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经济:战略、调控与改革
6527700000028

第28章 四、我国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配置及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调节外部失衡、实现对内、对外同时均衡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框架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以便建立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和相应政策组合。

(一)把实现内部、外部同时均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

要充分认识到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迅速转变的重大变化,以及由此对宏观经济管理体系转变产生的客观需求。封闭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高的经济增长率、低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在开放经济中,国际收支平衡是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以及就业同样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目的是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总体目标: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就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排序中,我们过去比较重视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目标,不仅对就业等社会发展目标重视不够,也由于过分注重国内问题和内部均衡,对国际收支和对外均衡问题同样重视不够,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甚至没有进入宏观政策的目标体系,并由此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探索适应改革开放新阶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既要重视内部均衡,又要重视对外均衡。从内部均衡的角度来看,把就业目标提高到与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同样重要的位置来;从外部均衡的角度来看,需要把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提到同样重要的位置。在我国现阶段内外经济失衡严重的情况下,要把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放到比较优先的位置。

(二)按照开放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要求有效配置政策工具

资本项目有限管制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现阶段配置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给定前提和约束条件。按照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配置原理,同时实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的目标,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和支出转移政策(汇率政策、贸易政策等影响贸易的政策)工具。因此,解决我国现阶段的内外失衡问题,要发挥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主导作用,做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分工配合的小文章,同时要注意发挥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辅助作用,做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的大文章,充分发挥经济手段的应有作用。可以以货币政策、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促进内部均衡。

1.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工配合的主导作用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可以用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开放条件下实现内部与外部同时均衡,与我们过去习惯的实现相对封闭条件下的内部均衡有所不同,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有可能存在冲突。对于实现内部均衡目标,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我们往往实行方向相同、目标相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齐抓共管。如1988年的财政、货币“双紧”政策和1993年以来的财政、货币“适度从紧”政策。但在目前面临内外同时失衡、且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有可能存在冲突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需要适当分工,发挥分工协作的配合作用。要按照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配置规则,对应每个政策目标至少要有一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对于同一政策目标,可以由不同的政策工具齐抓共管。但同一政策工具,只能用于完全单一政策目标,不能身兼数职,否则将发生“米德”冲突。

(2)发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实现内部、外部同时均衡中的主导作用。按照有效市场分类法则,在内外失衡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该将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任务指派给财政政策,将实现外部均衡目标的任务指派给货币政策。因此,为了实现内部和外部同时均衡,原则上应该实行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外部均衡政策和以财政政策为主的内部均衡政策。

2.有效发挥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辅助作用

(1)发挥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在实现外部均衡方面对货币政策的辅助作用。1998年以来实行的以出口退税为主的出口导向贸易政策和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低估的汇率政策,是导致我国现阶段外部失衡的比较明显的长期诱因。从理论上来说,贸易政策尤其是限制性贸易政策对产出和就业基本没有作用,但在纠正国际收支失衡方面具有一定效果。虽然实现外部均衡的任务指派给了货币政策,但考虑到资本不完全流动和管理浮动汇率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弱有效性,需要其他政策的配合,以便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贸易政策无疑是首选的辅助政策。与此同时,在管理浮动条件下,汇率政策也可以成为非常情况下可以动用的政策工具。如果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的作用不足以改变外部严重失衡情况,必要时可以考虑动用汇率政策,即采取一次性升值或贬值方法。

(2)发挥产业政策在实现内部均衡方面对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虽然财政政策在资本不完全流动和管理浮动汇率条件下是有效的,但考虑到我国总量问题与结构问题并存、交织的情况,财政政策在实行内部均衡方面的作用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打折扣。作为促进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产业政策,与生产能力和供给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供给管理的手段完成总量和结构调整目标。为了配合财政政策,可以发挥产业政策的辅助作用。

(四)我国通胀与顺差并存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分工及与其他政策配合

1.国际收支失衡类型与通货膨胀不同组合及细化的财政、货币政策工具

按照蒙代尔基于有效市场划分的指派法则(参见表5的区域3情形),在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情况下,理论上应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组合,以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以扩张性货币政策调节国际收支顺差。但如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蒙代尔指派法则,还是蒙代尔—弗莱明模型,都是框架性的基本分析,过于抽象和原则。要在现实宏观经济政策中加以运用,一方面需要对失衡的原因和类型进行必要的区分,另一方面需要对财政、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的具体工具进行区别,从而寻求在细致划分基础上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的具体分工与有效配合。

(1)国际收支失衡类型与通货膨胀不同组合。从理论上来说,由于引致失衡的原因不同,国际收支失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内需原因导致进口增加或减少,经常项目出现顺差或逆差,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二是外部需求因素导致出口增加或减少,经常项目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三是贸易政策导致经常项目从而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或逆差;四是国内外利率差引起资本项目从而国际收支顺差或逆差;五是由于汇率低估,以致形成本国货币汇率升值预期。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导致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优势和包括出口退税政策在内的出口导向政策。导致资本项目顺差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强劲增长及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国际投资者普遍看好我国经济,外商直接投资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调整相对滞后,导致外部对人民币汇率形成了比较强的升值预期,并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一再强化,致使投机性的国际游资以各种方式大量进入我国,推高资本项目顺差。另外,我国利率与国外利率水平之间的差距,也在短期均衡的意义上对国际收支尤其是资本项目顺差造成一定影响。一般来说,通货膨胀可以划分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供给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和输入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属于供给推进型通货膨胀的特殊类型,而结构性通货膨胀也可以分解为需求拉动和供给推进型。因此,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和供给推进型通货膨胀是通货膨胀的基本类型。根据国际收支顺差的不同类型和通货膨胀的不同类型,可以进行6种不同的基本组合。

(2)针对顺差与通货膨胀的不同类型细化的财政、货币、贸易政策工具。

按照政策作用的独立性,可以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等基本政策工具进行进一步细化,分解成不同的具体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可以细化为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可以细化为价格工具——利率政策(包括存款利率政策、贷款利率政策)、数量工具——信贷政策(包括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从政策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角度来看,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支出政策与信贷政策组合,必要时搭配紧缩性贷款利率政策。对供给推进型通货膨胀,可采取扩张性税收政策(减税)、财政支出政策根据需要采取中性或紧缩性姿态、必要时配以扩张性信贷和贷款利率政策。对贸易政策导致的经常项目顺差,可采取紧缩性贸易政策(减少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为了防止利率差加剧顺差,可以采取中性存款利率政策(利率不变)。对利率差别导致的资本项目顺差,可以采取扩张性存款利率政策(降低利率)。对汇率低估导致的资本项目顺差,可采取紧缩性汇率政策(升值),同时配以中性存款利率政策(利率不变)。根据顺差与通货膨胀的不同组合,可以对政策工具有针对性地进行组合,以实现特定政策目标。

2.通货膨胀与不同类型贸易顺差并存情况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分工

(1)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导致的顺差与通货膨胀组合下的政策分工。如所示,导致顺差的贸易政策及汇率低估均使BP曲线向右移动至BP′,通货膨胀及汇率低估使IS曲线右移至IS′,新的BP′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M点。在顺差、汇率低估及通货膨胀情况下,要使经济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可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有三种:一是仅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右移至M点。此时,内外均衡同时实现,同期初相比,通货膨胀加剧,产出增加;二是仅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曲线左移至LM曲线与BP′曲线的交点Q,此时,内外均衡同时实现,同期初相比,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产出减少;三是同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及扩张性货币政策,使IS′左移至IS”,LM右移至LM,两条曲线同BP′相交于P点。此时,内外均衡同时实现,同期初相比,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产出减少。通货膨胀抑制幅度及产出减少幅度均小于第二种情形。

(2)利率导致顺差与通货膨胀组合下的政策分工。如所示,通货膨胀使IS曲线向右移动至IS′,利率提高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在中央银行对冲机制下,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促使LM曲线右移至LM′,国际资本流入同时造成汇率降低,BP曲线左移至BP′,在利率升高幅度适当的情况下,三条移动后的曲线存在相交于一点的可能,如O′点,在该点上,国内外均衡同时实现。因此,只要利率提高幅度适当,内外均衡能够自动实现。

3.未来宏观经济内外失衡的可能方向与备选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由于我国政策紧缩的作用,加上世界经济减速等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在逐步回落,应该说大方向属于政策引导的合意调整。但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冲击超过预期,加上其他因素,下一步我国既存在出现国际收支逆差、通货膨胀,也存在出现经济减速、国际收支顺差的可能性。但无论出现那种情况,由于均属内外均衡非冲突区域,政策组合相对比较容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采取同一姿态,或同时进行紧缩、或同时进行扩张。

如果出现通货膨胀继续,而经济迅速减速的所谓“滞胀”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格局,则对政策组合构成比较大的挑战。为了解决顺差问题紧缩性贸易政策不能动摇,必要时可以采用汇率政策。问题是在通货膨胀和减速之间出现的政策取向冲突,需要对财政、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进一步细化分工。可继续用财政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用货币政策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和减速问题:利率政策可从中性改为扩张性,在解决国际收支顺差的同时,刺激经济增长速度回升;同时可实行扩张性信贷政策,以利经济增长回升,防止大起大落。

(五)宏观经济政策分工配合要求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机制性协调

由于开放宏观经济条件下调控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要求在政策工具之间进行必要的分工。为了实现不同政策工具之间的分工配合和政策组合作用的最优化,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之间需要统筹协调、分工协作,建立制度化的协调机制。

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协调合作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意见,并同时分别从政策需求和政策供给的角度讨论政策组合和不同政策工具的分工。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综合统筹部门和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主管部门。工具主管部门包括主导政策主管部门和辅助政策主管部门,主导政策工具主管部门主要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主管部门以及规划和投资主管部门等,辅助政策工具主管部门包括相关的产业、贸易主管部门和有关监管机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协调机制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综合统筹部门和主导政策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是主要和核心协调机制,可以称之为协调机制Ⅰ——“1 2”协调机制。第二层次为综合统筹部门、主导政策主管部门与辅助政策工具主管部门的协调机制,可以称之为协调机制Ⅱ——即“3 X”协调机制,是对“1 2”核心机制的补充。

宏观经济政策综合统筹部门是协调机制的协调人或召集人,主要负责综合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总体需求预案,在与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基础上进行政策分工和统筹协调。宏观经济政策主导工具主管部门,主要负责根据宏观调控的总体需要和主管的政策工具的分工需求,从政策供给及可行性角度提出政策措施预案,同与会各方进行讨论协商,并负责政策工具的相关决策和具体执行。辅助政策工具主管部门主要从对政策工具的需求以及特定政策工具的可能影响等方面反馈意见,供综合统筹部门和主导工具主管部门决策与协商参考。

参考资料

1.王广谦:《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进展与述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王胜、邹恒甫:《“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发展综述》,载于《金融研究》2006第1期。

3.世界银行:《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多恩布什、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米德:《国际经济政策理论》第一卷《国际收支》,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6.许文斌:《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政策组合探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2006年12月7日。

7.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陈彪如:《国际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9.易刚:《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载于《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

10.易刚:《汇率制度的选择》,载于《金融研究》2000年第9期。

1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姜波克等著:《开放经济下的宏观金融管理》第四卷《开放经济下的政策搭配》,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曹勇:《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搭配》,载于《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2月。

14.黄余送、梅鹏军:《开放条件下大国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分析》,载于《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年第1期。

15.蒙代尔:《蒙代尔经济学文集》(第三卷)《国际宏观经济模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