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男孩心 女孩心:中学生心理咨询热线的报告
6517900000006

第6章 心情自控台:谁来主宰你的人生

男孩:我情绪好像有个“发病期”

人的情绪会有发病期?一个中学生在给我的来信中这样说——

马老师:

您好!我有个情绪上的难题,想请您帮忙。我的情绪好像有个“发病期”,每隔一段时间,情绪就莫名其妙地低落,整天闷闷不乐,不愿理睬别人,没心思做事。我感到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学习,可又无能为力。您能帮助我分析一下原因吗?我该怎么办呢?

情绪发病的中学生 小光

在心理咨询中时常碰到不少男孩女孩跟我倾诉这种情绪上的烦恼,以为自己出了什么心理问题。在给小柳的回信中我又一次做了下面的分析——

小光同学:

你好!

其实你提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别人也有过与你类似的体验,只不过你的体验明显一些罢了。你不必把它放在心上,这很重要。因为,许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自己过分地敏感关注而形成的心结。往往你不在意了,心理上的这种体验就轻多了。

你说的这种情绪周期性变化不是病,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人的情绪同智力、体力一样具有周期性。奥地利的一位心理学家首先发现,人的情绪高低波动以28天为一周期,遵循着临界日——高潮期——临界田一一低潮期——临界日——高潮期的规律,循环往复。体力、智力也有大致如此的情形,三者相互影响。高潮期表现为:精力旺盛,不易得病;情绪高涨,乐观积极;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低潮期表现为:耐力下降,容易疲劳;心情烦躁,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记忆减退。从一个人降生那天起,这种周期性就如同一只无形的时钟一样,制约着人体,演奏着经久不息的生命进行曲。所以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生物钟现象。既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你就不必担心和忧愁了。

我们再谈谈如何对待。一是对自己的情绪低潮期的到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因缺乏准备而感到困惑、不安。一般而言,这种周期性变化对学习、生活没有很大的影响,不必为之担惊受怕。二是当感到自己正处于低潮时,可以有意识地回避一些容易使情绪低落的事件,或者暂时放一放那些困扰自己的难题。三是发挥主观意志的作用,做情绪的主人。有的人容易受情绪左右,甘当它的奴隶,不想也不能自控;有的人则能主宰自己,以理智战胜情绪。所以说情绪的波动不能只怪周期性,也要看人对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当然,做情绪的主人不只是压抑情绪,可以适当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比如,在适当的地方和适当的时间闹一闹,喊一喊,擂擂墙,跺跺脚,甚至痛痛快快笑一场。……雨过天晴,你会发现世界还是那么美。

总之,周期性是情绪活动客观的正常的现象,不必为之烦恼。因为你完全能够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

祝你每天都有好心情!

你的大朋友 马志国

有了白发的女孩,换个角度看困难

这个女孩的来信讲述了一个让人十分同情的故事——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个中学生。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靠软弱的母亲维持这个贫困的家。每当看到母亲疲惫不堪的样子,我就想帮帮她。从那时起,我就拼命地干家务。但是毕竟我还是个孩子。每当看到同龄人有父母陪着,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读完小学后,母亲不让我再读书了。经过我再三的恳求,她才勉强答应了。现在我读初三了。学习虽然学习紧张,但是上课却听不进去,脑子里一片空白。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我感到非常苦恼。随着时间的推移,使我觉得生活只有痛苦,没有欢乐,每天心事重重,有时我竟想到了死。可能就是这个原因,让我有了白头发。老天为什么总是这样折磨我。马老师,我该怎么办?恳请您能够帮帮我,衷心期待着您的回答。

学生 郑淑芬

我知道单是同情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帮他找到属于自己的阳光。于是,我回信写道——

淑芬同学:

你好!

马老师很同情你的遭遇,也为你是个懂事的女孩而高兴。你懂得母亲的不易,你理解家庭的困难,你具有求知的热情:你是个好女孩。好女孩遇到了不幸的遭遇,怎么办?马老师以为你最需要的是换个角度看待自己的遭遇。如果你换了角度,你就至少会有如下的收获。

一是你会感受到自己原来也是幸福的。马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要买一双鞋子,妈妈带他几乎走了所有的商店,也没有选中他中意的一双鞋!于是他痛苦万分。这时,有人劝孩子的妈妈说,别再带他去商店了,带他去看看那些没有脚的人吧!我想你会读懂这个故事。其实,人的幸福就在人的心里。凡事就看你怎么看怎么感受了。应该说你的遭遇是不幸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看,你也是幸福的。你的家境虽然不好,但是,想想那些没有手脚看不见听不见的身体残疾的孩子,你不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吗?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孩子,你不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吗?想想那些至今还不能走进学校的孩子,你不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吗?而我们说的那些不幸的孩子,并非过去的故事,而是今天的现实呀!而你却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体,有关心你的爸爸妈妈,有属于你的学校和教室,有和你生活在一起的老师和同学。所以,马老师以为你应该学会换个角度,去学会感受属于自己的幸福。当你感到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时,你就会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你就会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幸福。

二是你会感到困难能成为你的朋友。你们的课本上不是有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再读读上面的“天将降大任与是人也,必先……”,想想古往今来的那么多在苦难中造就了自己成功的人生的人们,特别是想想当代的那些和你同龄或曾经同龄的残疾少年顽强的拼搏之路成功之路,你就会对面前的困难有一番新的认识。马老师的一本新书就叫《坚强的意志哪里来》。我在书中告诉青少年朋友,意志铸造生活的强者,而没有困难,就没有人的意志。我们不必去刻意寻找困难,我们也不必诅咒困难。是困难磨炼了意志,是意志铸造了成功。困难本身并不可怕。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生活之路上是否有困难,而在于是否正视和克服困难。英国的托·富勒有句名言说:“所有的事情在变得容易以前都是困难的。”只要努力顽强地迎难而上,困难就会给你铺一条成功之路。“自古英雄多磨难”,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困难是帮助人成为强者的最好的朋友。想到此,你还有什么理由抱怨自己的朋友?你应该感谢困难会帮你走上强者之路走上成功之路啊!

至于你的头发,具体情况不知是怎样的。经常有人年少时有白头发,这叫“少白头”。谚语说,“少白头,有人求”。至少这说明少白头没什么大问题。而且,通常少白头还会在变黑。如果是较重,你也可以看看医生。再说,如果你的心态调整好了,也会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头发也会更好的。

马老师相信,现在你的心情已经好多了。你再把上面的话好好想一想,你心中的天空会更明朗,更开阔,更是一片艳阳天。好,从现在起,满怀信心地迎难而上吧,一切美好的未来都在你自己的手上了。

你的大朋友 马志国

中秋之夜,想家的男孩好痛苦

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晚上7点多钟了,一个高三男孩急急地敲开心理咨询室的门:“老师,我有件急事想请您帮忙。”

看他一脸的焦急和痛苦,我有意缓解气氛:“好啊,中秋之夜有事能想到我,我很高兴。说说看,我能帮你什么?”

“就是这中秋之夜让我痛苦。我特别想家,我想回家。”

“这是你自己的事呀,为什么要找我?”

“是这样,我是外地人,暑假开学后刚刚来这里插班读书的,人地两生,整天想家。今天是中秋节,就更想家了。我在原来的城市读书是什么也不怕的,感觉挺棒的。”他讲述了不少他认为挺棒的事之后接着说,“可是在这里我很不习惯。我刚刚给妈妈打了电话,诉说我的想家之情。妈妈劝我也不管事。刚才我已经准备好了打的回家,可又怕老师批评,不知怎么办才好。就想起了您。您说我现在该不该打的走?”

我感到这个男孩虽然挺软弱,他心中的另一个自我却也在和自己的软弱斗。重要的不是帮他决定回不回家,而是帮他能不能像个男子汉斗过自己的软弱。

于是我说道:“我看不出你原来有多棒。你至少已经18岁,来这里读书肯定也是你自己同意的。一个自己同意的事都不能坚持做下去的男孩,一个离不开家的男孩,谁能相信他有多棒。难道你没想到妈妈接到你的电话会怎样地一面为你担忧一面感到失望:快20的人了连想家这一关都过不了,将来可如何是好?在中秋之夜给父母平添这些忧虑,你怎么还能说自己是个多棒的男孩?不想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可是离不开家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成为男子汉啊。”

男孩低头不语了。我知道他正在和自己斗争。片刻以后,我说:“心理咨询老师就是这样,常常不愿帮人拿主意。是不是要打的回家看来还是得自己拿主意了。”

“现在我就去打电话,告诉妈妈放心,我能在这里过一个中秋之夜。谢谢您。”男孩脸上没有了焦急和痛苦。

我心里也笑了,为他找到了一点男子汉的感觉而欣慰。其实,我一直认为孩子们在心灵深处是拒绝软弱而选择刚强的。只是常常需要成人为他们精神的成长多帮点忙,少添点乱。这样,少男少女朋友们就会多一些战胜自我主宰自我的信心和能力。

面对父母的争吵,你怎样营造家庭的温馨

一天,一个神情抑郁的女孩走进心理咨询室。她犹豫再三,终于鼓起勇气说:“老师,您懂心理学,您说我该怎么办?”

职业的敏感使我察觉到她的心灵一定需要扶助:“有什么难处?老师帮你想办法。”

伴着泪水她倾诉了心中的痛苦:“不知道为什么,我父母经常吵架,我是在他们的吵闹声中长大的。昨天他们又吵了起来,吵得很凶,妈妈嚎啕大哭,爸爸砸坏了很多东西。我一言不发地坐在角落里,心里痛苦极了。他们虽然是爱我的,可我却有点恨他们,有时甚至想离开这个家。是这个家让我形成了消极、抑郁、孤僻的性格,我对生活几乎失去了信心……”

听着她的诉说,类似的镜头一幕幕在我脑海中闪过。时常有少年朋友向我诉说这种苦恼。在一次调查中,对“最想说给爸爸妈妈的心里话”一项,很多同学的回答都是“希望爸爸妈妈不要总吵架”,“我们希望有一个温馨的家”。是啊,人人都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孩子们更是如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父母的应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我表示了这样的意思。

“非常感谢您能理解我们,能帮我们劝说我们的父母。”女孩听了我上面的意思赞许地说。

“可是,”我话锋一转,“现在我想跟你说,作为正在长大的中学生,也该尝试去理解父母。”

女孩认真地听着,我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为父母,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家庭角度,自然都是不吵架为好。但是,父母也是人,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在孩子面前无法表现得总是那么完美。这正如你们同学之间也难免会发生冲突难免会吵架一样。不错,只有相亲相爱的人才会结为夫妻,可相亲相爱的人也同样会有矛盾,有冲突。而且,由于诸多的对于你们也许是说也说不清的原因,夫妻之间会有许多的不和谐。再有,由于夫妻是一家人,彼此之间不可能如与外人打交道一样有那么多讲究,冲突矛盾便容易以激烈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便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总是吵架的缘由。

听了我上面的话,女孩表示理解:“您说的很对,我们应当学着理解父母。可面对父母的争吵,我该怎么办呢?”

“对,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顺势说,“对温馨的家庭,你不能只是渴望,还应该积极主动地跟父母一起来营造。”

随后,我给女孩提了以下建议:

——不做裁判员。成人之间的有些事,的确常常是“说也说不清楚”。作为孩子,一般不宜做那个难做的裁判员。你只要记着爸爸妈妈是爱你的就够了。

——当一名和平的使者。以可行的方式,平时促使父母有机会沟通感情,父母会在意你这位和平使者的“工作”的。

——机智回避。比如早晨,父母“战火”要“燃烧”起来,你该上学就背起书包走你的。晚上回来,说不定就会看到父母的笑脸呢。

——借助“权威”。你走不开,劝不好,而“战火”又要升级时,你可以请来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老人的面子常常可以让父母休战。

——献上自己的爱心。当父母的“战火”平息后,你给流泪的妈妈递上一条毛巾,给愁苦的爸爸搬过一把椅子。亲情所至,父母的心中定会涌起理性的柔情。

——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感受,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让爸爸妈妈知道,他们一定会以加倍的爱来抚慰你受伤的心,你的家必会又多几分温馨。遗憾的是父母常常没有机会听到孩子的心声。所以,你适时地跟爸爸妈妈倾诉他们吵架给你带来的苦痛,也许正是你营造温馨的家的最好行动呢!

听到这里,女孩脸上露出了笑容,说:“我懂了,我会以实际行动为我的家增添一分温馨。”

失眠,我恨透了你

失眠真是一件烦人的事。你看——

马老师:

您好!

我是我们省重点中学的女孩。虽然在激烈的竞争中总能稳居前几名,有时候也觉得累得喘不过气来,可又不敢放松。到毕业班后,我开始失眠,胡思乱想,白天就没有精神,上课眼皮总想粘在一块儿。我真怕因此而影响学习,晚上就着急地警告自己:别想了,快睡吧!可越着急越糟糕,越怕就越睡不着。别人和报上介绍的许多治疗失眠的方法都试过了,也吃过药,都不大管用。放假时我却能安然入睡。我的学习应该是一流的,决不能让失眠影响它!失眠,真可恶,我恨透了你!我该怎么办?马老师,救救我吧!为我想出一个治疗失眠的好办法!

一个最怕失眠的女孩 高峰

心理咨询中时常有男孩女孩诉说这样的痛苦。但愿我的回信对所有为失眠而痛苦的朋友有所帮助——

高峰同学:

你好!

首先马老师想告诉你,失眠最喜欢吓唬怕它的人。你只要不怕它,你就会照样每晚做个好梦的。

所谓失眠,常常是自己夸大了主观感觉,觉得没睡好觉第二天就没精神。心理学上有个‘主观失眠’的说法就是指的这种情况。其实,通常情况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使人能够保证起码的睡眠,闹失眠的人,常常是把不睡的时间的感觉夸大了。靠吃药也许可以让人睡觉,但一般说靠吃药是不能治好失眠的。当人一旦用药时,就容易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我是失眠的人,要靠吃药才能入睡。结果哪天不吃药躺在床上心里就会这样想:我今天会睡不着觉。于是呢,就果真睡不着觉了。所以,除了特殊的暂时需要外,一般不用药物治疗失眠。因为某些偶然原因而有几天睡不好觉是自然而正常的。可是你一旦用药,在给自己贴了一个‘失眠者’的标签。于是,你就真成了失眠者了。人常常是先给自己贴一个“失眠”的标签之后才失眠的。失眠这东西就是这样,你越怕它,它越吓唬你;如果你不在乎它了,它反倒就自觉没趣缩回去了。你领会这个意思吗?

你为什么那么拿失眠当回事?关键是在学习上自己和自己“较劲”的结果。“我的学习应该是一流的,决不能让失眠影响它!”这种心态正是使你成为“失眠者”的病根。其实,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别人为什么不能尝尝前几名的滋味?只要努力了就是成功。学习应该拼搏向上。但不是非要和别人较劲。和别人较劲就是和自己较劲。你现在不是已经吃了不少这样的亏了吗?你只要在学习上找到点平常心,平平静静,自自然然,你差不多就能与失眠告别。想想是吗?

以上说的可以叫做“认知调节法”,重在用心领悟。后面再介绍两个具体方法:

一是丰富活动法。你别让那个“前几名”捆住你的手脚,你应该丰富日常的活动内容,特别是增加一些文体活动。这样一来转移了自己对失眠的注意,二来调节了神经活动,从而有助于睡眠。

二是欲擒故纵法。失眠的人常常这样:一到睡眠时间就硬性地躺在床上,强迫自己入睡,心里总想着怎么才能睡着,唯恐睡不好。只要你这样想,灵得很,你准睡不着。如果转念一想:睡好睡不好,无所谓,由它去。困就睡,不困就随便做点事什么的。躺在床上睡得着就睡,睡不着就随便翻点书什么的,只是别看小说一类。反正睡好睡不好不碍什么事。结果呢?人睡反倒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总想怎样才能入睡,实际是刺激了大脑,而把这念头扔掉,欲擒故纵随它去,大脑反而平静了。于是人无意之间就进入了梦乡。这和你的故意地去幻想是不同的。你的故意幻想还是直指入睡这一目的的,而欲擒故纵是不管它入睡不入睡,随便。

最后我还是要说,只要你对学习有了平常心,只要你对失眠不再当回事,不久,每晚就能睡个好觉了,就能做个好梦了。到时候,马老师可以听到你的好消息吗?

你的大朋友 马志国

弯弯腰,你就会捡起收获

这天,又一个男孩跟我诉说自己的一种真实的痛苦:“马老师,我一直有自己的理想,总是想作出点成绩,可是到头来怎么总是没有收获呢?您说这是怎么回事?”

我给他先讲了这样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耶稣带着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个破烂的马蹄铁。耶稣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就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来三文钱,并用这三文钱买了十七八颗樱桃。出了城,二人继续赶路,走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这时,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戗,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调出一颗。彼得一见樱桃,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最后,耶稣笑笑对彼得说:“要是你刚才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也许故事离我们太遥远,他陷入久久的沉思。于是,我又会讲一个离我们很近的故事——

农民正在田间为庄稼锄草,浇水,施肥。一个懒汉也来到田间,坐在田边想:这活多费劲,不干,已经长起来的庄稼还能没收成?于是,他回家睡觉了。一天这样,两天这样,后来他干脆不去田里了。到了秋收的时候,他只收到了一点点粮食。秋去冬来,冬过春到,他早就没粮食可吃了。他只好去捡,去讨,四处奔走,四处弯腰……

故事讲到这里的时候,男孩开始有所领悟。

我趁机话锋一转:“都说少年壮志。是啊,哪一个少年朋友不是壮志凌云?但是,又有那么一些少年朋友总是壮志难酬,学习生活总是难以品尝到收获的快乐:学业上总是拿不出满意的成绩,体育上总是练不出一身硬功夫,人格上总是扔不掉一些坏毛病。”

“这是为什么呢?”男孩问道。

“原因也许很多。”我说,“但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些同学往往不屑于及时做好该做的每一件小事:不肯认真上好一堂课,完成好一个练习题;不肯认真地坚持跑好一次步,做好一次操;不肯认真地做一件好事,改掉一个坏习惯。结果是空留壮志,很少有收获的快乐。你看是这样吗?”

男孩表示理解:“您说的不错,我就是这样。”

我继续说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至江海。’生活中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心中的凌云壮志,也是由一点一点小事积累才得以实现的。人生少年时,谁甘居人后?那么我们就该从小事做起,及时地认真地做好我们每时每刻该做的每一件小事。只要该弯腰的时候弯弯腰,最终就会捡起可喜的人生收获。你说呢?”

“我会记住您的忠告。”男孩挺起了胸。

矮个女孩,勇敢地扔掉自卑

又是一个远方的女孩向我倾诉她心中的苦恼——

马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中学生。因为我长得很胖,也很矮,不足一米五,我的心一直被自卑感缠绕着。可我很会伪装,我心里想什么,从来不和任何人说。久而久之,我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很想找一个人来谈心,但是我不相信任何人。孤独,寂寞,空虚,恐惧,整个占领了我,我就像一个废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精力。我害怕以后的人生。马老师,我怎样才能摆脱这种心理负担?我该怎么办?

一个苦恼的女孩 小玉

我不能让她身体一下子长高,但我想帮她精神不再矮小。我给她回信说——

小玉同学:

你好!马老师很理解你的心情,马老师请你先听听一位过来人的故事——

我曾经也是一位相当自卑的人,为普通的容貌、平凡的出身、不富裕的家境,而感到自卑。自卑让我觉得低人一截,不敢正视别人,不敢大声发表自己正确的见解,不敢表达不同意见,不敢对别人说“不”,一直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中。更不敢和别人交流。自卑使我对周围的一动敏感,我常去揣摩同事的反应、领导的态度,从而处理不好同事间的关系,得不到领导的赏识。由于自卑导致的这一切让我更自卑,于是我曾一度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信心,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而活?虽然我意到这一切,但我却无力改变,无法找回一丁点自信,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天我去看专家门诊,等了很长时间终于快要轮到我了。这时我身后的一个人焦急地自言自语:“再等下去,末班车就要错过了”。原来她是外地人,大清早出来,如果赶不上末班车的话那就要住旅馆,就会多处许多麻烦。我知道这些情况后,就同情地和她交换了号头,这位病人一连说了好几声谢谢,并弯腰向我鞠了一躬。随后她转过身对她丈夫说:“那位漂亮姑娘心真好!”。蓦地我发现人们评价一个人并非只看她的外表,更注重一个人的心灵。对呀,我虽然没有美丽的容貌,但我有一颗善良的心,一颗充满爱的心,一颗助人为乐的心,这些都是我的优点。人并不一定非要有漂亮的外表才能博得别人的欣赏,人会因心灵美而变得美丽,忽然我陡添了几分自信。

就这样一件小事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我也把握了这一优点,终于找回了自信。如今我与同事间的关系融洽,工作上由于我一直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现在我感到每一天都是那样的美好、有意义,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知道这些都是自信带给我的,让我们每个人都把握好自己的优点,找回自信,驾驭自己驶向成功的彼岸。

这故事一定对你有所启示。

自卑感是个很可怕的东西,它可以一口一口地吃掉人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而自卑心理的极端表现又常常是变态的自尊。你说的对任何人都不讲自己的心里话,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就是唯恐别人瞧不起你,就是变态的自尊。人天生是需要与人交往的,封闭自己可不是好玩的,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这种痛苦就是你说的“孤独,寂寞,空虚,恐惧,整个占领了我,我就像一个废人,没有了思想,没有了精力。我害怕以后的人生”。这就是你的心理负担。而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是你对自己的体型的不满意,就是你对自己的瞧不起。

马老师专门查查有关资料,你刚刚读初二,十二三岁的光景,身高接近1米5,是基本正常的。至于体重,不少女孩为自己的胖而痛苦,其实,都在正常范围。马老师猜想你也是这种情况。这是一。再说,有人长个早些,有人晚些,你的身高还在发育之中,还没有定型。更重要的还在于如前面那个故事讲的,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体型外貌决定的。

现在马老师猜想,对怎样摆脱心理负担你已经心中有数了。对,一是接纳自我。事情常常是这样,别人没人瞧不起你,是你自己先瞧不起自己。所以,接纳现实的自我,包括自己的体型和外貌等等的所谓不如意。自己先要瞧得起自己。二是发现自我。没有都是缺点的人,你应该学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优势,让他发扬光大。三是完善自我。与人为善,勤奋求学,让自己有颗好心眼,有点真本事,你就会对人生充满了信心。你知道鲁迅吗,他就没有高大的身材,可是在你心中不是很伟大吗?我们不一定伟大,但是,我们让自己有尽可能完善的发展,我们就会对社会有所贡献,我们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四是开放自我。你不是“不相信任何人”,而是由于想维护自己的那种变态的自尊而不敢和别人交往。你一旦扔掉了自卑,你就会和同学们开始自然地交往,交往之中就有了心灵的交流。于是你就会感到周围的人们会给你带来不少的温暖。你也就更加自信,对生活更充满希望。

你的大朋友 马志国

给自己编织灾难的女孩

有些痛苦常常是人自己编织。现在我面前的这封信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敬爱的马老师:

您好!曾几何时,我是一位对来充满了憧憬的女孩,而灾难无情,现在每天我都在悲痛中度日。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我无奈,我悲观,我试图找同学朋友诉说内心的痛苦,但她们都表现的不以为然,劝我要坚强点,不要把自己看扁了,她们这样地敷衍了事,让我难以再相信她们。在这茫茫人海之中找不到一个可以慰藉我的心灵的人,万般无奈之下,在一本月刊上了解您的咨询通讯地址,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您救救我吧!

中考的失利,亲朋好友的轻视,加上眼睛得了散光,好几次我都陷入绝望。无奈之下,我远离父母家乡,只身在外读中专。一年过去了,我又形成了坏习惯:与人交谈时总是盯着别人的眼睛看。从此,同学们都疏远了我。有时看着同学们谈笑风生时,我主动走进她们,可她们一见我,本来灿烂的脸上却没有了笑容。此后,在各种人多的场合,我都不敢露面。一看到她们脸上没有了笑容,我便想他们对我生气了。每天我只能硬着头皮接受同学们对我的不满和厌恶。而且,连老师也瞧不起我,甚至有意地挖苦我,对我冷眼相待。我绝望了。没想到老师们也都如此,都虚伪透顶。没有朋友,没人关爱,活着有什么意思?我对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一丝眷恋!有时候我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好几次,我都备好了农药以求自杀。可是我就这样死去吗?我很清白呀!为什么世人这样对我?为什么我不能被人接受?难道这么大的一个社会就容不下我这个仅有一点缺陷的人?

马老师,这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折磨是我这么一个女孩所不能承受的。我要是选择活下来,怎样才能改变她们对我的看法?我这样没有生活能力又得不到朋友呵护的人怎样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我这样的令人厌恶的人还有价值活在这个不容我生存的世上吗?马老师,我等着您的回音!

一个求救的女孩 秀雅

推开别的工作,我在信纸上写了下面的话——

t秀雅同学:

你好!你身边那么多的人都不能让你信任,却把心里话讲给我这样一个远方的陌生的朋友,真该谢谢你对我的信任。

可是,马老师又担心我的信会让你失望。因为,初读你的来信马老师以为你真的处在深重的灾难之中,仔细读后,竟找不到你遇到的灾难在哪里了?中考不理想的有多少人?眼睛散光的有多少人?远离家乡亲人读书的有多少人?没有被亲朋好友抬举的很高很高的又有多少人?马老师真不知道你到底遇到了哪些“残酷”的“灾难”?原来是你自己把自己打扮成了一个可怜的人。所以,马老师不再为你的所谓灾难痛心,而是为你的性格忧虑。

马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要买一双鞋子,妈妈带他几乎走遍了所有的商店,也没有选中他中意的一双鞋!于是他痛苦万分。这时,有人劝孩子的妈妈说,别再带他去商店了,带他去看看那些没有脚的人吧!我想你会读懂这个故事。其实,人的幸福就在人的心里。凡事就看你怎么看怎么感受了。想想那些没有手脚看不见听不见的身体残疾的孩子,你不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吗?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孩子,你不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吗?想想那些至今还不能走进学校的孩子,你不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吗?而我们说的那些不幸的孩子,并非遥远的故事,而是今天的现实呀!而你却有健全的四肢健康的身体,有关心你的爸爸妈妈,有属于你的学校和教室,有和你生活在一起的老师和同学。这一切,你都视而不见,却要把自己想象成生活在灾难之中,以为自己最不幸。

现在可以明了你的心灵困境的走向了:你陷入了盲目的自我高期望心理的误区。于是,你对自己非常不满意,不满意自己就找不到了自信。于是,你很痛苦,的确没有比对自己不满意更痛苦的事了。于是,你就希望别人可怜和同情,就跟根别人一个劲儿地诉苦,事实上别人真的看不出你有什么大不了的灾难。于是,你以为别人是对你敷衍,瞧不起你,冷淡你,厌恶你。于是,你感到是世界容不下你,你没有了出路。于是,你对自己的生存的意义产生了怀疑,你想到了死。从你来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不是别人瞧不起你,而是你对自己期望过高,过高的自我期望只能带来对自己的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的人总是以为别人当然对他也会不满意。这便是造成你痛苦的根源。

人际交往是遵循“主动性原则”的。你说别人见到你,脸上就没有了笑容等等,很可能是你脸上首先没有笑容。人际交往的规律是很有意思的,和照镜子一样,笑容,最容易得到回报。不信,你可以试试,你的笑容肯定会换来对方的笑容。而以你悲观的心态,会给别人多少笑脸呢?你的整个交往的障碍可能都出在这上面。至于你说的“总是盯着别人看”,很可能是由于交往障碍加上对眼睛散光的过分关注导致的自我疑虑,事实上并不如此。你稍作调查就可以得到证实。如果你能和别人正常地交往了,也许就没有这种感觉了。

现在你该怎么办?很简单,转换一下心灵的走向:拿出点平常心,接纳自己的平凡。由此你会看到自己境遇中的幸运,你会满意自己,于是,你心中就会有阳光。你就会笑对生活,笑对他人,于是,你会感到阳光一样洒在你的生活道路上,你会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走好人生路到。那时,你会为自己给编织灾难的故事感到好笑。不过,你也不用嘲笑自己,人生路上谁都可能有辨不清方向的时候。走过这段心灵误区,前面的路很宽很宽。

怎么样,马老师这位朋友还可以信赖吗?但愿这封信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慰藉,更是自信。

你的大朋友 马志国

怪事:高高的女孩没长大

这是一个女孩让人有几分困惑的来信——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高三女孩。我身体不好,有病,去年曾经休学……

我一点也不适应环境,学校让我感到很有压力。看同学们有说有笑,积极乐观,我觉得自己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有一种被孤立被冷落的可怕的感觉。我努力去交朋友。先交了一个朋友,不久发现我们的脾气合不来,就分手了。后来又交了一个。吃饭打水我们都在一块,但她只是表面上给我安慰鼓励的那种“知己”,我有很多话都不爱跟她说。就这样我找不到一个朋友,没有一个人能给我真正的安慰……我就胡思乱想:自己真不行,真没用,什么也做不了,将来怎么办?我真的不可救药了?就这样想啊想啊,心里好难受,对什么都感到没意思,上学更感到没有意思,学校的生活让我厌烦,简直让我窒息。就这样,我经常给家里打电话,爸爸经常要来看我,有时候隔一天就要跑一趟来看我。爸爸一来,我就算看到了最亲近的人,我就要大哭一场。弄得爸爸也不知如何是好,就更勤地来看我,我也就更盼爸爸来。

去年就是这样,爸爸说要不就休学,我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在家里我才摆脱了压抑的心情,才开朗起来。家人亲友都拿我当病人,我就享受着大家的照顾和安慰。我是准备借休学调整好心态,好满怀信心地迎接第二年的学习。哪知道今年到校不久,又旧病复发。就有了前面说的更大的痛苦。现在,只有到了假期,在家里,在爸爸妈妈面前,我才感到了快乐。只要一到学校,我就陷入忧郁压抑之中。爸爸又经常来看我,严重时甚至一天一趟。现在,我又要如去年那样快坚持不了了。我真怕再如去年那样。马老师,我不想那样,我真的很怕,您救救我,救救我这个重病号!真心地谢谢您在百忙之中分担我的忧愁!

一个求救的女孩

究竟这个“重病号”得了什么“病”?虽然从信中可以初见端倪,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才能确切诊断。于是,我约请女孩和父亲来当面会话。

女孩的父亲对我说,孩子去年休学是因为她想自杀。我心中一惊。他说:那次头天我刚去学校看了孩子,她见了我就哭,也说不出什么事,只说想家,想爸爸,想妈妈。我好容易才劝好了。我不放心,过了一天上午又去看她,才发现她一个人在宿舍里。好容易叫开门,我发现孩子吃了安眠药,险些出了危险。他说:这孩子平时就很软弱,内向,在家里还不如妹妹能行。家里也就偏爱她,处处照顾她,我更照顾她多一些。从小她去上学,我就不放心。到了高中住校了,我就经常去看她。今年复学后,又犯了老毛病,真怕她再出什么事,您说不是更让人担心吗?我就更勤地去看她。同时,我还让她读初中的妹妹经常写信劝她,安慰她。就是这样,她又要坚持不了了……嗨!这孩子究竟闹得什么病,她到底是怎么啦!

面对女孩父亲“她到底是怎么啦”的问题,我心中的答案明晰起来。

随后,我又和女孩单独进行了会话。女孩高高的个子,脸上却挂着幼稚的无助。在经过沟通消除了疑虑之后,女孩和我谈了好多好多。除了重述信中的内容,印证了她在家中的情况,她一再谈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将来也什么干不了,自己去努力和别人交朋友却找不到好朋友,自己回到家里就什么都好了。她把去年休学和现在的痛苦,说成因为学习不好。可是她又承认考试总是在前几名。她说现在又要期末考试了,所以更加害怕,所以写信求助。

至此,已经十分清楚,可以说女孩什么毛病都没有,又可以说女孩有一个最要命的毛病——她的心灵没有和年龄一同长大。通常,这个年龄的青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过渡,应该有很大的独立自主性了,应该是可以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人了。但是,她的心理发展水平没有跟上生理发展的水平,她的心态比她的年龄幼稚的多,没能及时实现正常的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的过渡,形成了对家庭对父母强烈的“依恋情结”。这就是她的心病所在。这个心病比什么心病都严重。因为“没长大”,会使人在生活中感到处处痛苦,处处碰壁,不能形成基本的生存能力,严重了还会由此酿成人生的悲剧。这个女孩情绪上的障碍,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上的障碍,对自己的没有信心,把自己当成病人,等等,都是这种“没长大”的心病的症状。而这种心病是主体不容易意识到的,所以,女孩把她的心理障碍归结为学习考试压力。

女孩没长大,病因在哪里?“病”在孩子身上,“因”却在父母身上。正是以女孩的父亲为主的家庭成员对女孩的过分照顾和保护,“培养”了女孩对家庭对父母的“依恋情结”,使它没能适时地告别依赖,走向独立,因而给女孩的人生平添了那么多无谓的苦痛。我知道,依恋情结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女孩也不可能通过一次咨询就可以长大。但是,拨开迷雾,认清心病,对父女俩都是必要的,由此会让女孩迈开长大的第一步。

于是,我先对女孩具体地讲了人际交往的一些方法,应试的心理调节的方法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这且算治“标”,以帮助她眼下能在学校坚持复习考试到放假。而后,我用女孩便于理解的方式分析了上面讲的“没长大”的心理障碍,使她意识到自己应该创造条件以便真正早日长大。以求从根本上使她的心病得到彻底的治疗。女孩表示理解并有信心坚持到考试放假。我又给了女孩一些心理支持,表示相信她一定愿意让自己真正长大。

和女孩结束会话,我和女孩的父亲又深入地谈了女孩的病症和病因。女孩的父亲有一种豁然领悟的感觉,表示同意我的分析,也愿意积极合作。于是,我请女孩的父亲先仔细思考一下,为了孩子早日长大,根据实际情况,到底该怎样狠狠心,放放手。女孩的父亲愿意回去好好想想。

不久,到了春节。女孩又一次坐到了我的面前。她说年前会话后,感觉还不错,不用休学可以坚持到了考试结束,坚持到了放假回家。假期里心情一直很好。她说上次的谈话给她很大的力量。现在她担心开学后再出现问题,坚持不下去。问我该怎么办?

“你是想在马老师这里继续得到支持和力量,好哇!这说明你有了努力改变自己的很强的自救意识。其实,上次谈话后你的这些感觉就是你自救的结果。”我进一步强化她的自救意识。

“现在,马老师能给你的只是一些建议。”我说,“一是当自己有时情绪不好时别太在意它。人的情绪有周期性,谁都有情绪不好的时候,你不把它放在心上,就会淡化那种不好的感觉,使它很快在你的心中的天空飘散。二是别再扮演病人的角色。你把自己当病人,其实是你在运用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叫做退行作用。可是这种心理防卫机制是消极的。你把自己当成病人,这样你就会感到受特别的照顾以及逃避学业都是顺理成章的,你就心安理得了。这样只能加重你的依恋情结,强化你的依赖心理。三是接纳现实的自我。你先前说过自己什么都不行,这是由于依赖性而导致的对自己的没有信心,对自己的不满意。其实,人无完人。谁都有不足,谁都有长处。至少,你能够很好地配合治疗努力地改变自己,并且从年前的那段情绪的低谷走了出来。与马老师接待的一些只会说‘我不行,我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来询者相比,你不是很了不起吗?四是拿出行动。人心灵的长大不是光靠想出来的,主要是在时实践中磨炼出来的。开学后你最需要做的是:不给家里打电话,不让爸爸去看你,一直坚持到四周休假时回家。那时候你行进在回家的路上,肯定会有一种全新的感觉。这最后一条最重要。如果你坚持不到底,就会前功尽弃。我们做一个最糟糕的设想,你全当是下地狱,也该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其实哪有这样舒服的地狱?怎么样?你有这个信心吗?”

“有!”女孩笑声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信心和力量,“我一定按您说的全做到。”

“好!”我极力地赞赏她,“还有一条,在努力去做的过程中,凡是感到成功的时候,就把成功的体验具体而详尽地尽情地记录下来,不拘形式,只要是成功的感觉,怎么想就怎么记。我们把这叫做‘成功日记’。你看好吗?”

“‘成功日记’,好,我明白您的意思,我一定坚持记成功日记,我一定会成功!”女孩脸上有了灿烂的阳光。

“我希望看到你的成功日记。”在她告辞的时候我说。

而后,我又和女孩的父亲进行了沟通,希望他能很好的配合,不要再对孩子过分照顾和保护,不管怎么挂念也不要去学校看孩子。并且不要再让妹妹写信安慰她,让她强化“我是姐姐”的意念。

一个周六的晚上,刚刚到了我为读者咨询服务的时间,我的心理咨询专线022-29228042就想起一阵铃声:“马老师,您听出我是谁了吗?我是那个记成功日记的女孩。我今天特别高兴。开学以来我一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也没让爸爸去看我。成功地坚持到了休假,放假那天回家的路上心中别提多兴奋了,从来没有过的快乐!我想,一定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您,您高兴吗?明天我去看您!”第一次听到女孩这么自豪快乐的话语,我都被感染的兴奋起来。

第二天,女孩小燕子一样欢快地飞到了我的面前。从她的“成功日记”中看出,她开始跳出了依恋情结,开始摆脱依赖,走向了独立,开始发现一方属于她的美丽的天空,她将在这方天空中自由地翱翔,寻觅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的人生。

时隔很久之后,一次电话里女孩告诉我她现在在学校里生活很好,最近一次考试还拿了全校第一名,有信心走进大学的校门……

又一个女孩开始学着主宰自己——我欣慰地想。