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重走长征山地
6530900000015

第15章 马尔康

现实之惑——人与自然该如何和谐共生

马尔康海拔2633米,现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阿坝州辖马尔康、金川、小金、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汶川、理县、茂县、松潘、九寨沟、黑水等13县,226个乡镇。全州面积8.4万平方公里,人口85万,现有耕地8万公顷,草场422万公顷,森林350万公顷。

阿坝州地处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上游,被国家列为两大水系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据解放初期的调查,阿坝州有林地面积300万公顷,活木蓄积量3.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12%,“座座山寨隐林中,片片土地被林护”,是当时人们对阿坝环境的真实写照。

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从1930年代起就开始研究“爱辉——腾冲线”东西部人口与资源的匹配问题,他的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无意识接受。之所以叫无意识,是这些地区的人们直到遭到自然界惩罚了,才开始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其实,在胡焕庸早期著作《中国人口之分布》中,就对这条显示东西部人口稀密关系的界线作了详尽分析,他认为在此线东南,占国土面积的36%,养活了全国96%的人口。在此线西北,全国64%的土地,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及其1/16.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比为4.26:1.

胡焕庸强调人口密度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尤其是人口和粮食生产的关系。他认为在中国8大人口区中,青藏区和蒙新区在表面上都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是,如果把人口数量同当地负载能力结合起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人口地理中,胡焕庸还注意到人口变迁问题。我国目前西北半壁人口对全国人口的比重,同1933年相比,有1.6%的提高,即从4%提高到5.6%。这显然是我国数十年来重视开发西北的结果。胡焕庸设想,青藏区人口不宜超过1000万,蒙新区不宜超出6000万。因此,他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急需推行计划生育工作,其迫切性更大于人口稠密的汉族居民地区”。

阿坝州恰恰在“胡焕庸线”以西。1935年红军过境时,这里人口不足20万,牲畜不足60万混合头,现分别是85万和近300万混合头,因此,其生态压力是严峻的。也正是我要关注的,因为从阿坝直到陕甘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不容忽视。

阿坝经济:从木头到旅游电力的转变

1935年的马尔康叫党坝。县境内的嘉绒藏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独特的嘉绒文化。作为州府,如今的马尔康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行人多穿藏袍,恍惚中你还以为到了拉萨。这里的嘉绒餐馆菜做得极好,野菜更是有特色。宾馆陈设与内地大城市没啥区别。

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财政收入不菲的州府。

阿坝林区是全国开发最早的林区之一。从1953年起,国家在阿坝州境内的米亚罗林区建立了第一个森工企业川西伐木公司。接着,数以万计的林业工人来到这里安营扎寨,到60年代,阿坝相继建立了马尔康、龙尔甲、大金、观音桥、小金、川西、黑水、毛尔盖、松潘、南坪、壤塘、雅尔珠等森工企业和大渡河、岷江两个水运处,40多年来阿坝共计向外输出木材7000多万立方米。

7000万立方米木材如果堆起来是啥模样?在马尔康阿坝州林业局,我向高级工程师周天乾提出了这一看似无理的要求,理由是“你总得让读者有个形象的概念呀。”周回答说7000万立方米的木材没法堆,“即使1万立方米也不可能堆起来。”周天乾说,如果真要将1万立方米的木材堆码起来,那将是一个长、宽、高各100米的庞然大物。

我说这仍然不形象。

周想了想,说:“那就只能打比方了。简单说来,1万立方的堆头比美国被炸垮的世贸中心还要大。7000万方,我都不敢想像那是个什么东西!”州造林科副科长欧阳勇说,阿坝地区自清以来就有森林开采,但规模不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成立了13个森工局,职工10余万,他们一条山沟一条山沟地砍伐下去,唉,那时也没环保观念,只晓得完成开采任务。”

在小金县时,我在广场饭庄吃过两顿饭,与经理刘德兴熟了,聊到小金的森林,我说小金除了夹金山外,好像没啥森林呀。刘说,“你兄弟这就在说外行话了,我在小金住了几十年,要说当初的森林里,树大得骇死人。”“我小时候就看到过直径达3米的大树,我们当地人叫它万年树,五六个人可以坐在上面打牌跳舞,美国加州著名的3000年红杉只能算它的小兄弟。这样的树汽车根本没法拉,得把它破成四五块,一块就把一个车厢塞满了!”欧阳勇也证实:“2米以上直径的大树在阿坝不少,但大多被砍了。”

周天乾认为,人对自然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不能用今天的眼光来批判昨天的行为,“第一,开采是国家下达的任务,要支援各地建设;第二,开采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今天阿坝能有这样的规模,与森林工业关系密切,13个森工局累计为国家创造利润10亿元,请注意,这是六七十年代的10亿元,多值钱!第三,由于要开采,森工局累计修路4800多公里,今天阿坝的许多公路就是在当年森工路基础上扩建的,否则,全国那么多来自驾游的人,根本无路可走。”

周坦陈,砍伐森林确实破坏了生态。早在国家禁伐令下达之前,“我们就意识到了砍伐之害。1986和1992年岷江两次大洪水,汶川和马尔康都被淹了,各地泥石流灾害频繁,我们放慢了砍伐步子,同时向上反映。现在好了,我们从砍树变成了栽树人,累计造林近15万公顷,全州森林用地已达350万公顷,岷江和大渡河上再也见不到一根漂流的木头,阿坝正成为长江黄河上游的绿色屏障。”

不靠木材,阿坝靠什么?

在州旅游局,严昌琼副局长也坦陈,“木头经济”曾为阿坝财政提供了80%以上的收入。

现在森林肯定不能再砍了,“旅游经济正在承担重要角色。”严介绍,阿坝旅游资源丰富,但1984年之前主要是接待性质,当年游客2.7万人,收入280万元,2004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变为550.52万人和39.3亿元,“这主要得益于观念的转变、九环线的开通和基础设施的完善。”

1997年九环线建成(成都——绵羊——江油——平武——九寨——松潘——茂县——成都),从此游客猛增,就连非典时期也达到320万人。再有就是九黄机场的建成,对吸引高端游客很有促进。其三是基础设施,特别是宾馆的建设,全州投入(包括引资)至少百亿元以上,现有宾馆饭庄501家,五星级2家,星级宾馆床位达6万张,总计解决了6.16万人就业。

严副局长认为,游客青睐阿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红军文化、绿色文化、土司文化、藏羌文化等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有人说,红军在阿坝走的是长征中最艰苦的路程,但沿途也是中国境内最壮丽的风光。”严介绍,下一步阿坝的思路是,建立最大的国际精品旅游区,也就是大九寨概念,通过西环线的开通,把小金、金川、黑水、红原等都纳进来,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到那时,阿坝应该成为旅游者的天堂。

阿坝经济的另一个拳头是水电业。据州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张健介绍,阿坝州境内有大小河流530余条,水量395.5亿立方,水能理论蕴藏量1933万千瓦,可开发量1300万千瓦。目前全州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396座,总装机容量达132万千瓦,年发电量60多亿度。水电工业已成为全州工业的第一支柱,全州人均装机容量1520瓦,人均发电量5984度,均高于全国、全省人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