桑,两代人的背包说的是历史!”

“包的主人从来不愿看鲜艳,包也难逃此劫。”

“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味,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环。”

“陌生人的背包,不知挂在何人的肩上?”

仔细观看每张画,书包的旁边都有一行小字,记录了同学画每个包时的所想所感。确实,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特点,随身用品和饰物折射出主人的性格特征。这是对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也是表现生活的乐趣所在。

通过文字的表达,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观察和描绘不同书包形象时的思考。虽然在画面形象的塑造中,并不是完美的表现出来,但这样的文字和形象的对照,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真切的感受。具体、明确的感受和主动的表达欲望是进入速写组画的学习的开始。

教师品评

对某一事物的喜爱之情,可以转化为艺术表现的欲望。将喜爱之情通过艺术形象倾诉出来就是艺术的创作了。同样,这样的喜爱之情也是艺术学习的基本动力。

在女生宿舍里,玩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伴随女孩子们的玩具应该是她们的珍爱。在一段时间里,画玩具的同学真是不少,而且越画越有兴趣,越画越有感情,不但画面有味道,而且画中的玩具也反射出本人的性格和气质。

我在想,如果把对画玩具的专注与饱满的感情,同样展现在描绘人物形象的画面中,那画面中的人物也一样会充满着艺术的灵性。

教师品评

一双名牌运动鞋,是现在许多年轻学生的酷爱。有时甚至成了代表一个人个性特征的形象符号。对鞋子的描绘,就像在描绘它的主人,对鞋子的喜爱就是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当它被展现在画面中时,鞋子简直就像主人的朋友一样,也富有了人情味。

在画面的表现上,运用了彩色粉笔和多种颜色的纸张,开始有些简单和略带生硬,渐渐的画中的形象生动起来,用笔松动而感性,形象特点的描绘和表现手法的结合更为贴切。从这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对象不断深入的观察,在表现手法上的不断尝试,表现手法与画者的感受越来越贴近,这就是组画与速写结合的作用,反复从不同角度感受对象,反复用各种方法进行表现的尝试。

当然,这样的研究也正是基于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和对于兴趣的不断延伸。

教师品评

不同的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有着不同的着眼点,从自己热衷的观察对象中发现可以表现的素材,才会有灵感的出现。

对军事和武器的喜爱是许多男孩子都有的天性,只有发自内心喜欢的事物才会真正地、用心地关注。看一看这组画中,作者对手枪上花纹如此细致入微的刻画,还有枪口微热的一缕青烟。在这里你能感受到喜爱的力量,只有真正用心的观察才会有如此真切的表达。

教师品评

画中标注的组画题目叫作“对话”。或许这是同学在观察生活时感受到的点滴趣味的反映。两个物体,有意无意之间凑在一起,它俩之间就存在着相互无言的“对话”。不论这感觉是否每个观众都有认同,但对于生活充满感情的观察和体味是艺术创作的开始。

学生自述

针对最近训练的组画,我认为此项课程训练培养了我认真观察生活细节,品味人生百态。从组画训练后,我摆脱了一些懒散的观察习惯,由原来对生活细节的不屑一顾、熟视无睹,变为现在细心去发现、研究生活中的千姿百态。这是一种很大的收获,对我今后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为人处世都是一种良好的培养。我发现我现在已经喜欢上这种组画式的练习了,它是一种生活细节的积累,“点滴汇成大海”,我想将来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从曾经的积累中抽样的。

我认为现在对组画以兴趣为起步,但贵在坚持,不断提高对生活的品味,对艺术的审美,仔细品读人生百味,才能在以后的创作中不断提高能力,这是我对以后的打算,可以通过书籍、音乐、戏剧、影视,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反正循序渐进吧,希望自己能坚持住,使自己的见解与情趣、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面上!

教师品评

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每周的学习过后写一篇简单的学习体会或有关组画创作的感想。我相信一旦头脑中的认识用文字落实到纸上,那就会成为切实的心得,在文字的构思和表达过程中,体会和心得还会有新的生发。对于文字的表达经常被很多学习绘画的学生所忽视,为此在速写组画的学习过程中着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同时对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善于表达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学生自述

画组画,想了很多种都不理想,后来画了一组钢琴。为什么呢?本来也没想,只是去钢琴城看男友,看到那么多不同样式的钢琴,突然来了兴趣,看着一个卷着头发的小女孩在弹钢琴,真的很可爱,就画了。

我用针管笔一笔一笔地画,画了一张就累了但画出来的感觉还不错,就接着画了好几张,用的时间也挺长的,画的时候我还想呢,也许是因为男友是弹钢琴的,我才能安下心在钢琴城一张张的画,以前对钢琴并无兴趣的。

教师品评

借物喻人,睹物思人。在钢琴身上作者似乎感受到了情感的存在,见琴就像见到男友,有了这样的感受,她在画中展现出来的钢琴的形象就不只是钢琴了,这形象中蕴涵着内心的情感。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细细的笔道背后是安静的心。不急不躁,感受和体味着生活的美好。

这样的画画过程就是最好的艺术状态。

教师品评

哈哈!厕所!每每有人看到这组组画,都会有如此的感叹,这是开心的感叹。

学校的卫生间,应该讲是学校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一个角落,但认真地观察它,将其描绘于纸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的,而且即便是想到描绘卫生间,大概人们脑子里也是已有了通常的预想。

令人感叹的是,画面中的场景确实是我们经常看到过的,但又不曾感受到的生活一幕。暖暖的阳光洒在白色的洁具上,瓷砖上的线条和水管交错在一起形成的图案,加上墙上的影子构成了和谐与亲切的景观效果。可以仔细想一想,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状态,仔细观察和表现我们身边简单的生活,你会惊讶它们所展现出来的丰富。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画面中线和水墨的运用,对于感受的传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阳光、轻盈、整洁的感受表现得多么充分而精致。它使我们相信,一定的表现技法同样对观察生活和感受生活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经过考学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表现技能,这一点是需要重视的,学习的进一步,一定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的。要了解他们的具体状况,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启发是“速写组画”教学的关键,对每个人已有能力的肯定是其进步的动力。为此,肯定和表扬同学画面上这些属于个人特长的优点。我相信增强学生的自信是发现自我建立自主表现意识的前提。

教师品评

在灰色的卡纸上用铅笔和白色粉笔勾画出的一组人物,画面画得很是协调而雅致。

很明显,画中的人物形象来自老照片和新闻杂志,对于这样的选材在教学中是充分肯定的。这清楚地表明学生对周围很多事物的兴趣与敏感;特别是对时事的关注,比如非洲灾民、时尚人物等。如果在自己的“速写组画”中关注和表现这些广泛的社会生活,对于学生拓宽思考问题的广度和对生活认识深度的提高是有益的,这也就意味着学生自身素养上的提高会更加本质和内在。

教师品评

第一次在同学的速写作业中看到阿拉法特的形象,眼前真是一亮。当时,一个几乎在各种媒体上每天都能看到的形象,突然出现在“专业学习”的速写作业中,似乎很是意外,但又有种亲切感。把我的感受和同学交流后,接下来的作业中就看到了这样一组组画速写作业。

对于绘画没有绝对不能表现的内容。只要是健康的,作者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任何有兴趣、有感触的对象就是好的题材。生活是丰富的,作为现代社会的今天,特别是在大学的时光,更是丰富浪漫、其乐无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画画的好内容。况且在有兴趣的、充满快乐的学习中,学习的效果就能事半功倍。为此,对于学生所关注和表现内容的认识与层面的拓宽,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面。

教师品评

形象是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动人的形象一定是首先打动作者自己,才会打动观众。把一个让人喜爱的形象呈现在画面上,不是呆板地描摹对象的外形,而是捕捉和传达形象的味道,这涉及到速写更本质的功能。

这组画面有着许多的不足,但画面中孩子调皮的形象和猴子顽皮的表情映入眼帘,吸引着人的目光,这与应试的速写练习相比较,作者已是有了一个心态上的飞跃。

教师品评

对于NBA的喜爱,在年轻人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事了。很多学生也很喜欢画NBA中的人物,随手把他们画在自己身边各式各样的书上、本子上,但似乎学生很少将这样的画与自己的绘画学习结合起来,也没有拿来与教师交流。但在他们随手勾画的球星的形象中,有着对画画本能的冲动和兴奋,那却是绘画创作和绘画学习中最重要的东西。

仔细看一下这组关于NBA的组画,就会证明兴趣才是学习画画的最大动力。对每个人物形象特点的捕捉,不再用老师反复的提醒。对瞬间动态的把握和对重要细节的敏锐观察,比如球衣样式、球衣上的号码、球衣上的名字,以及这些符号随着衣褶起伏和透视变化所形成的独特效果,都被敏锐地捕捉到,并努力描绘出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不虚。

教师品评

这一组画是临摹动画片中的镜头,该动画片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萤火虫》。画面所展现的情绪和感受与动画片中的意境很是接近,说明同学不但被动画片打动,而且在自己的组画中充分呈现出了自己对动画片的认识,同学所选择的镜头体现出他对影片的理解。在画画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景致的描绘可看出同学的用心之处。这中间就体现出了教学的要求:有感动,会表达。投入的状态,情感的体味,表达的欲望,这些同样是重要的基础能力和基本素质。

教师品评

这是同学画的“大河之舞”。这是当时社会上很热门的话题,一个来自爱尔兰的著名踢踏舞舞团的访华表演,在人民大会堂表演了他们的著名舞剧《大河之舞》。

当我刚一看到这组组画出现在众多的作业中时,并没有注意到它画面本身的好坏与否,首先觉得同学对于生活中的观察和捕捉是如此的敏感。本来从事美术的人就应该富有敏锐的洞察力,勤于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并充满表达的热情。关注社会,记录时代,表现现实,这应该是艺术家的责任。

用静态的画面记录宏大的舞蹈场面,其中遇到第一个问题就是画面的构思和构图设计。舞剧中哪一个场景最具有代表性?哪一个场景最能体现“大河之舞”的独特魅力?哪一个场景最适合绘画语言形式的表达?在这样不断的选择、判断和尝试中,作者对于事物的观察和捕捉的能力,以及把现实生活场景转换为绘画语言的表达能力,将会从实质上逐步得到提高。这也体现出了组画速写教学的初衷之一——“会动脑,善动脑”。

教师品评

胡同是北京的特色,有太多可以表现的东西。在这几张表现胡同的组画中,面对胡同里的一砖一瓦,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可见这位同学对北京胡同的依恋和作画过程中的专注。

这种状态是绘画艺术表达所需的精神状态,百分之百的投入,也是绘画学习的最佳状态。感受和把握这种状态也是速写组画学习的目标。

教师品评

在学生与老师之间不断的交流过程中,同学的心态放松了。各种平日里关注的事物和想法,他们都想在组画的学习中尝试一下。作业中出现了非洲木雕、民族服饰、历史文物、戏曲表演等多方面的题材,还有反映对现实社会生活中一些社会现象的思考,都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展现出来。画面里传达出的热情,让人感触颇深,创作者创作时的愉快和兴奋同样可想而知。

从传统文化中更广泛地吸取营养是艺术语言形式学习和文化修养提高的重要途径。从马奈、毕加索等艺术大师们的创作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东方艺术、非洲木雕、古希腊艺术的学习借鉴。所以,在同学们涉及到对其他艺术形式的临摹学习时,我把它当做教学进一步深化的契机,一直予以鼓励和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新的课题——对语言形式的研究和尝试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同学们自己引入到教学中了。

教师品评

学习画画的学生,从很小就画过石膏像,而且大都是清一色的欧洲石膏像模型,大卫、罗马青年等等。在对这些欧洲经典雕塑作品的写生过程中,学生们一方面学习了素描造型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了解了许多有关欧洲的文化和艺术传统。

如果在石膏像的写生中,引进中国的雕塑精品,如秦兵马俑的塑像,山西双林寺的泥塑,等等。就如同美院学生对“大卫”全身心的研究一样,去研究一下兵马俑。我相信这样的写生同样是很好的造型基础的训练,而且,中国古代艺术中的精深内涵会深深地影响每一个初学画画的学生。

同学在课下的组画中,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看到他们的这些作品,除了喜欢还有更多的兴奋。

教师品评

面对这些传统的、民族的美术样式,临摹和学习是一方面,在学习的同时要有自我的认识和思考,在这几组画面中,学生不但临摹和记录了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的服饰、服装和面具;而且在处理画面时呈现出独到的面貌,这实际上是由所临摹的服饰、面具所激发的灵感的表现,画面呈现出更多别样味道和情致。

教师品评

戏曲表演本身就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感兴趣的同学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有关戏曲演出台前台后的景象,很有自己的特点。而且,他能够主动地寻找更多机会去剧场并从不同角度感受演出现场气氛,这本身也是一个好的绘画状态和研究学习的状态。

教师品评

这是画在一本旧书上的几组画,旧书是外文的,纸泛点黄色。

在旧书上画的组画,画的内容有自己身边的故事,也有自己看到的学校的场景,有画室里摆放的石膏,有源于画册中的人物形象,还有源于旧书的样式而构思的插图,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的心态:开心地面对一张又一张特别的,有独特“味道”的旧书的书页,一口气不停歇地画下去。

“在有色彩的纸上画画是另有一番感触的,又何况在印有文字的旧书上画呢。不管画什么,一张接一张的只是想画下去!”同学对我这样讲。

在这样的作画状态下,最容易感受到画画的乐趣和努力构思创作内容的兴奋。有意思的是当课堂作业和模特儿出现在这样的旧书的章页里时,课堂的习作作业也变得生动而且富于创意了。让大家惊讶的是,不到几天的工夫,一本近百页的书就已经被画完了,一本“新”的旧书上又开始浮现新的画面。

“画书”是组画形式的一种,是对画面样式和使用材料的一种探索,它不但使画面饶有趣味,更使画画过程充满了乐趣。画画不再是为了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是成为一段快乐的体验。

教师品评

这组画在书上的组画就更有趣味了,作者把自己与男友约会的场景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在“旧书”的纸页上描绘出来,仿佛留下了浓浓的情怀和对流逝时光的浅浅叹息。把绘画的学习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来对待,在此作者已有了初步的感觉和尝试。这是绘画学习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学生自述

这周的课后速写,只画了一组组画《忆》。那天晚上整理东西时,翻出了上学期的一封信,觉得很温馨,但也有一些伤感。于是重新看了一遍,回想起当时盼信、等信、读信、回信的喜怒哀乐。然而现在再看时,一切都是淡淡味道,其间仍有一些喜悦,不是说回忆中的事物总是美的吗?但又感到与当时相比,现在的感受好单薄啊!耳边听着《岁月童话》的歌,怀旧的感觉一点点加强,于是画了这些——慢慢将会被淡忘的信。

教师品评

一种感受,一种表达,一种语言,当有了对生活的敏锐的感悟,有了表达内心的愿望,有了对恰当语言方式的领悟,画画就成了自由自在的诉说。

教师品评

应该讲这是一组漫画形式的“肖像画”,表现了爱意浓浓的“一家人”。它们是一群漂亮的小虫子,它们充满情感的眼神流露出憨厚可爱的神态,有年龄角色、性格各异。其中每一个形象的设计,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细心的观察和思考,和对“爱”的深切体察。

画幅并不大,也就半个手掌大小,但从组画的绘制到装裱,无处不让人感到作者的用心良苦。封面设计用的是有叶子纹路图案的卡纸,用刀子在卡纸上刻出了叶茎的样子,在封面边角上刻下的斑痕是小虫子咬噬留下的嘴印,这一切似乎暗示着对小虫子家园的营构。对于小虫子一家人每个形象的细致入微的描绘,特别是对它们顽皮的神态的刻画,真是叫人佩服作者的才智。

学生自述——关于战争的组画

三个礼拜以来,我一直在战争的题材中游走,对于这个题材我是有兴趣,不过这几周却画得很沉重,以前的轻松状态荡然无存,我觉得可能是对于认识和以前不同了。20世纪四十年代的那场战争给世界留下了沉痛的创伤,无辜的和平居民在战争中所受的伤害不用提了。士兵被认为是凶手,但我认为他们的伤痛比平民更深,心灵的和肉体的,他们的确踏破了欧亚的和平,把人们送上绞架,可是他们是士兵,在多大的程度上对此负责,是值得深思的。我将把组画转入战争的另一个层面关注。

教师品评

这是一位热衷于研究二战中德军军人的同学,他的作品起初从画面上来看并不成熟(前面六张),他犹豫这个内容是不是可以作为组画来画。我认为这位同学的选材是非常有价值的,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最终完成的画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眼前不但展现出许多精致的画面,而且作品中蕴涵了对于战争这一人类的重大问题的思考。

这里展现的作品,只是他画的这一题材组画中的一部分。作品有铅笔的,也有水粉、水彩的,画面中显现出的用心投入是我读后的最大感受。还是那个道理,当你体会到画画所给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时,就会投入更大、更多的精力和热情去画更多的画,去思考和研究如何画得更好。因为画画是快乐,为了快乐而画,这正是我希望在速写组画教学中让同学们要接受的理念。

教师品评

不到二十岁的年龄,日子总是充满阳光和快乐的,大学生的生活更是如此。上岁数的人们总是说年轻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但当你看到组画中的年轻人,生于美好的岁月中又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快乐,多么让人羡慕呀!

感受大学生活的快乐,又有心将这快乐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展现出来就更快乐了。

感受生活,表达生活,共享其乐,这就是画画的乐趣所在吧!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如何选用表现手法、选择表现视角,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对于心存真情实感的艺术家,自然流露式的表现是最贴切的艺术语言。

多种形式的尝试和研究

教师品评

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画面像自己的言语一样流出来。同学们发现了画画的真正乐趣,发现有那么多的东西想要画。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更恰当的表达方式,表现自己想要倾诉的内容。其实从组画教学的一开始,伴随着学习的深入就遇到这个问题了,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导,逐步使教学的另一个内容——绘画语言和形式的课题的研究,自然而然地融进组画的学习中。

学生自述

我觉得版画的效果很有意思,也很有表现力。尤其适合“文革”那个时期的感觉。可是对于“文革”,除了偶尔从大人口中听过一点断断续续的故事,还有零零散散的老照片,没有任何了解。我对那个时代的感觉就是人人都很“激昂”,一切都很“革命”。

木板表面是光滑的,要想刻上去必须用很大的力气才行,第一个牺牲的就是我的手。刚开始还有劲,然后感觉很疼,最后没有了感觉。但是,我在刻的过程中,深深爱上了自己的画。它让我不能停下来,我甚至沉迷于刻刀在木板上刻下去的声音,我觉得那是最美的音乐。尤其当刻完时,那种成就感,那种喜悦,我想只有我自己才能真正体会。艺术的魅力就这么大,它能让你忘了吃饭、睡觉,忘了疼。

教师品评

我们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应该更多地关注和学习,从传统中汲取营养。

对于我国的造型艺术的传统来说,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存在于民间美术中。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更是蕴涵在民间美术中传承的。剪纸、布艺、面花等等民间艺术材料,实际上是需要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来进行学习和研究的。

当同学们主动开始这样的学习和研究时,兴趣是一个先导,老师当然应该推波助澜,鼓励同学们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关注和学习。

教师品评

这组画面的形象来源于双林寺的雕塑,双林寺位于山西平遥城郊。

这组组画是—位来自山西的同学所作。画这样一套组画,首先是源于对家乡文化的喜爱,再者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在绘制过程中作者对表现手法的精心琢磨。在有底色的卡纸上用铅笔勾勒,然后用墨和淡彩反复涂染,再用色粉笔提白。作为多幅组画,画面的绘制方法是在反复试验后总结出来的,对这样的表现方法的使用,我相信作者会有深刻体会的。

画面的厚重与材料的丰富变化相得益彰,这是认真研究的心态和强烈表现欲望的结果。这种对于表现形式的尝试在学习中要给予鼓励。

学生自述

画,尤其是组画,从题材上来说,我当时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发掘,去寻找灵感。我的生活简单、明了,没有太多的变化;同时,我吃住都在学校,学校位于首都的中心地段,地少、人杂,喧闹倒是喧闹,但彼此都不熟悉,因此都是比较孤单。于是,我从题材上想表达都市人生活中的一种孤单,这种孤单往往使我们自己消极,对他人冷落。我想这种“表现孤单”的题材的对象并不是单指某一个单独的人,而是一类的人,因此,对象最好是一种符号化的象征。骷髅正是我心中所想的,它是人所共有的;同时,它又使人们联想到冷漠、孤独、惆怅、无助、茫然、忧郁等等。它很适合于在这一类题材中充当角色。画这一组画,表现手法我又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不宜太具象,具象往往达不到自己所要的感觉。

二、也不要抽象,抽象的东西往往容易画得太虚了,不易传达画的信息。

三、以使用丙烯材料为主,其他材料为辅,纸张宜厚,并带一定质感。

四、画法宜多样,达到目的即可。

学生自述

日本浮世绘,意指日本江户时代的风俗画。“浮世”二字源自佛教用语,泛指现实世界的林林总总,亦即眼见耳闻的社会百态,是到了十七世纪末期,它被日本文人应用于美术方面。“浮世绘”由此而来,它最初的制作方式是用较贵的肉笔画,而后才是众所周知的木刻版画,包括以美为中心的风俗画和描绘“歌舞伎”演员的艺人画,以及风景、花鸟、虫草、动植物等,但其中的主要两大主题是:“美人画”和“艺人画”。它有着独特的魅力,也影响了不少印象派画家,我刚开始也只是很喜欢它本身的一种形式感和颜色的雅致,也是抱着喜欢和想深入了解的态度,去搜集了一些资料,开始只是像画速写一样勾了几张,后来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艺人的眼睛、鼻子、眉毛等,虽然看上去这些艺人的面目表情都极为丰富,内心的情绪也是从这些表情里充分的流露出来,但仔细看眼角等的画法,用笔还是都很程式化的,只是用上挑还是下压幅度大小,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愤怒或是悲伤等表情,掌握了这些规律时,我发现可以自己去创造一些我想要的人物形象了,而且会越来越熟练,对日本艺伎、歌舞伎,美人的服饰也有了很多的了解,比如说:区别艺伎和普通妇女的衣着上主要是看她们的领子,艺伎的和服领子通常很大,要露出后面的整个脖子。日本的歌舞伎也都必须是男子,而且在早期看歌舞伎表演的也都是男人,被认为是男人的社交场合,包括客人和歌舞伎之间的暧昧关系,在当时也被视为正常的,不暖被看做是同性恋,因为这些歌舞伎大都是成了家的已婚男子,随着一步一步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我开始想自己画一个系列的组画,并把它们串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组画,但最后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几张没有画完,并且也都是用毛笔勾的,没能刻成线版,这也是很遗憾的地方。

教师品评

这一阶段课下“速写组画”的题材多是同学自己的兴趣所在,对于日本浮世绘的关注、研究更是同学自己的喜好和主动的发现。从画面中不难看出,人物形象刻画得精致入微和作画态度的认真严谨,反映出作者在语言形式方面的研究和尝试,他不但从日本浮世绘的绘画语言风格中学到一些东西,而且自己主动尝试融入一些水墨的表现手法。在学习过程中有新的体会,也提出了新的问题。学习的状态就是这样,当学习成为个人需求的时候,主动性必然带来自觉的研究态度。

学生自述

在画这组黑白组画之前,其实我想过用一些其他的材料,比如:油画棒、丙烯,以及用剪贴的办法。还有是在木板上画,还是在卡纸上画,但最后还是决定用油画在画布上画的这种最原始的办法。

画完之后,也有好多人问我怎么不用丙烯画,丙烯确实是又方便又快捷,可是我觉得丙烯不容易弄出油画的那种有肌理的效果,丙烯这种新材料,我还是觉得它用来平涂,或是画一些塑料质感的东西效果会更好一些,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用黑白来表现,我也是为了能便于它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再加上我总觉得我对大的黑白灰的色调控制能力不是很强,也算是通过组画的小稿练习,为课上的素描做些准备吧,就算是找到感觉也好吧!

教师品评

看了这一组娃娃的脸,让人感觉很生动,看了四张娃娃的脸,娃娃丰富的表情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记忆深刻,这得益于作者对对象形象和表情的敏锐感受和清晰传达。另一方面水彩工具的熟练运用也展现出了一定的魅力,笔法潇洒自如,画法本身也成为吸引观者的重要因素。这样的学习和尝试,对以后的艺术创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启示。

这种对于技法的学习和尝试,不会在一个短时间完成,一定要有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并熟练的。下面一组画也是这位同学的水彩人物头像,从中可以看到他尝试学习水彩表现手法的一个过程。在画这四张“娃娃表情”组画之前,这位同学做了多方面的研究和学习,可看到他临摹和学习的痕迹。

教师品评

这组人物头像同样出自前面画“娃娃表情”组画的那位同学之手,焦墨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更具有冲击力也展现出更为明显的绘画语言的魅力。从中可以感到之前他进行水彩画法尝试的影响,以及对捕捉刻画人物形象特点进行研究和尝试的痕迹。

在一段时间里这位同学一直在尝试,用水墨和水彩来表现人物头像,在几组“速写组画”的实践之后,在表现手法上日渐熟练,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控上也更加自如,这样的学习过程对他的学习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在学习过程中,一段时间里专一地对一个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学习的深入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这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一定要有连贯性和延续性,运用速写组画的学习方式,就是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教师品评

作业的题材是同学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每个人的感受却各自不同。这里他在一幅画面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包括在不同底色的纸上画的素描,运用色粉在画面的点缀,还有照片的拼贴。画面不仅效果丰富,而且形象饶有风味有种特殊的幽默感。作为吸引观者的主要因素是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加强了诙谐的效果成为画面的动人之处。

学生自述

逐渐地我们都认识到课外作业对我们的兴趣激发和与我们课堂学习的关系。直到现在并未画出让人十分满意的作业,但我很高兴地发现我思想的转变,虽然这转变是迟到的,缓慢的。

我本周组画的名字叫“Something About English”,我自以为是地将其译为“关于英语的二三事”。

用白色的油画棒在黑纸上画成版画效果,然后裱衬在有色纸上。因为技术的局限和思维的愚钝,在效果上应当不能称道,但这一想法是出于我的亲身体验,之所以将人(非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的人)与英语联系起来,也是出自我的感受和对英语的态度。以黑白版画形式来完成,是由于我对版画效果的偏爱和对黑白效果的迷恋。虽是生疏地完成了,我也很高兴。

教师品评

这组画的绘制真是下了工夫的。首先在光面卡纸上用水彩铺满色彩交融感觉的底子,再在水彩底子上厚涂一层黑色的水粉颜料将水彩底子覆盖上,然后用刻刀像画线描一样勾画出书包的形状。黑色的水粉被刻掉,显露出色彩斑驳的线条。铺、涂的底色通过“刻绘”技法“剥离”出画面形象,呈现的效果让人难忘。可以看到单是绘制过程本身已很是充满创作乐趣了。

教师品评

学校的办公室装修结束了,一堆零乱的废材料被同学要走了。不久后的课下作业中,就有了这样一组关于自行车的组画。貌似钢板质地的塑料地板革,加上老式自行车的形象,融合成精巧的图像。

当一个人全心投入,“心游”于绘画创作状态时,任何生活中的细微末节,都可能激发起他的灵感和表达的欲望。“专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进入“状态”,进入“创作状态”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才谈得上“有感而发”的画画。这样的画画过程一定充满乐趣,让人回味无穷,其作品才会有动人之处。

教师品评

“画的内容是什么?”问到作者时,她讲是“钟馗”。画面中的形象确实有些诡异、幽冥的感觉。这感觉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作品选择的材料——白色卫生纸。第一眼看到这个画面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京剧人物形象和材料之间的反差,让人觉得很是有些调侃!

雪白的卫生纸,折折叠叠,剪剪贴贴,黑墨水略施勾画,红墨水加之点染。戏曲人物的造型和材料特点的鲜明使画面呈现出风趣和机智。

这虽然不是一套组画,但其中同学对材料的运用让人印象深刻。组画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不是最终的目的,培养对于学习绘画的热情和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加强绘画的语言意识才是“速写组画”教学的根本目的。

教师品评

这组表现牛仔裤的画,对牛仔裤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主要原因还在于作者对作画材料的运用到位。

画是画在灰绿色牛仔布上的,颜料是水彩和色粉笔,想法很是聪明,视角选择了对牛仔裤最有特点的裤腰、裤脚、裤兜的局部,使得画者笔下的牛仔裤富有了极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种局部特写构图与材料的掌握形成了很强的语言意识,富有独特的魅力。

教师品评

对于同一场景的不同色调的研究,应该是艺术家创作之前经常做的准备工作。作为一个学生,在自己的课下作业中主动地研究遇到的这一类问题,说明他自己的“主动学习”已开始。这是将自己真正作为一个艺术创作和学习的主体的开始,我相信这种主动意识状态下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的、目的性明确的学习。

教师品评

画面中的静物在宿舍里随时可见,放在桌子上的一堆瓶子,但在画面中不再只是描绘瓶子的形象,利用瓶子的形象来尝试对绘画语言形式的研究。线的疏密变化,曲直折返,很是丰富。通过在对静物不同视角、不同侧面观察基础上,以不同形式的点、线、面及组合关系的表达,清晰地展现了作者的用心和思考。作者在画面中发掘出了很多可以让我们仔细品味的形式语言。

教师品评

这四张画看起来很是简单,画的过程更是“偷懒”。这是四只鞋子的鞋印,直接就印在了纸上,只略加描实。但是,其间作者对生活中美的形式的敏感尤然凸现,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对生活中形式美的发现和捕捉能力。

人们常讲:生活中并不缺少美,不缺少激情,缺少的只是发现。实际上我们很多人缺少的是与生活的交流,充满感情地面对生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是艺术灵感的源泉。

教师品评

画面中一只手从镜子中伸了出来,这应该是在尝试学习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仔细观看过后,发现画中的场景并不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同学宿舍的一个场景。在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借鉴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所以,画面看上去并不做作,而是呈现出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用心和思考。

教师品评

这组兵马俑的组画,可以说是不错的创作了。还略带了些漫画的感觉,其味道很是别致,形象充满了诙谐和幽默感。这种尝试应该肯定,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

画面中的形象不但生动而且具体,细节做得颇为深入,不能不说这其中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在表现手法上同样如此,作品画在木板上,木板的质感和底色被充分利用。丙烯颜色薄厚变化得当,笔触形成的肌理效果,兵马俑陶质表面层层剥落的质地的处理,都支持了人物形象特点的表现。在技巧上结实的形体刻画与松动的笔触结合得恰到好处。

教师品评

对画面中抽象因素的探求与思考,于任何一种绘画形式的学习都是很有益处的。绘画本来就是一种语言,语言就应该有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就应该有对形象与画面构成做某些规律性的总结和运用,画面中的抽象因素就是这种探求的体现。

虽然画面并不尽善尽美,对抽象绘画语言的学习和研究,确实需要更多的实践和研究,这里开始的关注和尝试,就是很好的开端。不但可以强化自己的绘画语言意识,对于写实绘画的学习也有很大的益处,同时也是绘画造型基础学习不可忽略的组成部分。

教师品评

其实组画的教学形式来源于连环画的教学,在组画的教学中,同学们自然就会在创作中涉及到故事的讲述。

这套组画是由卡拉瓦乔的一张静物画而引发的联想,这是一个故事又不仅是故事。

新鲜的水果还带着新鲜的叶子,摆放在草篮中很是好看。虫子已经垂涎欲滴地盯上了果子,好一顿美餐,可恨的害虫,偷吃了我们的果子。我们不会放过它的,杀虫药对于虫子来说,就意味无路可逃。果子没了,被虫子吃了,虫子没了,被人灭了,就剩下空空的果篮静静地独处,仿佛在凭吊着什么?

或许我讲得太过肤浅,在和同学的交流中,这故事中的含义还深着呢!每个学生头脑中的聪明才智都应该有很多令教师感叹和称赞之处!

教师品评

雌雄两只鸽子一见钟情。

两只鸽子相亲相爱。

不久,他们的孩子也开始在卵中孕育。

耐心的呵护和焦虑的等待,他们在孵化自己的孩子。

幼小的生命破壳而出。

父母细心的孵育,

孩子们快乐地成长。

一家人自由自在地飞翔在蓝天上。

一个温馨的故事,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似乎是对人生和家庭的美好憧憬,更是对感情的真挚表白。清新婉约的叙述恰似一溪情感暖流,沁入观者的心境。

教师品评

这组画应该属于版画了。先是在塑料纸板上刻版,再经过不同颜色拓印制作而成的。制作过程很是下了辛苦的。线条的镌刻每一根都一丝不苟,画面的印制经过反复试验,不同色调版面相互比较,直到把控到最为赏心悦目的效果。其中的乐趣在同学的画中处处可以感受到。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两个同学的合作作品。协作精神是要鼓励和提倡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教师品评

组画速写的课程进行一段时间了,一天教师办公室的桌子上摆满了这样—群可爱的小泥像,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边看边发出由衷的感叹和会心的微笑。

小泥像的形状很是有趣,但作者的材料运用更是巧妙。最为突出的是他们的牙齿,有拉锁做的,有玉米粒做的,还有药片做的。各个生动的人物形象都展现了创造力,闪现着智慧的火花。这样的创作力和智慧只能来自对生活细致独到的观察和思考。

画画的学习不只是用笔在纸上涂来描去,形象的表现和创造才是本质。我希望我们的教学是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富于奇异想象力的泥塑作品应该是“速写组画”教学的一个生动的体现,也应该是同学们进入真正的绘画学习的开端。

教师品评

对于自画像的表现,在“速写组画”课程的一开始就已经有许多同学涉及到了,但那时的教学主题是表现每个人对生活独特的观察和发现自己兴趣所在。在一段课程的学习过后,再进行命题式的自画像组画创作,就呈现出另一种状态。

从这些自画像组成的速写组画中,无论画面构成还是形象处理,我们已强烈感觉到作者迅速萌发的自我表现意识和鲜明的个性追求。

教师品评

镜子前做着不同的“鬼脸”,这样的表情只有年轻的同学们才会有,这是他们和她们活力的表现。自己对着镜子做鬼脸,既是私密状态下的性格读解,又是一种对自我的审视。

当“自画像”的命题以组画的形式进行,单一的头像就必然向多元化转变。不同的“鬼脸”,应该是她在镜前观察自己的第一步。组画的形式带来了观察视角的多元,表现形式的多样,画画的状态也就此活跃起来。这种变化是我们希望的,是开始进入富有激情的、主动的学习的开始。

教师品评

在这组画面中,主人公的形象清纯、自然,用笔简洁、干净,透出作者文静、柔和的气质。人们常说画如其人,自画像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心性照镜子。

每个人心目中的自我是不同的,一个清纯、自然的自我是这位同学的追求,展现心中的追求,让画画更贴近心性。只有贴近内心,观察自我的内心,才会有动人的画面。这也是贴近艺术的开始。

教师品评

他在自己脸上努力地寻找点点滴滴的与众不同,以至于要拿着放大镜来寻找。

命题的组画,有了一定的范围,但这样的局限更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观察视角和表现形式,同学的用心之处,在组画中展现得一览无余。

教师品评

从画面上可以看出,组画的绘制过程。黑色的卡纸上用了色粉笔来勾画,为了保护色粉不被蹭掉,在画面上覆盖了一层透明的薄膜。或许是“歪打正着”,画面的形象和特殊的材料形成了有机的结合。

画面的效果是作者反复尝试的结果,在试验的过程中,寻找、发现和保留住偶然的、有意味的画面形象和画面效果。在画面绘制过程中,学生对画面主动的把控,同样的是组画速写课程学习的收获。

学生自述

这周我画了一组自己的头像,我借鉴了曝光过了的照片中的感觉,寻找一种特别的色彩效果,也借鉴了一些摄影图片中的诡异的感觉,加强了色彩的反差,我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教师品评

学生的认识中有了明确的“画面”意识,这一意识是在“速写组画”的教学中教师一直强调的。绘画被称之为语言,有动人的感染力,很重要的是画面的形式感,就是用画面来“说话”。

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表现技巧都只是画面的组成部分,而对于“画面”整体意识的建立,对于学习绘画的学生来说是重要的,通过组画的方式来认识和加强对“画面”的整体把控,比独幅画面更具优势,更有效果。

教师品评

这是同学在电脑中运用“Pinter”软件画的自画像,模仿油画的效果。当同学将组画拿来给老师看时,从她眼里可看出兴奋和自豪。不但画了自画像,更学会了一个新的软件。这是最佳的学习状态。

我更为他们的创造力和年轻的生命力而感到兴奋。艺术的学习如果和无穷的艺术魅力、无穷的创造力结合起来,再将丰富的生活和激情的时代融入其中,那便是兴奋和快乐的境界!

教师品评

本周的速写组画是按老师的要求画的自画像,说是“画”,不如说成“做”,因为在五张组画中,只有一张是手绘的,其他都是剪纸。

画面形式上,还是延续了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版画效果。对于为什么在版画效果上徘徊。我想是基于我思想深处对于版画艺术效果的追求和喜爱,不忍舍弃。思想上,我想也是我面对镜中的自己和照片上的自己突发的另一种审视与思考。以至于我只是自己的眼睛,却不禁汗颜。

在“制作”的过程中,一直夹带着我对自己的思考,包括对艺术,对绘画的幼稚的思考,也包括我对眼前生活现状的思考。于是我取名“我是谁”。并记下了我喜爱的英文格言:“Hope for the best and prepare。”“little by little。”“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这种博大与空旷却隐约存在的颤抖,坦白地说,是以我的文学修养所无法表达的。在制作中,其实这五张画又可以分成三组,一张手绘的为一组,其余四张再分为两组,我较为满意的两张较小的头像其实只用了我两个小时,而另外两张带大背景的却花了我近一个通宵,这的确出乎我的预想,并且引发了我对版画形式的感叹,最让我不安的是我画了这许久的画,却不如短时间的两张,或许时间的长短和画面效果另有其规律?应该考虑考虑?

教师品评

画面中大大的脸庞和调侃的表情,处理得很是用心,但最吸引我的还是画面强烈的形式感。这样的画面形式中充满了抽象的构成因素,单纯的色彩,对比鲜明的黑白版画效果。系列组画的形式,本身就富有着现代气息的形式感,组画速写的学习更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生活,学生应该意识到他们是生活在当今的现代人。

教师品评

画面中人物有不同的表情,不同的状态,有埃及人的形象,有日本浮世绘的形象,有动物的形象,有传说中野人的形象……。这样复杂、多元的形象汇聚在一组画中,加上富有形式感的构图,和画面中蕴涵的哲理的思考,并且组画又是围绕“自画像”这一命题,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组画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智慧,从构思到语言的表达,正是一个动脑、动心的过程。画画的过程应该就是如此,不只是动手,更重要的是用大脑来思考的过程。多幅组画的创作过程是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

教师品评

在画面中除了现实中的作者形象,他还把自己装扮成江湖大侠,抗日敌后武工队的侦察员,古代英勇的武将。四个不同的形象展现四种不同的生活,这似乎是电影中的构思和语言方式,在形象的转换中体悟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生活。看到这组画时,我总在想象作者在画画时的心态,一定充满了想象的满足感。

铅笔和白报纸,简单的工具,与平时的速写方式没有区别。但是在画面中体现出的巧妙构思,让人印象深刻。所以,作画过程中善于“动脑”的习惯和“动手”表达的能力同样重要。

教师品评

对于这组画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课堂上讲评时大家的反应。当画面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教室里一片笑声。不但画面中的形象太像作者本人,而且画面形象所展现出的幽默让人捧腹。

画面借用了人们熟悉的年画形象,巧妙地结合自己的肖像。不再是简单的画面,而是使画面中的形象成为一种智慧、幽默的语言。

教师品评

画面的情景设计,人物表情的刻画,画面位置的经营,已经可以让观众感受到作者在画画过程中的主动状态。对于画家来说,画面就是画家的演出舞台,在舞台上自由的表演,讲述自己的心声和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表演状态,就是好的画画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更多的绘画技巧和绘画基础知识,也一定会是充满了乐趣的,不再是被动和枯燥的。

教师品评

将自己的形象融入著名艺术作品的氛围之中:如《千与千寻》中女巫的身旁;蒙克的《呐喊》的场景之中。

这样的场面似乎在梦中才会出现,自己恍惚间融入到喜爱的大师的作品之中。把这种梦境展现在画面中,既是对大师绘画的深入领悟和学习,又是一次属于自己的再创造。

对于前人的学习,对于传统的学习的极其重要的。我一直认为临摹是最好的阅读和学习大师作品的好方法,当然临摹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这组组画也可以说是一种巧妙的临摹的学习方式,一种灵活的、动态的临摹方式,这对我的教学同样是很好的启迪。在教学中对于教师来讲这样的感受经常会有,学生们的聪明才智常常让教师受益匪浅,这就是教学相长吧。

教师品评

两幅画面就像电影中推拉的两个镜头,两张画面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的变化,但相关联的构图形式给观者以运动的感觉。这种运动感的展现在静态的画面中是难以表现的。组画的连续性很明显具有着动画制作过程中原画的创作特点,有连贯性和延续性。只有对系列组画的形式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才能主动利用组画特有的表现形式,将电影镜头的运动感展现在画面上。

教师品评

在画面里人物融入到环境中,环境映衬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人与环境组成了一个整体的画面。对于画面的情绪和人物形象意味的把握,可以看出作者的精心之处。

通过几周的组画速写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在画面的把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应该得益于组画形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高主动创作意识的结果。

学生自述

现代城市,很喧闹,很明亮,充满了各种欲望。我生活在它里面,感觉到的却是陌生、孤独、冷漠和迷茫。我每天走在越来越宽的硬邦邦的马路上,穿梭于流动不息的人群里,越来越看不到真实的东西。在这里,人们每天都呼吸着有味的空气,什么可吸入颗粒,什么汽车尾气,什么某某污染气体等。可是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以毒攻毒的“保健方法”。

有时,我常常觉得迷失了自己,也不知道将来我会在这个或那个城市的哪个角落。也许,我会是一张被贴在玻璃橱窗里的海报,也许我会是一个被锁在玻璃大厦里的打印机,也许只是一只放在鱼缸里的塑料植物,也许愿……

想着,想着,突然觉得自己被困住了,被压扁了。然后,我想到写字台上那些被我压在玻璃板下面的人(照片里的人),会不会也像我一样觉得透不过气呢?于是,我做了一组那样的组画。我不知道用版画的形式好不好,但我自己很喜欢版画那种简练概括的感觉。画完,我去买了一大块玻璃和玻璃刀。这回从木匠变成搞玻璃加工的了,我都快成了全能了。

教师品评

这组组画的制作感很强,有点“装置”的味道了。从材料的选择,作品的制作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已经很是完整。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组画的完成,确实需要很大的精力投入,从画面的构思,到将构思转化成绘画形象,再到作品的制作,这一切都需要创作的冲动和热情。这就是前面提到的“爱画画”的状态。

教师品评

组画中的每一张画面都有自己的名字:“嘻嘻嘻!”、“耶!”、“嗯!”、“咦!”、“!!”、“唬!呦嘿!”、“呦!呦!嘿!”、“嘿!”、“啊!”

名字虽然简单,但在这些名字背后载录的是同学在画画过程中的快乐心情和轻松状态!其实画画常常包含着游戏般的欢乐。

教师品评

这里记述了一个人成长的历程,同时表现出了描绘自己成长历程时的内心感受!

当同学将这样一组自画像拿到我面前时,心中马上想到了自己翻看儿时的照片的情形,甜蜜!温暖!感叹!许多许多的感触。

绘画是静止的、空间的艺术。但是在这—组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了对时间流溯过程的传达。在把这一阶段组画训练要求定为自画像时,实在没有想到会有这种样式的画面。每一张画面都是一个生命阶段的瞬间记录,是一段成长经历的象征。不同画面按照不同成长阶段进行系列安排,就是对时间流程中形象演变的生动呈现。

丰富的感情,敏锐的思维、无限的创造力、旺盛的生命力,这是我喜欢这些组画的原因,同学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我带来惊喜。学生时代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年华,而对于学习艺术的学生来说更应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