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节能:从小事做起
6530300000062

第62章 核能应用的广阔天地

有人预言,未来的汽车不会在偏远地区因不能及时加油而“瘫痪”,一粒豌豆大小的铀块可以给它“一生”的动力;一幢大楼用不着附带一个烟尘难耐的锅炉房,一块方糖大小的核燃料,可以在它寿命期内一直为它供热……

这绝非天方夜谭。核能的开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以前难以想像的变化,而且向人们展示了神话般的美妙前景。

在美国内华达州有一个直径300多米、深100米的火山口般的大坑,这就是著名的“轿子”弹坑。它是人类轻松按动相当于10万吨TNT的核爆炸电钮,一举挖成的最大坑穴。用这种办法,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开凿、挖掘、封堵等工程,而且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国的一些地方,地下有着丰富的油页岩,这种油页岩和岩层紧紧夹在一起,根本抽不出油来,科学家想出了一种办法,他们在地下很深的地方用核炸弹炸出一口通到地面的“竖井”,往井底送入空气,再把破碎的油页岩点燃,把油液和油气抽到地面上来,于是得到了人们需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前苏联正好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用地下核爆炸封闭地下裂缝,堵塞天然气的出路,扑灭了一个油田燃烧了几天的大火,避免了更多的损失。核爆炸在地上是灾难,在地下则是功臣。

核能在舰船上的应用最先见于核潜艇。这种核动力潜艇不需要空气作助燃剂,无需浮出海面,可以在深海下连续航行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它的续航力是常规潜艇的40倍,可以在大洋里绕地球潜航十几圈而不用更换燃料。1954年,美国率先建造了世界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舡鱼”号,并第一次完成了北极冰下探险航行。以后,美国又相继建造了“飞鱼”、‘北极星”、“海神”、“三叉戟”等攻击核潜艇,其它国家也先后发展了核潜艇。核能的应用,总是在战争与和平两条轨道上同时发展。

在水上舰船方面,最早是前苏联于1959年建造的“列宁”号破冰船。这艘原子能破冰船曾创下在北极地区连续活动390天的历史最高纪录。1974年,又建成了“北极”号破冰船,它到达了前人没有到达过的北极点。美国1962年建造的“萨瓦娜”号核动力商船,仅三年就航行了45万海里,到过13个国家。现在,一些国家已有了核动力驱逐舰、核动力巡洋舰、万吨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核能在海洋中的优势和威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像人们利用太阳能而创造了太阳能电池一样,核能被开发出来以后,核电池便应运而生,并以它特有的优势独领风骚。

核电池是人们用半导体换能器把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热能转变为电能制成的。这些用来制造核电池的放射性物质,衰变期长,放出的能量大,如1克镭在衰变中放出的能量,比1克木柴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大60多万倍,其衰变期为1万年。因此核电池的能量大,体积小,可以长时间使用,不受温度、压力、磁场等的变化影响,可靠性强。

由于核电池有这些优点,它首先被用于宇宙空间探测和航空航天事业上。1961年,美国第一次在人造卫星上使用核电池为无线电发报机供电,开辟了核能在空间领域应用的道路,以后便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和各种空间探测器上普遍地应用起来。

心脏病曾困扰着许多医生和病人。心脏起搏器发明后,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然而,更换同起搏器一起植入人体内的汞电池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一般二至三年,病人就要被打开胸腔,更换一次电池,痛苦是可想而知的。1970年,两个法国医生为一名老妇人安置了第一台最少可使用10年的核能心脏起搏器,免除了这位患者更换电池的痛苦。现在,世界上已有成百上千人使用了这种带核电池的起搏器,重新走上了学习和工作岗位。

核能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成为一门集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技术与医学的新学科——核医学。它在早期诊断、成像诊断、放射治癌等方面都涌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成果。

在当代著名的“绿色革命”中,核能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经过核能辐射的粮食和食品,可以有效地减少霉菌的侵害;利用核能辐射,还可以改良品种,使农作物具有高产、早熟、抗倒伏、抗病害、高蛋白含量等优良性状。印度曾经引进一种墨西哥培育的高产的索诺拉小麦,但它的颜色不受印度人的欢迎,如果进行遗传培植来变异,得用十几年时间。印度采用了核辐射技术,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培育出了琥珀色的品种,他们称之为“莎巴蒂·索诺拉”小麦。

除此之外,核能在检测技术、示踪技术、活化分析、材料加工以至生命科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核能技术作为20世纪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虽然才发展了半个世纪,但已显示了它的巨大生命力。它的发展将有着更加辉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