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股权结构的理论、实践与创新
6531200000018

第18章 后记

广州证券公司研究中心的段唯副总经理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对书中部分章节的构思与完成做出了贡献;中山大学的刘正芳和研究中心的陈建宁都为本书付出了辛勤的工作,使这本论著得以这么快与读者见面;广州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山裕投资有限公司、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新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对本书的写作给予了热情的协助。在此对他们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学识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诸多错漏和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著者

2002年12月于广州

参考文献

1.《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2001年8月16日发布。

2.《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2001年6月12日发布。

3.《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11月4日联合发布。

4. 黄光国编:《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

5 。 李维安:《公司治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 梁能主编:《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 田志龙:《经营者监督与激励———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8. 吴敬琏:《大中型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

9. 吴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10 。 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 。 蔡继明、解树江:《公司治理结构的国际比较》,载《南开经济研究》,2000(2)。

12 。 陈湘永:《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载《证券市场导报》,2000(4)。

13 。 陈晓、江东:《股权多元化、公司业绩与行业竞争性》,载《经济研究》,2000(8)。

14 。 郝继伦:《国有股权不能流通负面效应的经济分析》,载《财经问题研究》,1999(2)。

15 。 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载《经济研究》,1998(5)。

16 。 何炼成、赵增耀:《资本市场规制与公司治理模式形成———以日、美、德为例》,载《南开经济研究》,2000(11)。

17 。 黄运成:《产权控制模式和法人治理结构》,载《南开经济研究》,1997(1)。

18 。 李新春:《中国的家族制度与企业组织》,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秋季卷。

19 。 李新春:《我国经理市场发育成长的特征和问题》,载《商业经济与管理》,1997(4)。

20 。 刘伟:《公司(企业)法人产权与治理结构》,载《改革》,1994(4)。

21 。 刘小玄:《转轨经济中的企业主权模式》,载《经济研究》,1997(7)。

22 。 罗仲伟、郑江淮:《国有企业所有权控制结构的选择与调整》,载《改革》,2000(5)。

23 。 陆民仁:《人是经济升级的关键》,载《中国论坛》(台湾),1984(199)。

24 。 马连福:《公司治理模式趋同化初探》,载《南开经济研究》,2000(2)。

25 。 潘必胜:《乡镇企业中的家族经营问题》,载《中国农村观察》,1998年(1)。

26 。 芮明杰、赵春明:《外部经理市场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影响》,载《经济科学》,1997(12)。

27 。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绩效》,载《经济研究》,1999(12)。

28 。 孙早:《家族制与中国私营企业的成长》,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9(10)。

29 。 谭雪梅:《日、美、德公司股权结构的分析与启示》,载《经济文摘》,1997(4)。

30 。 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载《经济研究》,1997(1)。

31 。 汪丁丁:《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2 。 王国刚:《国有股减持透析》,载《经济管理》,2000(7)。

33 。 杨君宏、杜念中:《儒家伦理与经济发展》,台北,联经出版公司,1988.

34 。 叶银华:《家族控股集团、核心企业与报酬互动之研究———台湾与香港证券市场之比较》,载《管理评论》(台湾),1999年(18-2)。

35 。 周业安:《金融抑制对中国企业融资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载《经济研究》,1999(2)。

36 。 张红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载《经济科学》,2000(4)。

37 。 张维迎:《所有权、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载《经济研究》,1996(9)。

38 。 郑红亮:《公司治理理论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载《经济研究》,1998(10)。

39 。 朱武祥:《股票市场对非流通股比例的价格反应》,载《经济研究》,1999(5)。

40 。 周东华:《国有股减持的运作要点和业务机会》,载《亚商专题研究》,2000(4)。

41 。 奥村宏:《日本的法人资本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2 。 佩格尔斯:《日本与西方管理比较》,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43 。 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44. Berle A A JR,Means G C。 The Morden Corporate and Private Property。 New York:MacMillan,1932

45. Brickley J A,Lease R C,and Smith Jr C W。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monitoring of manager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20):267~291

46. David L,Kang,Aage B,Sorensen。 Ownership organiz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Annual Reviews,Sociology,1999(24):121~144

47. Demsetz H。 Lehn K。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ny,1995(11):1155~1177

48. Easterbrook。 Frank H。,Two agency-cost explanations of divi-dend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4(74):650-659

49. Fama,Eugene,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288~307

50. Holderness,Cliflord G。 Dennis P。 Sheehan。 The role of major-ity shareholders in publicly held corporation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317~346

51. Jensen M C,Mec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nstant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305~360

52. Jensen M,Ruback R。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3(11):5~50

53. John McConnel,Henri Servaes。 Additional Evidence on Equity Ownership and Corporate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0(27):595~612

54. Laffont,Jean-Jacques,Jean Tirole。 Privatization and Incentive。 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91(7):84~105

55. Martin K,McConnell J。 Corporate Performance,Corporate Takeovers and Management Turnover。 Journal of Finance,1991(4):23~47

56. Myeong-Hyeon Cho,Ownership Structure,Investment,and the Corporate Value:an Empirical Analysi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47):103~121

57. Pound,John。 Proxy contest and the efficiency of shareholder o-versight。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237~265

58. Randall Morck,Andrei Shleifer,Robert Vishny。 Management Ownership and Market Valua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293~315

59. Rene M,Stulz。 Managerial Control of Voting Rights:Financing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7(20):25~54

60. Shleifer A,Vishny R。 Large Shareholders and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5):461~488

61. Stulz,R,Managerial Control of Voting Rights:Financing Poli-cies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0):25~54

62. Warner。 Jerold B,Ross L,Watts,Karen H,Wruck。 Stock prices and top management chang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0):461~492

63. Weston J F。 The tender takeov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1979(11):74~82

64 。 Wruck K。 Equity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Firm Value:Evi-dence from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s。 Econometrica,1989(48):817~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