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元帅韬略: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元帅
6529000000016

第16章 打破神话赢得莫斯科会战

1941年10月上旬,德军知道列宁格勒是攻不下的。于是,集中了100多万人、1700多辆坦克和1900门大炮,在空军掩护下,又对莫斯科发动了猛攻。

这是一场关系苏联生死存亡的大战。斯大林又一次将指挥棒交给了朱可夫。

10月10日,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电话,正式通知他,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他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最后,斯大林以命令的口吻在电话中大声说:“赶快把一切都抓紧干吧!”

很快,朱可夫就接到最高统帅部于1941年10月10日17时发布的命令:

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为西方方面军;任命朱可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任命科涅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任命布尔加宁同志、霍赫洛夫同志和克鲁格洛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朱可夫同志于1941年10月11日18时开始指挥西方方面军;撤销预备队方面军指挥机关,用以补充西方方面军和莫斯科战线的预备队。

接到命令后,朱可夫立即出发去西方方面军司令部。该方面军司令部临时设在几个帐篷内,朱可夫走进帐篷后立即投入了战役的组织工作。熟悉朱可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意志坚强、处事果断、具有杰出才干和天赋的人,也是一个要求严格、持之以恒、目标明确的人。所有这些品质对于一个精明强干的军事首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莫斯科会战最激烈的日子里,正是由于朱可夫许多优秀的个性品质,才使他在国家与民族的危难时刻,挑起了挽救莫斯科和整个国家的千斤重担,能够组织起保卫莫斯科的有效防御。

朱可夫以他特有的充沛精力和工作效率,开始实施这新的使命。他通过实地考察军情,制订了一系列战略方针:在莫斯科正西方向建立一条牢固的防御带;加大纵深防御,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随时听候调动;组织有效的地面和空中侦察,以加强对方面军各部队的指挥;安排好军队的物资保障;增强战士们必胜的信心。

最让朱可夫头疼的问题是兵力不足,现有的部队根本无法有效地驻守莫扎伊斯克防线。最高统帅部竭尽全力从其他地方调集了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个炮兵团,以解燃眉之急。

与此同时,莫斯科几十万居民不分昼夜地构筑保卫首都的防御工事。他们修筑了72000米长的防坦克壕、近90000米长的峭壁和断崖,设置了50000多米长的障碍物地带,挖掘了近12万米的战壕和交通壕。这些用居民双手挖出的300多万立方米土石,建立起一个蔚为壮观的环形防御圈。

前线的苏军官兵知道,全国人民都在为保卫莫斯科作最大的支援,这种军民同仇敌忾的团结精神,是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鼓舞力量和坚强支柱。

11月上半月,苏德军队双方都做了新的调整和补充,莫斯科附近一场更大规模的生死决斗即将开始。

11月15日清晨,德军从北面、南面、西面对莫斯科发起了猛攻。德军的总的战役计划是:第九集团军牵制加里宁方面军并进攻克林,从北面包围莫斯科;第二集团军牵制西南方面军并占领图拉,从南面包围莫斯科;第四集团军在西面消灭莫斯科附近的苏军。然后从南、北包抄,在莫斯科以东会师并完成包围,最后几个集团军同时配合,正面进攻,一举占领莫斯科。

在11月16日以后的几天里,莫斯科形势极其危险,德军不顾一切动用强大进攻力量,用坦克开路,对苏军实施沉重的打击,苏军的兵力显得非常薄弱。

虽然在前几天残酷的战斗中,苏军损失惨重,但他们却以顽强的抵抗阻止了德军向莫斯科的推进。在德军方面,虽然战线向前推进了,但是种种不祥之兆却弥漫在军队中。连续作战的疲惫和日渐寒冷的天气成为德军面临的两个大敌。

最让德国士兵不安的是,由于战线过长,使得补给品奇缺,尤其是冬装非常缺少。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里,德军士兵只穿单薄的军服,冻得瑟瑟发抖,浑身僵硬。

从11月中旬起,其他战区的苏军相继展开了一些反攻,牵制了德军的兵力,支援了莫斯科方面的防御战。然而,虽然德军进攻受阻,但是对莫斯科的威胁仍未减轻。德军继续缓慢地向前推进,日益逼近莫斯科。

苏军最高统帅部经过仔细的分析,通过了朱可夫的反攻计划。在苏军大反攻前夕,苏德双方在莫斯科附近的兵力情况并不利于苏军:苏军有110万人、7652门大炮、774辆坦克、1000架飞机;德军共有170万人、13000门大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

但朱可夫分析,德军人数虽多,可战线拉得过长,两翼的突击部队相距200千米,兵力分散。而苏军兵力则比较集中,可以集中局部地区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1941年12月6日早晨,朱可夫的西方方面军从莫斯科南、北两面开始了反攻,几乎在同一时期,友邻方面军积极配合,苏德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战斗。经过10天的激烈较量,使已经削弱和极度疲惫的德军遭受重大损失,他们不得不在苏军压力下节节败退。

希特勒得知德军败退的消息后大发雷霆,歇斯底里地禁止前线部队继续后退,并答应补充部队。然而在苏军英勇无畏的进攻下,至12月底,德军已经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了。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遭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它打破了希特勒“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斗志。

在此之后,德军的有生力量大大削弱,它在世界各地的侵略战争也终于开始走下坡路了。而苏军却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士气高昂。

朱可夫作为拯救莫斯科的英雄,在这场举世闻名的战役中名声大振,被斯大林称为“胜利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